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夏秋绿茶降涩增香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49654发布日期:2022-08-06 06:3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夏秋绿茶降涩增香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夏秋绿茶降涩增香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绿茶在我国六大茶类中占主导地位。2020年,全国绿茶产量184.27万吨,占茶叶总产量61.7%。其中,夏秋绿茶因氨基酸含量低,茶多酚含量高,酚氨比较高,滋味苦涩香气低,弃采严重,产量、产值严重不足,而夏秋茶原料占全年茶鲜叶总产量约60%,如何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是目前茶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近年来,已公开的夏秋绿茶降苦涩工艺,发现长时摊放(6h以上),适度摇青,滚筒微波组合杀青,二青叶经30-40℃闷堆30-60min或经40-50℃回潮20-30分钟,40-60℃热揉,烘、炒、远红外组合提香等技术能改善夏秋绿茶苦涩味。
3.但上述方法忽略了改善夏秋绿茶香低的问题,增加了工艺复杂性,其中的闷堆方法采用塑料薄膜袋闷堆,温度难以控制、透气性差,茶叶容易黄变、产生水闷味,所述的热揉方法由于受目前加工设备限制,难以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增加了工艺复杂性,其中的闷堆方法采用塑料薄膜袋闷堆,温度难以控制、透气性差,茶叶容易黄变、产生水闷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夏秋绿茶降涩增香的加工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夏秋绿茶降涩增香的加工方法,一种夏秋绿茶降涩增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1:原料准备,在夏秋季连续晴天,采摘中小叶茶树品种1芽2叶茶鲜叶为原料;
8.步骤2:原料养护,采取空调控温,控制环境温度25-28℃,湿度50-60%,摊放厚度3-5cm,摊放时间4-6h,控制摊放叶含水量70%+2%,促进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酶促水解,生成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的氨基酸、可溶性糖;
9.步骤3:杀青处理,采用60型滚筒杀青机,通过调整滚筒转速、倾斜度,使出叶口筒体上倾10-15度,控制水分散失速度,增加叶温,控制投叶量50-60kg/h、时间3-5min,控制叶温75-85℃,采取多投慢速杀青,以充分利用热蒸汽穿透力,确保鲜叶杀透而不干,同时提高香气浓度,控制杀青叶含水量60%+2%;
10.步骤4:闷堆处理,采用通风控温方式,采用箱式发酵机,控制温度35-40℃,叶层厚度10cm,风量0.2-0.5m3/s,闷堆1h,利用湿热作用及残余糖苷水解酶活性,促进酯型儿茶素转变为非酯型儿茶素、黄酮苷水解为黄酮;
11.步骤5:揉捻处理,控制揉捻机转速30-40r/min,压力50-200n,揉捻20min,保证芽叶完整性的同时,适度破坏叶细胞;
12.步骤6:烘焙处理,采用低温长焙变风一次干燥方式,前期高风量、后期低风量。采
取烘箱或链板烘干机,前期控制风量1.5-2m3/s、后期控制风量0.5-1m3/s,叶层厚度0.5cm,控制风温75-85℃,时间60-80min,控制茶叶含水量低于6%,通过降低水分散失速度,促进多酚非酶促氧化、形成更多香气物质。
13.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采取空调控温,控制环境温度28℃,摊放厚度5cm,摊放时间6h,控制摊放叶含水量70%。
14.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若采用60型滚筒杀青机,控制投叶量50-60kg/h、时间3-5min。
15.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采用滚筒杀青机,控制叶温75℃,采取多投慢速杀青。
16.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采用滚筒杀青机,控制叶温85℃,采取多投慢速杀青。
17.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采用箱式发酵机,控制温度35-40℃,叶层厚度10cm,闷堆1h。
18.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揉捻20min的具体过程为空揉5min、轻揉5min、中揉5min、轻揉5min。
19.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控制风温75℃,时间80min。
20.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控制风温85℃,时间60min。
21.有益效果:
22.本发明中通过采用标准原料、控温养护、滚筒保水杀青、控温适度醇化、低速轻度揉捻、低温长时烘焙等一套新的加工方法,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显著降低了夏秋绿茶的苦涩味,提高了夏秋绿茶香气浓度、鲜度,所制绿茶滋味醇、较鲜,栗香浓郁、持久、较鲜。
附图说明
23.图1为不同加工工艺所制绿茶感官品质差异对比图;
24.图2为不同加工工艺所制绿茶主要成分差异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实施例1
27.一种夏秋绿茶降涩增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步骤1:原料准备,在夏秋季连续晴天,采摘中小叶茶树品种1芽2叶茶鲜叶为原料,茶树品种包括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等;
29.步骤2:原料养护,采取空调控温,控制环境温度25-28℃,湿度50-60%,摊放厚度3-5cm,摊放时间4-6h,控制摊放叶含水量70%+2%,促进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酶促水解,生成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的氨基酸、可溶性糖;
30.步骤3:杀青处理,采用滚筒杀青机,控制叶温75-85℃,采取多投慢速杀青,若采用60型滚筒杀青机,控制投叶量50-60kg/h、时间3-5min,以充分利用热蒸汽穿透力,确保鲜叶杀透而不干,同时提高香气浓度,控制杀青叶含水量60%+2%;
31.步骤4:闷堆处理,采用箱式发酵机,控制温度35-40℃,风量0.2-0.5m3/s,叶层厚度10cm,闷堆1h,利用湿热作用及残余糖苷水解酶活性,促进酯型儿茶素转变为非酯型儿茶素、黄酮苷水解为黄酮;
32.步骤5:揉捻处理,控制揉捻机转速30-40r/min,压力50-200n,揉捻20min,空揉5min、轻揉5min、中揉5min、轻揉5min,保证芽叶完整性的同时,适度破坏叶细胞;
33.步骤6:烘焙处理,采取烘箱或链板烘干机,叶层厚度0.5cm,控制风温75-85℃,前期控制风量1.5-2m3/s、后期控制风量0.5-1m3/s,时间60-80min,控制茶叶含水量低于6%,通过降低水分散失速度,促进多酚非酶促氧化、形成更多香气物质。
34.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标准原料、控温养护、滚筒保水杀青、控温适度醇化、低速轻度揉捻、低温长时烘焙等一套新的加工方法,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显著降低了夏秋绿茶的苦涩味,提高了夏秋绿茶香气浓度、鲜度,所制绿茶滋味醇、较鲜,栗香浓郁、持久、较鲜。
35.实施例2
36.一种夏秋绿茶降涩增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7.步骤1:原料准备,秋季连续晴天,采用中小叶种茶鲜1芽2叶为原料。茶树品种包括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等;
38.步骤2:采取空调控温,控制环境温度28℃,湿度50%,摊放厚度5cm,摊放时间6h,控制摊放叶含水量70%;
39.步骤3:将摊放后的茶叶采用60型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控制叶温80℃,控制投叶量50kg/h、时间3min,杀青叶含水量60%;
40.步骤4:将杀青叶趁热放入箱式发酵机中闷堆,控制温度35℃,风量0.2m3/s,叶层厚度10cm,闷堆1h;
41.步骤5:将闷堆叶放入40型揉捻机中揉捻,控制揉捻机转速35r/min,控制压力50-150n,揉捻20min,空揉5min、轻揉5min、中揉5min、轻揉5min。
42.步骤6:将揉捻叶放入烘箱中烘干,叶层厚度0.5cm,控制风温85℃,前期控制风量1.5m3/s、后期控制风量0.5m3/s,时间60min,茶叶含水量低于6%。
43.实施例3
44.一种夏秋绿茶降涩增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步骤1:秋季连续晴天,采用中小叶种茶鲜1芽2叶为原料。茶树品种包括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等;
46.步骤2:采取空调控温,控制环境温度28℃,湿度55%,摊放厚度3cm,摊放时间5h,控制摊放叶含水量70%;
47.步骤3:将摊放后的茶叶采用60型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控制叶温70℃,控制投叶量55kg/h、时间4min、杀青叶含水量58%;
48.步骤4:将杀青叶趁热放入箱式发酵机中闷堆,控制温度40℃,风量0.3m3/s,叶层厚度10cm,闷堆1h;
49.步骤5:将闷堆叶放入40型揉捻机中揉捻,控制揉捻机转速40r/min,压力50-180n,揉捻20min,空揉5min、轻揉5min、中揉5min、轻揉5min。
50.步骤6:将揉捻叶放入链板烘干机中烘干,叶层厚度0.5cm,控制风温75℃,前期控制风量1.5m3/s、后期控制风量1m3/s,时间80min,茶叶含水量低于6%。
51.实施例4
52.一种夏秋绿茶降涩增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3.步骤1:秋季连续晴天,采用中小叶种茶鲜1芽2叶为原料。茶树品种包括福鼎大白
茶、巴渝特早、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等;
54.步骤2:采取空调控温,控制环境温度28℃,湿度60%,摊放厚度5cm,摊放时间5h,控制摊放叶含水量70%;
55.步骤3:将摊放后的茶叶采用60型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控制叶温80℃,控制投叶量60kg/h、时间5min、杀青叶含水量58%;
56.步骤4:将杀青叶趁热放入箱式发酵机中闷堆,控制温度40℃,风量0.5m3/s,叶层厚度10cm,闷堆1h;
57.步骤5:将闷堆叶放入40型揉捻机中揉捻,控制揉捻机转速40r/min,压力50-200n,揉捻20min,空揉5min、轻揉5min、中揉5min、轻揉5min;
58.步骤6:将揉捻叶放入烘箱中烘干,叶层厚度0.5cm,控制风温85℃,前期控制风量2m3/s、后期控制风量1m3/s,时间60min,茶叶含水量低于6%。
59.如图1所示,与传统工艺相比,实施例2-4所制绿茶综合感官品质均显著优于传统工艺所制绿茶,其中,实施例2所制绿茶综合感官品质最佳,得分最高为93分,主要表现为,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更绿、香气栗香浓郁且更鲜、滋味更鲜醇,五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余绿茶。实施例3、4所制绿茶综合感官品质较优,得分较高分别为90.4、90.5分,主要表现为栗香浓郁持久、较鲜,滋味较醇厚、较鲜。
60.如图2所示,与传统工艺相比,实施例2-4实施例所制绿茶的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均显著低于传统工艺所制绿茶,茶多酚含量降低8.2-12.6%,酚氨比降低0.44-0.73。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可溶性糖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实施案例3所制绿茶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11.1%。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