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蜀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05780发布日期:2022-11-09 04:2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蜀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饮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黄蜀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饮料富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等,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辅助血糖调节。
3.相关技术中,具有补充营养功能的饮料均由饮料及具有营养含量丰富的植物或水果配置而成,例如松竹保健饮料,包括饮料、松针叶、竹叶和紫苏叶,特殊的配比使松针叶、竹叶、紫苏叶内含有的功能性营养素、热敏性营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得到完美的保全,而不因加工而流失,再以饮料为基础底料,使以上四种天然物固有的功能性营养素实现叠加融入、互补、集成、强化。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养生饮料需要多种原料配合,多种原料中的营养素实现叠加融入与互补才能实现养生饮料的功能,存在有配料繁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传统养生饮料配料繁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黄蜀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黄蜀葵饮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黄蜀葵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黄蜀葵叶的选取:所述黄蜀葵叶为腋芽叶;腋芽叶包括新生芽和催生芽,新生芽为芒种前后共45天区间生长的腋芽叶,催生芽为寒露前后共45天区间生长的腋芽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腋芽叶为株干和侧枝腋间的嫩芽叶,黄蜀葵的腋芽叶相比于侧枝叶,营养物质的含量更高;且一年可采摘两次腋芽叶,种植收益高;芒种前后共45天区间采摘的新生芽与寒露前后共45天区间采摘的催生芽,均富含有大量的总黄酮、维生素e、茶多酚、蛋白质、锌、铁、钙等营养物质与影响饮料口感的β-樱草糖苷,而本技术的饮料原料仅需要上述黄蜀葵腋芽叶一种原料,再经过制茶工艺,就可以制得即具有多种营养物质,且多种物质含量较高,又具有饮料口感的黄蜀葵饮料。
8.可选的,所述新生芽和催生芽均为吐芽之后生长5-8天的腋芽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吐芽后生长5-8天的腋芽叶鲜嫩无比,且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而此饮料的原料仅需要上述黄蜀葵腋芽叶,再经过制茶工艺,就可以制得即具有多种营养物质,又具有饮料口感的黄蜀葵饮料。
10.可选的,所述新生芽的株干高度为36-46公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新生芽的株干高度为36-46公分时,株干可以为腋芽叶输送足量的营养物质,则此时采摘的腋芽叶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当株干再长高时,株根就需要分担出一部分吸收的营养物质供株干生长,从而腋芽叶内的营养物质含量就会降低,因此,当株干高度为36-46公分时生长的黄蜀葵腋芽叶,可以单独作为饮料的原料,再经过制
茶工艺,就可以制得即具有多种营养物质,又具有饮料口感的黄蜀葵饮料。
12.可选的,所述新生芽和催生芽均为生长至3-4cm的腋芽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催生芽生长至3-4cm时,最为鲜嫩,且催生芽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因此本技术的饮料仅仅需要上述黄蜀葵腋芽叶为原料,再经过制茶工艺,就可以制得即具有多种营养物质,又具有饮料口感的黄蜀葵饮料。
14.可选的,所述黄蜀葵饮料的制备方法,还包括黄蜀葵叶的加工,所述黄蜀葵叶在悬空隧道式发酵窑中悬空摊置,定时翻动,并采用循环热风控温发酵;黄蜀葵叶悬空摊置于网状隔板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悬空隧道式发酵窑将黄蜀葵叶进行悬空摊置于网状隔板上,同时采用循环热风控温发酵,有利于黄蜀葵内的八种黄酮类物质的水解,从而能够促使黄蜀葵叶散发出大量的茶香;且采用悬空摊置与循环热风技术,有利于热风均匀的吹散到黄蜀葵叶的各个部位上,保证黄蜀葵叶的充分发酵,进一步保证了最终制得饮料的醇厚香味,提升了饮料的饮用口感。
16.可选的,所述循环热风的温度为24-26℃,并为“内循环”“微热风”。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4-26℃的循环热风,有利于促进黄酮类物质水解的酶保持较高的酶活性,则黄酮类物质的酶可以持续不断的促进黄酮类物质的水解,使得黄蜀葵叶能够挥发出较醇厚的茶香,提升了饮茶者的口感;采用内循环的目的在于,使得发酵窑中的发酵菌类难以外泄,始终在发酵窑中参与循环发酵。
18.可选的,所述控温发酵后还包括冷冻干燥的步骤,冷冻干燥后黄蜀葵叶的脱水率为94%
±
1%。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水的步骤选用冷冻干燥原理,冷冻干燥相比传统的加热干燥来说,不会破坏黄蜀葵叶中的细胞,也不会破坏黄蜀葵叶内的化学组分,则在满足脱水条件的同时,黄蜀葵叶中的营养物质保存完好。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黄蜀葵饮料,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方法将黄蜀葵叶直接制备成为饮料,制得的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类黄酮、维生素e、维生素c、植物蛋白、茶多酚、锌、铁、钙、镁与钾等。此种同时具有多种营养物质,又具有茶香的饮料仅需要黄蜀葵一种原料便可制得。
22.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黄蜀葵饮料,包括上述的腋芽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黄蜀葵腋芽叶不仅能够单独作为一种饮料原叶,且黄蜀葵腋芽叶与其他原料复配,也可以制成新型的饮料。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黄蜀葵的腋芽叶相比于侧枝叶,拥有的营养物质含量更高,芒种前后共45天区间采摘的新生芽与寒露前后共45天区间采摘的催生芽,均富含有大量的总黄酮、维生素e、茶多酚、蛋白质、锌、铁、钙等营养物质,仅仅需要上述黄蜀葵腋芽叶,再经过制茶工艺,就可以制得即具有多种营养物质,又具有饮料口感的黄蜀葵饮料;2、本技术中的腋芽叶,是最适宜的生长长度或最适宜的生长时间采摘下来的,富含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相对较高;3、本技术的制备方法中采用悬空隧道式发酵窑对黄蜀葵叶进行悬空挂置,循环热风控温发酵有利于黄酮类酶对黄酮类物质的水解,保证黄蜀葵叶的充分发酵,促使黄蜀葵
叶散发出大量的茶香,提升了冲泡饮用的口感。
附图说明
25.图1是显示8种黄酮类物质的液相色谱紫外分析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提供一种黄蜀葵饮料,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原料来源:本技术的黄蜀葵为申请人种植,其他原料均为市售购得。
28.实施例1一种黄蜀葵饮料,其制备步骤为:采茶:采茶时间,2021年6月4日;采茶地点,中国山东;采茶种类,吐芽之后6天的腋芽叶;株干高度:41公分。
29.加工:步骤1,选料除杂,人工选取黄蜀葵腋芽叶,将其他杂质去除;步骤2,动态萎凋,在通风阴凉的室内翻动腋芽叶,每间隔2小时将腋芽叶全部翻动一次,直至黄蜀葵叶萎蔫,色泽暗绿,散发出青草气为止;步骤3,揉条,利用茶叶揉捻机进行黄蜀葵腋芽叶的揉捻,将90%以上黄蜀葵叶揉捻呈条型,状态为黄蜀葵叶有茶汁渗出,比较湿润;步骤4,控温发酵,将揉捻后的黄蜀葵叶放置于隧道式发酵窑中,悬空摊置于网状隔板上,通入25℃的循环热风,对黄蜀葵叶进行控温发酵5小时;步骤5,冷冻干燥,将控温发酵后的黄蜀葵叶取360g进行冷冻脱水,首先将黄蜀葵叶置于茶叶真空冷冻干燥机内进行预冷冻,设定预冷冻温度为-17℃,到达设定温度后保温1.5小时,然后对黄蜀葵叶进行抽真空处理,且将干燥机的温度设定为-25℃,去除黄蜀葵叶中95%的水分,制得饮料;步骤6,筛选封装,选用摇动式筛分机,上下振幅及左右振幅均为6cm,将不同大小的黄蜀葵叶筛分开,并进行人工分拣验收,封装入库。
30.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采茶:采茶时间,2021年10月8日;采茶地点,中国山东;采茶种类,长度为3cm的腋芽叶。
31.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株干高度不同;采茶:采茶时间,2021年6月4日;采茶地点,中国山东;采茶种类,吐芽之后6天的腋芽叶;株干高度:30公分。
32.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控温发酵温度不同;步骤4,控温发酵,将揉捻后的黄蜀葵叶放置于隧道式发酵窑中,悬空摊置于网状隔板上,通入20℃的循环热风,对黄蜀葵叶进行控温发酵5小时。
33.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控温发酵方式不同;步骤4,控温发酵,将揉捻后的黄蜀葵叶放置于隧道式发酵窑中,悬空摊置于网状隔板上,调节窑内温度为25℃,对黄蜀葵叶进行控温发酵5小时。
34.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工步骤5不同,干燥方式不同;步骤5,微波干燥,将控温发酵后的黄蜀葵叶取360g进行微波干燥,微波条件:微波频率,2450mhz;温度,50℃;加热90s,保温90s,制得饮料。
35.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5、6不同,饮料成分不同;步骤5,冷冻干燥,将控温发酵后的黄蜀葵叶取360g,再取100g陈皮,进行冷冻脱水,将黄蜀葵叶与陈皮置于茶叶真空冷冻干燥机内进行预冷冻,设定预冷冻温度为-17℃,到达设定温度后保温1.5小时,然后对黄蜀葵叶与陈皮进行抽真空处理,且将干燥机的温度设定为-25℃,去除黄蜀葵叶与陈皮中95%的水分,制得饮料;步骤6,选用摇动式筛分机,上下振幅及左右振幅均为6cm,将不同大小的黄蜀葵叶筛分开,并进行人工分拣验收,封装入库。
36.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黄蜀葵叶在株干上的采摘位置不同;采茶:采茶时间,2021年6月4日;采茶地点,中国山东;采茶种类,吐芽之后6天的侧芽叶;株干高度:41公分。
37.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黄蜀葵叶在株干上的采摘位置不同;采茶:采茶时间,2021年10月8日;采茶地点,中国山东;采茶种类,长度为3cm的侧芽叶。
38.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黄蜀葵叶的采摘时间不同;采茶:采茶时间,2021年5月10日;采茶地点,中国山东;采茶种类,吐芽之后6天腋芽叶;株干高度:41公分。
39.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黄蜀葵叶的采摘时间不同;采茶:采茶时间,2021年9月20日;采茶地点,中国山东;采茶种类,长度为3cm的腋芽叶。
40.对比例5一种天麻饮料,包括以下原料制成:天麻粉、饮料、葛根粉、亚麻籽;按质量比计,天麻粉:饮料:葛根粉:亚麻籽油=1:5:0.5:0.1;一种天麻饮料的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挑选品质良好的天麻,将其用粉碎机打成40-60目筛之间的粉末备用。
41.(2)挑选适合做饮料的鲜叶,萎凋至适度:叶片变软,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青草气消失,并散发出香气。
42.(3)先用揉捻机将萎凋叶揉捻至50%芽叶紧卷成条,茶汁略有溢出,茶表面有湿润
感,茶坯局部发红,有较浓青草气味。
43.(4)将天麻粉向步骤(3)所得饮料分两次等量添加,向饮料添加其中一份天麻粉后继续揉捻至茶叶70%成条后,再添加第二份天麻粉,继续揉捻至90%成条,细胞破碎率达85%以上,并使茶叶与天麻粉充分混匀;然后再加入葛根粉和亚麻籽油,继续揉捻20~30min;(5)将步骤(4)揉捻好的揉捻叶,按8~10cm的摊叶厚度放置在发酵框内,置于温度24~25℃,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发酵3~4h至叶色泽红铜色红,略有甜花果香味。
44.(6)立即将发酵适度的茶叶按2~3cm厚度均匀摊放于烘箱托盘中,迅速移至120℃烘箱中烘干15min,然后降至100℃干燥50~60min至足干,得到饮料。
45.对比例6正山小种,产地:中国福建;购自福建省安溪永胜茶厂。
46.对比例7米砖茶,产地:中国湖北;购自湖北赤壁赵李桥茶业有限公司。
47.对比例8俄罗斯饮料,产地:俄罗斯;购自京东语选旗舰店。
48.性能检测试验对实施例1至7和对比例1至8中制得的饮料进行性能测试,对饮料中的总黄酮、维生素e、维生素c、蛋白质、茶多酚、锌、铁与钙进行检测,检测标准如下表1所示;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49.表1实施例1中8种黄酮类成份分析检测: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农药分析与环境毒理实验室;文件号,2015041801。
50.表2 总黄酮维生素e维生素c蛋白质茶多酚锌铁钙(104)实施例16.621.15.4333.00.269.37192.13
实施例26.420.85.0231.50.270.57012.11实施例36.119.85.00231.20.1866.56972.05实施例45.618.54.8730.50.1464.36781.87实施例55.718.64.8130.70.1564.26751.84实施例64.815.83.4625.70.1255.64871.27实施例76.925.66.0438.80.4278.48543.04对比例14.515.33.1624.80.1154.94791.19对比例24.314.93.0821.50.0752.14641.10对比例34.415.12.9820.80.0852.54581.08对比例44.215.33.0421.20.0651.74671.12对比例51.3199.81.2112.30.0125.82130.18对比例65.516.24.21/0.1153//对比例74.614.34.33/0.1255//对比例84.814.14.02/0.1261//黄酮类物质检测结果:在提取物中含有8个黄酮类成份: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金丝桃苷;槲皮素-3-0-洋槐糖苷;异槲皮素;杨梅素-3'-0-葡萄糖苷;棉皮素-3'-0-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0-葡萄糖苷;槲皮素。
51.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1,可以看出,实施例1为芒种时期采摘的黄蜀葵腋芽叶,而对比例1为芒种时期采摘的侧芽叶,芒种时期采摘的腋芽叶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均高于侧芽叶,说明用黄蜀葵腋芽叶制得的饮料比侧芽叶制得的饮料的养生效果好的多;且黄酮类物质含量高,种类多,这说明实施例1制得的饮料的茶香比对比例1制得的饮料的茶香浓郁。
52.结合实施1、2与对比例2,寒露时间采摘的黄蜀葵腋芽叶制得的饮料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与芒种时间摘的黄蜀葵腋芽叶制得的饮料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均较高,而对比例2为寒露时期采摘的侧芽叶,寒露时期采摘的侧芽叶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腋芽叶,进一步说明用黄蜀葵腋芽叶制得的饮料比侧芽叶制得的饮料的养生效果好的多。
53.结合实施例1、2和对比例3、4,可以看出,对比例3、4采摘黄蜀葵腋芽叶的时间均不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对比例3、4制得的饮料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均较低,因此,采摘黄蜀葵叶的时间对于饮料的质量极为重要。
54.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3,可以看出,实施例3是在株干高度为30公分时采摘的黄蜀葵腋芽叶,此时株干高度未达到要求,株根吸收的营养物质没有最大化的输送到腋芽叶中去,因此实施例3制得的饮料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均较实施例1制得的饮料低。
55.结合实施例1、4、5,可以看出,控温发酵的条件,对于黄蜀葵腋芽叶制得饮料非常重要,当发酵温度变为20℃时,黄酮类物质的酶促进黄酮类物质水解的量过少,茶香变淡;当悬空隧道式发酵窑内只进行保温,不进行气体流动循环时,黄蜀葵内的黄酮类物质的酶促进黄酮类物质水解的量过少,茶香变淡。
56.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6,可以看出,实施例1进行冷冻干燥,而实施例6进行微波干燥,相比于冷冻干燥,微波干燥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黄蜀葵叶的除水,一定程度上会破坏黄蜀葵叶内的营养物质,使得最终制得的饮料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均较实施例1低,且饮料的茶
香没有实施例1的茶香浓郁。
57.结合实施例1、7与对比例5,可以看出,实施例1为黄蜀葵叶制得的饮料,实施例7为黄蜀葵叶与陈皮制得的饮料,对比例5为已公开的天麻饮料,实施例7中的饮料各种营养成分均略高于实施例1,说明此黄蜀葵叶可以与其他物质进行复配,形成新的质量较好的饮料品种;对比例5中的天麻饮料由各种物质复配而成,本技术的饮料原料仅有黄蜀葵,但是对比例5中天麻饮料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远低于本技术的饮料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说明本技术饮料的原料选取及饮料制备方法均独特且优异。
58.结合实施例1与实施例6、7、8,可以看出,实施例6、7、8均是市售购得的饮料,且检测了实施例6、7、8的总黄酮、维生素e、维生素c、茶多酚和锌,数据证明市售购得的这三种饮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实施例1中的饮料的营养物质含量,且茶香浓郁。
5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