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脂溶性活性因子荷载量和稳定性的方法

文档序号:32349850发布日期:2022-11-26 12: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提高脂溶性活性因子荷载量和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肌原纤维蛋白的酶解改性:利用胰蛋白酶对肌原纤维蛋白进行有限酶解,利用离心分离酶解后的片段化蛋白;s2、肌原纤维蛋白酶解产物的糖基化修饰:通过干热美拉德技术利用d-右旋糖酐对酶解后的肌原纤维蛋白肽进行糖基化修饰,得到d-右旋糖苷-肌原纤维蛋白酶解产物共轭颗粒;s3、d-右旋糖酐-肌原纤维蛋白肽纳米自组装颗粒的制备:将步骤s2得到的肽糖基化产物用均质机重新分散在20mm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至颗粒浓度为2mg/ml,均质条件为3000rpm、30s,让上述溶液在25℃下水浴搅拌3h,随后转移至4℃静置8h,使颗粒完全膨胀;s4、糖基化肌原纤维蛋白肽-脂溶性因子复合胶体颗粒的制备:借助超声分别将壁材和芯材溶解在磷酸盐缓冲液和乙醇溶液中,利用环境响应特性和超声波诱发组装颗粒与疏水配体的相互作用,实现其对疏水配体的包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脂溶性活性因子荷载量和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肌原纤维蛋白的酶法改性使用的是胰蛋白酶,酶的添加剂量为0.1g/g蛋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脂溶性活性因子荷载量和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蛋白酶解后需借助离心、超滤和透析去除未被酶解的颗粒,得到两亲性较好的酶解片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脂溶性活性因子荷载量和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的d-右旋糖酐分子量为400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脂溶性活性因子荷载量和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糖基化后的蛋白肽借助均质重新分散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25℃搅拌3h和静置3h后使颗粒充分膨胀,形成组装胶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脂溶性活性因子荷载量和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荷载活性因子的胶体颗粒制备过程中壁材和芯材先在超声辅助下充分分散,超声条件为250w,10min。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脂溶性活性因子荷载量和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的壁材和芯材的质量比为20:1-40: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提高脂溶性活性因子荷载量和稳定性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包括肌原纤维蛋白的酶解、酶解产物的糖基化修饰、脂溶性活性成分的包埋及稳定性评价等,该方法以肌原纤维蛋白为脂溶性活性成分的包载主体原料,联合酶解及糖基化修饰等对载体进行改性修饰,使载体的两亲性和胶体性质得到显著提高,以实现脂溶性成分的高效荷载和保护。本发明通过酶解来改善蛋白质的两亲性,通过糖基化修饰进一步改善蛋白酶解产物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综合二者技术的优越性实现疏水性蛋白作为载体在脂溶性功能因子高效包载中的应用,有助于拓宽肌肉蛋白的利用途径,改善脂溶性活性物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稳定性、适口性及生物利用度较差的问题。利用度较差的问题。利用度较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程镜蓉 刘学铭 唐道邦 邹金浩 王旭苹 林耀盛 杨怀谷 陈智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8.30
技术公布日:2022/11/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