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杀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9198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杀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茶叶杀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茶的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其中的绿茶由于未经发酵,保留较多天然物质,健康保健,且饮用时带有大自然的清香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绿茶在加工时需要经过杀青、揉捻等工艺。
[0003]杀青工艺是优质绿茶达到清汤绿叶标准的关键,现有茶叶需求量较大,老式的人工杀青已不能满足市场供应,但现今的茶叶杀青机多数采用大滚筒将大量茶叶进行同时加工,长时间加工状态下,设备容易疲劳、老化,使用寿命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杀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茶叶杀青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杀青锅,所述动力装置下方设有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工作面上,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前端的前端盖和设置在外壳后端的后端盖,在外壳内部设有线圈骨架,在线圈骨架外侧依次绕有驱动线圈和偏置线圈,所述线圈骨架的右端固定在后端盖上,在线圈骨架左端设有热补偿滑块,在热补偿滑块中心设有轴向六角导向槽,在前端盖上安装有导磁杆,所述热补偿滑块套设在导磁杆上,导磁杆左端为其手动调节端且延伸出前端盖外侧,在导磁杆右侧设有六角螺头与热补偿滑块的六角导向槽滑动配合保持前端盖和热补偿滑块之间留有通道,在外壳内还设有导磁环、保护衬和超磁致伸缩棒,导磁环两端分别为凸台和凹槽结构,导磁环的凸台正对热补偿滑块的六角导向相槽设置,导磁环的凹槽面与超磁致伸缩棒的左端相连接,所述保护衬套设在超磁致伸缩棒上,在超磁致伸缩棒右端固定连接有输出杆,所述输出杆左端位于外壳内部,输出杆右端延伸出后端盖右侧,在后端盖和输出杆之间安装有预压弹簧,所述保护衬与线圈骨架之间预留有通道,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进油通道,所述前端盖上开设有出油通道,所述热补偿滑块上开设有循环油道,进油通道、循环油道、出油通道和在外壳内预留的通道相互连通形成装置内油冷却系统;所述输出杆连接有动力输出装置,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杠杆、铰链支座、支撑轴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竖向设置并与输出杆右端相连接,所述杠杆为“L”型并通过铰链支座与连接杆下端固定连接,在铰链支座上设有支撑轴,在杠杆左端水平安装有配重台,所述配重台位于桌正上方,在桌上开设有用于杠杆进行摆动运动的通孔,所述杀青锅固定在所述配重台正上方,在桌下方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热空气导入管与杀青锅相连通。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磁杆与前端盖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端盖、外壳、后端盖、输出杆、导磁环和导磁杆采用磁导率高的不锈钢材料制成。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出杆为“T”型输出杆。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所设置的动力装置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输出位移大和易于微型化的特点,超磁致伸缩材料不存在去极化引起的失效问题,同时不存在疲劳、老化问题,因而工作更可靠,使用寿命更长,通过设置在超磁致伸缩棒后方的输出杆对连接杆进行动力输出,并通过支撑轴将水平方向机械能转换成竖直方向机械能,实现了动力的转换输出,杠杆带动配重台和杀青锅进行晃动,代替人工手动对茶叶进彳丁翻炒,提尚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动力装置,2-配重台,3-动力输出装置,31-杠杆,32-铰链支座,33-支撑轴,34-连接杆,4-前端盖,5-出油通道,6-导磁杆,7-密封圈,8-循环油道,9-热补偿滑块,10-导磁环,11-保护衬,12-超磁致伸缩杆,13-外壳,14-偏置线圈,15-驱动线圈,16-预压弹簧,17-线圈圈架,18-后端盖,19-进油通道,20-输出杆,21-桌,22-加热器,23-热空气导入管,24-杀青锅。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茶叶杀青装置,包括动力装置I和杀青锅24,所述动力装置I下方设有固定支架3固定安装在工作面上,所述动力装置I包括外壳13、设置在外壳13前端的前端盖4和设置在外壳13后端的后端盖18,在外壳13内部设有线圈骨架17,在线圈骨架17外侧依次绕有驱动线圈15和偏置线圈14,所述线圈骨架17的右端固定在后端盖18上,在线圈骨架17左端设有热补偿滑块9,在热补偿滑块9中心设有轴向六角导向槽,在前端盖4上安装有导磁杆6,导磁杆6与前端盖4连接处设有密封圈7,所述热补偿滑块9套设在导磁杆6上,导磁杆6左端为其手动调节端且延伸出前端盖4外侦牝在导磁杆9右侧设有六角螺头与热补偿滑块9的六角导向槽滑动配合保持前端盖4和热补偿滑块9之间留有通道,在外壳13内还设有导磁环10、保护衬11和超磁致伸缩棒12,导磁环10两端分别为凸台和凹槽结构,导磁环10的凸台正对热补偿滑块9的六角导向相槽设置,导磁环10的凹槽面与超磁致伸缩棒12的左端相连接,所述保护衬11套设在超磁致伸缩棒12上,在超磁致伸缩棒12右端固定连接有输出杆20,所述输出杆20左端位于外壳13内部,输出杆20右端延伸出后端盖18右侧,所述输出杆20为“T”型输出杆,在后端盖18和输出杆20之间安装有预压弹簧16,所述保护衬11与线圈骨架17之间预留有通道,所述后端盖19上开设有进油通道19,所述前端盖4上开设有出油通道5,所述热补偿滑块9上开设有循环油道8,进油通道19、循环油道8、出油通道5和在外壳13内预留的通道相互连通形成装置内油冷却系统,前端盖4、外壳13、后端盖18、输出杆20、导磁环10和导磁杆6采用磁导率高的不锈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