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8336发布日期:2019-06-21 23:5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改善肠道功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便秘是消化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性。长期便秘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因此对改善便秘的方法进行研究。

人体的菌群平衡,主要是指有益细菌、中性菌和有害细菌构成的人体微生态平衡。其中益生菌扮演的角色就是抑制有害细菌,抵御有害细菌的入侵,并且保证中性菌正常工作。研究发现人体中的微生物种类超过了400种,肠道微生物占了总量的70%左右。

公开号为cn109170887a的发明专利提出一种防治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的食品组方,由如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火麻仁10~20份、炒决明10~15份、肉苁蓉1~5份、紫苏子2~8份和菊粉4~10份。所述食品组方通过科学的配伍,能很好地防治便秘。然而,所述食品组方忽略了有益菌群对肠道的调节作用,故仍需进一步进行研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及其制法。所述组方原料各组分作用协同,缺一不可,既能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肠道环境、又能增加混合菌群的数量。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仅需将各原料混合即可,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的方案为,提供一种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菊粉35~41份、燕麦纤维9~13份、苹果纤维8~12份、玉米水溶性纤维7~11份、低聚果糖5~9份、圆苞车前子壳粉1~3份、螺旋藻0.5~1份和混合菌群1.3~3.8份。

优选地,所述混合菌群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乳双歧杆菌1~3份、短双歧杆菌0.1~0.3份、鼠李糖乳杆菌0.1~0.3份、嗜酸乳杆菌0.05~0.1份和嗜热链球菌0.05~0.1份。

优选地,所述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菊粉38份、燕麦纤维11份、苹果纤维10份、玉米水溶性纤维9份、低聚果糖7份、圆苞车前子壳粉2份、螺旋藻0.7份、乳双歧杆菌2份、短双歧杆菌0.2份、鼠李糖乳杆菌0.2份、嗜酸乳杆菌0.07份和嗜热链球菌0.07份。

优选地,所述圆苞车前子壳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圆苞车前子壳、α-淀粉酶和水混合,调节ph和温度,进行酶解反应后灭酶,过滤得一次滤渣和一次滤液;

(2)将步骤(1)所得一次滤渣与naoh水溶液混合,回流提取后过滤得二次滤渣和二次滤液;

(3)将步骤(2)所得二次滤渣与乙醇水溶液混合,回流提取后过滤得三次滤渣和三次滤液;

(4)合并一次滤液、二次滤液和三次滤液得合并液,将合并液浓缩后蒸干得圆苞车前子壳粉。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圆苞车前子壳、α-淀粉酶和水的重量比为1:0.01~0.02:3~5。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调节的ph为6~7,温度为60~70℃;所述酶解反应的时间为4~6h。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一次滤渣与naoh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3~5;所述naoh浓度为0.1~0.3mol/l;所述回流提取温度为90~95℃,回流提取时间为1~2h。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二次滤渣与乙醇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2~4;所述乙醇水溶液浓度为70~80vol%;所述回流提取温度为75~78℃,回流提取时间为1~2h。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浓缩至合并液体积的15~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均匀混合即得。

为了改善所述组方的口味,可进一步添加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水果粉10~14份、柠檬酸0.5~1份和竹盐0.3~0.5份。其中,所述混合水果粉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柠檬粉6~8份和葡萄粉4~6份。

本发明所述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适用于改善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5次、粪便量少、粪便排出困难的人群,以及长期便秘、消化不好的人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的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其中,燕麦纤维、苹果纤维和玉米水溶性纤维一方面能在肠道中吸收大量水分,使粪便保持柔软状态,另一方面亦可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消化;考虑到加入的混合菌群对肠道的调节作用,又针对性地添加了圆苞车前子壳粉和螺旋藻,可增加饱腹感,避免暴饮暴食的情况发生,创造了良好的肠道环境;同时菊粉和低聚果糖亦能为混合菌群的生长提供能量,保证混合菌群的生存数量。故综上所述及结合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原料各组分作用协同,缺一不可,既能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肠道环境、又能增加混合菌群的数量。

2、本发明所述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仅需将各原料混合即可,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的制备方法:

(i)制备圆苞车前子壳粉,包括如下步骤:

(1)将圆苞车前子壳、α-淀粉酶和水按1:0.01:5的重量比混合,调节ph为6、温度为70℃,进行酶解反应4h后煮沸10min灭酶,过滤得一次滤渣和一次滤液;

(2)将步骤(1)所得一次滤渣与0.1mol/l的naoh水溶液按1:3的重量比混合,在90℃条件下回流提取2h,完毕后过滤得二次滤渣和二次滤液;

(3)将步骤(2)所得二次滤渣与70vol%的乙醇水溶液按1:2的重量比混合,在75℃条件下回流提取2h,完毕后过滤得三次滤渣和三次滤液;

(4)合并一次滤液、二次滤液和三次滤液得合并液,将合并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5%,然后继续蒸干得圆苞车前子壳粉。

(ii)制备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方法为:

将350g菊粉、130g燕麦纤维、80g苹果纤维、110g玉米水溶性纤维、50g低聚果糖、30g步骤(i)所述的圆苞车前子壳粉、5g螺旋藻、30g乳双歧杆菌、3g短双歧杆菌、3g鼠李糖乳杆菌、1g嗜酸乳杆菌和1g嗜热链球菌均匀混合即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的制备方法:

(i)制备圆苞车前子壳粉,包括如下步骤:

(1)将圆苞车前子壳、α-淀粉酶和水按1:0.02:3的重量比混合,调节ph为7、温度为60℃,进行酶解反应6h后煮沸10min灭酶,过滤得一次滤渣和一次滤液;

(2)将步骤(1)所得一次滤渣与0.3mol/l的naoh水溶液按1:5的重量比混合,在95℃条件下回流提取1h,完毕后过滤得二次滤渣和二次滤液;

(3)将步骤(2)所得二次滤渣与80vol%的乙醇水溶液按1:4的重量比混合,在78℃条件下回流提取1h,完毕后过滤得三次滤渣和三次滤液;

(4)合并一次滤液、二次滤液和三次滤液得合并液,将合并液浓缩至原体积的25%,然后继续蒸干得圆苞车前子壳粉。

(ii)制备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方法为:

将410g菊粉、90g燕麦纤维、120g苹果纤维、70g玉米水溶性纤维、90g低聚果糖、10g步骤(i)所述的圆苞车前子壳粉、10g螺旋藻、10g乳双歧杆菌、1g短双歧杆菌、1鼠李糖乳杆菌、0.5g嗜酸乳杆菌和0.5g嗜热链球菌均匀混合即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的制备方法:

(i)制备圆苞车前子壳粉,包括如下步骤:

(1)将圆苞车前子壳、α-淀粉酶和水按1:0.015:4的重量比混合,调节ph为6.5、温度为65℃,进行酶解反应5h后煮沸10min灭酶,过滤得一次滤渣和一次滤液;

(2)将步骤(1)所得一次滤渣与0.2mol/l的naoh水溶液按1:4的重量比混合,在92℃条件下回流提取1.5h,完毕后过滤得二次滤渣和二次滤液;

(3)将步骤(2)所得二次滤渣与75vol%的乙醇水溶液按1:3的重量比混合,在76℃条件下回流提取1.5h,完毕后过滤得三次滤渣和三次滤液;

(4)合并一次滤液、二次滤液和三次滤液得合并液,将合并液浓缩至原体积的20%,然后继续蒸干得圆苞车前子壳粉。

(ii)制备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方法为:

将380g菊粉、110g燕麦纤维、100g苹果纤维、90g玉米水溶性纤维、70g低聚果糖、20g步骤(i)所述的圆苞车前子壳粉、7g螺旋藻、20g乳双歧杆菌、2g短双歧杆菌、2鼠李糖乳杆菌、0.7g嗜酸乳杆菌和0.7g嗜热链球菌均匀混合即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的制备方法:

(i)制备圆苞车前子壳粉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ii)制备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方法为:

将350g菊粉、130g燕麦纤维、80g苹果纤维、110g玉米水溶性纤维、50g低聚果糖、30g圆苞车前子壳粉、5g螺旋藻、30g乳双歧杆菌、3g短双歧杆菌、3g鼠李糖乳杆菌、1g嗜酸乳杆菌、1g嗜热链球菌、柠檬粉60g、葡萄粉40g、柠檬酸10g和竹盐3g均匀混合即得。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的制备方法:

(i)制备圆苞车前子壳粉的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ii)制备维持肠道菌群活性、具有排毒通便功能的组方,方法为:

将410g菊粉、90g燕麦纤维、120g苹果纤维、70g玉米水溶性纤维、90g低聚果糖、10g圆苞车前子壳粉、10g螺旋藻、10g乳双歧杆菌、1g短双歧杆菌、1鼠李糖乳杆菌、0.5g嗜酸乳杆菌、0.5g嗜热链球菌、柠檬粉80g、葡萄粉60g、柠檬酸5g和竹盐5g均匀混合即得。

为说明本发明所述组方的效果,现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具体如下:

实验分组及处理:

取实验用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每只灌胃0.2g10%脱脂乳;实验组每日每只灌胃0.2g实施例3所述组方。灌胃连续进行14日,并分别于实验第0日、7日、14日和实验结束后第7日采集实验动物粪便样品,测定肠道主要菌群。

粪便样品处理方法:

无菌采集小鼠粪便約0.1g,低温厌氧条件运送,4小时内完成样品稀释处理,样品呈10倍系列稀释至10-7,取合适的稀释度,分别倾注于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肠道主要菌群,经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镜检鉴定后计数,并计算出每克湿粪便中的菌数。

实验数据统计与评判标准:

实验数据结果采用x±s表示,spss13,0统计软件做t-检验。受试样品是否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判断,标准1为:双歧杆菌或乳杆菌增加,产气荚膜梭菌减少或不增加,拟杆菌、肠杆菌或肠球菌增加,但增加幅度小于双岐和/或乳杆菌;标准2为:双歧杆菌或乳杆菌增加,产气荚膜梭菌减少或不增加,拟杆菌、肠杆菌或肠球菌减少或无明显变化。符合以上两项标准之一的,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显著性,可判定受试物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实验结果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3组方对实验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注:*指灌胃前后自身相比差异显著(p<0.05),**指差异极显著(p<0.01);

δ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δδ指差异极显著(p<0.01)。

结果与结论: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动物灌胃本发明实施例3组方后第7日,显著提高肠道中乳杆菌数量,降低了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实验后第14日,试验动物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增加,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本发明实施例3组方对实验小鼠肠道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无显著影响。根据评判标准2可知,每日灌胃本发明实施例3组方0.2g,对实验小鼠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作用,多次摄入本配方组合物对实验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效果更强,灌胃结束7日时,实验组小鼠各指标菌数量基本回复到实验前水平,即其作用持续小于7日,这与众多相关报道结果呈现一致性,需要不断的摄入才能实现长时间的更好的微生态平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