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烤房烟烟叶初烤通风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8330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密集烤房烟烟叶初烤通风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集烤房烟叶初烤的通风方法及通风装置;属于烤烟调制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烘烤是决定烟叶品质和可用性的关键因素。先进的烟叶烘烤方法及设备是准确实 现科学烘烤工艺、提高烟叶品质、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的基础。 目前,密集烤房的通风方法主要有气流上升式和气流下降式。气流上升式采用循 环风机从装烟室一侧的下部集中送风,送出的热风流经装烟室内悬挂的烟叶后从装烟室同 侧的上部集中返回加热室。由于装烟室的尺寸较大,并且装烟的密度较大,装烟室内气流速 度及温湿度分布不均,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均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流速度及温湿度分 布不均,其一方面降低烟叶的烘烤质量;另一方面不同部位烟叶的烘烤进度不一样,导致整 体烘烤时间延长,能耗增加。 因此,采用合理的密集烤房通风方法及设备可有效提高烟叶烘烤品质,并降低烟 叶烘烤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能减少密集烤房装烟室内气流速度及温湿度分布的不均性,提高
烟叶烘烤品质,并降低烟叶烘烤能耗的密集烤房烟烟叶初烤的通风方法及通风装置。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发明一种按装烟室内装烟的层数采用分层送
风,并在每一层沿装烟室长度方向在正中设置水平送风管向两侧送风,各层水平送风管与
送风立管相连,从装烟室下部集中回风,以降低装烟室内水平方向及竖值方向上温湿度分
布不均匀性。根据上述送风方法,设计合理的通风管道及散流器,形成密集烤房烟叶初烤分
层送风型通风装置。 本发明密集烤房烟烟叶初烤通风方法及装置整体由加热室(13)和烤房装烟室 (14)两个部份组成,其特征是密集烤房烟叶初烤分层送风型通风装置由循环风机(1)、送 风主管(2)、静压箱(3)、送风立管(4)、水平送风管(5)、散流器(6)、风管支架(7)、排湿口 (8)、回风口 (9)、热风炉(10)、折流板(11)、补风口 (12)构成;热风炉(10)、循环风机(1)、 送风主管(2)置于密集烤房的加热室(13)中,补风口 (12)位于加热室(13)的外墙上;静 压箱(3)、送风立管(4)、水平送风管(5)、散流器(6)、风管支架(7)置于密集烤房的烤房装 烟室(14)中;回风口 (9)位于加热室(13)与烤房装烟室(14)隔墙的下部,排湿口位于烤 房装烟室(14)外墙的下部。 加热室(13)中的循环风机(1)通过送风主管(2)将热风送到烤房装烟室(14)的 静压箱(3)内,静压箱(3)分别与每层送风立管(4)连通,在烤房装烟室(14)水平方向上, 依据烤房装烟室(14)内装烟的层数,每一层沿装烟室长度方向上在正中间布置至少一根 水平送风管(5),每根水平送风管(5)两侧开有数个散流器(6),在烤房装烟室的竖直方向上,设置一根送风立管(4);送风立管(4)与每层的每根水平送风管(5)相通,进行分层送风;循环风机(1)将加热室(13)内的热空气经送风立管(4)送入各层水平送风管(5),从各层水平送风管(5)经散流器(6)送出热风,流经放置在烤房装烟室内的烟叶降温后下降,再从烤房装烟室(14)底部的回风口 0返回到加热室(13),循环使用。
加热室(13)内设有折流板(ll),置于加热室(13)的中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密集烤房烟叶初烤分层送风型通风装置由循环风机、送风
主管、静压箱、送风立管、水平送风管、散流器、风管支架、排湿口、回风口、热风炉、折流板、补风口构成。热风炉、循环风机、送风主管置于密集烤房的加热室中,补风口位于加热室的外墙上,折流板置于加热室的中部。静压箱、送风立管、水平送风管、散流器、风管支架置于密集烤房的装烟室中。回风口位于加热室与装烟室隔墙的下部,排湿口位于装烟室外墙的下部。 密集烤房烟叶初烤的通风方法为根据装烟室内装烟的层数,在装烟室的水平方向上,每一层沿装烟室长度方向上在正中间布置一根水平送风管。水平送风管两侧布散流器,通过散流器从装烟室中间向两侧送风,以减少装烟室内水平方向上温湿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在装烟室的竖直方向上,设置一根送风立管。送风立管与每层的水平送风管相连,进行分层送风以减少装烟室内竖直方向上温湿度分布的不均匀性。采用循环风机将加热室内的热空气经送立管送入各水平送风管,通过布置于水平送风管两侧的散流器从装烟室中间向两侧送风。从各层水平送风管经散流器送出的热风流经烟叶降温后,从装烟室的下部集中返回加热室。在烟叶烘烤需要排湿的阶段,打开位于装烟室外墙下部的排湿口及位于加热室外墙中部的补风口 ,排湿气流从排湿口排至室外,室外空气从补风口补进加热室。
与传统烤房相比,本发明密集烤房的主要特点是容量大(为普通烤房装烟密度的2-3倍),使用循环风机进行强制通风。目前密集烤房已被国家烟草专卖局向全国各地烟区推广使用。密集烤房的通风方式及设备直接影响到烤房内气流及温湿度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烟叶的烘烤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降低装烟室内水平方向及数值方向上温湿度分布不均匀性,使装烟室内各部位烟叶烘烤进程一致,从而提高烟叶烘烤品质,并降低烟叶烘烤能耗。


图1是密集烤房烟叶初烤分层送风型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1是循环风机;2是送风主管;3是静压箱;4是送风立管;5是水平送风管;6是散流器;7是风管支架;8是排湿口 ;9是回风口 ;10是热风炉;11是折流板;12是补风口 ;13是加热室;14是烤房装烟室。
具体实施例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见图1,本发明的密集烤房烟叶初烤分层送风型通风装置由循环风机1、送风主管2、静压箱3、送风立管4、水平送风管5、散流器6、风管支架7、排湿口 8、回风口 9、热风炉10、折流板11、补风口 12构成。以装烟室挂3排烟叶为例,在水平方向上布置3组水平送风管5。散流器6置于水平送风管5的两侧。为使从装烟室返回的空气与热风炉充分进行热交换,在加热室13的中部设置折流板11。补风口 12位于加热室13的外墙上,回风口 9位于加热室13与装烟室14的隔墙的下部,排湿口 8位于装烟室14外墙的下部。 密集烤房烟叶初烤的通风方法为根据装烟室14内装烟的层数,在装烟室13的水平方向上,每一层沿装烟室14长度方向上在正中间布置一根水平送风管5。水平送风管5两侧布散流器6,从装烟室14中间向两侧送风,以减少装烟室14内水平方向上温湿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在装烟室14的竖直方向上,设置一根送风立管4。送风立管4与每层的水平送风管5相连,进行分层送风以减少装烟室14内竖直方向上温湿度分布的不均匀性。采用循环风机1将加热室13内的热空气经送风立管4送入各层的水平送风管5,通过布置于水平送风管5两侧的散流器6从装烟室14中间向两侧送风。从各层水平送风管5经散流器6送出的送出的热风流经烟叶降温后,从装烟室14的下部集中返回加热室13。在烟叶烘烤需要排湿的阶段,打开位于装烟室14外墙下部的排湿口 8及位于加热室13外墙中部的补风口 12,排湿气流从排湿口 8排至室外,室外空气从补风口 12补进加热室13。
权利要求
一种密集烤房烟烟叶初烤通风方法及装置,整体由加热室(13)和烤房装烟室(14)两个部份组成,其特征是密集烤房烟叶初烤分层送风型通风装置由循环风机(1)、送风主管(2)、静压箱(3)、送风立管(4)、水平送风管(5)、散流器(6)、风管支架(7)、排湿口(8)、回风口(9)、热风炉(10)、折流板(11)、补风口(12)构成;热风炉(10)、循环风机(1)、送风主管(2)置于密集烤房的加热室(13)中,补风口(12)位于加热室(13)的外墙上;静压箱(3)、送风立管(4)、水平送风管(5)、散流器(6)、风管支架(7)置于密集烤房的烤房装烟室(14)中;回风口(9)位于加热室(13)与烤房装烟室(14)隔墙的下部,排湿口位于烤房装烟室(14)外墙的下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烤房烟烟叶初烤通风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是加热室(13) 中的循环风机(1)通过送风主管(2)将热风送到烤房装烟室(14)的静压箱(3)内,静 压箱(3)分别与每层送风立管(4)连通,在烤房装烟室(14)水平方向上,依据烤房装烟室(14) 内装烟的层数,每一层沿装烟室长度方向上在正中间布置至少一根水平送风管(5), 每根水平送风管(5)两侧开有数个散流器(6),在烤房装烟室的竖直方向上,设置一根送风 立管(4);送风立管(4)与每层的每根水平送风管(5)相通,进行分层送风;循环风机(1) 将加热室(13)内的热空气经送风立管(4)送入各层水平送风管(5),从各层水平送风管 (5)经散流器(6)送出热风,流经放置在烤房装烟室内的烟叶降温后下降,再从烤房装烟室 (14)底部的回风口 0返回到加热室(13),循环使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烤房烟烟叶初烤通风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是加热室 (13)内设有折流板(ll),置于加热室(13)的中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集烤房烟烟叶初烤通风方法及其装置,属于烤烟调制技术领域。根据密集烤房装烟室内装烟的层数采用分层送风,在每一层沿装烟室长度方向在正中设置水平送风管向两侧送风,各层水平送风管与送风立管相连,从装烟室下部集中回风,以降低装烟室内水平方向及数值方向上温湿度分布不均匀性。密集烤房烟叶初烤分层送风型通风装置由循环风机、送风主管、静压箱、送风立管、水平送风管、散流器、风管支架、排湿口、回风口、热风炉、折流板、补风口构成。该密集烤房烟烟叶初烤通风方法及其装置提高烟叶烘烤品质,并降低烟叶烘烤能耗。
文档编号A24B3/04GK101779827SQ20091016327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和智君, 张强, 彭金辉, 李红武, 王伟, 王永乔, 王浩雅, 简彬, 罗会龙 申请人: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