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杀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521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杀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杀青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茶叶杀青机。
【背景技术】
[0002]杀青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防止烘干过程中变色。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杀青机械多采用微波杀青机、滚筒杀青机和燃气炒青机。滚筒杀青机采用炉火直接加热转动的筒体,茶叶在筒体内靠摩擦和筒体转动的离心力在滚筒内抛转,并吸收热量达到杀青目的。其由滚筒、传动装置、风扇、机架、炉灶等部分组成。在筒体旋转过程中,茶叶被搅动和加热以达到钝化茶叶内的生物酶和脱水的杀青目的。滚筒杀青机内导叶板的结构一般为简单的条式,即一字形结构,导叶板的条数和倾角往往也是根据经验确定,且大多是单段式,即导叶板从筒体入口开始,结束于筒体出口。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茶叶杀青机存在杀青不均匀、水气重和杀青效率低、制成的茶叶香气品质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杀青均匀、杀青效率高的茶叶杀青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茶叶杀青机,包括机架、传动机构、滚筒和加热装置,所述传动机构、滚筒和加热装置设置于机架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送带和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驱动传送带移动,所述传送带穿过滚筒,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滚筒下方,所述滚筒包括筒体和设置于筒体内壁的导叶板,所述导叶板包括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所述第一导叶板设置于筒体的入口端,所述第三导叶板设置于筒体的出口端,所述第二导叶板设置于第一导叶板与第三导叶板之间,所述第一导叶板包括基部和设置于基部上的螺旋部,所述基部为条状并垂直设置于筒体内壁,所述螺旋部为螺旋状并朝向筒体轴心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叶板的导叶角为35-50°,所述第三导叶板包括倾斜部和设置于倾斜部上的折弯部,所述倾斜部与筒体内壁呈倾斜角度设置,所述折弯部具有圆弧形弯曲弧度并朝向筒体轴心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均为两个以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叶板的导叶角为48°。
[0007]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盖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分别均匀地分布于筒体内壁上。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杀青机设计包括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的导叶板结构,一方面,第一导叶板的螺旋部利于将待杀青茶叶推进筒体,第三导叶板的折弯部利于将待杀青茶叶推出筒体,另一方面,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的结合可以提高待杀青茶叶在筒体内的抛甩高度、抛甩后的混合均匀度和在筒体内壁上的分散度,增加茶叶与筒体内壁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茶叶在抛洒过程中与空气的均匀混合程度,从而既实现热量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杀青叶温度的均匀并保证透气,进而使杀青均匀、杀青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茶叶杀青机的结构图。
[0012]标号说明:
[0013]1、机架;2、滚筒;21、筒体;211、第一导叶板;2111、基部;2112、螺旋部;212、第二导叶板;213、第三导叶板;2131、倾斜部;2132、折弯部;3、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5]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计包括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的导叶板结构,从而提高杀青均匀度和杀青效率。
[0016]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杀青机,包括机架1、传动机构、滚筒2和加热装置3,所述传动机构、滚筒2和加热装置3设置于机架I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送带和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驱动传送带移动,所述传送带穿过滚筒,所述加热装置3位于滚筒2下方,所述滚筒2包括筒体21和设置于筒体内壁的导叶板,所述导叶板包括第一导叶板211、第二导叶板212和第三导叶板213,所述第一导叶板211设置于筒体的入口端,所述第三导叶板213设置于筒体的出口端,所述第二导叶板212设置于第一导叶板211与第三导叶板213之间,所述第一导叶板211包括基部2111和设置于基部上的螺旋部2112,所述基部2111为条状并垂直设置于筒体内壁,所述螺旋部2112为螺旋状并朝向筒体轴心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叶板212的导叶角为35-50°,所述第三导叶板213包括倾斜部2131和设置于倾斜部上的折弯部2132,所述倾斜部2131与筒体内壁呈倾斜角度设置,所述折弯部2132具有圆弧形弯曲弧度并朝向筒体轴心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叶板211、第二导叶板212和第三导叶板213均为两个以上。
[0017]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杀青机设计包括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的导叶板结构,一方面,第一导叶板的螺旋部利于将待杀青茶叶推进筒体,第三导叶板的折弯部利于将待杀青茶叶推出筒体,另一方面,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的结合可以提高待杀青茶叶在筒体内的抛甩高度、抛甩后的混合均匀度和在筒体内壁上的分散度,增加茶叶与筒体内壁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茶叶在抛洒过程中与空气的均匀混合程度,从而既实现热量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杀青叶温度的均匀并保证透气,进而使杀青均匀、杀青效率高。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叶板212的导叶角为48°。
[0019]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二导叶板的导叶角为48°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更好的抛甩高度、抛甩后的混合均匀度和在筒体内壁上的分散度。
[0020]进一步的,所述筒体21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盖体。
[0021]进一步的,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一导叶板211、第二导叶板212和第三导叶板213分别均匀地分布于筒体21内壁上。
[0022]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分别均匀地分布于筒体内壁上可以使待杀青茶叶在筒体内壁上的接触与分散度趋于一致,提高茶叶的整体杀青品质。
[0023]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0024]本实施例的一种茶叶杀青机,包括机架1、传动机构、滚筒2和加热装置3,所述传动机构、滚筒2和加热装置3设置于机架I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送带和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驱动传送带移动,所述传送带穿过滚筒,所述加热装置3位于滚筒2下方,所述滚筒2包括筒体21和设置于筒体内壁的导叶板,所述导叶板包括第一导叶板211、第二导叶板212和第三导叶板213,所述第一导叶板211设置于筒体的入口端,所述第三导叶板213设置于筒体的出口端,所述第二导叶板212设置于第一导叶板211与第三导叶板213之间,所述第一导叶板211包括基部2111和设置于基部上的螺旋部2112,所述基部2111为条状并垂直设置于筒体内壁,所述螺旋部2112为螺旋状并朝向筒体轴心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叶板212的导叶角为35-50°,所述第三导叶板213包括倾斜部2131和设置于倾斜部上的折弯部2132,所述倾斜部2131与筒体内壁呈倾斜角度设置,所述折弯部2132具有圆弧形弯曲弧度并朝向筒体轴心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叶板211、第二导叶板212和第三导叶板213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导叶板212的导叶角为48°。所述筒体21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盖体,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一导叶板211、第二导叶板212和第三导叶板213分别均匀地分布于筒体21内壁上。
[00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叶杀青机具有杀青均匀、杀青效率高的优点。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茶叶杀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动机构、滚筒和加热装置,所述传动机构、滚筒和加热装置设置于机架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送带和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驱动传送带移动,所述传送带穿过滚筒,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滚筒下方,所述滚筒包括筒体和设置于筒体内壁的导叶板,所述导叶板包括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所述第一导叶板设置于筒体的入口端,所述第三导叶板设置于筒体的出口端,所述第二导叶板设置于第一导叶板与第三导叶板之间,所述第一导叶板包括基部和设置于基部上的螺旋部,所述基部为条状并垂直设置于筒体内壁,所述螺旋部为螺旋状并朝向筒体轴心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叶板的导叶角为35-50°,所述第三导叶板包括倾斜部和设置于倾斜部上的折弯部,所述倾斜部与筒体内壁呈倾斜角度设置,所述折弯部具有圆弧形弯曲弧度并朝向筒体轴心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均为两个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杀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叶板的导叶角为4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杀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盖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杀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分别均匀地分布于筒体内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杀青机,包括机架、传动机构、滚筒和加热装置,所述传动机构、滚筒和加热装置设置于机架上,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送带和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驱动传送带移动,所述传送带穿过滚筒,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滚筒下方,所述滚筒包括筒体和设置于筒体内壁的导叶板,所述导叶板包括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所述第一导叶板、第二导叶板和第三导叶板均为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杀青机具有杀青均匀、杀青效率高的优点。
【IPC分类】A23F3-06
【公开号】CN204444015
【申请号】CN201420788198
【发明人】林端金, 林丰俤, 林时良, 林端坤
【申请人】福州丰蓝春茶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