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楂饼夹料机构。
背景技术:
山楂片是一种以山楂为原料制成的食品,有健脾开胃的效果。产品为圆形薄片,色泽鲜艳,厚薄均匀,质酥适度。含糖量为85%,还原糖含量为9%,总酸为1.5%,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食后有生津开胃、助消化、降血压血脂等功效。
目前的山楂片生产基本是依靠人工操作为主,生产流程包括:打浆、摊饼、烘烤、切割、包装。在上述生产流程中,完全依靠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其强度非常大。针对上述问题,在申请号为cn206620788u,名称为《山楂饼生产线》的中国专利揭示了用于生产山楂饼的自动化流水线,其中,主要的工序依然是打浆、摊饼、烘烤、切割、包装。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工序为:打浆、摊饼、烘烤第一面、翻面、烘烤第二面、切割、包装。需要两次烘烤,在摊饼之后,浆料状的山楂饼摊在玻璃板上,然后进入烘烤房,浆料与玻璃板接触的一面通常无法烘干,如果连玻璃板贴合的一面山楂饼都烘干了,则浆料朝上的一面则会烤焦,所以,为了实现两面烘干,需要先烘一面,然后将山楂饼翻面之后再烘烤另一面。
现有技术中,对山楂饼的翻面,通常是人工操作,先扯起山楂饼的一边,然后人手向上扯起直到将整张山楂饼从玻璃板上扯起,接着快速的翻面,再将翻面之后的山楂饼摊在玻璃板上,完成翻面。这一过程中,由于人手通常是提起山楂饼的单侧两个角,在撕扯的过程中,山楂饼与玻璃板之间的啮合力不稳定,容易出现部分黏连,最终导致在向上扯起山楂饼时,部分扯离,部分依然黏连,最后导致撕破山楂饼的问题,然后需要再将部分黏连的山楂饼二次扯起翻面,这种人工操作的方式,不仅降低山楂饼的翻面效率,而且人工成本大,翻面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人工翻面山楂饼容易将山楂饼撕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合理夹持山楂饼的夹料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山楂饼夹料机构,包括夹持架,夹持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连接两个端板的连接板,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设置有抵靠杆和转动杆,转动杆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转动压片,第一端板上设置有控制转动杆转动的第一驱动部。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电机可以控制转动压片呈倾斜向下的角度为初始角度,此时随着装载有山楂饼的玻璃板上升,转动压片将抵靠在玻璃板上,形成紧压,并且能够将转动压片铲入山楂饼与玻璃板之间,使得将山楂饼的整条边处于转动压片上,接着第一电机控制转动压边的转动,同时将山楂饼的边缘提起并且压在抵靠杆上,此时山楂饼的对称两边将被夹紧在转动压片和抵靠杆之间,完成夹持机构对山楂饼的夹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对山楂饼的整条边的夹持,方便后续提起山楂饼时,使得山楂饼整体受力均匀,减小被撕破的风险。
作为优选,转动压片的转动轴心与转动压片的末端之间的宽度距离大于转动压片的转动轴心与抵靠杆之间的垂直距离。
采用上述方案,保证了转动压片在转向抵靠杆的时候,能够触碰到抵靠杆,从而保证山楂饼的边被铲起之后,能够被转动压片和抵靠杆压住。
作为优选,第一驱动部包括固定在第一端板上的第一电机,在第二端板上设置有与转动杆配合的第一轴承,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杆的正反转。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电机选为伺服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一轴承来实现对转动杆的正反转控制,进而实现对转动压片的动作控制。
作为优选,连接板的截面呈弧形,在转动杆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限制转动杆带着转动压片向下转动角度的限制结构,限制结构包括套设在转动杆上的限制套,在限制套上具有一外凸的限制块,连接板上开设有一让位槽,限制块穿出让位槽,且当转动杆带着转动压片向下转动时,存在一角度,使得限制块抵靠在让位槽的上边缘。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电机控制转动压片的正反转,通过限制机构控制转动压片的倾斜向下的角度,从而当与之配合的玻璃板上升时,旋转压片能够以较佳的倾斜角度压在玻璃板上,方便旋转压片铲入山楂饼的下侧边。
作为优选,抵靠杆上设置有刮料结构,在抵靠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刮料片,刮料片的长度区域大于等于转动压片,且在夹持架上设置有驱动抵靠杆转动的第二驱动部。
作为优选,第二驱动部包括固定在第一端板上的第二电机,在第二端板上设置有与抵靠杆配合的第二轴承,第二电机驱动抵靠杆的正反转。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转动压片上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粘附上山楂酱料,此酱料不处理的话,在对山楂饼的边缘铲起时,会形成山楂饼的卷边,不利于后续的夹持步骤,当需要刮料的时候,第一电机首先驱动转动压片转向抵靠杆,然后第二电机反向驱动抵靠杆使得刮料片转向转动压片的正面,同时触碰到转动压片的正面,进而通过挤压旋转的方式,将处于转动压片上的酱料刮离,完成对转动压片的刮料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夹料机构,实现了对处于玻璃板上的山楂饼的整边夹持,使得向上拉起山楂饼的时候,受力均匀,不易撕破;另外设置的刮料结构,能够及时的对处于转动压片上的酱料刮除,避免粘在转动压片上的酱料对山楂饼的边铲起时,引起山楂饼的卷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料机构正向轴测示意图(未夹持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料机构背向轴测示意图(夹持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料机构正向轴测示意图(夹持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料机构爆炸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1、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21、第一轴承;122、第二轴承;13、连接板;131、让位槽;21、第一电机;22、转动轴;23、限制套;231、限制块;24、转动压片;31、第二电机;32、抵靠杆;33、刮料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山楂饼夹料机构,参见附图1-3,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架,夹持架外轮廓呈圆筒状,由前后的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以及连接板13构成,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呈圆形,连接板13的截面呈圆弧形。在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之间还设置有抵靠杆32和转动杆,其中的转动杆上固定有转动压片24,转动压片24由设置在夹持架上的第一驱动部驱动。
第一驱动部包括设置在第一端板11上的第一电机21,以及设置在第二端板12上的第一轴承121,转动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与第一轴承121转动连接,从而当第一电机21正反转时,可以控制转动压片24的正反转。
为了保证转动压片24的端部能够抵靠在抵靠杆32上,满足转动压片24的转动轴22心与转动压片24的末端之间的宽度距离大于转动压片24的转动轴22心与抵靠杆32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且当转动压片24转动之后,转动压片24能够与抵靠杆3258形成触碰抵压。
当工作的时候,首先通过第一电机21控制转动压片24保持倾斜向下的角度,与夹料机构配合的相关工位,会将玻璃板抬升,且与转动压片24形成紧压贴合,接着夹料机构向山楂饼的边缘方向运动,将转动压片24铲入山楂饼的整边下方,接着第一电机21控制转动压边的转动,同时将山楂饼的边缘提起并且压在抵靠杆32上,此时山楂饼的对称两边将被夹紧在转动压片24和抵靠杆32之间,完成夹持机构对山楂饼的夹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对山楂饼的整条边的夹持,方便后续提起山楂饼时,使得山楂饼整体受力均匀,减小被撕破的风险。
实施例2
一种山楂饼夹料机构,参见附图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转动杆和连接板13之间增加了限制转动杆带着转动压片24向下转动角度的限制结构。限制结构包括套设在转动杆上的限制套23,在限制套23上具有一外凸的限制块231,连接板13上开设有一让位槽131,限制块231穿出让位槽131,且当转动杆带着转动压片24向下转动时,存在一角度,使得限制块231抵靠在让位槽131的上边缘。通过第一电机21控制转动压片24的正反转,通过限制机构控制转动压片24的倾斜向下的角度,从而当与之配合的玻璃板上升时,旋转压片能够以较佳的倾斜角度压在玻璃板上,方便旋转压片铲入山楂饼的下侧边。
实施例3
一种山楂饼夹料机构,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对夹料机构部位进行改进,参见附图4,在夹料机构上还设置了刮料结构。在抵靠杆32上固定有刮料片33,抵靠杆32由设置在夹持架上的第二驱动部驱动转动。
第二驱动部包括设置在第一端板11上的第二电机31,以及设置在第二端板12上的第二轴承122,抵靠杆32的一端与第二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轴承122转动连接,从而当第二电机31正反转时,可以控制抵靠杆32以及刮料片33的正反转。
由于转动压片24上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粘附上山楂酱料,此酱料不处理的话,在对山楂饼的边缘铲起时,形成山楂饼的卷边,不利于后续的夹持步骤,故而,需要经常性对转动压片24的擦洗。设置了刮料结构之后,当需要刮料时,第一电机21首先驱动转动压片24转向抵靠杆32,然后第二电机31反向驱动抵靠杆32使得刮料片33转向转动压片24的正面,同时触碰到转动压片24的正面,进而通过挤压旋转的方式,将处于转动压片24上的酱料刮离,完成对转动压片24的刮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