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鲜叶的手动揉捻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94969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茶叶通过分级装置进行分级;
通过分级内筒体开口端将经过揉捻后茶叶倒入分级内筒体中,并将分级外筒体套接于分级内筒体外部;双动力装置的动力箱的第一动能输出端提供动能并驱动主轴丝杆转动,由于主轴、定位转动装置分别套接于主轴丝杆,主轴套接于主轴套筒内,主轴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主筒导向槽,主轴的驱动端设置有与定位转动装置相匹配的主轴内槽,定位转动装置包括分别套接于主轴丝杆的移位块体、主轴套环、主轴承、主轴垫环,主轴、主轴丝杆、移动块体均同轴线布置,移位块体通过丝母与丝杆连接,移位块体上设置有与主筒导向槽相匹配的移位凸起块,移位块体上还设置有与其同轴线布置的台阶,台阶上套接有主轴套环、主轴承、主轴垫环,主轴套环、主轴垫环均与台阶活动连接并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台阶与主轴承的内圈相固定,主轴垫环放置于主轴内槽内并与主轴内槽底壁相贴合,主轴承的外圈与主轴内槽的壁部相固定,主轴套环与主轴的驱动端相固定,并且主轴的输出端与设置于分级外筒体驱动端的外筒体驱动轴相连接,从而丝杆在转动过程中,驱动移位凸起块沿其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由于定位转动装置的限制作用,使得主轴沿其轴线方向发生位移,并且使得与主轴输出端相连接的分级外筒体沿其轴线方向运动;
分级外筒体与分级内筒体同轴线布置,分级内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分级区、第二分级区、第三分级区,由分级内筒体的开口端向分级内筒体筒深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分级区、第二分级区、第一分级区,依次设置于第一分级区、第二分级区、第三分级区上的分级孔的尺寸逐步增大,分级内筒体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分级导向凹槽,分级外筒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分级导向凹槽相匹配的分级导向凸起;并且分级内筒体的底壁固定连接分级转轴,分级转轴定位于分级立架并且分级转轴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分级内筒体沿其轴线方向运动直至覆盖第二分级区、第三分级区,裸露第一分级区;
双动力装置的动力箱的第一动能输出端停止输出动能,动力箱的第二动能输出端开始输出动能并且驱动副轴转动,由于副轴外部套接有副轴齿轮、主轴外部套接有与副轴齿轮相啮合的主轴齿轮,主轴的壁部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布置的主轴导向键槽,主轴齿轮通过键与主轴导向键槽的相互匹配并与主轴相连接,副轴的转动从而驱动副轴齿轮的转动,并驱动与副轴齿轮相啮合的主轴齿轮转动,从而实现主轴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分级外筒体的转动,分级外筒体的转动并带动与之连接的分级内筒体转动,使得放置于分级内筒体中的茶叶翻滚,使得较小的茶叶从第一分级区分级出去;
待分级外筒体旋转一定时间后,第二动能输出端停止输出动能,第一动能输出端输出动能并驱动分级外筒体收缩,直至开启第二分级区时,停止第一动能输出端的动能输出,此时第一分级区、第二分级区均处于开启状态;再开启第二动能输出端并且输出动能,驱动分级外筒体、分级内筒体的转动,通过第二分级区筛选中型茶叶;
待第二分级区分级完成时,再按照上述方法开启第三分级区,并利用第三分级区对茶叶进行分级,直至茶叶完全分级;
e、对分级后的茶叶通过色选装置进行色选分类;
f、对色选后的茶叶通过烘干装置进行烘干处理;
将经过色选后的茶叶放置于茶叶容置容器内,茶叶容置容器放置于烘干托台上,并在烘干转板的中心位置处放置烘干热源,驱动烘干转轴的转动,并带动与烘干转轴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烘干转板转动,由于烘干转板上圆周阵列有以烘干转轴轴线为圆心的若干振动通孔,振动杆与振动通孔相匹配并且振动杆在振动通孔内竖直方向滑动,振动杆上端部固定连接烘干托台,振动盘体上设置有与振动杆下端部相匹配的振动导向槽,振动杆在振动导向槽内沿圆周方向转动,振动导向槽内固定有坡面倾斜块,坡面倾斜块上端部设置有倾斜的坡面,坡面低位指向坡面高位在水平面上的分解方向与烘干转台的转动方向相同,当振动杆与坡面倾斜块接触时,振动杆沿坡面底位向剖面高位滑动,振动杆发生竖直向上的运动并将烘干托台顶起,并带动茶叶容置容器的升起,当振动杆从坡面高位快速落下时,振动杆下端部与振动导向槽发生碰撞并产生振动,从而带动茶叶容置容器的振动并带动堆积于茶叶容置容器内的茶叶振动,从而疏松茶叶并将烘干热源的热能传递至茶叶容器内部,如此往复,直至完成对茶叶的烘干。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的主轴与副轴连接示意图。
[0033]图4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的主轴与副轴连接示意图。
[0034]图5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的主轴与主轴丝杆连接示意图。
[0035]图6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的副轴与调控装置连接示意图。
[0036]图7为本发明的双动力装置的主轴套筒与主齿轮连接示意图。
[0037]图8为本发明的杀青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8]图9为本发明的杀青机架结构示意图。
[0039]图10为本发明的杀青锅结构示意图。
[0040]图11为本发明的分级装置结构示意图。
[0041]图12为本发明的分级装置的分级内筒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13为本发明的分级装置的分级外筒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14为本发明的分级装置的扰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5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6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7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烘干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8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振动杆结构示意图。
[0048]图19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振动转盘结构示意图。
[0049]图20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的烘干托台结构示意图。
[0050]图21为本发明的揉捻装置结构示意图。
[0051]图22为本发明的揉捻装置结构示意图。
[0052]图23为本发明的揉捻装置的上板体结构示意图。
[0053]图中标示为:
100、双动力装置;110、动力箱;112、双动力支架;
120、主轴套筒;121、主轴;122、主轴导向键槽;123、主轴丝杆;124、移位块体;125、主轴套环;126、主轴承;127、主轴垫环;128、主轴内槽。
[0054]130、连接壳体;132、副轴齿轮;134、主轴齿轮;136、键。
[0055]140、副轴套筒;141、副轴;142、环形凸起部;143、第一弹簧;144、定位圆盘;145、副轴垫环。
[0056]200、杀青装置;210、杀青机架;220、第一立杆;230、第二立杆;240、第三立杆;242、拨销;250、导向转盘;252、环形导向槽;254、锅体容置通孔;260、杀青锅;262、滑动块;262a、上拨块;262b、下滑块;264、杀青连接块。
[0057]300、分级装置;310、分级机架;312、分级立架;320、分级内筒体;322、分级转轴;324、第一分级区;326、第二分级区;328、第三分级区;330、分级外筒体;332、外筒体驱动轴;334、分级导向凸起;340、扰动机构;342、扰动轴;344、扰动内盘;346、扰动外环;348、扰动杆。
[0058]400、烘干装置;410、烘干托台;412、散热孔;420、烘干转台;422、烘干转板;424、烘干转轴;426、振动通孔;430、振动杆;432、上振动杆;434、下导杆;436、第二弹簧;438、滚轮;440、振动盘体;442、振动导向槽;446、坡面倾斜块;
500、揉捻装置;510、板体;510a、上板层;510b、下板层;512、填充导向凸起;520、网板;530、填充板;532、填充导向凹槽;534、环形拉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0060]如图1-23所示,一种茶叶加工系统,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对采摘后的茶叶进行摊放的摊放装置,对摊放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杀青处理的杀青装置,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的揉捻装置,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分级的分级装置,对分级后的茶叶进行色选的色选装置,对色选后的茶叶进行烘干的烘干装置,对烘干后的茶叶进行包装的包装装置。
[0061]如图1-23所示,一种茶叶的制取工艺,其步骤包括:对茶叶鲜叶的采摘,对采摘后的茶叶鲜叶进行摊放处理,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