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黄茶抑制餐后血糖峰值的方法及黄茶食品

文档序号:35297272发布日期:2023-09-02 01:4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黄茶抑制餐后血糖峰值的方法及黄茶食品

本发明涉及黄大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黄茶抑制餐后血糖峰值的方法及黄茶食品。


背景技术:

1、《世界糖尿病地图(第10版)》指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4亿,是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餐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增加糖耐量受损和相关慢性病风险。长期以来,在ⅱ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多以阿卡波糖等酶抑制剂为主,但药物干预往往带来胀气等副作用。

2、我国的饮食文化是以谷物为主的传统膳食模式,呈现高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低动物脂肪的营养特点。但长期食用精致淀粉食品导致ⅱ型糖尿病、高血糖及其他代谢综合征高发,促使研究人员寻求降低淀粉消化方法。因此如何调节淀粉消化吸收,控制餐后持续血糖升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3、改变淀粉消化率方式有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但由于安全问题(化学或生物试剂)、感官特性、其他负面因素,导致某些加工方式无法使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可靠方法降低淀粉消化。

4、现有技术中,有提出用咖啡酸、没食子酸、阿魏酸能通过形成酚酸-淀粉复合物来调节淀粉颗粒物化性质。多酚有两种降低淀粉消化的方式:一是与氨基酸残基结合并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二是通过疏水作用占据淀粉螺旋结构内腔或其羰基和羟基通过氢键/范德华力与淀粉羟基结合,形成多酚-淀粉复合物,改变淀粉性质。

5、但由于较为纯净的多酚物质的提取的成本较高,不易于推广使用,影响了此种降血糖食品的发展,故现有一种较为经济的黄大茶,研究表明黄大茶具有相比于其他茶类强大的降脂,黄大茶水提物可以成剂量依赖性降低消化酶活性,具有降血糖潜质。

6、但是黄大茶与淀粉作用的相互作用机理,黄大茶对淀粉结构影响其消化特性的效果并未公开,因此,实际上,黄大茶仅被证实具有降血糖潜质,但是如何利用黄大茶来降低抑制餐后血糖峰值以及降低整个效果过程血糖含量的方法并未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黄茶抑制餐后血糖峰值的方法及黄茶食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黄大茶仅被证实具有降血糖潜质,但是如何利用黄大茶来降低抑制餐后血糖峰值以及降低整个效果过程血糖含量的方法并未公开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黄茶抑制餐后血糖峰值的方法,包括:

4、获取或明确用餐食品中的淀粉含量;

5、在淀粉熟化前按照所述淀粉含量的10%~15%添加黄茶水提物,共糊化后食用;

6、或将熟化的淀粉与所述淀粉含量的10%~15%黄茶水提物一同食用。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

8、所述黄茶水提物为黄大茶水提取物;

9、所述黄大茶水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按质量份计,取黄大茶粉1份,蒸馏水30份;

11、将所述黄大茶粉加入至所述蒸馏水中,以制得混合物;

12、将所述混合物在95℃浸提30min,过滤后残渣重复提取2次,冷冻干燥制得成品。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黄大茶的食用量或添加量为所述淀粉含量的15%。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大米淀粉中的任意一种。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黄茶食品,黄大茶水提物和食用淀粉主料和/或食用淀粉配料;

16、其中,所述黄大茶的质量为其他食用淀粉主料和/或食用淀粉配料所含淀粉基质量总和的10%~15%。

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黄茶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将黄大茶浸提得到水溶性物质,将其冷冻干燥研磨成黄大茶提取物粉末;

19、在食用淀粉完成生产制备后,与所述黄大茶粉末均匀混合后,分料包装。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黄大茶粉末与食用淀粉均匀混合及分料通过混合分料装置实现;

21、所述混合分料装置包括:

22、第一送料机构以及第二送料机构;

23、混料腔,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机构以及所述第二送料机构的底部,所述混料腔通过泵体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一送料机构以及所述第二送料机构的底部震荡;

24、间隔式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混料腔的底部且能够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打开与闭合;

25、其中,所述第一送料机构以及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同时向所述混料腔输送物料,两种不同的物料在所述混料腔内混合并在震荡作用下从间隔式出料口中出料。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送料机构与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均包括筒体以及通过转动电机在所述筒体内转动的螺轴,所述螺轴的上端穿过所述筒体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27、两个所述筒体均通过外壳体安装在所述混料腔上,所述筒体的底部与所述混料腔连通,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进料机构,所述间隔进料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筒体连通。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间隔进料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体上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底部穿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螺轴连通,所述进料口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穿过设置有滑动块;

29、所述滑动块一端贴合在所述开口上,所述滑动块的另一端贴合至所述转动板上,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开口之间设置有按压弹簧,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环形凸起;

30、其中,所述转动板转动时所述滑动块的端部在所述转动板以及所述环形凸起上往复滑动;在所述环形凸起转动至与所述滑动块贴合时所述滑动块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开口并对所述进料口进行堵塞。

3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块在插入至所述开口后能够完全堵塞所述进料口,所述环形凸起的高度与所述开口的深度相同。

3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凸起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槽。

3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4、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经研究发现在用餐的淀粉糊化前按照淀粉含量的10%~15%的食用黄大茶,能够有效的抑制餐后消化过程中血糖的峰值(最大值),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整个消化过程中血糖含量的水平。为高血糖人群提供餐后控制血糖的方法,降低了高血糖人群对饮食的控制要求。

3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黄茶食品,将特定比例的黄大茶加入至淀粉类食品中,能够直接作为高血糖人群的用餐食品,便于解决高血糖人群难以自行准确控制饮食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黄茶抑制餐后血糖峰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黄茶抑制餐后血糖峰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黄茶抑制餐后血糖峰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黄茶食品,其特征在于,

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4所述黄茶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黄茶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黄茶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黄茶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黄茶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黄茶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黄茶抑制餐后血糖峰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或明确用餐食品中的淀粉含量;在淀粉熟化前按照所述淀粉含量的10%~15%添加黄大茶水提物,共糊化后食用;或将熟化的淀粉与所述淀粉含量的10%~15%黄大茶水提物一同食用;还包括一种黄茶食品,黄大茶的质量为其他各类食品主料所含淀粉基质量总和的10%~15%。发明实现将特定比例的黄大茶加入至淀粉类食品中,相对于不没有添加黄大茶的食品,此种食品具有在餐后稳定血糖的功效,能替代普通的淀粉类食品,成为有效的降低人体血糖的健康食品,无需自行搭配,易于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许娜,罗登欢,王一君,黄进宝,陈琦,毕海军,宛晓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