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角质蛋白水解法制备酱油精的方法

文档序号:549114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禽类角质蛋白水解法制备酱油精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调味品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以禽类角质蛋白为原料,用水解法制备酱油精的方法。
中国专利CN105115A公开的一种“角质蛋白膨化物速制酱油的工艺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家禽羽毛、羽毛梗、动物蹄壳等动物角质蛋白经膨化处理后的角质蛋白膨化物,全部或部分代替种曲培养和接种制曲所用的植物蛋白(大豆、豆饼、豆粕、花生饼、芝麻饼等)原料,采用传统的发酵法制备酱油。该方法将废弃的动物角质蛋白用于酱油制备,变废为宝,开拓了动物角质蛋白的新用途。但是,该方法需对动物角质蛋白进行膨化处理,膨化则需配量专用设备,这无疑将增加生产成本和工序。另外,由于该方法仍采用发酵法制取工艺,众所周知,传统的发酵工艺设备投资大,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质量不稳定,杂菌污染很难避免,产品卫生指标合格率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制酱油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以禽类角质蛋白为原料,用水解法制备酱油精的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将干净的禽类角质蛋白与浓度30%的盐酸按重量比1∶1.4~1.7投料,置于水解釜中,加温至110~114℃,保温6.~8小时,然后,用浓度为36%的烧碱溶液中和水解液达到PH4.8~5.0,放料静置20~24小时,后用压滤机压滤,滤液用浓度为4~6%的烧碱溶液中和至PH6.5~6.8,再按滤液量的2~4%加入活性炭,加热至100℃左右,进行脱色和除异味30~35分钟,滤去活性炭的酱红色稠状液体为酱油精母液,然后按母液量的4~6%加入焦糖,按母液量的0.1%加入防腐剂,再经沸腾灭菌后,浓缩达到标准后,即获得酱油精产品。
本发明的禽类角质蛋白水解法制备酱油精的方法,合理地利用羽绒生产厂提取绒毛后的废弃物,使原本为羽绒厂常年积压的废弃物成为有用的物质。本发明不需对禽类角质蛋白进行特殊处理,水解过程在高温,高酸度,密闭的水解釜中进行,原料带入的细菌在高温,强酸下杀灭分解,有效地防止了细菌的生存。水解产生的母液直接泵入酱油精生产车间,减少了中间环节。本发明的酱油精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合格率高,产品浓度高,质量好。该方法为酱油生产厂提供了一种勾兑不同风味酱油产品的理想酱油母体溶液。
本发明的具体方法由以下一种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将1000kg处理干净的鸭、鹅毛梗与浓度为30%的食用浓盐酸1600kg混合后置于水解反应釜内,加温至110℃,在常压下水解7小时,经抽样检测水解完全后,用浓度为36%的烧碱溶液中和水解液至PH值为5.0,放料静置沉淀24小时后,用板框压滤机压滤,滤渣可用于提取其他氨基酸。滤液经计量后,泵入脱色反应釜内,再按滤液量的3%加入活性炭,加热至100℃,沸腾状态下脱色,除异味30分,再经板框压滤机压滤除去活性炭,获得酱红色稠状液体,即为酱油精母液,然后泵入后处理釜内,按母液量的5%加入焦糖,0.1%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加温至沸腾灭菌,浓缩至符合质量标准后灌装。
本方法制备的酱油精产品质量标准为氨基态氮≥3.2g/100ml,氨化钠≥20g/100ml,焦糖≥5.0g/100ml,苯甲酸钠0.1g/100ml。
权利要求
1.一种禽类角质蛋白水解法制备酱油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干净的禽类角质蛋白与浓度为30%的盐酸按重量比1∶1.4~1.7投料,置于水解釜中,加热至110~120℃,保温6.5~8小时,然后用浓度为36%的烧碱溶液中和水解液这至PH4.5~5.0,放料静置20~24小时后压滤,滤液再用浓度为4~6%的烧碱溶液中和至P6.5~6.8,再按滤液量的2~4%加入活性炭,加热至100℃左右,进行脱色、除异味处理30~35分钟,滤去活性炭的酱红色稠状液体为酱油精母液,然后按母液量的4~6%加入焦糖、按母液量的0.1%加入防腐剂,再经沸腾灭菌后,浓缩达标准后,即获得酱油精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以禽类角质蛋白为原料,采用水解法制备酱油精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干净的禽类角质蛋白与浓度为30%的盐酸按重量比1∶1.4~1.7投料,水解温度为110~120℃,保温6.5~8小时,然后用烧碱中和,滤渣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除异味,最后加入焦糖,防腐剂后,高温灭菌,浓缩,即获得酱油精产品。本方法不用对禽类角质蛋白进行特殊处理,即可用作原料,采用水解法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质量好,是一种勾兑不同风味酱油产品的理想酱油母体溶液。
文档编号A23J3/00GK1166940SQ97105150
公开日1997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27日
发明者蒋立群, 刘铸久 申请人:蒋立群, 刘铸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