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类或四类卷烟叶组配方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25705发布日期:2020-12-25 11:55阅读:8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烟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类或四类卷烟叶的叶组配方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三类或四类卷烟叶组配方,顾名思义,指的是由大多数品质一般或较差的烟叶为主的叶组配方,其中,包含有久龄烟叶、地产品质较差的烟叶、霉变烟叶等烟叶品质较低的烟叶。这类烟叶由于评吸时香气较少,杂气刺激较为明显,部分可能有酸味、怪味,使得在卷烟中应用价值降低。由于烟叶的长时间继续存放会导致烟叶品质的进一步下降,更不必说是品质较差的烟叶了,故而找出一种简便的方法,对品质较差的久龄烟叶等进行筛选和等级分类是至关重要的。施木克值、糖碱比、糖氮比是目前评价烟叶品质较为通俗的方法,但在评价久龄烟叶的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烟叶长时间储存过程中除了糖分损失之外,还有挥发性烟香物质的损失,霉变等,故而大多数烟草工业公司还是通过感官评吸来进行分级分类,效率低下,评价偏主观。

烟草挥发油是烟叶主要香味成分,包括挥发性酸类、醇类、羰基类、酯类、杂环类化学物等,其中苯甲醇有极微弱的使人愉快的香气。存在于茉莉油、晚香玉油中。β-苯乙醇,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许多精油里,如玫瑰油、丁香油、香叶油和橙花油,能广泛用于调配香水香精、烟用香精。增加甜、坚果香、辛香、玫瑰花香。苯甲醇和β-苯乙醇是烤烟挥发油中主要的致香物质,一般来讲其浓度在烟叶陈化的最初6个月中不断增加,继续则浓度下降。

低品质的烟叶,尤其是久龄烟叶的处理一直是困扰各中烟工业公司的难题之一,而这类烟叶主要用于三类或四类卷烟中,因此传统的烟叶加工工艺处理这类烟叶时,常常会不适宜,因为烟叶的存储在前3年左右的时间里,主要通过烟叶陈化作用使得烟气品质提高,而随着储存时间的推移延长,由于香味成分挥发,糖类物质消耗过多,使得烟叶品质下降,容易造碎,可用性逐年下降,因此,在形成低可用性烟叶的良性循环的同时,保障三类四类卷烟吸味品质不降低,是目前行业面临的重要现实。



技术实现要素:

本专利突破性的采用了挥发油得率、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作为烟叶品质的评判标准。因为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在陈化6个月后,其浓度开始不断下降,因此选择陈化满6个月后的各等级烟叶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样,使得不同等级的烟叶均有各自独立的参比对象,有利于了解烟叶在存储过程中主要香味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组分类,可行性高,分组理由更加合理。

另外,针对低品质烟叶的处理,考虑到二次复烤带来的运输、时间性问题,选择通过添加提质制剂、制丝线预处理的方式,提升烟叶品质。根据烟叶分级结果,选择薄板线或气流线,并可以根据烟叶质量的不同,调整烘丝时间和烘丝温度,可操作性强。

一般来讲,低品质烟叶在三类或四类卷烟烟叶配方中的使用比例为30~70%,本发明将这部分烟叶(烟叶b类、烟叶c类、烟叶d类)经提质制剂添加预处理后,在制丝线上,与烟叶配方中剩余品质较好的烟叶a类烟叶一同再走一遍制丝线,经回潮、加料、切丝工艺后,与膨化烟丝、梗丝按叶组配方比例混和,加香,进入储丝柜,即得全配方的加料加香叶组。

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类或四类卷烟叶组配方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数据库,当新烟调入片烟仓库,陈化满6个月后,完成各个等级的单料烟的取样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挥发油得率、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分别设其结果为x0、y0。

步骤二,烟叶分组,当叶组配方中出现有存储年份超过3年的单料烟时,使用前再次检测其挥发油得率、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其结果分别命名为x1、y1。依据x1、y1与x0、y0的比较结果进行烟叶分组:

a.当x1>0.9x0,y1>0.9y0,定为烟叶a类;

b.当x1>0.9x0,0.75y0<y1<0.9y0,定为烟叶b类;

c.当x1>0.9x0,y1<0.75y0,定为烟叶c类;

d.当0.8x0<x1<0.9x0,y1>0.75y0,定为烟叶b类;

e.当0.8x0<x1<0.9x0,y1<0.75y0,定为烟叶c类;

f.当挥发油得率x1<0.8x0,或有霉点霉味的烟叶,定位烟叶d类;

步骤三,在卷烟生产时,根据卷烟叶组配方,将叶组配方中的烟叶按照投料比例进行分类,并分级处理:

a.针对烟叶b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经叶片回潮后,添加提质制剂b,走薄板线或气流线,烘干烟叶水分至12~17%,储存备用。

b.针对烟叶c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经叶片回潮后,添加提质制剂c,走薄板线或气流线,烘干烟叶水分至12~17%,储存备用。

c.针对烟叶d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参照烟叶c类进行预处理或进入复烤厂进行回烤。

d.a类烟叶不进行预处理。

步骤四,将烟叶a类投料,与经过步骤三预处理的烟叶b类、烟叶c类、烟叶d类烟叶按照配方比例混匀后,经回潮后,添加糖料,切丝,走薄板线,烘丝,掺入薄片,加香,储丝。

该法在针对b类烟叶、c类和d类烟叶预处理时均采用叶片添加提质制剂、叶片烘干操作,一方面避免了切丝后进入第二次制丝线导致烟叶的过度处理,保障了烟叶的品质;另一方面避免了二次烟丝加料,因为烟叶加料较之烟丝而言,可减少烟丝成团结块的概率,成丝率和填充值更高。由于预处理后,两组烟叶还需再走一遍薄板线,经过试验研究,发现此处的烘干操作控制叶片水含量为15~17%最佳,处理温和,保持烟叶的柔韧性,烘干至12~13%效果不及15~17%。因此,优选控制叶片水分为15~17%。

所述挥发油提取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以二氯甲烷或正己烷收集挥发油后,通过蒸发浓缩去除溶剂后计算挥发油得率。

所述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是根据gc-ms检测获得,通过内标法定量。

所述烟叶分组的标准是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数据积累和分析而来,一般来讲,不同等级不同产地的烟叶进行挥发油提取的得率均不相同,且差异较大,但不一例外的是挥发油得率的升降趋势,可能因为陈化作用首先有1~3年的提升,而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得率开始下降,同时挥发油中的主要特征性香味物质也是如此(例如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根据感官评价结果和检测数据分析得到,一般品质的烟叶,可能在存储2~3年后,其挥发油得率开始下降,依然能达到90%x0以上,可归类为烟叶a类,继续存储至4~5年后,其品质开始显著下降,此时,该烟叶则分类为烟叶b类,甚至c类。因此,本专利提供的方法需要有持续的检测工作积累。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的分类方法是在结合感官评吸和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烟叶分组是依靠2个指标共同决定。因为有些烟叶尽管挥发油得率<90%,但其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75%,是可以归类为b类的,该方法的归类结果与感官评吸结果基本吻合。

所述挥发油提取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以二氯甲烷或正己烷收集挥发油后,通过蒸发浓缩去除溶剂后称重计数。同时蒸馏萃取设备中,挥发油收集端采用50ml烧瓶,内部加入20ml二氯甲烷或正己烷;烟叶提取端采用500~1000ml烧瓶,加入沸石,200g烟末,加热烧瓶至沸腾4h进行提取。

所述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是根据gc-ms检测获得,通过内标法定量。

所述提质制剂b由以下物质组成(以烟叶质量为基准):枸杞提取物0.01~0.05%、大枣提取物0.01~0.05%、西红柿提取物0.01~0.05%、灵香草净油0.01~0.05%、布枯叶油0.005~0.02%、果葡糖浆0.01~1%、糖蜜提取物0.01~0.2%、树兰花酊0.01~0.2%、漆酶0.01~0.05%、2-乙酰基吡咯0.001~0.01%、2,3,5-三甲基吡嗪0.01~0.05%,丙二醇和水为溶剂。

所述提质制剂c由以下物质组成(以烟叶质量为基准):枸杞提取物0.01~0.05%、大枣提取物0.01~0.05%、秘鲁浸膏0.01~0.05%、10%愈创木油0.01~0.05%、苦配巴油0.005~0.02%、果葡糖浆0.01~1%、糖蜜提取物0.01~0.2%、漆酶0.01~0.05%、2-乙酰基吡咯0.001~0.01%、对甲氧基苯乙酮0.03%,风味蛋白酶0~0.05%、高峰淀粉酶0~0.05%、脂肪酶0~0.02%、β-葡萄糖苷酶0~0.02%,丙二醇和水为溶剂。

步骤三中,针对烟叶b类、叶c类和烟叶d类均采用叶片添加提质制剂、叶片烘干操作,其目的在于除去烟叶中的怪味酸味霉味,添加糖类、水解蛋白类等,通过制丝线操作提升烟香;由于预处理后,两组烟叶还需再走一遍薄板线,经过试验研究,发现此处的烘干操作控制叶片水含量为15~17%最佳,烘干至12~13%效果不及15~17%。因此优选控制叶片水分含量为15~17%。

所述的一种三类或四类卷烟叶组配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线的烘丝工艺为135~145℃左右,5-10min。

所述的一种三类或四类卷烟叶组配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线的烘丝工艺为220~300℃左右,8-12s。

本专利采用的区别的提质制剂b和提质制剂c针对不同类别的久龄烟叶进行处理。由于b类烟叶主要问题在糖类降解、挥发性成分损失导致烟香下降,品质介于烟叶a类和烟叶c类之间。c类烟叶主要问题在于存储时间过久,导致酸味怪味,此类烟叶填充值也较差,容易造碎。d类烟叶是发霉烟叶。故而在提质制剂b中主要是糖类物质、烟草或类似烟草的香味物质补充,漆酶的添加主要用于降低烟草木质气,因此提质制剂b的处理建议相对温和,采用薄片线预处理,135~145℃;提质制剂c中除了糖类物质、烟草或类似烟草的香味物质补充,风味蛋白酶、主要用于分解烟草蛋白,提升糖氮比,分解出的游离氨基酸在烘丝过程中可发生美拉德反应提升烟草香气,脂肪酶的添加主要用于催化久龄烟叶长时间存储产生的乙酸、乳酸等酸味物质酯化成有机酸脂类香味物质,平衡久龄烟叶自身所带来的酸味怪味,建议采用气流线处理。气流线的温度较之薄板线较高,一般为220~300℃,8~10s,经实验验证可有效的祛除烟叶霉味,因此品质最差的烟叶c类、d类一般采用气流线处理。大部份d类烟叶可采用气流线处理,处理时间较之c类略长,8~12s,另外有些d类烟叶建议进入复烤厂回烤。

烟叶d类一般可以通过走气流线解决,另有些因存储年份过长,香气损失过度,短时间的气流线处理效果不明显,因而可选择性的进入复烤厂进行回烤,回烤温度控制在80~90℃。一般来说,气流线烟叶处理的最终含水量为12~12.5%,而针对所述烟叶d类的处理,在烘丝时,考虑到造碎率较高,建议选择烘丝至水分至13%。这类烟叶也可以作为填充料,针对烟叶d类进行预处理,经回潮切丝后,添加提质制剂c,走气流线,烘丝至水分12.5~13%左右,储存备用。制丝时,将烟叶a类投料,经回潮切丝后,与经过预处理的b类、c类、d类烟叶按照配方比例混匀后,添加糖料,切丝,走薄板线,烘丝,掺入薄片,加香,储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选择三类烟ls规格卷烟的叶组配方进行举例,其中有24个不同等级的单料烟,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烟叶分组可知,有14个单料烟为储存年份超过3年的烟叶,其中b类烟叶6个,c类烟叶3个,d类烟叶2个,a类烟叶3个。其余为a类烟叶10个以及薄片。均采用行业常规薄板线处理制丝,故此处不一一列出。另外,薄片属于参配填充物。

表1ls规格卷烟的叶组配方及其各等级单料烟相关化学指标情况

取ls叶组配方中a、b、c、d四类烟叶中的各一个等级单料烟来作为代表,考察本发明所述的分类标准,与实际感官评吸中的差异。由表2可知云南曲靖陆良混c2f2014的烟叶品质从2015年到2016年之间是呈缓慢上升趋势,之后随着年份的增加逐步下降,在2020年时,根据烟叶b类分类标准(0.8x0<x1<0.9x0,y1>0.75y0),该烟叶已从a类沦为b类烟叶,这一点和感官评吸结果是吻合的。另外3款单料烟也是如此,在此不在赘述。

表2ls规格卷烟各等级代表性单料烟中x1、y1、烟香品质随时间变化情况

注:“+”表示功能效果,“+”越多,表示功能效果越好

采用表1中的ls烟叶叶组配方进行加工,对比例1为未采用分组加工工艺制备的ls叶组烟丝,实施例2~4为采用本发明所述工艺制备的ls叶组烟丝,最后将采用感官评吸的方法逐个评价。

对比例1

ls叶组中所有配方单料烟,通过行业常规的薄板线进行加工,加料(糖料),烘丝至水分12.5%,后与薄片按照配比混合,加香,所述薄板线的烘丝工艺为140℃,8min。

实施例2

一种三类或四类卷烟叶组配方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数据库,当新烟调入片烟仓库,陈化满6个月后,完成各个等级的单料烟的取样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挥发油得率、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分别设其结果为x0、y0。

步骤二,当叶组配方中出现有存储年份超过3年的单料烟时,使用前再次检测其挥发油得率、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其结果分别命名为x1、y1。依据x1、y1与x0、y0的比较结果进行烟叶分组:

a.当x1>0.9x0,y1>0.9y0,定为烟叶a类。

b.当x1>0.9x0,0.75y0<y1<0.9y0,定为烟叶b类;

c.当x1>0.9x0,y1<0.75y0,定为烟叶c类;

d.当0.8x0<x1<0.9x0,y1>0.75y0,定为烟叶b类;

e.当0.8x0<x1<0.9x0,y1<0.75y0,定为烟叶c类;

f.当挥发油得率x1<0.8x0,或有霉点霉味的烟叶,定为烟叶d类;

按照上述步骤一和步骤二的方法对24个不同等级的单料烟进行检测和分组,具体方法和结果见实施例1。

步骤三,在卷烟生产时,根据卷烟叶组配方,将叶组配方中的烟叶按照投料比例进行分类,并分级处理:

a.针对烟叶b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经叶片回潮后,添加提质制剂b,走薄板线或气流线,烘干烟叶水分至16%,储存备用。

b.针对烟叶c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经叶片回潮后,添加提质制剂c,走薄板线或气流线,烘干烟叶水分至16%,储存备用。

c.针对烟叶d类参照烟叶c类进行预处理。

d.a类烟叶不进行预处理。

步骤四,将烟叶a类投料,与经过预处理的b类、c类、d类烟叶按照配方比例混匀后,回潮,添加糖料,切丝,走薄板线,烘丝,掺入薄片,加香,储丝。

所述挥发油提取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以二氯甲烷溶剂收集挥发油后,通过蒸发浓缩祛除溶剂后计算挥发油得率。

所述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是根据gc-ms检测获得,通过内标法定量。

所述提质制剂b由以下物质组成(以烟叶质量为基准):枸杞提取物0.05%、大枣提取物0.05%、西红柿提取物0.01%、灵香草净油0.01%、布枯叶油0.005%、果葡糖浆1%、糖蜜提取物0.1%、树兰花酊0.01%、漆酶0.05%、2-乙酰基吡咯0.01%、2,3,5-三甲基吡嗪0.01%,丙二醇和水为溶剂。

所述提质制剂c由以下物质组成(以烟叶质量为基准):枸杞提取物0.05%、大枣提取物0.05%、秘鲁浸膏0.05%、10%愈创木油0.01%、苦配巴油0.02%、果葡糖浆0.5%、糖蜜提取物0.1%、漆酶0.01%、2-乙酰基吡咯0.005%、对甲氧基苯乙酮0.03%,风味蛋白酶0.05%、高峰淀粉酶0.05%、脂肪酶0.02%、β-葡萄糖苷酶0.02%,丙二醇和水为溶剂。

所述薄板线的烘丝工艺为135℃左右,8min。所述气流线的烘丝工艺为260℃左右,8s。所述烟叶配方通过卷烟机卷制成卷烟。

实施例3

一种三类或四类卷烟叶组配方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同实施例2。

步骤二,同实施例2;

按照上述步骤一和步骤二的方法对24个不同等级的单料烟进行检测和分组,具体方法和结果见实施例1。

步骤三,在卷烟生产时,根据卷烟叶组配方,将叶组配方中的烟叶按照投料比例进行分类,并分级处理:

a.针对烟叶b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经叶片回潮后,添加提质制剂b,走薄板线或气流线,烘干烟叶水分至12.5%,储存备用。

b.针对烟叶c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经叶片回潮后,添加提质制剂c,走薄板线或气流线,烘干烟叶水分至12.5%,储存备用。

c.针对烟叶d类参照烟叶c类进行预处理。

d.a类烟叶不进行预处理。

步骤四,同实施例2。

所述挥发油提取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以二氯甲烷溶剂收集挥发油后,通过蒸发浓缩祛除溶剂后计算挥发油得率。

所述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是根据gc-ms检测获得,通过内标法定量。

所述提质制剂b和提质制剂c同实施例2。

所述薄板线的烘丝工艺为135℃左右,8min。所述气流线的烘丝工艺为220℃左右,12s。所述烟叶配方通过卷烟机卷制成卷烟。

实施例4

一种三类或四类卷烟叶组配方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同实施例2。

步骤二,同实施例2;

按照上述步骤一和步骤二的方法对24个不同等级的单料烟进行检测和分组,具体方法和结果见实施例1。

步骤三,在卷烟生产时,根据卷烟叶组配方,将叶组配方中的烟叶按照投料比例进行分类,并分级处理:

a.针对烟叶b类进行预处理,经叶片回潮后,添加提质制剂b,走薄板线或气流线,烘干烟叶水分至15%,储存备用。

b.针对烟叶c类进行预处理,经叶片回潮后,添加提质制剂c,走薄板线或气流线,烘干烟叶水分至15%,储存备用。

c.针对烟叶d类进行预处理,添加提质制剂c后进入复烤厂进行回烤,回烤温度控制在80~90℃。

d.a类烟叶不进行预处理。

步骤四,同实施例2。

所述挥发油提取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以正己烷溶剂收集挥发油后,通过蒸发浓缩祛除溶剂后计算挥发油得率。

所述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是根据gc-ms检测获得,通过内标法定量。

所述提质制剂b和提质制剂c同实施例2。

所述薄板线的烘丝工艺为135℃左右,8min。所述气流线的烘丝工艺为260℃左右,8s。所述烟叶配方通过卷烟机卷制成卷烟。

实施例5

一种三类或四类卷烟叶组配方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同实施例2。

步骤二,同实施例2;

按照上述步骤一和步骤二的方法对24个不同等级的单料烟进行检测和分组,具体方法和结果见实施例1。

步骤三,在卷烟生产时,根据卷烟叶组配方,将叶组配方中的烟叶按照投料比例进行分类,并分级处理:

a.针对烟叶b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经叶片回潮后,添加提质制剂b,走薄板线或气流线,烘干烟叶水分至15%,储存备用。

b.针对烟叶c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经叶片回潮后,添加提质制剂c,走薄板线或气流线,烘干烟叶水分至15%,储存备用。

c.针对烟叶d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为:经回潮切丝后,添加提质制剂c,走气流线,烘丝至水分12.5~13%左右,储存备用。

步骤四,同实施例2。

所述挥发油提取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以正己烷溶剂收集挥发油后,通过蒸发浓缩祛除溶剂后计算挥发油得率。

所述苯甲醇和β-苯乙醇总量是根据gc-ms检测获得,通过内标法定量。

所述提质制剂b和提质制剂c同实施例2。

所述薄板线的烘丝工艺为140℃左右,8min。所述气流线的烘丝工艺为220℃左右,12s。所述烟叶配方通过卷烟机卷制成卷烟。

对比例2

加工方法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提质制剂c不同,具体为:。

所述提质制剂c由以下物质组成(以烟叶质量为基准):枸杞提取物0.05%、大枣提取物0.05%、秘鲁浸膏0.05%、10%愈创木油0.01%、苦配巴油0.02%、果葡糖浆0.5%、糖蜜提取物0.1%、2-乙酰基吡咯0.005%、高峰淀粉酶0.02%、对甲氧基苯乙酮0.03%、风味蛋白酶0.05%,丙二醇和水为溶剂。

实施例6

加工方法同实施例实施例2,区别在于提质制剂c不同,具体如下:

所述提质制剂c由以下物质组成(以烟叶质量为基准):枸杞提取物0.05%、大枣提取物0.05%、秘鲁浸膏0.05%、10%愈创木油0.01%、苦配巴油0.02%、果葡糖浆0.5%、糖蜜提取物0.1%、漆酶0.01%、2-乙酰基吡咯0.005%、对甲氧基苯乙酮0.03%、脂肪酶0.02%、β-葡萄糖苷酶0.02%,丙二醇和水为溶剂。

对比例3

加工方法同实施例实施例2,区别在于提质制剂c不同,具体如下:。

所述提质制剂c由以下物质组成(以烟叶质量为基准):枸杞提取物0.05%、大枣提取物0.05%、秘鲁浸膏0.05%、10%愈创木油0.01%、苦配巴油0.02%、果葡糖浆0.5%、糖蜜提取物0.1%、2-乙酰基吡咯0.005%、对甲氧基苯乙酮0.03%,丙二醇和水为溶剂。

对比例4

加工方法同实施例实施例2,区别在于提质制剂c不同,具体如下:。

所述提质制剂c由以下物质组成(以烟叶质量为基准):枸杞提取物0.05%、大枣提取物0.05%、秘鲁浸膏0.05%、果葡糖浆0.5%、糖蜜提取物0.1%、高峰淀粉酶0.02%、风味蛋白酶0.05%,丙二醇和水为溶剂。

表3试验例中的ls叶组感官评价统计表

根据表3的结果可知,实施例2和4的处理效果最优,

主要原因在于:

(1)通过分组加工,实现了不同等级的烟叶不同工艺加工,有酸味怪味霉味的烟叶一般是c、d类烟叶,这种味道通过普通的薄板工艺加工难以消除,故采用气流线处理。普通的气流线一般温度为220℃处理12s,再提升温度,反而不利于烟叶的香气。而针对c、d类烟叶,烟香本身不足,就需要作出取舍,经过实施例2和实施例5的对比,可知,提升温度对于消除怪味效果显著,且对于卷烟叶组整体的烟香品质基本无影响。

(2)实施例3和实施5的实验结果可知,烟叶b类、c类的预处理水分控制在15~17%最好,实施例3中预处理至12.5%后再进行二次加料、烘丝,与15~17%水分相比,效果略差。

(3)根据实施2和实施例4可知,针对d类烟叶进行二次复烤和气流线处理对整支卷烟的感官评价结果影响不大,需要从成本、处理效率等实际情况选择。但相对于对比例1,则可发现无论是香气品质还是杂气刺激均有显著提升,同时基本消除了叶组中因存储时间过久的低可用性烟叶带来的酸味怪味。

(4)脂肪酶可以催化久龄烟叶中不协调的乙酸、乳酸等转化为对于卷烟香气正相关的有机酸酯类,对降低烟丝的酸味怪味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蛋白酶可以水解烟叶中的部分蛋白质形成游离氨基酸,在烘丝的过程中与新添加的糖类物质进行美拉德产香,同时平衡烟叶糖氮比,对降低卷烟叶组的杂气刺激有一定的作用。β-葡萄糖苷酶对于一些烟香的前体物质释放具有一定的效用。这些可以从实施例2和对比例2、实施例6和对比例3的比较中得出。

(5)对于提质制剂,由增香增甜模块、除杂模块、生物酶模块组成,香精香料的选择配伍对于叶组配方的提升也至关重要,例如对比例4中,缺少愈创木油0.01%、苦配巴油、2-乙酰基吡咯、对甲氧基苯乙酮后,叶组配方整体香气品质和杂气刺激均受影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