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14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风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底,尤其是一种在鞋底内部形成允许空气流进流出及具备泵送(Pumping)功能的结构并通过步行动作自然地实现了 鞋里鞋外空气之间的泵送功能的通风鞋底。
背景技术
一般的鞋通常使用通风不良的皮革或合成树脂等材料制成,长时 间穿在脚上难免由于无法和外部流通空气而使鞋内温度升高出汗而造 成潮湿氛围,与此同时霉菌之类的繁殖也会造成令人不适的异味或者 引起脚癣等脚部疾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经开发了各种具有通风功能的鞋。下面对上述各种现有技术中的典型代表例做简单说明。韩国专利厅注册实用新型公报注册号第20-144133号公开了一种 鞋底空气循环结构,上述现有技术另外安装了泵部件使外部空气在鞋 底侧进行循环,但其结构复杂且无法让空气自然循环,外部杂质也很 容易流入。韩国专利厅注册实用新型公报注册号第20-218227号公开了一种 基于通风口的鞋板,该实用新型通过空气管使空气在鞋底下部循环, 但其结构过于复杂且无法让空气自然循环,外部杂质也很容易流入。韩国专利厅注册实用新型公报注册号第20-229738号公开了一种 具有通风装置的鞋,上述现有技术包含了可以发挥泵功能的软垫层及 止回阀强迫空气流经鞋底,但该实用新型的结构过于复杂且无法让空 气自然循环,外部杂质也容易流入。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鞋底 内部形成允许空气流进流出及具备泵送功能的结构,并通过步行动作 自然地实现了鞋里鞋外空气之间的泵送功能的通风鞋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外底(Outsole),其底面形成了 防滑用凹凸形状;内底(Midsole),结合在上述外底的上部,其上部呈 凹陷形状以容纳脚部;泵单元,在上述内底的后脚#>部位呈朝上凹陷 的半球形状;空气流入部,横向配置于上述泵单元的两侧,可以使鞋 外部流入的空气到达上述泵单元;空气移动路径,纵向配置于上述泵 单元的正面,可以使通过上述泵单元的泵送功能而流入的空气移动; 以及空气流出部,与上述空气移动路径互相连通,在上述内底的前脚 根部位横向配置并朝上侧凹陷,其两端部则对鞋外部开放,具有可以 上下贯穿上述内底的通孔,可以把沿着上述空气移动路径到达的空气 排放到鞋的外部及上述通孔。上述空气流入部的宽度小于上述空气移动路径的宽度。上述空气流出部以互相隔离的方式横向配置了多个,其间通过上 述空气移动路径的相互连接而互相连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风鞋底包括下列单元外底,其底 面形成了防滑用凹凸形状;内底,结合在上述外底的上部;泵单元,在上述内底的后脚根部位呈朝上凹陷的半球形状;空气流入部,横向配置于上述泵单元的两侧,可以使鞋外部流入的空气到达上述泵单元; 空气移动路径,纵向配置于上述泵单元的正面,可以使通过上述泵单 元的泵送功能而流入的空气移动;以及空气流出部,由强制通风口、 自然通风口及收容槽组成,上述强制通风口连接上述空气移动路径并 且在上述内底的前脚根部位上下贯通而形成横向结构,上述自然通风 口位于上述强制通风口的前侧并以横向配置的方式上下贯穿上述内 底,上述收容槽与上述自然通风口及鞋的外部连通并沿着上述内底的 前脚才艮两侧端部纵向配置而朝上凹陷。上述通风鞋底具有沿着上述外底脚趾部位的端部朝上侧呈一体型地突出的结合槛,上述内底则具有对应于上述结合榲的裁剪部,上述结合槛对应地结合在上述裁剪部,从而与上述内底的上面维持平行状 太心O上述空气流入部包括内侧空气流入口,邻接上述泵单元侧;结 合收容槽,其宽度大于上述内侧空气流入口的宽度,衔接并连通上述 内侧空气流入口;以及空气流入结合槛,突出于上述外底的上面并对 应于上述外侧空气流入口,被上述外侧空气流入口收容并结合,在对 应于上述内侧空气流入口的位置形成了空气流入孔。上述内侧空气流入口的宽度小于上述空气移动路径的宽度。上述自然通风口以互相隔离的方式纵向配置了多个而形成一組并 采取两组对向的配置方式。上述空气移动路径延伸到上述自然通风口并连通上述自然通风上述通风鞋底包括自然流入榲,对应地结合在上述空气流出部的收容槽,朝上侧突出而使上述外底在结合槛上维持连续状态;以及 自然流入口 ,位于上述自然流入榲,对应于上述自然通风口的位置而 连通上述自然通风口及鞋外部。有益效果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在鞋底内部了形成允许空气流进流出及具 备泵送功能的结构并通过步行动作自然地使鞋里鞋外的空气流通,从 而使鞋的内部环境一直维持卫生舒爽的状态。而且,仅靠鞋底本身结构即可实现通气功能,因此其构造简单而 成本低廉。而且,凭借上述鞋底的结构可以在触地时緩冲其沖击程度而有效 地保护脚部。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风鞋底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风鞋底的内底的仰视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风鞋底的动作举例图;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通风鞋底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通风鞋底的内底的仰视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通风鞋底的内底的俯-f见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通风鞋底的外底的俯视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通风鞋底的动作举例图。 下面是上述附图中主要标记符号的具体说明。 附图主要符号的说明100:外底110:凹凸形状120:结合榲130:自然流入才监200:内底210:裁剪部220:自然流入口300:泵单元400:空气流入部410:内侧空气流入口420:结合收容槽430:空气流入结合冲监431:空气流入孔500:空气移动路径600:空气流出部610:通孔620:强制通风口630:自然通风口640:收容槽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通风鞋底主要包括外底IOO、内底200、泵 单元300、空气流入部400、空气移动^^径500及空气流出部600。也 就是说,本发明的通风鞋底是由外底100及结合在外底100上部的内 底200、以及通过上述外底100与上述内底200的结合而形成的泵单元 300、空气流入部400、空气移动路径500及空气流出部600所组成的。通过上述泵单元300的泵送功能而流入上述空气流入部400里的空气将通过泵单元300的泵送功能而进入空气移动路径500并到达空 气流出部600,然后被排放到鞋的内部与鞋的外部,从而为鞋内部提供 新鲜空气。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风鞋底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第 一实施例的通风鞋底的内底的仰视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 风鞋底的动作举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风鞋底包括外底100、内底 200、泵单元300、空气流入部400、空气移动;洛径500及空气流出部 600。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通风鞋底是由外底IOO及结合在外底IOO的 内底200、以及由上述结合而形成的泵单元300、空气流入部400、空 气移动路径500及空气流出部600所组成的。首先,上述外底100通常由橡胶(rubber)制作,底面则形成了具 有防滑功能的凹凸形状110。上述外底100是在其内部形状相反于上述 凹凸形状110的模具里投入橡胶生纸并加热加压后制成的。上述内底200位于上述外底100的上部,通常把聚氨酯(PU)、派 龙(pyron)等材料投入模具内部后发泡成型而成。上述内底200的上 部形成容纳脚部的凹陷形状。上述内底200的后脚根部位形成了上述泵单元300。上述泵单元 300具有朝上述内底200的上侧凹陷的半球形状并结合在上述外底100的上面,可以自然地形成上下密封的空间部并发挥出泵送功能。上述空间部聚集了通过后述的空气流入部400所流入的空气,从上侧施加的压力可以使上述泵单元300的中心部上下游动而执行泵送功能。其次,上述空气流入部400横向配置于上述泵单元300的两侧, 鞋外部的一侧到另一侧通过上述泵单元300互相连通并结合在上述外 底100的上面,自然地形成上下密封的空间部。上述空气流入部400 的高度低于上述泵单元300,从而可以使上述泵单元300顺利执行泵送 功能。上述空气流入部400经过上述泵单元300的加压后使空气排放到 后述的空气移动路径500。解除压力后,由于泵单元300内部的压力低 于上述空气流入部400,因此鞋外部空气会自然地重新流入泵单元300 的内部。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在上述泵单元300的正面从鞋的后脚根侧 纵向延伸到前脚根侧并与上述外底100的上面结合,自然地形成上下 密封的空间部。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的高度低于上述泵单元300,从 而可以使上述泵单元300顺利执行泵送功能。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的宽度大于上述空气流入部400的宽度, 可以促使受到上述泵单元300的泵送作用而移动的空气流向上述空气 移动路径500侧并尽量减少流向上述空气流入部400的空气。再其次,上述空气流出部600与上述空气移动^各径500互相连通, 在上述内底200的前脚根部位横向配置并朝上侧凹陷,其两端部则对 鞋的外部开》丈。也就是说,从鞋外部的一侧连通到另一侧并与上述外底100的上面结合,自然地形成上下密封的空间部。上述空气流出部600具有可以上下贯穿内底200的多个通孔610。因此,沿着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移动的空气到达上述空气流出 部600后被排放到鞋的外部及上述通孔610。上述空气流出部600以互相隔离的方式横向配置了多个,其间通 过与上述空气移动if各径500的相互连4fe而互相连通。如此即可4巴外部 新鲜空气供应给脚的前脚根及整个前脚部位。具有上述结构的通风鞋底凭借上述泵单元300的泵送功能,即凭 借使用者的步行动作而促使外部空气流入上述空气流入部400,流入上 述空气移动路径500的空气到达上述空气流出部600后,通过上述通 孔610流进鞋的内部或者通过上述空气流出部600的侧面排放到鞋的 外部。从而可以为鞋的内部供应新鲜空气。<第二实施例>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通风鞋底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第二 实施例通风鞋底的内底的仰视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通风 鞋底的内底的俯视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通风鞋底的外底 的俯视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通风鞋底的动作举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风鞋底包括外底100、内底200、 泵单元300、空气流入部400、空气移动^各径500及空气流出部600。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通风鞋底是由外底100及结合在外底100的内底 200、以及由上述结合而形成的泵单元300、空气流入部400、空气移 动路径500及空气流出部600所组成的。首先,上述外底100通常由橡胶(rubber)制作,底面则形成了具 有防滑功能的凹凸形状110。上述外底100是在其内部形状相反于上述 凹凸形状110的模具里投入橡胶生纸并加热加压后制成的。上述内底 200结合在上述外底100的上部,通常把聚氨酯(PU)、派龙(pyron) 等材料投入;f莫具内部后发泡成型而成。结合槛120沿着上述外底100脚趾部位的端部朝上侧呈一体型地 突出。上述内底200则形成了以对应于上述结合榲120的方式沿着上 述内底200脚趾部位的端部裁剪而成的裁剪部210。从而使朝上侧突出 的结合槛120和上述内底200的裁剪部210的对应位置结合,进而从 整体上和上述内底200的上面维持平行状态。外底100与内底200的 上述结合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其结合力。上述内底200的后脚根部位形成了上述泵单元300。上述泵单元 300具有朝上述内底200的上侧凹陷的半球形状并结合在上述外底100 的上面,可以自然地形成上下密封的空间部并发挥出泵送功能。上述空间部聚集了通过后述的空气流入部400所流入的空气,从 上侧施加的压力可以使上述泵单元300的中心部上下游动而执行泵送 功能。其次,上述空气流入部400横向配置于上述泵单元300的两侧并 朝上述内底200的上侧凹陷,鞋外部的一侧到另一侧通过上述泵单元 300互相连通并结合在上述外底100的上面,自然地形成上下密封的空 间部。上述空气流入部400的高度^f氐于上述泵单元300, /人而可以4吏上 述泵单元300顺利执行泵送功能。上述空气流入部400包括内侧空气流入口 410,邻4妄上述泵单元300侧;结合收容槽420,其宽度大于上述内侧空气流入口 410的宽度, 衔接并连通上述内侧空气流入口 410;以及空气流入结合搵430,突出 于上述外底100的上面并对应于上述结合收容槽420,被上述结合收容 槽420收容并结合,在对应于上述内侧空气流入口 410的位置形成了 空气流入孔431。上述内侧空气流入口 410在上述泵单元300的侧面与上述泵单元 300连通,其高度低于上述泵单元300,其宽度小于后述的空气移动路 径500的宽度。上述结合收容槽420在内底200的两侧端部处呈开放型结构,其 两侧面在上述内底200的上侧到下侧以逐渐变宽的方式裁剪成阶梯形 状。位于上述外底100的空气流入结合榲430则裁剪成对应于上述结 合收容槽420两侧面的形状,即从上述外底100的上侧到下侧逐渐变窄。上述外底100与内底200通过上述方式结合后,上述外底100的 空气流入结合榲430也结合在上述内底200的结合收容槽420里,随 着上述内侧空气流入口 410与空气流入孔431的相互连通,进而使外 部空气流入上述泵单元300。上述空气流入部400经过上述泵单元300的加压后使空气排放到 后述的空气移动路径500。解除压力后,由于泵单元300内部的压力低 于上述空气流入部400,因此鞋外部空气会自然地重新流入泵单元300 的内部。下面说明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在上述泵单元300的正面^v鞋的后脚根侧纵向延伸到前脚根侧并与上述外底100的上面结合,自然地形成上下密封的空间部。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的高度低于上述泵单元300,从 而可以使上述泵单元300顺利执行泵送功能。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的宽度大于上述空气流入部400的内侧空 气流入口 410的宽度,可以促使受到上述泵单元300的泵送作用而移 动的空气流向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侧并尽量减少流向上述空气流入 部400的空气。下面说明上述空气流出部600。上述空气流出部600包括强制通风口 620,连接上述空气移动路 径500并以横向配置的方式上下贯穿上述内底200的前脚根部位;自 然通风口 630,位于上述强制通风口 620的前侧并以横向配置的方式上 下贯穿上述内底200;以及收容槽640,连通上述自然通风口 630与鞋 的外部,沿着上述内底200的前脚根的两侧端部纵向配置并朝上侧凹 陷。上述强制通风口 620呈横向的长方形形状并位于上述空气移动路 径500的端部而连通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在后脚根侧流入上述空气 流入部400的空气受到上述泵单元300的泵送作用而进入上述空气移 动路径500并到达上述强制通风口 620后,上述强制通风口 620可以 把上述空气排放到内底200的上部。上述自然通风口 630位于上述强制通风口 620的前侧并上下贯穿 上述内底200而形成—黄向的长方形形状。上述自然通风口 630以互相 隔离的方式在鞋的前侧纵向配置多个而形成一组并"l姿照两组对向的方 式配置于两侧。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延伸到上述自然通风口 630并连通上述自 然通风口 630。也就是说,受到上述泵单元300的泵送作用而流入的空 气不仅流入上述强制通风口 620,还能流入上述自然通风口 630,因此 可以使空气被排放到鞋的内部与外部。上述收容槽640连接到上述自然通风口 630与鞋的外部,沿着上 述内底200前脚^^艮的两侧端部纵向配置并朝上侧凹陷。上述收容槽640 聚集了从鞋的外部自然流入的空气,自然流入的空气则被排放到上述 自然通风口 630。上述通风鞋底还具有自然流入槛130,对应地结合在上述空气流 出部600的收容槽640,朝上侧突出而使上述外底100在结合棍上维持 连续状态;以及自然流入口 220,位于上述自然流入槛130,对应于上 述自然通风口 630的位置而连通上述自然通风口 630及鞋外部。上述自然流入槛130突出于上述外底100的上侧并与上述内底200 下面的收容槽640结合,空气自然地流入上述自然流入口 220后,可 以通过上述自然通风口 630把空气排放到鞋的内部。如此即可把外部新鲜空气供应给脚的前脚根及整个前脚部位。具有上述结构的通风鞋底凭借上述泵单元300的泵送功能,即凭 借使用者的步行动作而促使外部空气流入上述空气流入部400,流入上 述空气移动路径500的空气到达空气流出部600的强制通风口 620后 为鞋的内部供应外部新鲜空气,随着空气流入上述自然流入口 220或 者通过步行动作而使空气自然地流入后,即可通过上述自然通风口 630 为鞋的内部供应空气。产业上的用途本发明通风鞋底可以适用于运动鞋等各种鞋类并发挥出卓越的功 能,具有较大的产业利用性。而且,本发明还能发挥出更大的增值效益,从而为鞋产业的活性 4匕而注入活力。
权利要求
1.一种通风鞋底,其特征为包括下列单元外底(100),其底面形成了防滑用凹凸形状(110);内底(200),结合在上述外底(100)的上部,其上部呈凹陷形状以容纳脚部;泵单元(300),在上述内底(200)的后脚根部位呈朝上凹陷的半球形状;空气流入部(400),横向配置于上述泵单元(300)的两侧,可以使鞋外部流入的空气到达上述泵单元(300);空气移动路径(500),纵向配置于上述泵单元(300)的正面,可以使通过上述泵单元(300)的泵送功能而流入的空气移动;以及空气流出部(600),与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互相连通,在上述内底(200)的前脚根部位横向配置并朝上侧凹陷,其两端部则对鞋外部开放,具有可以上下贯穿上述内底(200)的通孔(610),可以把沿着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到达的空气排放到鞋的外部及上述通孔(6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鞋底,其特征为上述空气流入部(400)的宽度小于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 )的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鞋底,其特征为上述空气流出部(600)以互相隔离的方式横向配置了多个,其间通过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的相互连接而互相连通。
4. 一种通风鞋底,其特征为 包括下列单元外底(IOO),其底面形成了防滑用凹凸形状(110);内底(200),结合在上述外底(100)的上部;泵单元(300 ),在上述内底(200)的后脚#>部位呈朝上凹陷的半 球形状;空气流入部(400),;镜向配置于上述泵单元(300 )的两侧,可以 使鞋外部流入的空气到达上述泵单元(300 );空气移动路径(500 ),纵向配置于上述泵单元(300)的正面,可 以使通过上述泵单元(300 )的泵送功能而流入的空气移动;以及空气流出部(600),由强制通风口 (620)、自然通风口 (630)及 收容槽(640)组成,上述强制通风口 (620)连接上述空气移动路径 (500 )并且在上述内底(200 )的前脚根部位上下贯通而形成横向结 构,上述自然通风口 ( 630)位于上述强制通风口 (620)的前侧并以 横向配置的方式上下贯穿上述内底(200),上述收容槽(640)与上述 自然通风口 ( 630 )及鞋的外部连通并沿着上述内底(200)的前脚根 两侧端部纵向配置并朝上凹陷。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鞋底,其特征为 上述通风鞋底具有沿着上述外底(100)脚趾部位的端部朝上侧呈一体型地突出的结合槛(120),上述内底(200)则具有对应于上述结 合榲(120)的裁剪部(210),上述结合槛(120)对应地结合在上述 裁剪部(210),从而与上述内底(200)的上面维持平行状态。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鞋底,其特征为 上述空气流入部(400)包括内侧空气流入口 (410),邻接上述泵单元(300)侧;结合收容槽(420),其宽度大于上述内侧空气流入口 (410)的宽 度> 衔接并连通上述内侧空气流入口 (410);以及空气流入孔(431),突出于上述外底(100)的上面并对应于上述 外侧空气流入口,被上述外侧空气流入口收容并结合,在对应于上述 内侧空气流入口 (410)的位置形成了空气流入孔(431)。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鞋底,其特征为上述内侧空气流入口 (410)的宽度小于上述空气移动^各径(500) 的宽度。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鞋底,其特征为上述自然通风口 ( 630)以互相隔离的方式纵向配置多个而形成一 组并采取两组对向的配置方式。
9. 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通风鞋底,其特征为上述空气移动路径(500)延伸到上述自然通风口 ( 630 )并连通 上迷自然通风口 (63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鞋底,其特征为 上述通风鞋底包括自然流入槛(130),对应地结合在上述空气流出部(600)的收容 槽(640 ),朝上侧突出而使上述外底(100 )在结合槛上维持连续状态; 以及自然流入口 (220),位于上述自然流入槛(130),对应于上述自 然通风口 ( 630 )的位置而连通上述自然通风口 ( 630 )及鞋外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通风鞋底包括外底(100)、内底(200)、泵单元(300)、空气流入部(400)、空气移动路径(500)及空气流出部(600)。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通风鞋底是由外底(100)及结合在外底(100)上部的内底(200)、以及通过上述外底(100)与上述内底(200)的结合而形成的泵单元(300)、空气流入部(400)、空气移动路径(500)及空气流出部(600)所组成的。通过上述泵单元(300)的泵送功能而流入上述空气流入部(400)里的空气将通过泵单元(300)的泵送功能而进入空气移动路径(500)并到达空气流出部(600),然后被排放到鞋的内部与鞋的外部,从而为鞋内部提供新鲜空气。
文档编号A43B13/20GK101227843SQ200580051145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2日
发明者权昌成, 禹永和, 金永镐 申请人:(株)京道商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