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应激时适用的肉鸡低蛋白饲料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8232发布日期:2021-02-05 13:2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应激时适用的肉鸡低蛋白饲料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家禽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应激条件下适用的肉鸡低蛋白饲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缺乏,蛋白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大豆生产的豆粕。养殖生产中,为了追求生产性能和饲料效率,往往使用高蛋白日粮。高蛋白日粮由于蛋白质消化吸收不充分,造成氮排放增加而污染环境。为了降低畜禽饲养对环境的污染,缓解蛋白质资源短缺的状况,国家在2018年发布了新的《蛋鸡、肉鸡配合饲料》团体标准,鼓励养殖业生产者使用低蛋白日粮。肉仔鸡由于生长速度快,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因此肉鸡料在降低粗蛋白方面的潜力巨大。当前国内在肉仔鸡低蛋白日粮研究与应用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已经正在应用低蛋白日粮。
[0003]
当前肉鸡低蛋白日粮的应用存在诸多限制,其中热应激时效果不佳就是突出的问题。国内外较多的研究已表明,在夏季湿热环境条件下肉鸡饲喂低蛋白日粮时常会发生增重下降,腹脂增加以及死淘率升高等问题。随着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酷暑纬度线逐年北移,我国大范围年高温炎热日持续延长,因此热应激已成为养殖生产不可回避的新常态。可见,如何突破热应激时饲喂效果不佳的技术瓶颈,已成为肉鸡低蛋白日粮在生产中扩大使用需要迫切攻克的问题。夏季养鸡容易发生热应激反应,这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首先是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其次是家禽较高的体温和代谢率,第三是家禽没有汗腺,其散热能力较差。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肉仔鸡的调控能力随之越来越差,超过28℃时,就会发生热应激现象,导致肉仔鸡采食量降低、体重减轻、饲料效率变差和死亡率增加等,进而给家禽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0004]
低蛋白日粮在夏季热应激时应用效果不佳,降低了养殖生产者对低蛋白日粮的使用热情。目前大家已公认,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料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和降低环境中氮排放量的一种重要营养手段(zaman等,2008;cheng等,1997;ferket等,2002)。然而,waldroup等(2005)和hernandez等(2012)报道即使满足所有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降低2~3个百分点的低蛋白饲粮仍会对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热应激条件下,ghasemi等(2014)发现将饲粮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至正常蛋白质水平的85%时,对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无不良影响,但当蛋白质水平进一步降低时,则会影响肉仔鸡的生长发育。巴西和伊朗的学者也均报道在夏季热应激时饲料粗蛋白的降低,会损害肉仔鸡生长性能,并降低胸肌率(oliveira等,2013;zulkifli等,2018),在生长后期(21~42d)粗蛋白由22%降至18.4%时,负面效果尤为明显。虽然近年来人们通过引入甘氨酸(awad等,2015,2018)和蛋白酶(fang等,2018a,2018b)尝试解决,但均未能成功克服低蛋白日粮夏季应用效果不好的问题。因此,如何在热应激条件下使饲喂低蛋白饲料的肉仔鸡维持正常的生长性能,是低蛋白日粮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应激条件下的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肉鸡饲料。该饲料较正常饲料相比,蛋白质水平可进一步降低4~4.5个百分点,同时在热应激条件下可保证肉仔鸡正常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热应激条件下的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肉仔鸡饲料的应用。
[0006]
为实现上述两个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1..种热应激条件下肉仔鸡适用的低蛋白质饲料,其特征在于,该饲料的配方较饲养标准规定的粗蛋白质含量降低4~4.5个百分点,同时添加2%~3%复合添加物;
[0008]
所述复合添加物的活性组分为胱氨酸、甘氨酸和碳酸氢盐混合物,其中:半胱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49~73.5g,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混合物300~450g,甘氨酸350~450g,以沸石粉为载体调配为1000g。
[0009]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热应激时适用的肉鸡低蛋白饲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按照该配方制备的较饲料标准低4~4.5个百分点的低蛋白饲料,在夏季饲喂给肉仔鸡时,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不变或略有改善,氮排放降低30%以上。
[0010]
本发明取得的新技术效果
[001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应激时适用的肉鸡低蛋白饲料及其应用,属于畜牧和饲料领域。该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饲养标准可降低4~4.5个百分点,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基础配制,并添加胱氨酸和甘氨酸等晶体氨基酸。该发明能够克服行业普遍存在的低蛋白日粮在夏季热应激时饲喂肉鸡效果不佳的缺陷。热应激条件下,肉仔鸡饲喂该饲料后可显著提高增重,改善饲料效率,提高胸肌率,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本发明的饲料不仅可以节约蛋白质饲料,提高氮的利用率,同时能够确保肉仔鸡获得同等或优于正常饲粮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2]
图1 pc vs nc(0.10%cys)火山图(胱氨酸试验)
[0013]
图2 pc vs nc(0.10%cys)kegg通路富集图(胱氨酸试验)
[0014]
图3 nc vs ncc(0.10%cys)火山图(胱氨酸试验)
[0015]
图4 nc vs ncc(0.10%cys)kegg通路富集图(胱氨酸试验)
[0016]
图5 pc vs ncc火山图(甘氨酸和胱氨酸组合试验)
[0017]
图6 pc vs ncc kegg通路富集图(甘氨酸和胱氨酸组合试验)
[0018]
图7 nc vs ncc火山图(甘氨酸和胱氨酸组合试验)
[0019]
图8 nc vs ncc kegg通路富集图(甘氨酸和胱氨酸组合试验)
[0020]
注:火山图在一张图中显示了两个重要的指标(fold change/pvalue),可以直观且合理地筛选出在两样本间的差异代谢物。检验分析出两样本间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后,以log2(fold change)为横坐标,以t检验显著性检验p值的负对数-log10(pvalue)为纵坐标,即可得火山图(volcano plot)。
[0021]
kegg富集通路图,图中每一个点表示一个kegg通路,通路名称见左侧坐标轴。横坐标为富集因子(rich factor),表示差异表达代谢物中注释到该通路的代谢物比例与该物种代谢物注释到某通路的代谢物比例的比值。富集因子越大,表示差异代谢物在该通路中
的富集显著性越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一、一种热应激时适用的肉仔鸡低蛋白质饲料配制
[002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应激条件下适用的肉鸡饲料其配制的配方,特征在于将饲养标准中的粗蛋白下调4~4.5个百分点,同时添加复合添加物2%~3%,复合添加物由以下成分组成:半胱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49~73.5g,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混合物300~450g,甘氨酸350~450g,以沸石粉为载体调配为1000g。
[0024]
二、一种热应激时适用的肉仔鸡低蛋白饲料配制的应用
[0025]
1.试验设计与日粮配方
[0026]
试验设计及日粮配方
[0027]
选用1日龄体重为40.5
±
0.5克的爱拔益加肉仔鸡公雏240只,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120只肉仔鸡,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常规玉米-豆粕基础日粮,试验组降低豆粕和油脂用量,粗蛋白较对照组降低4~4.5个百分点,每吨饲料添加2.5%的复合添加物,饲料常温存放于阴凉通风处。
[0028]
试验配方示例(以每吨计)如下:
[0029]
试验前期(0~3周)饲料:
[0030]
对照组:玉米558.37kg,豆粕353.80kg,豆油44.30kg,磷酸氢钙22.70kg,石粉9.80kg,食盐1.60kg,dl-蛋氨酸1.23kg,赖氨酸盐酸盐1.20kg,苏氨酸0.50kg,预混料6.50kg。
[0031]
试验组:玉米682.90kg,豆粕206.20kg,豆油26.70kg,磷酸氢钙23.50kg,石粉10.80kg,dl-蛋氨酸2.40kg,赖氨酸盐酸盐5.70kg,苏氨酸2.50kg,功能氨基酸复合包7.80kg,预混料6.50kg,复合添加物25.00kg。
[0032]
试验后期(3~6周)饲料:
[0033]
对照组:玉米605.00kg,豆粕303.00kg,豆油52.20kg,磷酸氢钙17.20kg,石粉11.00kg,食盐1.60kg,dl-蛋氨酸1.30kg,赖氨酸盐酸盐1.50kg,苏氨酸0.70kg,预混料6.50kg。
[0034]
试验组:玉米735.40kg,豆粕142.70kg,豆油33.30kg,磷酸氢钙18.10kg,石粉11.80kg,dl-蛋氨酸2.50kg,赖氨酸盐酸盐6.30kg,苏氨酸2.90kg,功能氨基酸复合包12.50kg,预混料6.50kg,复合添加物28.00kg。
[0035]
2.饲养管理
[0036]
试验期间肉鸡自由采食、饮水,24h光照。试验前3d室温33℃,此后每周降低2℃,并维持环境温度。试验在6~7月份的炎热环境进行,21~42日龄环境温度在28~36℃之间,鸡舍温度在28℃以上。按常规饲养管理,正常防疫和消毒,鸡舍通风良好。试验过程中,每日记录鸡舍温度和湿度,打扫卫生,记录死淘鸡数。
[0037]
3..指标测定
[0038]
(1)生长性能:分别于试验第21和42d,以重复为单位称空腹鸡重,记录各重复采食量。计算平均体重(abw)、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肉比(f/g)和死亡率。
[0039]
(2)胴体品质:于试验第42d,每重复选取一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鸡,屠宰称重,分
离胸肌、腿肌和腹脂,计算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
[0040]
(3)血清生化指标:分别于试验的第21和42d,每重复选取一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鸡,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后于-80℃冷冻保存,备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采用khb-128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试剂盒购买于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0041]
(4)氮排泄量
[0042]
于38~41日龄,以重复为单位全收粪,称总粪重,并将粪充分混匀,取400g左右样品,剔除毛屑杂物。于65℃烘干至恒重,回潮,称重,粉碎后制成风干样,过40目筛。用凯氏定氮仪测定氮含量,计算氮排放量和氮表观代谢率。计算公式如下:
[0043]
氮表观代谢率(%)=(食入氮含量-排泄物氮含量)/食入氮含量。
[0044]
4.数据统计
[0045]
采用spss(19.0)软件的one-way anova先进行方差齐次性检验,再进行duncan氏多重比较,以p<0.05为差异显著,以平均数
±
标准差(mean
±
sd)表示。
[0046]
表1肉仔鸡生长性能和42d屠宰性能
[0047][0048]
表1所示为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42d屠宰性能数据。由表可知,低蛋白组和正常对照组肉仔鸡在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之间生长性能包括21、42d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差异。肉仔鸡42d屠宰性能包括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低蛋白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时,降低除蛋白质4~4.5个百分点不影响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率。
[0049]
表2肉仔鸡38~41d的氮排泄和氮表观代谢率
[0050][0051]
表2所示为肉仔鸡38-41日龄的氮排放数据。由表可知,低蛋白质氮摄入量降低22.4%,而氮排泄量降低32.8%,氮表观代谢率提高9.36%,均达到统计学之显著差异(p<0.05)。
[0052]
表3肉仔鸡42d血清生化指标
[0053][0054]
表3所示为肉仔鸡42d血清生化指标。由表可知,正常组和低蛋白组血液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葡萄糖水平无显著差异,低蛋白组血液尿酸和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肌酐含量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0055]
由实施例试验结果可知,肉仔鸡饲喂较饲养标准低4~4.5个百分点的低蛋白饲粮,在夏季饲养时仍可达到与正常蛋白相当水平,并无出现生长性能低下,死亡率增加,饲料效率变差等情况,并且屠宰性能和血液代谢均正常。因此,本发明的肉鸡低蛋白日粮,应用于夏季热应激时可取得较好的饲喂效果,具有显著进步。
[0056]
实施例
[0057]
本发明的技术支撑(研发过程),本发明主要是在以下三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获得的。
[0058]
实施例1——热应激条件下低蛋白质饲粮中含硫氨基酸中胱氨酸的作用
[0059]
肉鸡生产中饲料不加胱氨酸,对胱氨酸的需要未单独考虑,只添加蛋氨酸,胱氨酸的需要是通过蛋氨酸转化而来。该试验表明在热应激时补充行业所忽视的胱氨酸,调整含硫氨基酸的比例,具有调节肉鸡生长的良好效果,可部分缓解低蛋白饲粮粮对生长的不利影响。
[0060]
1.试验设计及饲粮配方
[0061]
选取432只1日龄健康的科宝-500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6个玉米-豆粕饲粮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正对照(pc)组为正常蛋白质组(前期和后期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2%和20%);负对照(nc)组为降低4.5个百分点的低蛋白质(lp)组(前期和后期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5%和15.5%);胱氨酸(cys)组在nc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10%、0.15%和0.20%的cys。
[0062]
试验饲粮配方(以每千克计)如下:
[0063]
试验前期(0~3周)饲料:
[0064]
对照组:玉米556.93kg,豆粕355.20kg,豆油44.50kg,磷酸氢钙22.70kg,石粉9.80kg,食盐1.60kg,dl-蛋氨酸1.25kg,赖氨酸盐酸盐1.22kg,苏氨酸0.50kg,预混料6.50kg。
[0065]
试验组基础料:玉米686.60kg,豆粕203.70kg,豆油26.50kg,磷酸氢钙23.50kg,石粉10.80kg,dl-蛋氨酸2.40kg,赖氨酸盐酸盐5.70kg,苏氨酸2.50kg,功能氨基酸复合包7.80kg,预混料6.50kg,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混合物0.90kg,沸石粉15.00kg。
[0066]
试验后期(3~6周)饲料:
[0067]
对照组:玉米605.20kg,豆粕302.80kg,豆油52.00kg,磷酸氢钙17.20kg,石粉11.00kg,食盐1.60kg,dl-蛋氨酸1.40kg,赖氨酸盐酸盐1.55kg,苏氨酸0.75kg,预混料6.50kg。
[0068]
试验组:玉米751.80kg,豆粕139.70kg,豆油30.95kg,磷酸氢钙18.20kg,石粉12.30kg,dl-蛋氨酸2.65kg,赖氨酸盐酸盐6.55kg,苏氨酸2.95kg,功能氨基酸复合包12.50kg,预混料6.50kg,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混合物0.90kg,沸石粉15.00kg。
[0069]
其中钠和钾的碳酸氢盐混合物中包含66.67%的碳酸氢钠和33.33%的碳酸氢钾。试验组胱氨酸的添加采用l-半胱氨酸盐酸盐一水物(l-cysteine.hcl
·
h2o,纯度≥68.3%),0.20%cys组需要添加0.30%l-cysteine.hcl
·
h2o。
[0070]
2.饲养管理
[0071]
试验期间肉鸡自由采食、饮水,24h光照。试验前3d室温33℃,此后每周降低2℃,并维持环境温度。试验在7-8月份的炎热环境进行,21~42日龄环境温度在28~37℃之间,鸡舍温度在27℃以上。按常规饲养管理,正常防疫和消毒,鸡舍通风良好。试验过程中,每日记录鸡舍温度和湿度,打扫卫生,记录死淘鸡数。
[0072]
3.指标测定
[0073]
(1)生长性能:分别于试验第21和42d,以重复为单位称空腹鸡重,记录各重复采食量。计算平均体重(abw)、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肉比(f/g)和死亡率。
[0074]
(2)胴体品质:于试验第42d,每重复选取一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鸡,屠宰称重,分离胸肌、腿肌和腹脂,计算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
[0075]
(3)血清游离氨酸和代谢组分析:在42d的血清学样本中,选取对照组,无cys添加组,最佳cys添加组分别进行血清游离氨基酸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0076]
4.统计分析
[0077]
采用spss(19.0)软件的one-way anona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数据采用均值
±
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以0.05≤p<0.10为有差异显著性趋势标准。利用spss软件中的回归模型对胱氨酸的适宜水平进行回归分析。
[0078]
5.结果与分析
[0079]
(1)生长性能
[0080]
表4肉仔鸡生长性能(胱氨酸试验)
[0081][0082]
由表4结果可知:未添加cys的低蛋白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正常蛋白组,21和42日龄体重均显著降低,而添加适量的cys后,肉仔鸡生长性能改善,但仍达不到正常蛋白对照组的水平。各时期,nc组abw、adg和adfi均显著低于pc组(p<0.05),f/g均极显著高于pc组(p<0.05),且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前期(1~21d),肉仔鸡abw、adg和adfi随cys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提高(p<0.05),且0.15%cys组21日龄肉仔鸡abw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后期(22~42d),肉仔鸡abw、adg和adfi随cys添加水平的提高呈二次变化(p<0.05),且0.10%cys组42日龄肉仔鸡abw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全期(1~42d),肉仔鸡adg和adfi随cys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f/g随cys添加水平的提高呈二次变化(p<0.05)。试验后期和全期,0.10%cys组adg和adfi与pc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0083]
(2)胴体组成
[0084]
表5肉仔鸡胴体组成(胱氨酸试验)
[0085][0086]
(3)血清游离氨基酸
[0087]
表6肉仔鸡血清游离氨基酸(胱氨酸试验)
[0088][0089][0090]
由表5结果可知:nc组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腹脂率与p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nc组腿肌率显著低于pc组(p<0.05)。肉仔鸡42日龄胸肌率和腿肌率随cys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其中,0.20%cys组胸肌率显著低于nc组(p<0.05),0.20%cys组腿肌率最高(p<0.05)。
[0091]
由表6结果可知:与pc组相比,nc组血清牛磺酸、谷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谷氨酰胺浓度显著降低(p<0.05)。0.10%cys组血清苏氨酸、苯丙氨酸、鸟氨酸和赖氨酸浓度显著高于nc组(p<0.05)。与nc组相比,0.10%cys组谷氨酰胺浓度显著升高(p<0.05),蛋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瓜氨酸浓度也呈下降趋势(p=0.05)。(4)血清代谢组
[0092]
表7 pc组和nc组的血清差异代谢物(胱氨酸试验)
[0093][0094][0095]
表8 nc组和ncc(0.10%cys)组血清差异代谢物(胱氨酸试验)
[0096][0097]
表9 pc组和nc组的kegg通路分析(胱氨酸试验)
[0098][0099]
表10 nc组和ncc(0.10%cys)组的kegg通路分析(胱氨酸试验)
[0100][0101]
结果表明:与pc组相比,nc组上调了69种差异代谢物,下调了64种差异代谢物(见图1);与nc组相比,ncc(0.10%cys)组上调了32种差异代谢物,下调了22种差异代谢物(见图3)。与pc组相比,nc组聚酮糖单位生物合成呈下降趋势(p=0.071)。nc组亚油酸和甘油磷脂代谢较pc组丰富(p<0.05)。此外,nc组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生物合成、醚脂代谢、自噬其他、自噬动物、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较pc组均上调(p<0.10)(见图2、表7和表9)。与nc组相比,ncc(0.10%cys)组乙醚脂质代谢和维生素b6代谢分别下调(p<0.05)和上调(p<0.05)。0.10%cys组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均较nc组降低(p<0.10),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以及戊糖磷酸途径的上调(p<0.10)(见图4、表8和表10)。
[0102]
可见,热应激条件下,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4~4.5个百分点会通过改变血清代谢物的浓度来损坏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以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为判断依据,推荐玉米-豆粕型低蛋白饲粮中胱氨酸的添加水平为0.07%~0.14%(饲粮胱氨酸水平为0.26%~0.31%),建议添加剂量为0.10%。添加0.10%的cys可能会改变脂质代谢、维生素b6代谢和磷酸戊糖途径,这可能与低蛋白质饲粮中补充cys有利于恢复肉仔鸡生长性能有关。
[0103]
实施例2——热应激条件下,甘氨酸强化的低蛋白质饲粮添加胱氨酸对肉鸡生长和血清代谢组的影响
[0104]
甘氨酸是肉鸡低蛋白日粮中容易缺乏的非必需氨基酸,但补充甘氨酸的低蛋白日粮仍然无法在热应激条件下达到正常的生长性能。如果胱氨酸和甘氨酸具有协同作用,将能提高低蛋白日粮的应用效果。该试验表明甘氨酸确实与胱氨酸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单独添加一种只能部分缓解生长低下,二者组合可使采食低蛋白饲粮的肉鸡生长完全达到正常蛋白水平。
[0105]
1.试验设计及饲粮配方
[0106]
选取432只1日龄健康的科宝-500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6个玉米-豆粕饲粮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正对照(pc)组为正常蛋白质组(前期和后期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2%和20%);负对照(nc)组为降低4.5个百分点的低蛋白质(lp)组(前期和后期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5%和15.5%);胱氨酸(cys)组在nc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10%、0.15%和0.20%的cys,且添加1%甘氨酸使得总甘氨酸+丝氨酸达到2.32%。
[0107]
试验饲粮配方(以每千克计)如下:
[0108]
试验前期(0~3周)饲料:
[0109]
对照组:玉米560.93kg,豆粕357.20kg,豆油41.92kg,磷酸氢钙16.60kg,石粉10.90kg,食盐1.50kg,dl-蛋氨酸2.75kg,赖氨酸盐酸盐1.20kg,苏氨酸0.50kg,预混料6.50kg。
[0110]
试验组基础料:玉米730.49kg,豆粕171.90kg,豆油19.90kg,磷酸氢钙18.10kg,石粉10.90kg,dl-蛋氨酸4.30kg,赖氨酸盐酸盐6.87kg,苏氨酸3.10kg,功能氨基酸复合包10.80kg,预混料6.50kg,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混合物0.90kg,甘氨酸10.60kg,沸石粉5.64kg。
[0111]
试验后期(3~6周)饲料:
[0112]
对照组:玉米589.48kg,豆粕317.50kg,豆油52.70kg,磷酸氢钙17.20kg,石粉11.00kg,食盐1.20kg,dl-蛋氨酸2.62kg,赖氨酸盐酸盐1.20kg,苏氨酸0.60kg,预混料6.50kg。
[0113]
试验组基础料:玉米747.40kg,豆粕134.00kg,豆油27.20kg,磷酸氢钙18.90kg,石粉10.80kg,dl-蛋氨酸4.30kg,赖氨酸盐酸盐7.76kg,苏氨酸3.50kg,功能氨基酸复合包18.80kg,预混料6.50kg,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混合物0.90kg,甘氨酸13.30kg,沸石粉6.64kg。
[0114]
其中钠和钾的碳酸氢盐混合物中包含65.12%的碳酸氢钠和34.88%的碳酸氢钾。试验组胱氨酸的添加采用l-半胱氨酸盐酸盐一水物(l-cysteine.hcl
·
h2o,纯度≥68.3%),0.20%cys组需要添加0.30%l-cysteine.hcl
·
h2o,添加时等量替代沸石粉。
[0115]
2.饲养管理
[0116]
试验期间肉鸡自由采食、饮水,24h光照。试验前3d室温33℃,此后每周降低2℃,2周后维持自然环境。试验在夏季炎热的6月底至8月初开展,试验后期日平均气温在26~35℃度之间,舍内温度在28~29℃。按常规饲养管理,正常防疫和消毒,鸡舍通风良好。试验过程中,每日记录鸡舍温度和湿度,打扫卫生,记录死淘鸡数。
[0117]
3.指标测定
[0118]
(1)生长性能:分别于试验第21和42d,以重复为单位称空腹鸡重,记录各重复采食量。计算平均体重(abw)、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肉比(f/g)和死亡率。
[0119]
(2)胴体组成:于试验第42d,每重复选取一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鸡,屠宰称重,分离胸肌、腿肌和腹脂,计算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
[0120]
(3)血清生化指标:分别于试验的第21和42d,每重复选取一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鸡,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后于-20℃冷冻保存,备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采用khb-128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试剂盒购买于上海科
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0121]
(4)血清游离氨酸和代谢组分析:在42d的血清学样本中,选取对照组,无胱氨酸添加组,甘氨酸和胱氨酸较优组合组(ncc)分别进行血清游离氨基酸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0122]
4.统计分析
[0123]
采用spss(19.0)软件的one-way anona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数据采用均值
±
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以0.05≤p<0.10为有差异显著性趋势标准。利用spss软件中的回归模型对胱氨酸的适宜水平进行回归分析。
[0124]
5试验结果
[0125]
(1)生长性能
[0126]
由表11结果可知:试验前期(1~21d),肉仔鸡abw、adg和adfi随cys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提高(p<0.05),其中0.10%cys组abw较nc组有提高趋势(0.05≤p<0.10),pc组和cys组adg均显著高于nc组(p<0.05)。0.05%和0.10%cys组肉仔鸡试验前期f/g显著高于pc组(p<0.05)。各组肉仔鸡试验前期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后期(22~42d),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cys对肉仔鸡abw、adg、adfi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肉仔鸡f/g随cys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变化(p<0.05),nc组、0.05%、0.10%和0.15%cys组肉仔鸡试验后期f/g显著低于pc组(p<0.05)。试验全期(1~42d),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cys对肉仔鸡adfi影响不显著(p>0.05)。nc组、0.05%和0.10%cys组肉仔鸡试验全期f/g显著低于pc组(p<0.05)。可见,未添加胱氨酸时,仅添加甘氨酸的nc组在生长前期体重和饲料效率均不如低蛋白对照组,这也是众多低蛋白日粮试验在夏季不成功的原因。而在添加胱氨酸后肉仔鸡生长能够达到正常蛋白组水平,并且全期饲料效率也优于正常蛋白组。死亡率低蛋白组与正对照组也无显著变化,而无胱氨酸添加的nc组在低蛋白组死亡率最高。
[0127]
表11肉仔鸡生长性能(甘氨酸和胱氨酸组合)
[0128][0129][0130]
(2)胴体组成
[0131]
由表12结果可知: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cys未见显著影响肉仔鸡42日龄全净膛率
(p>0.05)。肉仔鸡42日龄胸肌率和腿肌率随cys添加水平的提高呈二次变化(p<0.05),其中,0.20%cys组胸肌率显著低于nc组(p<0.05),0.20%cys组腿肌率最高(p<0.05)。低蛋白质饲粮组腹脂率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
[0132]
表12肉仔鸡胴体组成(甘氨酸和胱氨酸组合)
[0133][0134]
(3)血清生化指标
[0135]
表13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甘氨酸和胱氨酸组合试验)
[0136][0137]
由表13的结果可知: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cys对肉仔鸡21日龄和42日龄的tp、alb、bun、cre和glu无显著影响(p>0.05)。0.05%cys组肉仔鸡21日龄ua含量显著低于pc组和nc组(p<0.05)。0.20%cys组肉仔鸡42日龄ua含量显著低于pc组和nc组(p<0.05)。
[0138]
(4)血清游离氨基酸
[0139]
表14血清游离氨基酸(甘氨酸和胱氨酸组合试验)
[0140][0141]
由表14结果显示:与pc组相比,nc组苏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磷酸丝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丙氨酸显著升高(p<0.05)。与nc组相比,ncc(0.10%cys)组苏氨酸、磷酸丝氨酸、谷氨酸、肌肽显著升高(p<0.05)。ncc组的苯丙氨酸较pc和nc组有升高趋势(p=0.054)。
[0142]
(5)血清代谢组
[0143]
表15 pc组和ncc组的血清差异代谢物(甘氨酸和胱氨酸组合试验)
[0144][0145]
表16 nc组和ncc组的血清差异代谢物(甘氨酸和胱氨酸组合试验)
[0146]
[0147][0148]
表17 pc组和ncc组的kegg通路分析(甘氨酸和胱氨酸组合试验)
[0149][0150]
表18 nc组和ncc组的kegg通路分析(甘氨酸和胱氨酸组合试验)
[0151][0152]
结果表明:与pc组相比,ncc组上调了71种差异代谢物,下调了64种差异代谢物(见图5);与nc组相比,ncc组上调了29种差异代谢物,下调了35种差异代谢物(见图7)。与pc组相比,ncc组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和细胞自噬上调(p<0.05),色氨酸代谢下调(p<0.001)(见图6、表15和17)。与nc组相比,ncc组磷酸戊糖途径、苯丙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精氨酸-脯氨酸代谢上调(p<0.05),组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聚酮糖单位生物合成和含硫氨基酸代谢下调(p<0.05)(见图8、表16和18)。
[0153]
综上所述,热应激条件下,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4~4.5个百分点并补充足量的甘氨酸并不能恢复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这可能与热应激条件下肉仔鸡自身生理代谢有关。在补充足量甘氨酸的条件下,再适量添加胱氨酸可促进肉仔鸡生长。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为判断依据,根据二次曲线拟合,推荐玉米-豆粕型低蛋白饲粮中胱氨酸的添加水平为0.07%~0.14%,建议添加量为0.10%。在补充足量甘氨酸的基础上添加0.10%的胱氨酸会改变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含硫氨基酸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这可能提示热应激条件下低蛋白质饲粮中补充足量甘氨酸和适量的胱氨酸有利于恢复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
[0154]
实施例3——热应激条件下,补充胱氨酸的低蛋白质饲粮中甘氨酸的适宜剂量研究
[0155]
在已知胱氨酸和甘氨酸具有良好互作效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甘氨酸的适宜剂量,得出较佳的胱氨酸和甘氨酸组合,应用于肉鸡低蛋白日粮,提高其养殖饲喂效果。
[0156]
1.试验设计及饲粮配方
[0157]
选取432只1日龄健康的科宝-500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6个玉米-豆粕饲粮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正对照(pc)组为正常蛋白质组(前期和后期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2%和20%);负对照(nc)组为降低4.5个百分点且添加0.10%的胱氨酸的低蛋白质(lp)组(前期和后期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5%和15.5%);甘氨酸(gly)组在nc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水平为0%、0.35%、0.70%、1.05%和1.40%。
[0158]
试验饲粮配方(以每千克计)如下:
[0159]
对照组:玉米562.62kg,豆粕355.18kg,豆油42.35kg,磷酸氢钙16.65kg,石粉
10.80kg,食盐1.50kg,dl-蛋氨酸2.70kg,赖氨酸盐酸盐1.20kg,苏氨酸0.50kg,预混料6.50kg。
[0160]
试验组基础料:玉米728.21kg,豆粕171.90kg,豆油21.75kg,磷酸氢钙18.10kg,石粉10.90kg,食盐0.20kg,dl-蛋氨酸3.30kg,l-半胱氨酸盐酸盐一水物1.47kg,赖氨酸盐酸盐6.87kg,苏氨酸3.10kg,功能氨基酸复合包12.80kg,预混料6.50kg,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混合物0.90kg,沸石粉14.00kg。
[0161]
试验后期(3~6周)饲料:
[0162]
对照组:玉米588.68kg,豆粕319.90kg,豆油51.98kg,磷酸氢钙17.10kg,石粉11.10kg,食盐0.20kg,dl-蛋氨酸2.62kg,赖氨酸盐酸盐1.22kg,苏氨酸0.60kg,预混料6.50kg。
[0163]
试验组基础料:玉米750.83kg,豆粕135.65kg,豆油27.40kg,磷酸氢钙18.90kg,石粉10.80kg,dl-蛋氨酸3.30kg,l-半胱氨酸盐酸盐一水物1.47kg,赖氨酸盐酸盐7.80kg,苏氨酸3.55kg,功能氨基酸复合包18.90kg,预混料6.50kg,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混合物0.90kg,沸石粉14.00kg。
[0164]
2.饲养管理
[0165]
试验期间肉鸡自由采食、饮水,24h光照。试验前3d室温33℃,此后每周降低2℃,直到2周后维持室温,试验在夏季炎热的6月底至8月初进行,饲养后期环境温度27~38℃,舍内温度28~31℃。按常规饲养管理,正常防疫和消毒,鸡舍通风良好。试验过程中,每日记录鸡舍温度和湿度,打扫卫生,记录死淘鸡数。
[0166]
3.指标测定
[0167]
(1)生长性能:分别于试验第21和42d,以重复为单位称空腹鸡重,记录各重复采食量。计算平均体重(abw)、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肉比(f/g)和死亡率。
[0168]
(2)胴体组成:于试验第42d,每重复选取一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鸡,屠宰称重,分离胸肌、腿肌和腹脂,计算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
[0169]
(3)血清生化指标:分别于试验的第21和42d,每重复选取一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鸡,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后于-20℃冷冻保存,备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酣(cre)、总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含量采用khb-128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试剂盒购买于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0170]
4.统计分析
[0171]
采用spss(19.0)软件的one-way anona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数据采用均值
±
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以0.05≤p<0.10为有差异显著性趋势标准。利用spss软件中的回归模型对胱氨酸的适宜水平进行回归分析。
[0172]
5.结果与分析
[0173]
(1)生长性能
[0174]
表19肉仔鸡的生长性能
[0175][0176]
由表19结果可知:热应激条件下,无甘氨酸添加的负对照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正对照组,添加甘氨酸各组生长性能与正对照组相当。试验前期(1~21d)和试验后期(22~42d),肉仔鸡abw、adg和f/g随gly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其中试验前期0.35%、0.70%、1.05%和1.40%gly组的abw和adg显著高于nc组(p<0.05),f/g显著低于nc组(p<0.05);试验后期(22~42d)0.70%和1.05%gly组的abw和adg显著高于nc组,f/g显著低于nc组(p<0.05)。试验全期(1~42d),肉仔鸡adg和f/g随gly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其中0.70%、1.05%和1.40%gly组adg显著高于nc组(p<0.05),f/g显著低于nc组(p<0.05)。各期、各组肉仔鸡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0177]
(2)肉仔鸡胴体组成
[0178]
由表20的结果可知:热应激条件下,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gly未见显著影响肉仔鸡42日龄全净膛率和腿肌率(p>0.05)。肉仔鸡42日龄胸肌率随gly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变化,其中0.70%、1.05%和1.40%gly组胸肌率显著高于nc组(p<0.05)。低蛋白质饲粮组的腹脂率高于pc组(p<0.05),而1.05%剂量组胸肌率与pc组无显著差异(p>0.05)。
[0179]
表20肉仔鸡胴体组成
[0180][0181]
(3)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
[0182]
由表21结果可知: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gly对肉仔鸡21日龄和42日龄tp、alb、ldl、bun和cre无显著影响(p>0.05)。21日龄时,1.05%和1.40%gly组tc显著高于pc组(p<0.05),1.40%gly组hdl-c较pc组有提高的趋势(p=0.05),nc组和gly添加组的ua含量均显著低于pc组(p<0.05)。42日龄时,nc组和gly添加组的tc含量均显著低于pc组(p<0.05),
0.35%、0.70%和1.40%gly组的tg含量均显著低于nc组(p<0.05),nc组和gly添加组的ua含量均显著低于pc组(p<0.05)。
[0183]
表21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
[0184][0185][0186]
可见,在热应激条件下,当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4.5个百分点且添加0.10%的胱氨酸时,添加0.70%、1.05%和1.40%的甘氨酸可以显著改善肉仔鸡的体增重和饲料效率,对肉仔鸡的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死亡率无影响,并且可以降低血清中尿酸的含量。以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为判断指标,根据二次曲线拟合结果,推荐玉米-豆粕型低蛋白质饲粮中甘氨酸的添加水平为0.85%~1.35%。
[0187]
综上,通过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条件下,本发明配制的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肉仔鸡饲料较正常饲料相比降低了4~4.5个百分点,合理补充饲用的合成氨基酸,提供了肉仔鸡生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能够克服目前生产中低蛋白日粮夏季应用效果不佳的突出问题,优化了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并且降低了肉仔鸡血清中尿酸的含量,提高了氮的利用率,节约了我国的蛋白质资源,对肉鸡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