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14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底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鞋底的缓冲装置技术区域本发明涉及鞋底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鞋底除了重量轻和保持脚的稳定状态的功能以外,还要求具有吸 收并缓和着地的冲击的缓冲功能。最近,提出有在这些功能的基础之 上还具备回弹功能的鞋。回弹功能是将着地的冲击作为变形的能量蓄 积在鞋底,在离地时释放出上述变形的能量的功能。该功能起到提高 穿用者的运动能力的作用。通过对鞋底元件的压縮或弯曲等,在该元件内蓄积上述变形的能 量。但是, 一般作为鞋底的缓冲部件而使用的发泡树脂这种拉伸弹性 模量小的粘弹性体,在变形时能量作为热量等被散逸,所以一般不能 发挥高的回弹功能。作为具有上述回弹功能的鞋的结构,可举出下述专利文献。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平10—257904号(概要)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0—262706号(概要)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3 — 026202号(概要)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平1—274705号(概要) 专利文献5: USP6, 598, 320号(概要) 专利文献6: USP6, 694, 642号(概要) 专利文献7: USP6, 568, 102号(概要)在特开平10_257904号和特开平10—262706号所公开的鞋类中, 整个后脚以一个板簧支撑。因此,后脚的支撑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在特开平10 — 257904号、特开平10 — 262706号和特开平3 — 026202号所公开的鞋类中,后脚部上配置有板簧或盘簧。因此,能量 被蓄积在这些弹簧内,所以回弹功能高。但是,在这些先行技术中, 可能难以散逸冲击,不能保持脚的稳定。
在上述特开平3 — 026202号中所公开的鞋底的弹簧101被收容在 底板(sole)内。因此,着地时的冲击能量当中,被吸收并散逸在上述 底板中的剩余部分被上述弹簧吸收。因此,弹簧能够蓄积到的能量降 低。在特开平1—274705号所公开的鞋类中,在鞋底内形成有空洞部。 在上述空洞部内安装有反作用平板。该反作用平板具有上下相对边和 连接该上下的相对边的前后的弯曲部。在上述反作用平板内设置有凝 胶状的缓冲部件。因为即使在该先行技术的鞋中,反作用平板也是被收容在鞋底内, 所以可能存在与上述特开平3 — 026202号所公开的鞋相同的缺点。推 测在该反作用平板当中,由着地的冲击而蓄积变形能量的部分,主要 为前后的弯曲部,而不是上下的相对边。在该先行技术中,着地时的冲击力在上述底板散逸后被负荷在上 述椭圆状的弹簧上。因此,上述被分散的冲击能量作为分布负载被负 荷在上述U字状的弹簧的各部,所以无端状的弹簧的挠曲量变小。因 此,能量不能充分地蓄积在U字状的弹簧内。USP6, 598, 320号和6, 694, 642号中未公开截面大致呈V字状 或U字状的弯曲变形部件。在USP6, 658, 102号所公开的鞋底中,平板横跨整个后脚部而配置。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的缓冲装置,通过在保持 脚的稳定状态的同时,吸收并蓄积着地时的冲击力,从而发挥高的冲 击吸收功能和回弹功能。图9A表示本发明的鞋底的冲击装置的主要部分。 在图9A中,外底与中底之间的变形元件3被配置在后脚部的周边 的至少一部分上。上述变形元件具有从上述后脚部的中心向上述周边 开口的弯曲变形部件30。上述弯曲变形部件30包括与上述外底的上 表面接合的下板部31;上板部32,与上述中底的下表面接合,相对于 上述下板部31成规定的幵角;和连接上述下板部31与上板部32的弯
曲部33。上述下板部31、上板部32和弯曲部33由合成树脂一体形成。 上述上板部32和上述下板部31分别具有相对面52、 51。上述上 板部32的相对面52和上述下板部31的相对面51,在无负荷的状态下 从上述弯曲部33向远处相互逐渐远离。在上述下板部31和上述上板 部32之间安装有在被压縮时发生变形并同时吸收能量并蓄积回弹力的 橡胶状或鞘状的压縮变形部件35。
在图9A中, 一旦负荷有偏向上板部32的周边侧的端部的负载, 上板部32就以弯曲部33为中心旋转。g卩,上板部32以接近下板部31 的方式挠曲并向下方发生变位。这时,压縮变形部件35在从弯曲部33 一侧到开口一侧的大致整个区域上被压縮。上述上板部32和下板部31 被配置成锥状,即,上下板部32、 31以接近开口而相互逐渐远离的方 式形成,因此,压缩部件35的应变(变形前的每单位高度的变形量) 在从弯曲部33 —侧的部分到开口一侧的部分的大概整个区域上接近均

另一方面,如图9G所示,如果上板部32和下板部31相互平行, 则上述弯曲部33—侧的部分的应变与开口一侧的部分的应变就大不相 同。即,与弯曲部33—侧的应变相比,开口一侧的应变更易显著变大, 有可能损害鞋的稳定性。
艮口,在图9G的截面呈U字状的变形元件3的情况下,由于压縮 变形部件35为一定的厚度,所以在负荷有偏向周边侧的端部的负载时 (承受初打(first strike)时的着地的冲击时等),在接近弯曲部33的 部分,压縮变形部件35的应变比开口一侧的部分小。另一方面,如图 9A所示, 一旦压縮变形部件35的上下的厚度变化成锥状,在负荷有 偏向的负载时,弯曲部33附近的压縮变形部件35的应变能够变得与 开口一侧的应变大致相同。
可是,如图9G所示,若弯曲变形部件30的截面呈U字状,在被 上下压縮时,弯曲部33向水平方向变位。该变位成为弯曲变形部件30 与中底难以接合的原因。针对此,如图9A所示,若弯曲变形部件30 的截面大致呈V字状,则上下板部32、 31以弯曲部33为中心相对旋 转,发生变位或挠曲,并将回弹力蓄积在上述弯曲变形部件中。艮P, 在弯曲部33无差程变位的状态下,上下板部32、 31以相互接近的方 式在上下方向变位。因此,弯曲变形部件30与中底易于接合。
此外,通过将压縮变形部件35形成为锥状,可以抑制其向脚的外
周偏移或歪斜,稳定脚的支撑。
而且,因为上下板部32、 31被配置成锥状,所以成型时的拔模变
得容易。
本发明的变形元件除了配置在后脚部以外还能配置在前脚部。 在本发明中,接合的概念包括直接接合和间接接合的任何一种。 "橡胶状或鞘状的压縮变形部件",是在被压縮时发生变形并同时 蓄积回弹力的部件,除了热可塑性弹性体和硫化橡胶等发挥橡胶弹性 的部件之外,还包括填充有空气或凝胶状物质或软质的橡胶状弹性体 等的鞘(pod)状或袋状部件。其中,热可塑性弹性体是指,在常温下 呈现硫化橡胶的性质,在高温下被可塑化能够用塑料加工机进行成型 的高分子材料。
在本说明书中,橡胶状的部件即发挥橡胶弹性的部件是指,具有 能大变形(例如断裂伸长率为100%以上),且一旦消除应力o就恢复 原来形状的性质的部件,在该部件中,如图10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图的 实线Ll所示, 一般地,随着应变S的增大与应变5的变化对应的应力 cr的变化也增大。
因此,如该图中的虚线L2所示,若产生某种程度以上的应力cr, 应力ci几乎不增大而应变S增大的部件,例如树脂发泡体, 一般不是 发挥橡胶弹性的部件。
如该图所示,相关的树脂发泡体的弹性比例极限w比上述橡胶状 部件的弹性比例极限(7G小。因此,在相关的树脂发泡体中,在受到局 部负荷的情况下,脚的支撑会变得不稳定。
因此,"弹性比例极限"是指,压縮变形部件中所负荷的压縮负载 的变化与该部件的收缩的变化的关系,S卩,在压缩应力的变化与应变 的变化的关系大概成比例的范围内的最大的应力。
在本发明中,中底至少大致支撑整个后脚部, 一般由树脂的发泡 体形成。该中底只要能分散从变形元件传来的冲击即可,也可以由软 质树脂等非发泡体形成。
在本发明中,上述中底或压縮变形部件的拉伸弹性模量比上述弯
曲变形部件的拉伸弹性模量小。这里所说的拉伸弹性模量是指,图io 的素材的变形初期P,中的应力相对应变的比。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弯曲部进一步具有作为上述旋转
的大致中心的铰接部,并且上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截面大致呈v字状。
在弯曲变形部件在弯曲部中急剧弯折的情况下,S卩,具有明确的 铰接部的情况下,在受到对远离该铰接部的端部的冲击时,弯曲变形 部件按照上下板部以该铰接部为中心相对旋转的方式发生变形。因此, 弯曲部的水平方向的变位小。
在这种情况下,更为优选,上述下板部具有在上述铰接部附近的
第一下区域,和比上述第一下区域更远离上述铰接部的第二下区域; 上述上板部具有在上述铰接部附近的第一上区域,和比第一上区域更 远离上述铰接部的第二上区域;上述第一上区域和上述第一下区域所 成的第一开角ei,比上述第二上区域和上述第二下区域所成的第二开
角e2大,并且上述第二开角e2为大约5。以上。上述两个开角ei、 e2 在无负荷的状态下被测定。
上述第一开角ei大的弯曲部, 一旦从铰接部的中心稍微偏离,则 上下板部的间隔变大。因此,能够安装较大厚度的压縮变形部件。另 一方面,在压縮变形时,因为第二开角e2小,所以压縮变形部件难以 向开口逃开。
上述第一开角01优选30°以上,更为优选45°以上。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开角02更为优选大约10° 大约30°程度。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中底具有从脚的底面沿侧面巻起 的第一巻起部,在上述弯曲变形部件上沿上述第一巻起部巻起的另外 的巻起部与上述上板部相连形成一体。
这样,在弯曲变形部件的巻起部与上板部相连形成一体的情况下,
在弯曲变形中,随着向图9F的巻起部39的前端行进挠度急剧增大, 因此通过设置巻起部39,在周边上,易于以弯曲变形部件支撑来自中 底的负载。
本发明的其他的方式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变形元件被配置在后脚 部的周边。上述变形元件具有从上述后脚部的中心向上述周边开口的 截面大致呈V字状或大致呈U字状的弯曲变形部件。上述弯曲变形部
件包括与上述外底的上表面接合的下板部;与上述中底的下表面接 合的上板部;和连接上述下板部和上板部的铰接部,上述下板部、上 板部和铰接部由合成树脂形成一体。在上述下板部和上述上板部之间 安装有在被压缩时发生变形并同时蓄积回弹力的橡胶状或鞘状的压縮 变形部件。
在此,上述弯曲变形部件被设置在包括从后脚部的内侧或外侧的 至少一方的侧面到后脚部的后端的部位上。上述下板部在上述一方的 侧面与上述后端之间的部位中向前后分离。
如果弯曲变形部件在从后脚部的内侧或外侧到后脚部的后端无切 痕地相连,则在后脚部的后端着地后,脚掌可能不能平稳地进行逐渐 接地的动作。
对此,在本方式的弯曲变形部件中,将下板部分离,因此易于实 现与部位相应的变形,并且可以平稳地进行后脚部从后端着地后脚向 前方弯曲的动作。
在本发明中,"截面大致为V字状的弯曲变形部件"表示弯曲变形 部件在沿着从后端部的中心向周边延伸的截面线的截面中大致呈V字 状,在这样的形状的弯曲变形部件中,上板部和下板部随着接近开口 而相互远离。
在本发明中,"截面大致为U字状的弯曲变形部件"表示弯曲变形 部件在沿着从后端部的中心向周边延伸的截面线的截面中大致呈U字 状,在这样的形状的弯曲变形部件中,上板部和下板部被相互大致平 行地设置。
此外,在本发明中,"截面大致呈V字状或U字状的弯曲变形元 件"表示除了包括上述"大致为V字状的弯曲变形部件"和"大致为 U字状的弯曲变形部件"这两者之外,还包括近似于这些形状的截面 呈杯状等的弯曲变形部件。
易于集中应力的弯曲部的刚性,也可以比上板部和下板部的刚性 大。在这种情况下,弯曲部的厚度也可以比上板部等的厚度大。
在本方式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上板部在从上述一方的侧面到上 述后端的范围内相连。
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因为上板部相连,所以不但易于分散着地
的冲击,也容易与中底接合。
在本方式的优选实施例中,在上述侧面的上述下板部上,在远离
铰接部的端部形成有被切口的切口部。该切口部也可以大致为u字状。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切口部上述着地后的脚的动作变得更为平稳。
在本方式的优选实施例中,增强鞋底的脚弓部的第一增强部在上 述弯曲变形部件上形成一体。
该第一增强部起到防止脚弓部的扭曲的作用。
在本方式的优选实施例中,在上述中底和上述弯曲变形部件之间, 插入有将这两者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件,上述连接部件形成为在后脚部 的内侦"后端、外侧和前端相连的环状。
在这样的后脚部中,环状的连接部件起到防止后脚的扭曲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增强鞋底的脚弓部的第二增强部在上述连接部件 上形成一体。
该第二增强部起到防止脚弓部的扭曲的作用。
在本方式的优选实施例中,在上述中底和上述弯曲变形部件之间, 插入有将这两者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件。构成上述连接部件的素材的拉 伸弹性模量比上述中底的拉伸弹性模量大,并且比上述弯曲变形部件 的拉伸弹性模量小。
着地的冲击通过比较硬的弯曲变形部件被分散,再进一步通过比 较软质的连接部件而分散,因此在提高冲击的分散功能的同时,使对 脚掌的触感变得柔软。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鞋的外侧视图,图1B为该鞋的内侧视图。
图2是从鞋底的底面一侧所视立体图。 图3是从鞋底的底面一侧所视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鞋底的上表面一侧所视分解立体图。 图5A是弯曲变形部件和橡胶状部件从上表面一侧所视分解立体 图,图5B是从下表面一侧所视分解立体图。
图6A是本实施例的橡胶状部件的仰视图,图6B和图6C是变形
例的橡胶状部件的仰视图。
图7是图6A的vn-vn线截面图。
图8A是图6A的WIA-VIIIA线截面图,图8B是图6A的VfflB-VfllB线
截面图。
图9A 图9G是表示弯曲变形部件的各种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IO是应力一应变曲线图。 符号说明
19:第一巻起部 2:外底 2a:接地面
3:变形元件
30:弯曲变形部件
31:下板部
31a:第一下区域
31b:第二下区域 32:上板部
32a:第一下区域
32b:第二下区域 33:铰接部
35:橡胶状部件(压縮变形部件)
37:切口部
38:第一增强部
39:第三巻起部(另外的巻起部) 4:连接部件 42:第二增强部
51、 52:相对面
M:中底
ei:第一开角
02:第二开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可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而清楚地理解。 但是,实施例和附图仅仅用于图示和说明,不是用于确定本发明的范 围而必须加以利用的。本发明的范围仅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来确定。 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部件编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图1 图8表示第一实施例。图1A表示第一实施例的鞋(左脚用)的外侧面,图1B表示该鞋 的内侧面。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施例的鞋底,包括中底M,外底2, 变形元件3和连接部件4。变形元件3由弯曲变形部件30和橡胶状部 件(压縮变形部件的一例)35所构成。上述中底M的前脚部(脚尖部)1F的下表面与外底2接合。在从 上述中底M的脚中部(拱部)1M到后脚部(脚跟部)1B的范围的下 表面上接合有连接部件4。上述连接部件4的下表面与弯曲变形部件 30的上表面接合,以被该弯曲变形部件30夹住的方式配置有橡胶状部 件35。弯曲变形部件30的下表面与外底2接合。在上述中底M上, 粘接有内底(未图示)。在图1A和图1B中,为了使各部件的关系的明了,连接部件4被 标有网状阴影而图示。中底M以例如EVA (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亚安酯 (polyurethane)等树脂的发泡体等的适于吸收冲击的素材而形成。其 中,在上述中底M和内底的上方,配置有适于包覆脚背的鞋帮U (以 图1的二点划线表示)。上述外底2由比上述中底M的耐磨损性大的 材料所形成,具有与路面或地板面接地的接地面2a。上述连接部件4和弯曲变形部件30,在脚中部1M的前端被夹在 外底2和中底M之间。在图2中,前脚部的外底的图示省略。在以下的图中,IN表示脚 的内侧,OUT表示脚的外侧。如图2所示,沿着后脚部1B的周边,外底2以被分割成3个的状 态配置。上述3个外底2在后脚部1B的外侧、后脚部1B的内侧和后
脚部的后端,相互分离地配置。图3的外底2上的弯曲变形部件30, 从脚中部1M (图1A)到后脚部1B (图1A),沿着脚的周边配置。弯 曲变形部件30上的连接部件4,从脚中部到后脚部沿着脚的周边配置, 并且覆盖中底M的脚中部的大致整个区域。图3和图4是图2中的变形元件3、连接部件4和中底M的分解 立体图。图3是从底面侧所视的图,图4是从上面一侧所视的图。如图3所示,变形元件3的弯曲变形部件30形成为平面视图大致 马蹄形(近似U字的蹄铁形状),从脚中部的内侧IN通过后脚部的内 侧IN、后端、外侧OUT延伸至脚中部的外侧OUT。位于弯曲变形部 件30中的脚中部的部分构成用于抑制脚弓部的扭曲的第一增强部38。 在后脚部中,弯曲变形部件30具有外底2—侧的下板部31和中底M 一侧的上板部32。在该上下板部32、 31之间嵌入有橡胶状部件35。 弯曲变形部件30与形成在连接部件4的下表面的接合面4a和中底M 的下表面接合。在变形元件3和中底M之间所插入的连接部件4从脚中部扩展至 后脚部。在后脚部中,连接部件4形成为通过后脚部的内侧IN、后端 和外侧OUT的环状,在后脚部的中央(后脚部的中心)上形成有开口 41。另一方面,在脚中部,连接部件4以覆盖中底M的大致整个区域 的方式形成,构成用于抑制脚弓部的鞋的扭曲的第二增强部42。连接 部件4与形成在中底M的下表面的接合面12接合。在脚中部的中央,连接部件4和中底M不相互接合。g卩,在脚中 部的中央,连接部件4和中底M相互在上下方向上分离。此外,由于 在连接部件4中设置有上述开口41,所以在后脚部的中央,中底M的 下表面既不被连接部件4也不被变形元件3覆盖而露出(图2)。通过 这种结构,在着地时中底M的后脚部的中央可陷入,由此提高缓冲性 能。变形元件3:如图5A、图5B所示,变形元件3具有一个弯曲变形部件30和3 个橡胶状部件35。弯曲变形部件30包括隔着连接部件4间接地与中 底M的下表面接合的上板部32;与外底2的上表面接合的下板部31; 和连接上述上下板部32、 31的铰接部(弯曲部的一个例子)33。弯曲
变形部件30的上述上下板部32、31和铰接部33由合成树脂形成一体。如图5A所示,上述上板部32沿着后脚部的周边相连设置,与脚 中部的上述第一增强部38相连。上板部32的后端被局部地切口(图3)。 此外,上板部32上设置有多个大致方形的贯通孔55。如图5B所示,上述下板部31沿着后脚部的周边设置。下板部31 在后脚部的后端与内侧之间的位置和在后脚部的后端与外侧之间的位 置而前后分离。由此,下板部31被分为3个部位后脚部的内侧、后 脚部的后端和后脚部的外侧。在下板部31的上述各部位上,在背离铰 接部33的端部上形成有大致呈U字状的切口部37。上述3个橡胶状部件35以被夹在上述上下板部32、 31之间的状 态,与上下板部32、 31粘接。如图6A所示,橡胶状部件35的平面形 状大致为与上述下板部31 —致的形状,具有在与上述切口部37 (图 5B)对应的位置上被切口的切口部35c。如图5A所示,在橡胶状部件3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向上突出的上 突出部35a。该上突出部35a与上述上板部32的贯通孔55嵌合并卡合。 由此,在制造时的粘接工序中变形元件3被上下压縮时,橡胶状部件 35被稳定保持在上下板部32、 31之间。其中,为了使橡胶状部件35 稳定保持在上下板部32、 31之间,也可以在上板部32和/或下板部31 中设置贯通孔和/或突出部。这样,下板部31被分离成3个部位,通过与该3个部位对应地配 置3个橡胶状部件35,使与后脚部的各部位对应的变形变得容易,并 且使得后脚部从后端着地到脚向前方弯曲为止的脚的动作能够平稳地 进行。而且,通过上述下板部31的切口部37和与该切口部37对应的 橡胶状部件35的切口部35c,能够使得上述脚的动作更为平稳。构成弯曲变形部件30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被设定成比构成中 底M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构成外底2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大。 此外,优选设定成构成弯曲变形部件30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比构成 连接部件4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大,并且构成连接部件4的材料的 拉伸弹性模量比构成中底M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大。由此,着地的 冲击通过比较硬的弯曲变形部件30而分散,并进一步通过连接部件4 分散,因此,对脚掌的触感能变得柔软。 从缓冲性和稳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橡胶状部件35的拉伸弹性模量(在弹性比例界限内的弹性模量)设定为大约0.1kg£/mm2 5.0 kgf/mm2,更为优选设定为0.3kg^mm2 3.0kgf/mm2,最为优选设定为 0.3kgf/mm2 2.0 kgf/mm2。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弯曲变形部件30的拉 伸弹性模量设定为大约1.0kgf/mm2 30 kgf/mm2,更为优选设定为 2.0kgf/mm2 15 kgfi^mm2,最为优选设定为3.0kgfi^mm2 10 kgf/mm2。作为橡胶状部件35,能够使用例如橡胶或橡胶状的合成树脂(热 可塑性弹性体)等。在橡胶状部件35为橡胶状的合成树脂,例如所谓 的凝胶(缓冲部件的商业上的称呼)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该橡胶状部 件35与弯曲变形部件30的粘接力,优选使用例如聚亚安酯凝胶或苯 乙烯系凝胶作为该橡胶状部件35的材质。另一方面,作为构成弯曲变形部件30的材料,能够使用例如尼龙、 聚亚安酯、FRP等非发泡的树脂。也可以使用填充有空气或液体的鞘 状部件等在被压缩时发生变形并同时蓄积回弹力的部件,代替橡胶状 部件35。变形元件的截面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A所示,在从铰接部33安装有橡胶 状部件35的部位中,弯曲变形部件30的截面大致呈V字状,具有向 后脚部的周边张开的开口 56。 g卩,上板部32和下板部31相互相对的 面52、 51按照从铰接部33开始背离,即从铰接部33向着开口 56相 互逐渐远离的方式设置。上述下板部31包括上述铰接部33附近的第一下区域31a、和比 上述第一下区域31a更接近上述开口 56的与橡胶状部件35接触第二 下区域31b。上述上板部32包括上述铰接部33附近的第一上区域 32a、和上述开口 56附近的与橡胶状部件35接触的第二上区域32b。如图9B所示,上述第一上区域32a和第一下区域31a所成的角(第 一开角)ei,被设定成比上述第二上区域32b和第二下区域31b所成 的角(第二开角)02大。即,上下板部32、 31所成的角被设定成在铰 接部33的附近大,在开口56的附近小。优选无负荷状态下的第一开角ei被设定为大约30° 120°,更为 优选设定为大约50。 100。,最为优选设定为大约60° 90°。优选无负 荷状态下的第二开角02的平均值被设定为大约5° 60°,更为优选设 定为大约10° 50°,最为优选设定为大约15° 45°。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下区域31b设置成大致与路面平行。但 是,第二下区域31b不必要一定这样设置,也可以按照从后脚部的中 央向周边往上方或下方倾斜的方式设置。如图7、图8A和图8B所示,在后脚部的周边,从脚的底面沿着 侧面巻起的第一巻起部19与中底M形成一体。在该第一巻起部19的 外侧上,设置有连接部件4的第二巻起部49,沿着上述第一巻起部19 延伸。而且,在上述第二巻起部49的外侧,配置有从上述弯曲变形部 件30的上板部32相连而成的第三巻起上部(另外的巻起部的一个例 子)39,沿着上述第一巻起部19延伸。通过第一 第三巻起部19、 49、 39,在后脚部的周边,易于将来自中底M的负载以弯曲变形部件30 支撑。在图7中,上述橡胶状部件35在上述上下板部32、 31之间以配 合上述弯曲部件30的截面形状的方式,从上述铰接部33向远处上下 方向的厚度逐渐增大。橡胶状部件35按照与上下板部32、 31的表面 (相对面5K 52)紧贴的方式配置。在此,如上所述,上下板部32、 31所成的角被设定成在铰接部33 的附近大,在开口 56的附近小,所以中底M的后脚部的中央的厚度 不能变薄。因此,能够配置比较大的厚度的橡胶状部件35,由此能够 得到更优异的缓冲性。橡胶状部件35的上述开口 56 —侧的面,上下的中央部形成有若 干凹陷的凹面。这是为了使得在被压縮时,橡胶状部件35易于发生变 形。该橡胶状部件35的开口一侧的面不必要一定设为这种凹面状,也 可以如图9B的方式而形成。如图6A的平面图和图5A、图5B所示,橡胶状部件35,在与上 述下板部31的大致呈U字状的切口部37对应的部分,匹配切口部37 而凹陷,并且设置有向后脚部的中央突出的内突出部35b。因此,如图 8A的截面图所示,在与切口部37对应的部分中橡胶状部件35无间隙 地进入至铰接部33并紧贴弯曲变形部件30的表面。通过这样的紧贴 能将橡胶状部件35稳定地保持在上卜板部32、 31之间。另一方面,
如图7的截面图所示,在其以外的部分中,橡胶状部件35和铰接部33 之间设置有空隙。通过这样的空隙,橡胶状部件35在被压縮时能够向 脚的中心逃去,所以易于变形。橡胶状部件35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图6A所示形状,也可以采 用其他形状。例如,橡胶状部件35也可以如图6B所示,不设置向后 脚部的中央突出的内突出部,即,可以使橡胶状部件35的后脚部的中 央侧的部分的形状为沿着弯曲变形部件30的铰接部33的形状。在这 种情况下,橡胶状部件35无间隙地进入并紧贴在铰接部33的大致整 个部分。因此,在实现稳定支持橡胶状部件35的同时,能防止异物等 混入铰接部33和橡胶状部件35之间的间隙中和由此而带来弯曲变形 部件的破损等。此外,如图6C所示,也可以在橡胶状部件35上设置向后脚部的 中央突出的3个内突出部35b。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橡胶状部件35 的两端部和中央部设置有内突出部35b,所以橡胶状部件35和铰接部 33之间的间隙为密闭的状态。因此,能维持橡胶状部件变形的容易度, 并且防止异物混入上述间隙内等。其中,优选弯曲变形部件30为本实施例这种截面大致呈V字状或 者梯形形状,但也可以为其他的截面形状。此外,从易弯曲和异物混 入间隙的观点来看,上述橡胶状部件35的截面形状也能设想到各种方 式。作为相关各种形状的例子,可以举出如图9A 图9F所示的变形 元件3 。例如,也可以不设置相互倾斜角不同的第一和第二上区域,而是 如图9A所示,将上板部32形成大致平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该 图的点划线所示,上下板部32、 31能相互相对地旋转。此外,也可以如图9C或图9D所示,铰接部33形成为光滑的截 面大致呈圆弧状,并且,大致呈平板的板部32、 31按照从铰接部33 远离并相互背离的方式形成。在该图的情况下,如图9C所示,橡胶状 部件35以无间隙地进入至铰接部33的方式设置。如图9D和图9E所示,也可以在橡胶状部件35上设置中空的中空 部35e或狭缝35d。此外,也可以在橡胶状部件35的角部形成圆角使 得在橡胶状部件35的角部可发生剪切变形。
如图9G所示,弯曲变形部件30也可以截面大致呈U字状,即上 下板部32、 31大致平行。以上,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该领域的工 作人员,看到本说明书,就容易在自然明了的范围内设想到各种的变 更和修正。例如,也可以不设置连接部件,将弯曲变形部件直接与中底接合, 也可以在弯曲变形部件和外底之间插入其他的部件。也可以将中底上 下或前后分割。也可以只将变形元件配置在内外的任何一侧上,除了后脚部以外, 也可以在前脚部上设置变形元件。此外,也未必一定要设置变形元件 的切口部。橡胶状部件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在后脚部上配 置4个以上的相互分离的下板部和橡胶状部件。此外,也未必一定要设置上板部的贯通孔和橡胶状部件的上突出 部,也可以仅以弯曲变形部件挟持支撑橡胶状部件。因此,类似这样的变更和修正也被解释为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所决 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够适用于运动鞋等各种鞋的鞋底。
权利要求
1.一种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着地时接地的接地面和与所述接地面相反的上表面的外底;配置在所述外底的上方并且具有下表面的中底;和配置在所述外底和中底之间的变形元件,其中,所述变形元件配置在后脚部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变形元件具有从所述后脚部的中心向所述周边开口的弯曲变形部件,构成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比构成所述中底和外底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大,所述弯曲变形部件,包括与所述外底的上表面接合的下板部;与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接合并相对所述下板部成规定的开角的上板部;和连接所述下板部和上板部的弯曲部,其中,所述下板部、上板部和弯曲部由合成树脂形成一体,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分别具有相对面,所述上板部的相对面和所述下板部的相对面从所述弯曲部向远处相互逐渐远离,在所述下板部和所述上板部之间,安装有在被压缩时发生变形并同时蓄积回弹力的橡胶状或鞘状的压缩变形部件,所述压缩变形部件从所述弯曲部向远处厚度逐渐增大,一旦向所述弯曲变形部件施加着地的冲击,在所述压缩变形部件被压缩的同时所述下板部和/或上板部按照以所述弯曲部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发生变位或弯曲,使所述开角减小,从而将回弹力蓄积在所述弯曲变形部件上。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进一步具有作为所述下板部和/或上板部旋转的大致中心的铰接部,并且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截面大致呈V字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板部具有在所述铰接部附近的第一下区域,和比所述第一 下区域更远离所述铰接部的第二下区域,所述上板部具有在所述铰接部附近的第一上区域,和比所述第一 上区域更远离所述铰接部的第二上区域,所述第一上区域和所述第一下区域所成的第一开角,比所述第二 上区域和所述第二下区域所成的第二开角大,并且所述第二开角为大约5。以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角为30。以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具有从脚的底面沿侧面巻起的第一巻起部,在所述弯曲 变形部件上沿所述第一巻起部巻起的另外的巻起部与所述上板部相连 形成一体。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元件设置在后脚部的内侧、后脚部的外侧或后脚部的后端的任意一处以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縮变形部件为橡胶状部件,该橡胶状部件的拉伸弹性模量为大约0.1kgf/mm2 大约5.0 kgf/mm2。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压縮变形部件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为大约 1.0kgf/mm2 大约30 kgf/mm2。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缩变形部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突出部,在所述弯曲变形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突出部嵌合的贯通孔。
10. —种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着地时接地的接地面和与所述接地面相反的上表面的外底;配置在所述外底的上方并且具有下表面的中底;和配置在所述外底和中底之间的变形元件,其中,所述变形元件配置在后脚部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变形元件具有从所述后脚部的中心向所述周边开口的截面大 致为V字状或大致为U字状的弯曲变形部件,构成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比构成所述中底和 外底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大,所述弯曲变形部件,包括与所述外底的上表面接合的下板部; 与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接合的上板部;和连接所述下板部和上板部的弯 曲部,其中,所述下板部、上板部和弯曲部由合成树脂形成一体,在所述下板部和所述上板部之间,安装有在被压縮时发生变形并 同时蓄积回弹力的橡胶状或鞘状的压縮变形部件,所述弯曲变形部件设置在包括从后脚部的内侧或外侧的至少一方 的侧面到后脚部的后端的部位上。所述下板部在所述一方的侧面与所述后端之间的部位中向前后分离。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板部在从所述一方的侧面到所述后端的范围内相连。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面的所述下板部上,在远离弯曲部的端部上形成有被切 口的切口部。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增强鞋底的脚弓部的第一增强部在所述弯曲变形部件上形成一体。 .
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底和所述弯曲变形部件之间,插入有将所述中底和所述 弯曲变形部件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形成为在后脚部的内侧、后端、外侧和前端相连的 环状。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增强鞋底的脚弓部的第二增强部在所述连接部件上形成一体。
16.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底和所述弯曲变形部件之间,插入有将所述中底和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件,构成所述连接部件的素材的拉伸弹性模量比所述中底的拉伸弹性 模量大,并且比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拉伸弹性模量小。
17.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缩变形部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突出部,在所述弯曲变形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突出部嵌合的贯通孔。
18. —种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着地时接地的接地面和与所述接地面相反的上表面的外底; 配置在所述外底的上方并且具有下表面的中底;和 配置在所述外底和中底之间的变形元件,其中, 所述变形元件配置在后脚部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上, 所述变形元件具有从所述后脚部的中心向所述周边开口的弯曲变形部件,构成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比构成所述中底和 外底的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大,所述弯曲变形部件,包括与所述外底的上表面接合的下板部; 与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接合并相对所述下板部成规定的开角的上板部; 和连接所述下板部和上板部的弯曲部,其中,所述下板部、上板部和 弯曲部由合成树脂形成一体,所述上板部和所述下板部分别具有相对面,所述上板部的相对面 和所述下板部的相对面从所述弯曲部向远处相互逐渐远离,在所述下板部和所述上板部之间,安装有在被压縮时发生变形并同时蓄积回弹力的橡胶状或鞘状的压縮变形部件,一旦向所述弯曲变形部件施加着地的冲击,在所述压縮变形部件被压縮的同时所述下板部和/或上板部以所述弯曲部为中心旋转,所述开角减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鞋底的缓冲装置,其包括外底(2)、中底(M)和在外底(2)和中底(M)之间的变形元件(3)。上述变形元件(3)被配置在后脚部(1B)的周边,并且具有从后脚部(1B)的中心向所述周边开口的弯曲变形部件(30)。所述弯曲变形部件(30)包括下板部(31)、与下板部(31)成规定的开角的上板部(32)、和连接所述下板部(31)和上板部(32)的弯曲部(33)。所述上板部(32)和下板部(31)从所述弯曲部向远处相互逐渐远离。下板部(31)和上板部(32)之间安装有橡胶状或鞘状的压缩变形部件(35)。一旦向所述弯曲变形部件(30)施加着地的冲击,在压缩变形部件(35)被压缩的同时所述下板部(31)和/或上板部(32)以所述弯曲部(33)为中心旋转发生变位或挠曲。
文档编号A43B13/18GK101166435SQ20058004966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3日
发明者藤田久范, 西脇刚史, 黑崎清光 申请人:株式会社爱世克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