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姜茶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46426阅读:25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糖姜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饮料的加工方法,特别所涉及的是一种红糖姜茶的制备方法。
生姜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同时又具有药用价值。但生姜保存较难,易腐烂变质,不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食用了变质生姜后会严重影响人身健康。
目前,市场上有干姜片、姜粉等简单加工品出售,对姜的储运有一些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食用性和经济效益极差。1991年,《中国酿造》杂志发表了生姜的综合利用研究一文,用水上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淬取法从姜渣中提取姜辣素,而后再调配成食用品。上述方法,姜辣成分用淬取法提取,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淬取剂成本高,而且只从姜渣中提取不尽合理。实践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姜辣成分进入蒸馏液中,这会影响对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山东食品发酵》杂志于1987年刊载了题为《生姜综合加工技术初报》的文章,公开了名为姜晶的固体饮料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没谈及前期提取挥发油、后期再喷使挥发油及加入红糖的工艺步骤,因而姜晶的香味成分很少、口感性差、饮用效果欠佳。挥发油在工艺的前期阶段不经提取,会在工艺过程进行中挥发掉,使姜的有效成分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资源,经济效益差。
本发明,因在前期的回流蒸馏时提取出挥发油,到最后环节再喷使加入,以及加入红糖达到能充分利用资源,经济实用,产品性能好,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先对生姜进行予处理,经回流蒸馏及液渣分离得到挥发油、含辣味极浓的回流液和辣味极淡的姜渣。然后,在回流液中加入红糖加热浓缩成膏状。再加入食用赋形剂造粒,烘干后喷上挥发油、即制成红糖姜茶。
上述的生姜予处理是将生姜洗净和切片。
回流蒸馏是加水在常压条件下,同时提取出挥发油和回流液的过程。采用两次重复回流蒸馏即可达到比较充分提取的效果。每次回流蒸馏时间为2小时。
造粒时加入的食用赋形剂为可溶性的糖粉、糊精、乳糖等至少其中的一种。食用赋形剂的用量根据回流液的浓缩度而定,同时还应考虑到保持姜的香辣味和饮用效果。因此,一般将加红糖的回流液浓缩成稠膏为好。
回流蒸馏时的用水量,按重量计算,一般为姜的1至3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1、本制备方法的全过程都为常压下操作,其设备为常规设备。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2、本方法在前期工序的回流蒸馏时提取出挥发油,又在最后的工序中喷使进去,这就避免了中间环节如蒸发浓缩、加热烘干时损失掉挥发油的缺点,使资源能充分利用,经济效益好。而且,保存了原姜的香味特点。
3、因加入红糖,使制成品集香、辣、甜于一体,口感性好,且具我国民间传统食用姜汤的习惯。同时,还可增加制成品的防病、保健效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用生姜500g,清洗切片,加水1000ml,回流蒸馏2小时并分离液渣,得到挥发油、含辣味成分的回流液和姜渣。在渣中再加1000ml水重复回流蒸馏2小时并分离液渣。在上述回流液中加入100g红糖,常压下加热浓缩成稠膏130g,加入可溶性食用糖粉和糊精(其重量比为3∶1)450g制成10目的颗粒,保持60℃8小时烘干后喷上挥发油,即制成红糖姜茶490g。
实施例2用生姜1000g,洗净切片,加水2500ml,回流蒸馏1小时并分离液渣,得到挥发油、回流液和姜渣。在渣中再加入2500ml水,回流蒸馏2小时,并分离出回流液。在回流液总量中加入300g红糖,常压下加热浓缩成稠膏350g,加入糖粉1000g,制成10目的颗粒,65℃保持10小时烘干后喷上挥发油,即得到红糖姜茶1140g。
用本方法制得的红糖姜茶为淡黄色颗粒,具有浓郁的姜香味和姜辣味,极易溶于水。1000g红糖姜茶所含姜的香味、辣味成分相当于1000g生姜中的食量。
附图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权利要求
1.一种红糖姜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生姜予处理后,经回流蒸馏及液渣分离得到挥发油、回流液和姜渣,在回流液中加入红糖浓缩成膏状,再加入食用赋形剂造粒、干燥后喷加挥发油而成红糖姜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糖姜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的生姜予处理是将其清洗切片。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糖姜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的回流蒸馏是在常压条件下经两次重复回流蒸馏,每次1至2小时。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糖姜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的食用赋形剂是可溶性的糖粉或糊精或乳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糖姜茶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预处理过的生姜进行回流蒸馏并分离液渣,提取挥发油和含姜辣成分的回流液。再对回流液加入红糖浓缩、加赋形剂造粒、烘干和喷施挥发油而成红糖姜茶。本制备方法在常压下操作,使用常规设备,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和经济效益好的优点。制成品为淡黄色颗粒,有浓郁的姜香辣味,冲水即可食用,保持了我国民间姜汤的传统食用习惯,是防病保健的佳品。
文档编号A23F3/34GK1066569SQ9210813
公开日1992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15日
发明者陈幸 申请人: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