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霉素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3828阅读:14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麦迪霉素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丙酰胺生产麦迪霉素的发酵方法。
麦迪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多组分抗生素,计有A1、A2、A3、A4四个组分,作为药用的主要是其中的A1组分。我国卫生部规定,单组分全生物合成抗生素的主组分含量应不低于80%。国外麦迪霉素同品种中的A1含量多数都在80%以上。我国菌株生产的“麦迪霉素”,长期都是多组分产品,除含有一定量的A1外,还有相当量的柱晶白霉素A6等组分。多年来未解决这个问题,致使我国只能生产多组分产品,并将此产品改名为“麦白霉素”(meleumycin),规定其中A1的含量(外标法)在35%、效价在850μg/mg以上。柱晶白霉素A6对金葡菌15、肺炎双球菌31103等病原菌的抗菌活力比麦迪霉素A1小2-4倍。因而麦白霉素的疗效受到影响。
麦迪霉素是十六元环大环内酯抗生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苷元、碳霉氨基糖、碳霉糖三个部分。由于苷元C3-OH和碳霉糖C4″-OH上酰基取代基不同,可形成不同的组分。麦迪霉素A1和柱晶白霉素A6的化学结构式为
麦迪霉素A1组份 R=COCH2CH3柱晶白霉素A6组份 R=COCH3麦迪霉素A1的C3-OH上的取代基为丙酰基,而柱晶白霉素A6是乙酰基。
要获得单组分全生物合成抗生素,可以采用改变抗生素产生菌的遗传基因,提高前体产量的方法;也可采用在发酵培养基中直接加前体物质的方法。迄今尚未见到生产单组分麦迪霉素的生物学或生产工艺方法的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麦迪霉素的方法,以丙酰胺作为前体物质合成麦迪霉素A1的新工艺。
本发明根据麦迪(白)霉素的生物合成原理,设计出的提高麦迪霉素A1产量的这个方法。在产生菌变株的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丙酰胺,发酵液中的麦迪霉素A1含量就比不添加丙酰胺的对照品提高10-40%(面积归一法),A1的增加量与丙酰胺的加入量和加入时间有关。
如表1所示,生米卡链霉菌1748变株在摇瓶振荡培养中,在不同的发酵时间,加入100-300mg%的无菌丙酰胺溶液到发酵培养基中,发酵液中的麦迪霉素A1的含量都显示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在12小时加入,增加最为明显。
注实验所用的发酵培养基为淀粉1.0%、蔗糖4.0%、黄豆粉3.0%、鱼粉0.2%、酵母粉0.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碳酸钙0.15%。250ml三角瓶,装量20ml,接入生米卡链霉菌的种子,于28℃,振荡培养2天,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加入不同量的丙酰胺灭菌液。培养后,经离心分离,上清液送高压液相分析组分。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生米卡链霉菌1748变株(Streptomycesmycarofaciensvar.1748)先在灭菌、冷却后的种子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淀粉、黄豆粉、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碳酸钙)中,28℃培养48小时,即得产生菌的种子液;
将所得的种子液,按15%接种量转入灭菌、冷却后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淀粉、黄豆粉、酵母粉、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碳酸钙)中,28℃通气搅拌培养,在发酵24小时内,分次加入其总量为0.1-0.8%的无菌丙酰胺溶液,培养48小时,即得发酵液。
将所得发酵液按常规处理,过滤、萃取、结晶、干燥,即得麦迪霉素成品。
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所述的方法生产的麦迪霉素产品的组分,几乎主要是麦迪霉素A1,含量达到80%(外标法)以上,而不加丙酰胺的试验对照品的A1含量仅为50%左右。这从工业生产角度上看是非常有利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工艺简单、效果可靠。
实施例1生米卡链霉菌1748变株,先在种子罐的无菌种子培养基中,28℃培养48小时。种子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3.0%、淀粉1.0%、黄豆粉2.0%、硫酸铵0.5%、磷酸二氢钾0.05%、碳酸钙0.3%。所得种子培养液按15%接种量转入装在500l发酵罐中的300l无菌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1.0%、淀粉3.0%、黄豆粉3.0%、酵母粉0.2%、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碳酸钙0.1%。在28℃进行通气搅拌培养,通气量为1vvm,搅拌转速为250r.p.m,培养48小时,就制得麦迪霉素发酵液。
在培养过程中,于发酵起始和12小时时,分别加入灭过菌的0.1%、0.2%的丙酰胺溶液。发酵终点的发酵单位为不加丙酰胺的对照发酵液的发酵单位的90%。
所得的发酵液,经常规处理,过滤、萃取、结晶、干燥,即得麦迪霉素产品。产品中的麦迪霉素A1含量达84%(外标法),效价达980μg/mg(以枯草杆菌为试验菌),而不加丙酰胺的试验对照品的A1含量仅为53.8%,效价为910μg/mg。
实施例2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同实施例1。500l发酵罐中,装入300l发酵培养基,灭菌冷却后,接入生米卡链霉菌1748变株的种子培养液,搅拌转速为250r.p.m.,通气量为1vvm,于28℃通气搅拌培养48小时,即得麦迪霉素发酵液。
在培养过程中,于发酵起始和12小时时,分别加入灭过菌的0.05%、0.1%的丙酰胺溶液。其结果是,发酵单位为不加丙酰胺的对照的95%,产品中的麦迪霉素A1含量达81%,效价达950μg/mg,而不加丙酰胺的试验对照品的A1含量为51.9%,效价为905μg/mg。
实施例3种子培养基和发醇培养基的组成同实施例1。500l发酵罐中,装入300l发酵培养基,灭菌冷却后,接入生米卡链霉菌1748变株的种子培养液,搅拌转速为250r.p.m.,通气量为1vvm,于28℃通气搅拌培养48小时,即得麦迪霉素发酵液。
在培养过程中,于发酵起始和20小时时,分别加入灭过菌的0.1%、0.3%的丙酰胺溶液。其结果是,发酵单位为不加丙酰胺的对照的96%,产品中的麦迪霉素A1含量达82%,效价达955μg/mg,而不加丙酰胺的试验对照品的A1含量为52.4%,效价为910μg/mg。
权利要求
1.一种生产化学结构式为
麦迪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将生米卡链霉菌1748变株(Streptomycesmycarofaciensvar.1748)在种子培养基中,28℃培养48小时,即得产生菌的种子液;b.将所得的种子液,按15%接种量转入发酵培养基中,28℃通气搅拌培养,在发酵24小时内,分次加入其总量为0.1-0.8%的无菌丙酰胺溶液,培养48小时,即得发酵液;c.将所得发酵液按常规处理,过滤、萃取、结晶、干燥,即为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生产单组分麦迪霉素的一种方法。在产生菌变株的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丙酰胺,就可使产品中的麦迪霉素A
文档编号C12P19/62GK1075167SQ93110080
公开日1993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12日
发明者熊宗贵 申请人:沈阳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