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方法及青贮窖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10636发布日期:2019-10-08 23:07阅读:1036来源:国知局
青贮方法及青贮窖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青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青贮方法及青贮窖。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多雨,牧草干燥困难,而且即使晒成干草也容易回潮腐败,使得干草难以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的贮草方式。因此,青贮就成了我国南方地区牧草贮草的主要方式。由于成本比较低,青贮窖青贮也成了常用的方法。但是因为填窖不紧、密封不严或发生漏气事故等原因而造成比较大的损失,一般损失10-20%或者更大。而且,填窖、密封等在实际青贮过程中是很难避免的,因此,目前的青贮过程中,草料损失都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青贮方法及青贮窖,解决了现有青贮过程中,草料损失大的技术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青贮方法,包括,

密封青贮窖;

向所述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替代所述青贮窖内的部分或全部气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向所述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替代所述青贮窖内的全部气体后,还包括,

按设定间隔时间向所述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使所述青贮窖内的气体压强大于所述青贮窖外的气体压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向所述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替代所述青贮窖内的部分或全部气体;包括,

由青贮窖的底侧部或者顶侧部向所述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对应地,所述青贮窖内的空气由青贮窖的顶侧部或底侧部排出,替代所述青贮窖内的部分或全部气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无氧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或者,所述无氧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无氧气体为沼气;或者,所述无氧气体为无氧空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一种青贮窖,包括,

窖体;设置为可填充青贮原料;

第一通道,设置为注入气体或者排出气体;

第二通道,相应地,所述第二通道被设置为排出气体或者注入气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窖体的相对侧的侧壁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所述窖体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所述多个第一隔板和所述多个第二隔板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板的末端与所述第二隔板的末端交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互平行,且向无氧气体的流动方向倾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气体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被设置为检测由所述第一通道或者所述第二通道排出的气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气压检测装置;所述气压检测装置被设置为检测所述窖体内的气体压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青贮方法既减少了青贮初期新鲜青贮原料本身和好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作用所引起的损失,也避免了青贮过程因密封不严或漏气引发有氧呼吸造成的损失,同时可解决青贮原料含水过多或含糖过低而影响青贮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青贮窖能够实现前述的青贮方法,结构简单,方便应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青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青贮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青贮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青贮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青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窖体;101、前侧壁;102、后侧壁;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21、第一通道;22、第二通道;23、阀门;30、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青贮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10、密封青贮窖;本步骤s110采用目前青贮窖的常规密封方式即可。

s120、向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替代青贮窖内的部分或全部气体。

本发明实施例的青贮方法中,通过将密封后的青贮窖内的部分或全部空气排出,以无氧气体代替,使青贮窖内的环境成为低氧环境或无氧环境,降低或者避免新鲜青贮原料本身和好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减少或避免青贮初期青贮原料的损失。而且,由于青贮窖内的环境整体为无氧环境,即使有漏气,也是窖内无氧气体外泄的,不会影响到窖内青贮料。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青贮方法既减少了青贮初期新鲜青贮原料本身和好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作用所引起的损失,也避免了青贮过程因密封不严或漏气引发有氧呼吸造成的损失,同时可解决青贮原料含水过多或含糖过低而影响青贮质量的问题。

步骤s120中,无氧气体是指不含氧分子的气体,将无氧气体注入密封的青贮窖内,以替代原先内部的空气。无氧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不限定,只要对青贮料不产生毒害作用即可。且,为了能够有效地替代原先内部的空气,无氧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或者,无氧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使无氧气体与空气的密度差别明显,能有效将空气驱赶出青贮窖。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氧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可选地,无氧气体为沼气。成本低,易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氧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可选地,无氧气体为无氧空气。其中,无氧空气为不含有氧气的空气,获取方式不限定。可选地,无氧空气为富含二氧化碳的无氧空气,获取方式为:通过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并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使空气变成无氧空气,即为富含二氧化碳的无氧空气。成本低,易得。

步骤s120中,将无氧气体注入密封的青贮窖内,以替代原先内部的空气。因此,在青贮窖上设置有进气结构和出气结构,以完成无氧气体的注入和空气的排出。

本发明实施例的青贮方法中,在步骤s110前,一般还包括,向青贮窖内填充青贮原料的步骤。填充方法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20后,还包括,

s130、继续向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使青贮窖内的气体压强大于青贮窖外的气体压强。

在青贮过程中,使青贮窖内的气体压强高于外部的气体压强(一般为大气压),能够保证在青贮过程中,若出现密封不严,造成漏气事故时,青贮窖内的高压强可避免外部空气进入,避免发生有氧呼吸严重损失干物质的问题。同时,给维护带来一定的预留时间,保证青贮料的质量,避免青贮料的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20或者s130后,还包括,

s140、按设定间隔时间向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使青贮窖内的气体压强大于青贮窖外的气体压强。

本实施例中,设定间隔时间,即定期注入无氧气体,补充无氧气体,保证窖体10内的气体压力。设定间隔时间不限定,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即可。可选地,设定间隔时间为15~45天。可选地,设定间隔时间为30天。

在一些实施例中,依据采用的无氧气体的密度,步骤s120,可包括:

s121、由青贮窖的底侧部向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青贮窖内的空气由青贮窖的顶侧部排出,替代青贮窖内的全部气体。其中,无氧气体采用密度大于1(空气)的气体,例如,无氧空气(通过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并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使空气变成无氧空气)。

将比空气重的无氧气体由底侧部注入,在无氧气体的压力下,能把空气(包括青贮填料之间的缝隙内的空气)慢慢地从窖体10的底侧部驱赶至顶侧部,并由顶侧部排出。

或者,步骤s120,可包括:

s122、由青贮窖的顶侧部向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对应地,青贮窖内的空气由青贮窖的底侧部排出,替代青贮窖内的全部气体。其中,无氧气体采用密度小于1(空气)的气体,例如,沼气。

将比空气轻的无氧气体由顶侧部注入,在无氧气体的压力和自重下,能把空气(包括青贮填料之间的缝隙内的空气)慢慢地从窖体10的顶侧部驱赶至底侧部,并由底侧部排出。

无论是从底侧部注入,还是从顶侧部注入,在无氧气体注入过程中,通过压力,或者压力和自重,能够把空气从窖体内排出,使青贮窖内迅速成为厌氧环境,立刻进入乳酸菌发酵阶段,减少了新鲜青贮原料本身和好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作用所引起的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20中,无氧气体采用沼气。在青贮过程中,沼气还有助于抑制丁酸梭菌的活动,使得因青贮原料含水过多或含糖过低而无法使ph降到4.2以下时也不会产生过多的丁酸而影响青贮质量。其中,在青贮过程中,在厌氧环境下厌氧微生物乳酸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降低ph,反过来抑制所有微生物的生长,当ph降到4.2以下时所有微生物停止活动而成为“草罐头”,从此就可长期保存,很稳定,无干物质损失。因此,在青贮过程中,使青贮系统的ph值降低值4.2以下很重要,但是在青贮原料含水过多或含糖过低时,会造成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足以将ph降到4.2以下时,耐酸性比较强的厌氧菌丁酸梭菌还在活动而产生过多的丁酸,影响青贮质量。另外,沼气成本低,易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青贮窖,如图2所示,包括,

窖体10,设置为可填充青贮原料;

第一通道21,第一通道21设置为注入气体或者排出气体;

第二通道22,相应地,第二通道22设置为排出气体或者注入气体;

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分别设置在所述窖体的相对侧的侧壁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青贮窖,通过在现有窖体10的结构基础上,增加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实现注入无氧气体并排出空气的目的,能够完成前述的青贮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窖体10是青贮窖的本体,可以是地下式、半地下式或者地上式,依据所建设位置的地形等因素确定即可。如图2所示,为一种地上式青贮窖的窖体。窖体10上自带密封结构30,密封结构不限定,可以采用如图2中所示的密封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密封结构,只要起到密封的作用即可。

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设置在窖体10的相对侧的侧壁上。确保可将青贮窖内的空气排出。可选地,第一通道21设置在窖体10的前侧壁101的底部,则,第二通道22设置在窖体10的后侧壁102的顶部(如图2所示)。可选地,第一通道21设置在窖体10的左侧壁上,则,第二通道设置在窖体10的右侧壁上。

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的数量均不限定,两者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依据窖体的容积、尺寸比例等因素进行确定即可。例如,容积大时,可多设置几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均采用带阀门23的管道。例如,带阀门23的不锈钢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窖体10的截面呈梯形。即窖体10的后侧壁102高于前侧壁101。此种窖体10结构,方便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采用底侧部和顶侧部相对设置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21设置在窖体10的前侧壁101的底部,第二通道22设置在窖体10的后侧壁102的顶部。

依据无氧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通道21或者第二通道22为注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氧气体采用密度小于1(空气)的气体,例如,沼气。则,第一通道21为排气通道,第二通道22为注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氧气体采用密度大于1(空气)的气体,例如,无氧空气。则,第一通道21为注气通道,第二通道22为排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之间,窖体10的相对两侧壁(后侧壁102和前侧壁101)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隔板11和多个第二隔板12;多个第一隔板11和多个第二隔板12交错设置,且第一隔板11的末端与第二隔板12的末端交叠。使注入的无氧气体沿“之”字形路径流动,内部的空气也沿“之”字形路径被排出,可使空气被完全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可拆卸地设置在窖体10的侧壁上。在填充青贮原料的过程中,当填注至相应隔板的设置位置时,将隔板设置至窖体10的侧壁上即可,还可以作为压板使用,对填充的青贮原料进行压实,保证填窖的密实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分别向无氧气体的流动方向倾斜。保证注入的无氧气体流动的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青贮窖,还包括,气体检测装置。气体检测装置被设置为检测由所述第一通道或者所述第二通道排出的气体。

当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相应的气体时,说明该气体已由注入侧流动至排出侧,说明青贮窖内的空气被完全排出。则说明步骤s120执行完,然后封闭排出侧的通道。例如,无氧气体采用密度小于1(空气)的气体,如,沼气时,则,封闭第一通道21。

可选地,气体检测装置采用无氧气体检测设置。可选地,无氧气体为沼气时,气体检测装置采用沼气传感器。

可选地,无氧气体为无氧空气时,可以采用将点燃的火焰靠近第二通道22的出口处,当火焰熄灭时,则说明无氧空气已将窖体10内的所有空气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体检测装置为沼气传感器,设置在第一通道2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青贮窖,还包括,气压检测装置;气压检测装置被设置为检测所述窖体内的气体压力。

在青贮初期,执行步骤s130时,可以通过气压检测装置检测青贮窖内的气压,来判断步骤s130的停止。例如,设定一气压阈值,当检测到青贮窖内的气压大于该气压阈值时,即停止步骤s130,停止向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气压阈值可以设定为一大于大气压力的气压值,具体数值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即可。

在青贮过程中,青贮窖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外部的气体压力,在青贮窖不出现漏气时,青贮窖内的气体压力是不会降低的。而当青贮窖出现漏气时,青贮窖内的气体压力即会降低。因此,当检测到的气压数值小于设定预警值时,报警。提示发生漏气事故,及时进行维护检修。该设定预警值可以略小于前述的气体阈值。

下面,以图2中所示的青贮窖,进行青贮。如图5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s410、向青贮窖内填充青贮原料——苜蓿,并压实,然后密封青贮窖。

s420、在第二通道22上接入无氧气体,并打开第一通道21;向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替代青贮窖内全部空气。即,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相应的无氧气体后,判断为无氧气体全部替代青贮窖内的空气。

s430、关闭第一通道21,继续通过第二通道22向青贮窖内注入无氧气体,使青贮窖内的气体压强大于青贮窖外的气体压强。

s440、关闭第二通道22,停止注入无氧气体。

s450、保持密封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相同重量(9吨)的苜蓿(含水量为78.6%)作为青贮原料,采用常规青贮和通沼气青贮进行了对比试验,3个月后开窖,把霉变的分开,分别称重,并采样烘干求干物率,对青贮后的干物质求算,计算了呼吸排汁损失率、发霉损失率和总损失率。见下表1。

表1含水量78.6%紫花苜蓿不同青贮方法的试验结果

通沼气青贮的损失率明显降低,青贮料质量更好。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采用了不同含水量的苜蓿(含水量为68.8%)作为青贮原料,填窖6吨,采用常规青贮和通沼气青贮进行了比较试验,3个月后开窖,把霉变的分开,分别称重,并采样烘干求干物率,对青贮后的干物质求算,计算了呼吸排汁损失率、发霉损失率和总损失率。见下表2。

表2含水量68.8%紫花苜蓿不同青贮方法的试验结果

由表2可见,采用通沼气青贮,青贮的损失率明显降低。而且,青贮料质量更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