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58756发布日期:2023-09-15 17:0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用油脂,涉及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甘二酯食用油是一种可抑制体内脂肪积累和胆固醇上升防止身体肥胖的功能性食用油,是甘油三酯的一个脂肪酸被羟基取代的结构脂质,是公认(gras)的食品成分,美国fda认证为安全可靠食品。我国于2009年第18号卫生部公告批准甘二酯为新资源食品。现有技术和法规为甘二酯大规模生产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2、目前,研究甘二酯的合成技术很多,大多利用化学法或酶法将甘油三酯水解为甘二酯、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等,然后经过蒸馏除去游离的脂肪酸、甘油和甘油一酯等制备具有一定含量的甘油二酯。也有研究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的相关报道,其一般采用化学法或酶法使长链脂肪酸甘油酯(lct)和中链脂肪酸甘油酯(m ct)通过酯交换获得大于50%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

3、本发明采用食用油、活性甘油、中链脂肪酸(mcf a)经过酯交换和酯化反应制备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该油脂不仅具有长链脂肪酸(lc f a)甘二酯的功效还具有中链脂肪酸(mcfa)的特性,从而降低脂肪囤积,具有减肥和降低高血压心脏病的风险。目前未见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食用油的相关报道。

4、通常的食用油脂中约有90%以上为中性油脂,其中甘三酯(tgs)含量比较大,占比88.62%-89.62%,而甘二酯(dgs)和单甘油酯(mgs)含量比较小,仅占4.39%-5.44%。为了得到高含量占比的甘二酯,特别是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食用油,对其制备方法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目前技术现状,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人体健康和吸收利用的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食用油;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其制备方法。

2、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3、所述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食用油为具有如下结构通式的单一组分或其混合物:

4、

5、其制备方法如下:

6、1)食用油中加入活性甘油(摩尔比1:2-3)在氮气保下加热到200-230℃进行酯交换反应。然后,经过短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游离甘油和甘油三酯等,收集甘油一酯。

7、2)甘油一酯中加入中链脂肪酸(摩尔比1:1)和催化剂,在真空下加热到160-190℃酯化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酸值小于2为终点。然后再经过洗涤、脱臭、过滤、包装即为产品;

8、所述的食用油为大豆油、菜仔油、橄榄油、葵花仔油、玉米油、花生油、棕榈油等。

9、所述的中链脂肪酸为辛酸、癸酸、月桂酸或其混合脂肪酸。

10、所述的催化剂为离子液体或杂多酸。优选:聚合酸性离子液体、磷钨酸铯盐。所述聚合酸性离子液体优选sba-15固载聚合酸性离子液体,其合成方法见专利2016111103778。

11、所述的活性甘油是由将碱性分子筛加入到甘油中,经过加热混合活化,然后除去碱性分子筛得到。

12、本发明优点:

13、1、采用两步法将食用油和甘油通过酯交换制备得到单双长链脂肪酸甘油酯,再和中链脂肪酸(mcfa)进行酯化得到质量百分含量大于80%的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食用油。

14、2、该食用油不仅具有甘二酯的功效和特性,同时具有中链脂肪酸结构脂的特点,在体内代谢,中链脂肪酸可直接由门静脉进入肝脏,不进入淋巴系统和心脏,由此降低长链脂肪酸的代谢负担,降低脂肪囤积,从而更具有减肥和降低高血压心脏病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食用油,其特征在于:其为分子结构通式如下的单一组分或其混合物:

2.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食用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液体催化剂选聚合酸性离子液体;所述杂多酸催化剂选磷钨酸铯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食用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脂化学领域。本发明采用食用油、活性甘油、中链脂肪酸(MCF A)经过酯交换和酯化反应制备中长链脂肪酸甘二酯。该油脂不仅具有长链脂肪酸(LC F A)甘二酯的功效还具有中链脂肪酸(MCFA)的特性,从而降低脂肪囤积,具有减肥和降低高血压心脏病的风险。其主要成分结构如下:n‑14‑20 m=5‑9。

技术研发人员:楚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正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