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穴治疗风寒湿痹药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184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温穴治疗风寒湿痹药酒的制作方法
一种温穴治疗风寒湿痹药酒。由中药和酿制白酒组成,主要对风湿病患者外用,特别是对患者外用并辅以灸,属除风寒湿痹外用药。
中国古老医学“灸疗”是重要手段。如中药草药灸、艾灸麝香灸、姜条等种类多疗效好、但由于灸疗过程中、灸条要燃烧碳化,有些药类性全部破坏,只起到热疗或刺激。灸疗脑不开火、疾病需要药的治疗和热刺激,古灸法很难满足药性和热刺激双重疗效,因此对疾患施治不理想。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能治疗风寒湿痹的外用药。能很好地克服上述治疗法中药性难保的缺陷,用药酒涂抹风寒湿痹相关经穴或以浸过药酒的草纸平辅于相关经穴,即有很好疗效,如果再辅于以“灸疗”附加药引,疗效更好。
本发明的特征是这种温穴治风寒痹药酒由辣茅根、花椒根、蓖麻根、红刺根、野葡萄、辰沙草、矮沱拖、石风子、大风藤、大血藤、蜘蛛香、见风消、老君须、钩鱼杆、大茅艾、乌不站16种草药和防风、碎补、赤芍、细辛、木通、红花、川乌、草乌、独活、寄生、牛夕、土鳖12种中药各10g,经2.5Kg的57°酿制白酒浸泡30天而成。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1.将本发明的药酒适量药引混匀。
2.取草纸两张,叠成每边长100mm的正方形,另取草纸两张,叠成25mm宽的条形。
3.取植物油浸湿条形草纸一端并点火燃烧。
4.酒以清水浸湿正方形草纸的边沿将混匀的药酒倒入正方形的草纸两面的中心,贴于所选经穴上,以燃烧的条形草纸引燃方形草纸的药酒,隔纸灸。
5.当患者感到湿热后,即吹熄方形纸的火焰,将条形纸的燃烧头,向方形纸靠近,并旋转施治,但仍以患者能忍受的湿度为准,以使药浸入相关经穴。
本发明的优点是1.药酒不进口。2.疗效显著,特别是对内风寒痹有显著的效果,有些患疾时间不长,一般可在一个疗程内全愈。3.施治简单方便,无特殊施治条件的限制,对患者痛苦小。
实施例1蒋××,女,50岁,四川省屏山镇群运社工人,由于经常淋雨后不更衣,后觉身重乏力,手指麻木,下肢转侧不灵,以致卧床不起,进医院诊断为“湿瘫疾”,在医院治疗一个月多仍不见好转,而且加重受到全身瘫疾,从医院抬回家中以本发明药酒辅以灸疗施治七天的第一疗程,患者即能扶床站起,并步行十余步,第二个七天的疗程治完后,病症全消,恢复健康。
实施例2钟××,女,60岁,四川省屏山镇小食店工人。患者上肢长期酸软疼痛,经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经长期打针及服药无好转,遇天气变化上肢反应强烈,查上肢肌肉关节不红,但稍肿,遇风吹,迎物痉痛加剧,不能举手反背,经本发明药酒辅以灸疗一疗程和治疗全愈。
目前,已通过100多例病患临床证明有效率在98%左右显效率90%左右,效果理想。
权利要求
1.一种温穴治疗风寒湿痹药酒,由中药和酿制白酒组成,其特征是这种温穴治疗风寒湿痹药酒由辣茅根、花椒根,蓖麻根、红刺根野葡萄、辰沙草、矮沱拖、石风子、大风藤、大血藤、蜘蛛香、见风消。老君须、钩鱼杆、大茅艾、鸟不站16种草药和防风碎补、赤芍、细卒率、木通红花、川乌、草乌、独活、寄生、牛夕、土鳖12味中药各10g经2.5Kg的57°酿制白酒浸泡30天而成。
全文摘要
一种温穴治风寒湿痹症的药酒,由中草药经酿帛白酒浸泡制成,其特征是这种药酒中有辣茅根等16种味草药和独活等12味中药各10g,以2.5kg白酒浸泡而成。外用,并辅以灸疗对各种风寒湿痹有显效,这种药酒生产简单,对患者施治方便。
文档编号C12G3/04GK1101267SQ93114880
公开日1995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4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4日
发明者曾玉林 申请人:曾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