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蒸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012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谷物蒸煮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和米、麦、豆类、玉米等谷物的蒸煮设备有关,特别是与短时间内蒸煮出大量美味粮谷的设备有关。
以前,因为粮谷是用锅蒸煮的、所以,如要均匀加热则一次蒸煮的粮谷的数量有限。因此,人们一直在设法研制连续蒸煮粮谷的设备。(例如可参照昭59-224661号专利公报)。在这种设备中,在用传送带运送粮谷的过程中,同时加热粮谷,令其吸水,然后再烘蒸。但是,仅采用以上的制作过程,就可能使粮谷表面烧糊,不能做出美味的食品。而且,因为是用传送带运送粮谷的,吸水、加热等的效率低,浪费能源。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以往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可将粮谷蒸煮得味美的设备。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使粮谷蒸煮节省能源,效率高。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大大简化粮谷蒸煮设备的结构。
本发明的粮谷蒸煮设备由下列各部分组成多个能透水的可装一定数量粮谷的斗,并可以间歇地运送各斗的运送装置;设在该运送装置的运送区的前部分的可以升降的第一热水槽,槽中有50℃~60℃左右的热水循环,当斗移动时槽下降,当斗停止移动时槽上升,通过把斗浸入热水里让粮谷吸收水分;设在第一热水槽之后的第一加热区将斗内的粮谷加热到100℃左右,设在第一加热区之后的,可以升降的第二热水槽,槽中有100℃左右的热水循环,当斗移动时槽下降,当斗停止移动时槽上升,通过将斗浸入热水中,使粮谷吸收水分;设在上述运送装置末端处的转送斗内粮谷的传送带,在运送过程中将在传送带上传送的粮谷加热的第二加热区。采用以上各设备来实现前述的目的。
下面对本发明的使用实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粮谷蒸煮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有设于上方的运送装置1,平行设在该运送装置1下方的、其运送方向与运送装置1相反的传送带2。在上方的运送装置1的运送区内,从前到后顺次设置了第一热水槽3、第一加热区4和第二热水槽5。在下方的传送带2上,设有第二加热区6。在上方的运送装置1上装有两组皮带装置,它由一对皮带轮11,11和卷挂在两皮带轮11,11间的皮带12组成,两条皮带以同样的速度,每隔2-3分钟作间歇的移动。在两个皮带12上固定装有若干个斗13,斗13是用透水性材料,(比如金属丝网)制成。运送装置1的起始端上方,设有漏斗7,该漏斗7的下方安装了带齿轮传动马达的定量器71。将待蒸煮的粮谷放入漏斗7内,通过定量器71向各斗13中投入一定量的粮谷。
第一热水槽3的容量可容纳3个斗13,可以随斗13的间歇移动同步作升降运动。也就是,斗13移动时,热水槽3下降并保持处于下方位置,当斗13停止移动时,上升并保持处于上方的位置。
如第3图所示那样,在该热水槽3的底面安插有挠性管31,它与泵34连通,槽的侧面的上部有挠性管32插入,与加热器33上部连通着,加热器33下部又与泵34连通。在加热器33里面设有过滤网35,并且,为了使加温到一定温度的蒸汽流通进加热器内部,配设了蒸汽管36。从而,用加热器33内的蒸汽把水加热到50~60℃左右然后通过泵34,经过挠性管31把热水送往热水槽3,热水槽3内的热水又通过挠性管32,流回加热器33内。流回加热器33的热水,经过过滤网35的过滤,然后由蒸汽管36加热,再次送入热水槽3。此外,热水槽3里还设有管37,管内有50~60℃的热水流通。从而,热水槽3内的热水始终保持在50~60℃的温度,不断循环。虽然热水槽3和泵34及加热器33连接,但因为分别是使用挠性管31及32连接,所以,热水槽3仍可以不受影响地作升降运动。热水槽3一上升,位于它的上方的3个斗13、13、13就浸泡在热水槽3内的热水中,使3个斗13内的粮谷吸水。因为蒸汽管36及管37里有高温蒸汽热水流动,从而使其周围的雾汽也加热,但也可以直接向热水内喷射新鲜蒸汽将其加热。从卫生方面讲,最好是用在管内流通高温的蒸汽或热水,作间接加热。
作为设在热水槽3之后的加热区4,例如可使用如下方法向多个蒸汽管41送入100℃左右的蒸汽,这些蒸汽管的方向与斗13的转送方向成直角。用在蒸汽管41内流通的蒸汽,加热其周围的环境。3个斗13在被送过该加热区4的过程中被加热。每个斗内粮谷加热时间是6~9分钟。当然可将蒸汽管41内的蒸汽直接喷射在斗13内进行加热,但为了卫生,最好采用间接加热。
设在加热区4之后的第二热水槽5,与前的第一热水槽3的构造相同。应根据斗13的移动相应升降,它通过连杆机构8和第一热水槽3连接,在第二热水槽5内,有100℃左右的热水循环。在热水槽5内,设有管57,这一点上,也是和第一热水槽3相同的。
在运送装置1的两端设置的两个皮带轮11,11上,设有可覆盖双皮带轮11,11一半的孤形导板,当数个斗13沿着皮带轮做周向运动的时候,它把从各斗13落下的粮谷引送到设在运送装置1下方的传送带2的始端部位。
在传送带2的始端部,有3个转轴21,21,21,传送带22就卷挂在各转轴21上。在它的始端部位上设有可接触传送皮带22的旋转式清扫用刷23。传送带22需要15~20分左右将粮谷运送到终端部位。
在此传送带2及其上方的运送装置1的两侧,形成加热蒸汽的流通道69,69。在各流通道69上,沿上下方向并列设置着许多蒸汽管61,61,…,在管内有100~105℃左右的蒸汽流通。加热其周围的环境。当然,也可以将蒸汽直接向下方喷射来达到加热的目的,但最好还是间接地加热环境周围空气。在两侧的蒸汽管61的下方,分别配置了导板62,62,它们将蒸汽引导到传送带2的运送区域。在传送带的下面,配置了大体跨延全区域的V字形剖面的导板63,可以用它防止蒸汽冷却形成的水滴落下。在该导板63的上面,传送带2的下面,沿着运送方向设置了多个送风扇64,它们的送风方向是向上的。
另外,在传送带2与运送装置1之间,配置了与上述导板63相同的V字形剖面导板,它大体延跨传送带2上方全区域。与此同时,在此导板的各侧部上方,也可设置与上述导板62相同的导板,不让从运送装置1上落下的水滴滴落到传送带2上。
在导板63的下方,配置了第三热水槽66,在该热水槽66里,沿着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设置了多条蒸汽管65,65,…,热水槽66里的热水,由流通在各蒸汽管内的蒸汽加热并始终维持在100~105℃左右。当然,也可以把各蒸汽管65内的蒸汽直接喷射在热水里,对其加热。加热了的水蒸汽,由导板63上方的各送风扇64吹送到上方,加热传送带2上面的粮谷。各个送风扇64全都是由安设在热水槽66下方的1个马达67驱动的。
在传送带2的终端部下方,形成了排出口24;传送带2上所运送的粮谷,最后通过此排出口24排出。
第三热水槽66,不一定非要设在传送带2的下方,也可以设在传送带2的上方,通过加热传送带2上方周围的空气,达到加热传送带2上粮谷的目的。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在传送带2与运送装置之间设置导板等,就可以防止传送带2上落水滴。
下面,就本发明蒸煮设备的作用进行说明。运送装置1的各皮带12,12,每隔2~3分钟间歇移动一次,只要漏斗7的下面有一个斗13,通过定量器71,就会有一定数量的米之类的粮谷被投入到该斗13之内,斗13每隔2~3分钟移动一次,于是顺次地粮谷被投入斗13中。投放了粮谷后的斗13被向前运送,到第一热水槽3的上方,第一热水槽3,在斗13移动的过程中,位于下方,斗13停止移动时便被抬升,转而位于上方。第一热水槽3内有50~60℃的热水循环,当斗13走到第一热水槽3的上方时,第一热水槽3就被抬升,于是斗13就被浸入热水槽的热水中了。经过2~3分钟以后,一旦第一热水槽3被降下,斗13就被移到下一个位置。斗13的运动一停止,热水槽3便会再次上升,两个投放了粮谷的斗13。就会被浸泡入热水槽3内的热水中。同样的操作反复出现,一个斗13在50~60℃左右的热水内浸泡大约6~9分钟左右,使斗内的粮谷吸水。
接着是斗13因皮带12的间歇移动,被运送到蒸汽管41的上方,它里面的粮谷被100℃左右的蒸汽加热,各斗13,在3次间歇移动的过程中,也就是在6~9分钟的时间以内,即可以被加热了。
内装有粮谷的斗13在经过100℃左右高温加热后,被移送往第二热水槽5的上方,与第一热水槽相同,它将被浸入第二热水槽5内10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6~9分钟,使斗13内的粮谷吸水。而此处的第二热水槽5,是用前述的连杆机构8与上述第一热水槽连接在一起,并做同步升降运动的。
这样,粮谷浸入50~60℃的热水中,被100℃左右的蒸汽加热,接着,又浸入100℃左右的热水中,当斗13在运送装置的终端部的皮带轮11的外围做周向运动的过程中,粮谷投到下面,被导板14引送,被送往传送带2的始端部位,并且,这些粮谷,通过传送带2,被运送到其终端部位。在运送的那10~20分钟的过程里,通过第二加热区6,使粮谷表面的游离水蒸发掉。用该加热法加热,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将热水槽66里的热水,用蒸汽管65加热,变成水蒸汽,用送风扇66将这些水蒸汽吹向传送带2。从而,传送带上的粮谷,就可不直接与从锅炉中出来的蒸汽接触了。被吹送上来的水蒸汽,通过运送装置1的运送领域,从上侧进入其两侧的各流通道69里,经过各流通道69内的蒸汽管的再度加热,被送风扇66送到上方,保持着一定温度,并循环。如果水蒸汽变成水滴,只会落在导板63的上面,而不会落入热水槽66内。
经过15~20分钟左右的在传送带上的运送和加热,粮谷从设在传送带2终端部位的排出口24排出。通过以上诸工序,就可以得到充分吸水且表面没有焦糊的美味的粮谷了。
图4表示用本发明的设备做米饭过程中米的含水率的变化情况。通过将米在第一热水槽3中浸泡7分钟,含水率从15%上升到35%。再通过第一加热区4的7分钟加热,含水率上升到43%。再经过将米在第2热水槽5中浸泡7分钟后,米的含水率上升到63%,再经过第2加热区6的12分钟加热,米的含水率就上升到65%了。
按照本发明的作法,因为在粮谷加热前已吸收了50~60℃的热水,所以蒸成的粮谷的表面不会糊焦,可得到美味的粮谷,粮谷因为在各斗运送过程中同时进行固定的处理,而且其加热是通过水蒸汽的循环进行的,可以防止浪费能源。此外,按照本发明,粮谷的蒸煮是连续的,所以效率高。这种设备的构造及操作都很简单,所以很少出故障,维修管理也非常容易。由于可以不直接喷射蒸汽加热粮谷来蒸煮,所以是卫生的。
图1是本蒸煮装置发明的一种使用实例典型侧面图。图2是它的横断面图,图3是第一热水槽的示意图。图4是应用本发明设备蒸煮米饭时米的含水率变化图。
1……运送装置,2……传送带,3……第一热水槽,4……第1加热区5……第二热水区,6……第二加热区,13……4,22……传送皮带,41,61,65……蒸汽管,64……送风扇,66……热水槽。
权利要求
1.采用如下装置的谷物蒸煮设备装有多个能透水的可装一定数量谷物的斗,并可以间歇地移送谷斗的运送设备;设在该运送设备的运送区的前部的、可以升降的第一热水槽,槽中循环着50-60℃左右的热水,当斗移动时槽下降,当斗停止移动时槽上升,通过将斗浸入热水中让粮谷吸收水分;设在该第一热水槽之后的第一加热区,将斗内粮谷加热到100℃左右。设在第一加热区之后的、可以升降的第二热水槽,槽中循环着100℃左右的热水,当斗移动时槽下降,斗停止移动时槽上升,通过将斗浸入热水中,让粮谷吸收水分。设在上述运送设备末端处的是传送斗内粮谷的传送带;在传送过程中把在上述传送带上的粮谷再次加热的第二加热区。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要求的,在上述第一加热区中装有可喷出100℃左右蒸汽的蒸汽管的粮谷蒸煮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要求的,在上述第二加热区中装有以下装置的粮谷蒸煮设备加热设在传送带下方的热水槽和该热水槽内热水的蒸汽管;将从热水槽中产生的100℃-150℃左右的蒸汽吹向传送带的送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要求的使上述第一热水槽和上述第二热水槽同步升降的粮谷蒸煮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要求的粮谷蒸煮设备,上述传送带设在上述运送设备的下方。
专利摘要
一种粮谷蒸煮设备包括有若干个能透水的斗,斗中投入定量的谷物,这些斗设置在每隔一段时间移动的运送装置上。运送装置的上游设置可升降的其中有50℃~60℃热水循环的第一热水槽。斗移动时热水槽下降,停止移动时上升。第一热水槽后设有能将斗中谷物加热到100℃的第一加热区,该加热区之后设有与第一热水槽相同的第二热水槽,其升降状况及作用亦相同。运送装置尾端的第二加热区对传送带上的谷物进行第二次加热。
文档编号A47J27/16GK86100265SQ86100265
公开日1987年5月6日 申请日期1986年1月18日
发明者财津永三 申请人:株式会社品川工业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