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苗饮品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52233阅读:来源:国知局
减轻下游微波杀青干燥工艺的压力;
[0061](4)杀青:利用微波高能快速灭活麦苗中的各种生物酶,固定住麦绿素,在1.5min内将麦苗内部温度升高至780°C,灭活绝大多数有害生物酶活性,减少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的生物酶学反应导致的麦苗粉的颜色改变和营养成分和生物效价损失;
[0062](5)干燥:冷冻烘干快速降低麦苗中水分含量,使水分含量为12%,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为下游粉碎工艺提供硬度和卫生保障;
[0063](6)粗粉碎:将微波干燥的长麦苗初步粉碎,为超音速气流粉碎提供保障;
[0064](7)超音速气流超微粉碎:利用结合超音速气流喷管技术和流化床技术离心力场分级技术的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将粉碎、分级和收集集成一次性完成,超微粉碎时瞬间高温,既能灭活细菌又能避免营养素的流逝,只灭活有害病菌的生物酶,但不破坏麦苗本身的有机生物酶,调整气流压力和洁净空气温度使经过该技术粉碎的麦苗粉颗粒粒度为600目,产品温度为20°C;
[0065](8)过筛:筛选小麦苗粉配方中的辅料,要求辅料的颗粒粒度为600目;
[0066](9)混匀:将配方中的辅料经过200目筛后连同麦苗粉导入混料机加料口,开始混合,转速为临界转速的40% ;控制物料不能加入太多,最好为混料机体积的1/2,以免混合不均匀;
[0067](10)消毒灭菌:采用高温灭菌或微波二次灭菌的方式进行消毒灭菌;
[0068](11)包装:进行内包装完毕后利用X光机检查有无异,X光机检查完毕后进行外包装;
[0069](12)检验入库:进行检验后入库,检验时,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判该批产品是否为合格产品,微生物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其他项目如有一项及以上不合格,应在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若复验项目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0070]实施例4
[0071]—种麦苗饮品的加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0072](1)选料:选用无公害鲜割麦苗,长度为30cm,色泽分明、外表有光泽、无污物、无杂色;
[0073](2)人工去杂:除去肉眼可见的杂质,减轻下游工艺压力;
[0074](3)清洗甩干:利用洗菜机高压冲洗麦苗表面的尘土、附着物和柔性腐质,并及时甩干,减少腐烂的机会,同时减轻下游微波杀青干燥工艺的压力;
[0075](4)杀青:利用微波高能快速灭活麦苗中的各种生物酶,固定住麦绿素,在1.8min内将麦苗内部温度升高至81°C,灭活绝大多数有害生物酶活性,减少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的生物酶学反应导致的麦苗粉的颜色改变和营养成分和生物效价损失;
[0076](5)干燥:过热烘干快速降低麦苗中水分含量,使水分含量为14%,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为下游粉碎工艺提供硬度和卫生保障;
[0077](6)粗粉碎:将微波干燥的长麦苗初步粉碎,为超音速气流粉碎提供保障;
[0078](7)超音速气流超微粉碎:利用结合超音速气流喷管技术和流化床技术离心力场分级技术的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将粉碎、分级和收集集成一次性完成,超微粉碎时瞬间高温,既能灭活细菌又能避免营养素的流逝,只灭活有害病菌的生物酶,但不破坏麦苗本身的有机生物酶,调整气流压力和洁净空气温度使经过该技术粉碎的麦苗粉颗粒粒度为800目,产品温度为25°C;
[0079](8)过筛:筛选小麦苗粉配方中的辅料,要求辅料的颗粒粒度为800目;
[0080](9)混匀:将配方中的辅料经过200目筛后连同麦苗粉导入混料机加料口,开始混合,转速为临界转速的45% ;控制物料不能加入太多,最好为混料机体积的1/2,以免混合不均匀;
[0081 ] (10)消毒灭菌:采用高温灭菌或微波二次灭菌的方式进行消毒灭菌;
[0082](11)包装:进行内包装完毕后利用X光机检查有无异,X光机检查完毕后进行外包装;
[0083](12)检验入库:进行检验后入库,检验时,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判该批产品是否为合格产品,微生物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其他项目如有一项及以上不合格,应在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若复验项目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0084]实施例5
[0085]—种麦苗饮品的加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0086](1)选料:选用无公害鲜割麦苗,长度为40cm,色泽分明、外表有光泽、无污物、无杂色;
[0087](2)人工去杂:除去肉眼可见的杂质,减轻下游工艺压力;
[0088](3)清洗甩干:利用洗菜机高压冲洗麦苗表面的尘土、附着物和柔性腐质,并及时甩干,减少腐烂的机会,同时减轻下游微波杀青干燥工艺的压力;
[0089](4)杀青:利用微波高能快速灭活麦苗中的各种生物酶,固定住麦绿素,在2min内将麦苗内部温度升高至82°C,灭活绝大多数有害生物酶活性,减少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的生物酶学反应导致的麦苗粉的颜色改变和营养成分和生物效价损失;
[0090](5)干燥:热栗烘干快速降低麦苗中水分含量,使水分含量为15%,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为下游粉碎工艺提供硬度和卫生保障;[0091 ] (6)粗粉碎:将微波干燥的长麦苗初步粉碎,为超音速气流粉碎提供保障;
[0092](7)超音速气流超微粉碎:利用结合超音速气流喷管技术和流化床技术离心力场分级技术的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将粉碎、分级和收集集成一次性完成,超微粉碎时瞬间高温,既能灭活细菌又能避免营养素的流逝,只灭活有害病菌的生物酶,但不破坏麦苗本身的有机生物酶,调整气流压力和洁净空气温度使经过该技术粉碎的麦苗粉颗粒粒度为1000目,产品温度为30°C;
[0093](8)过筛:筛选小麦苗粉配方中的辅料,要求辅料的颗粒粒度为1000目;
[0094](9)混匀:将配方中的辅料经过200目筛后连同麦苗粉导入混料机加料口,开始混合,转速为临界转速的50% ;控制物料不能加入太多,最好为混料机体积的1/2,以免混合不均匀;
[0095](10)消毒灭菌:采用高温灭菌或微波二次灭菌的方式进行消毒灭菌;
[0096](11)包装:进行内包装完毕后利用X光机检查有无异,X光机检查完毕后进行外包装;
[0097](12)检验入库:进行检验后入库,检验时,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判该批产品是否为合格产品,微生物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其他项目如有一项及以上不合格,应在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若复验项目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0098]本发明口感好,颜色鲜,货架期较长,采用了超音速气流超微粉碎技术,表面积大为增加,生物利用率和效价大幅提升,得到优质的麦苗粉原料,极大限度的保留了新鲜麦苗中的各种活性因子和生物营养素,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且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简单且艺提取率高,对设备要求相对较低,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0099]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麦苗饮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选料:选用无公害鲜割麦苗,长度为10-40cm,色泽分明、外表有光泽、无污物、无杂色; (2)人工去杂:除去肉眼可见的杂质; (3)清洗甩干:利用洗菜机高压冲洗麦苗表面的尘土、附着物和柔性腐质,并及时甩干; (4)杀青:利用微波高能快速灭活麦苗中的各种生物酶,固定住麦绿素,在l-2min内将麦苗内部温度升高至78-82°C; (5)干燥:快速降低麦苗中水分含量,使水分含量为8-15%,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6)粗粉碎:将微波干燥的长麦苗初步粉碎; (7)超音速气流超微粉碎:利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将粉碎、分级和收集集成一次性完成,调整气流压力和洁净空气温度使经过该技术粉碎的麦苗粉颗粒粒度为200-1000目,产品温度为10_30°C; (8)过筛:筛选小麦苗粉配方中的辅料,要求辅料的颗粒粒度为200-1000目; (9)混匀:将配方中的辅料经过200目筛后连同麦苗粉导入混料机加料口,开始混合,转速为临界转速的30-50%; (10)消毒灭菌:采用高温灭菌或微波二次灭菌的方式进行消毒灭菌; (11)包装:进行内包装完毕后利用X光机检查有无异,X光机检查完毕后进行外包装; (12)检验入库:进彳丁检验后入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苗饮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杀青时麦苗内部温度为80°C。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苗饮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干燥方式为热风烘干、气流烘干、喷雾烘干、流化床烘干、旋转闪蒸烘干、红外烘干、微波烘干、冷冻烘干、冲击干燥、对撞流烘干、过热烘干、脉动燃烧烘干或热栗烘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苗饮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干燥方式为冷冻式烘干。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麦苗饮品的加工工艺,具体步骤包括选料、人工去杂、清洗甩干、杀青、干燥、粗粉碎、超音速气流超微粉碎、过筛、混匀、消毒灭菌、包装和检验入库;利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技术将粉碎、分级和收集集成一次性完成,调整气流压力和洁净空气温度使经过该技术粉碎的麦苗粉颗粒粒度为200-1000目,产品温度为10-30℃。本发明口感好,颜色鲜,货架期较长,采用了超音速气流超微粉碎技术,表面积大为增加,生物利用率和效价大幅提升,得到优质的麦苗粉原料,极大限度的保留了新鲜麦苗中的各种活性因子和生物营养素,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且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简单且艺提取率高,对设备要求相对较低,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IPC分类】A23L33/00, A23L2/39
【公开号】CN105410582
【申请号】CN201510831309
【发明人】张新峰, 张新龙
【申请人】张新龙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