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米预熟技术及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173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稻米预熟技术及产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工业深加工领域。
目前,为适应方便食品的发展需要,对稻米的预熟预煮处理技术已有报导,如申请号为88105598.0公开的是一种浸润25~35%水微波生产预煮稻米的处理方法;申请号89100266.9公开的是湿法加热米饭食品及其制造方法,还有一些专利申请都是以加湿及封闭为特点对稻米进行处理,经处理的产品即为终端产品不能再次进行调配加工,产品直接食用,湿法对稻米进行预处理其产品适用范围窄,效率低又浪费能源,至于在食品加工中使用高频电磁场处理技术,目前只是用于对大豆,绿豆及红小豆的脱腥,去胀,保溶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米预熟干法处理技术,使经此技术处理的稻米即可用于进一步深加工,如制造速溶米粉及快食米粉条,也可制造快餐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采用高频电磁场技术对稻米进行处理,将待处理的稻米籽粒通过于频率为6~~140兆赫,场强为200~~500v/cm可调的高频电磁场中进行预熟处理,将经过高频电磁场预熟的稻米进一步加工即成速溶米粉,快餐米及快食米粉条。将含水量在11~~16%之间的待处理稻米装入频率为6~~140兆赫,场强为200~~500v/cm可调的高频电磁场,电磁场极板上下端设有稻米通道口在电磁场内稻米通过时间为3~~12分钟,处理过程不外加任何其它物质,可用动态或静态连续处理。稻米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物料内的热效应,分子极化效应及改性效应,使淀粉分子α-化而达到预熟效果。对不同的稻米如普通大米,糯米及黑香米等,需要不同程度的预熟处理,可通过调节电磁场频率及稻米粒通过电磁场受处理时间来实现。对于难于熟化的品种可加大处理强度,而易于熟化的则可适当降低处理强度,以减少工时及能耗成本。将经电磁场预熟的稻米进一步加工即可制成所需产品。
经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处理的稻米,不改变原有稻米的色泽与形态,而预熟程度可根据需要调节,其淀粉分子α-化在原有基础上可以提高20~~42%以上,因而其粉状物易于糊化,米粒成饭时间缩短,保持了稻米原有香味及营养成份。克服了湿法预熟稻米的局限性,使得经本法处理的稻米适用范围更广。另外,本发明所述高频电磁场预熟稻米可连续或半连续生产。采用这种预熟方法,设备占地少,劳动强度低,无环境污染,对所处理的稻米粒有脱水和杀菌效果。
下面结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将所需一定量的黑香米从电磁场上端入口倒入电磁场内,电磁场频率调到12兆赫,场强在200~~500v/cm,黑香米在电磁场中处理时间为8分钟,然后从下端出口放出,即得到预熟良好的黑香米。
2.将1中所得到的黑香米磨制成80目米粉,这种米粉用沸开水冲调后即可直接食用,也可在米粉中添加蔗糖或其它调味品后食用。
3.将1中所得到的黑香米直接作为快餐米食用可缩短米饭的制作时间,也可将黑香米磨成米粉,再加工成米粉条即可制成快食米粉条。
权利要求
1.一种稻米预熟的干法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稻米粒通过于频率为6~~140兆赫,场强为200~~500v/cm可调的高频电磁场中进行预熟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过高频电磁场预熟的稻米加工成速溶米粉,快餐米及快食米粉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工业深加工领域,采用高频电磁场处理稻米籽粒的方法,目的是提供预熟米,以便进一步加工成速溶米粉,快餐米和快食米粉条,该项技术可连续立体处理,占地少,劳动强度低,无环境污染,且产品兼有脱水和杀菌效果,可广泛用于食品行业。
文档编号A23L1/10GK1113118SQ9410633
公开日1995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10日
发明者雷籽耘, 邬信康, 陈连铭, 杨福, 凌凤楼, 崔凯, 马景勇 申请人:吉林农业大学农业开发服务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