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型旅行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片型旅行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片型旅行杯,通过弯曲变形成为普通形状的杯子。
通常使用的杯子携带和储藏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薄片型旅行杯子。当杯子不用时可变形为薄片形,使用时又可方便地变形为普通形状的杯子,给旅行者带来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法是在两片富有弹性的无毒塑料薄片(当然也可以使用金属薄片等其他材料)之间夹有可折叠的无毒塑料薄膜内胆,两薄片又用薄膜环形连接成一体。手在两边稍稍加压,可使薄片弯曲形成普通杯子的园柱形。为了使手松开后仍保持普通杯子的形状和功能,在两薄片杯壳中间还装有杯口环、杯底环和杯底以及扭簧等。当杯子呈园柱形时,夹在中间的杯口环在扭簧的作用下向上翻转,杯底环带着杯底向下翻转。两片杯壳的上下两边都有锯齿型的折边,档往上下两个环不至翻出杯外。两环在杯口和杯底处支撑着已成园柱形的杯壳、手松开后,杯壳不再恢复原始的平面状态,成为普通形状的杯子。若要恢复杯子的薄片状态,可重新将杯口环及杯底环压入杯内,由于杯壳的弹性作用而恢复平面状态,并将杯口环及杯底环压平在杯内,恢复薄片型杯子的原始状态。杯子的内胆上半部贴在两片杯壳内壁上,底部贴在杯底上,杯子呈薄片形时,内胆同杯底一起折叠在杯壳内;杯子呈园柱形时,内胆同杯底一起翻出也呈园柱形,并靠在杯壳内壁上,用以盛水等。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杯子呈薄片形时的正视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内胆为透明薄膜没有画出)。图2是杯子张开呈园柱形时的正视示意图。两图中1--塑料薄片杯壳,2--杯口环,3--杯底环,4--扭簧,5--杯口环支架,6--杯底环支架,7--杯壳折边,8--杯底。
塑料薄片杯壳〔1〕上下两边的折边〔7〕都是锯齿形的,使杯壳受力后能弯曲成园柱形。一片杯壳紧靠上下两端的折边内有按装杯口环〔2〕的支架〔5〕及按装杯底环〔3〕的支架〔6〕,并与杯壳一体。支架的内孔是平直孔,两环装入支架的相应部位也为平直段。两环的材料均为钢丝,接缝在平直段中间。环上各钻有两小孔,将两扭簧〔4〕的端头插入小孔。扭簧的中间部分置于杯壳内,使两环各有向外翻转之力。杯底〔8〕为硬塑料制成,嵌于杯底环内。
本实用新型除了使用上述的自身内胆外,还可添加临时性附加内胆。如图3所示,其中9--内层,10--外套。在杯子张开成园柱形后,套入附加内胆,用完扔掉,确保卫生。
为了使杯子的上下两环张开更有力,可增加两个半环,分别与整环活络连接。图4是杯子呈薄片形时与杯口环连接的半环按装位置侧视示意图,图5是杯子张开一半时的示意图,其中11--杯口环,12--半环,13--杯壳,14--支架,15--搭扣。图中添加了一个搭扣,用以扣住张开后的环,这样可省去扭簧。杯底环增加半环的方法类同。杯子使用方法不变。
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可以不限于以上所述,只要是无毒材料均可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旅行用杯子,其特征是杯子的外形为薄片形,杯壳弯曲变形后使杯子成为园柱形方能使用;它由弹性薄片杯壳、杯口环、杯底环和杯底、可变形薄膜内胆、杯口和杯底环支架等组成;内胆夹持在杯壳薄片之间;杯壳薄片与支架连成一体,杯口环与杯底环按装在支架上;杯底嵌在杯底环内;杯壳上下都有锯齿状折边。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薄片型杯子,其特征是杯口环及杯底环可以带有扭簧,使杯子张开时能自动翻出撑住呈园柱形的杯壳。
3.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薄片型杯子,其特征是杯口环及杯底环可以由一个整环和一个半环组成,使杯子张开时能撑住呈园柱形的杯壳。
4.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薄片型杯子,其特征是两片弹性薄片杯壳可由薄膜作环形连接成一体。
5.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薄片型杯子,其特征是杯壳上下两边内侧都有折边凸起,用以档住翻出后的杯口环和杯底环。
6.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薄片型杯子,其特征是杯子可套用附加内胆,经常调换以确保卫生。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片型的杯子,便于携带和储藏。使用时用手稍稍加压可变形为普通形状的杯子,用后又可方便地恢复薄片状态。杯子除了自身的可折叠软性内胆外,还可套用附加内胆,经常调换确保卫生。这种杯子结构简单、廉价,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45F3/20GK87201099SQ87201099
公开日198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3日
发明者唐代新 申请人:唐代新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