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食品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541456阅读:1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薯食品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红薯为原料,加工成人们日常生活食品的方法,特别是制成面条等细条状食品的方法。
红薯在我国大部份地区都有种植,特别是山区。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红薯有延长人类寿命和抗御癌症的作用,但人们都不愿多吃,或以它为主粮,因为吃多后会气胀、烧心、口吐酸水。为了使粗粮变细粮,解决粮食紧缺的问题,过去曾有人将红薯粉掺入到麦面粉中,然后压制成面条。这种红薯粉面条一下锅煮,颜色即变黑,且不经煮,很容易烂,这种没有色、香、味的面条是没有市场前景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细条状红薯面条类食物的方法,按本方法加工出的面条下锅煮后不变黑色,较耐煮且韧性好,吃后不产生气胀、吐酸水等现象。
本发明的方案如下1.红薯面条的制备方法将洗净的新鲜红薯磨成浆糊状,滤去渣,把粉滤到水中,再将其晒干制成红薯淀粉;以重量占30%~50%的红薯淀粉同70%~50%的麦面混合,加入食用碱拌匀,然后一边加水,一边反复搓揉,直至柔软光润为止;将揉好的面团按制面条的常规压制成挂面,晒干。
2.红薯米线的制备方法;按上述制红薯淀粉的方法制取红薯淀粉;将淘洗净的米在水中浸泡5~30分钟,捞出晾15~30分钟,碾磨成细米粉;以重量占80%~50%的米粉同20%~50%的红薯淀粉拌匀,再一边加水,一边搓揉,直到混合粉均匀、柔软有粘性止;在机筒温度为80~150℃的米线加工机中,将混合粉挤压成半干米线,并在米线的出口处用鼓风机将米线吹冷、吹散开,再晒干。
3.红薯粉条的制备方法按上述制红薯淀粉的方法制取红薯淀粉;一边加水,一边揉拌红薯淀粉,揉到其韧性达到可拉成细条状即可;揉好的粉团加工成细粉条,直接下到开水锅中煮10~20分钟,然后放入冷水中浸泡,最后捞出晒干。
实例1.红薯面条的制备方法(1)红薯淀粉的加工将新鲜红薯洗净、磨成浆糊状,滤去渣子,将粉滤到水中,再将其晒干,制成红薯淀粉。
(2)配料将重量各占50%的麦面与红薯淀粉混合,每一公斤混合粉中加入5~15克食用碱,拌合均匀,然后又以0.5~0.6公斤水边加边搓揉,直到面团柔软为止。
(3)制备以常规制挂面的方法,将面团压制成面条、晒干。
实例2.红薯米线的制备方法(1)加工红薯淀粉;同实例1。
(2)加工米粉将米淘洗干净。在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晾20分钟,再碾磨成细米粉。
(3)配料按重量占70%的米粉与占30%的红薯淀粉混拌均匀,再以每一公斤混合粉加入0.6~0.7公斤水的比例,一边浇水,一边搓揉粉团,直到柔软有粘性为止。
(4)制备米线启动米线加工机,使其机筒温度最好保持于100℃,在米线出口处用鼓风机将挤压出来的半干米线吹冷、吹散开,再晒干。
实例3.红薯粉条的制备方法(1)加工红薯淀粉同实例1。
(2)制备粉条一面加水,一面揉拌红薯淀粉,揉到其韧性达到可拉成细丝状即可。将揉好的粉团加工成细粉条,并直接将其下到开水锅中煮15分钟,然后放到冷水中浸泡10分钟,最后捞出晒干。
以本发明提出的方案加工出的红薯面条等食品,有煮后不变黑,耐煮且柔软的效果,吃后无气胀,口吐酸水等现象,其色、香、味都较令人满意。另外以此方法制作食品,可解决一些地区缺粮的问题,并可作为高级保健食品,促进人体健康。
权利要求
1.一种红薯面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a)制作红薯淀粉,将新鲜红薯磨成浆糊状,滤去渣子,把粉滤到水中,晒干制成红薯淀粉。(b)配制面团,以重量占70%~50%的麦面与30~50%的红薯淀粉混合。加入食用碱及水揉拌成柔软的面团,(c)压制成挂面,并晒干。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面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麦面及红薯淀粉最好各占50%,加水量按每1公斤混合粉加0.5~0.6公斤较好。
3.一种红薯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a)制作红薯淀粉,同权利要求1,(b)制作米粉,将淘洗净的米在水中浸泡5~30分钟,再捞出晾15~30分钟,碾成细米粉即可,(c)配制面团,以重量占80%~50%的米粉同20%~50%的红薯粉混合,加水揉拌成柔软有粘性的面团,(d)制备米线,在机筒温度为80~150℃的米线加工机中加入配好的面团,挤压出半干米线,再晒干。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薯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米粉与红薯淀粉的重量所占百分比为70%和30%较好,加水量按每1公斤混合粉加0.6~0.7公斤水为宜。
5.一种红薯粉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a)制作红薯淀粉,同权利要求1。(b)制备粉条,加水揉拌红薯淀粉,将其揉到能拉成细丝条程度,将加工成的粉条直接放入开水锅中煮10~20分钟,再放入冷水中浸泡10分钟,最后捞出晒干。
全文摘要
红薯食品的加工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红薯为原料,制作细条状食品(如面条等)的方法。本方法是将红薯加工成淀粉,掺入麦面或米粉之中,再挤压成红薯面条或红薯米线等。以本方法制备的红薯面条等食品具有柔韧、经煮、煮后不变黑色的特点。人们吃后不会产生吃红薯后的胀气,口吐酸水或烧心的不适感,反之,可起到保健食物的效果。
文档编号A23L1/216GK1042822SQ8810816
公开日1990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198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21日
发明者解定一 申请人:解定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