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辅撑架的偏心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76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辅撑架的偏心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遮挡雨雪用的伞,特别是一种使用者可以站立于伞中心位置、带辅撑架的 偏心伞。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的偏心伞,其目的是供人们遮阳、遮挡雨雪用。其构造是伞杆ll穿于滑套10中。组成伞 骨架K的若干撑条分别与上、下伞盘2、 14呈360度均布铰接。伞面固定于伞骨架K和伞尖套T上,撑条 与撑条间的联接为铰接。伞杆11与滑套10之间配合有导向和伞撑开后的锁定装置。顶节头5固定于伞杆 ll的顶端。由两根或四根交叉直条组成的主撑架X的一侧分别与上、下伞盘2、 14铰接。其另一側分别与 滑套10'和顶节头5铰接。使用时沿伞杆11上推或下移滑套10即可控制伞的开、合。但其不足之处是 伞面的支撑、稳定仅靠交叉直条组成的主撑架X的点状支撑来实现,稳定性极差。另外,其收拢后,伞把 内壁不能套住伞骨架K,影响存放及美观。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辅撑架的偏心伞。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由伞骨架K、主捸架X、辅撑架Y和滑动伞把B四部分组成一把完整的偏心伞,又分 为"三撑架偏心伞"和"五撑架偏心伞"。所谓"三撑架"系指由主撑架X和两副辅撑架这三个"架"所 构成的撑架。所谓"五撑架"系指由主撑架X和两副辅撑架再加两副辅撑架共五个"架"所构成的撑架。 三撑架、五撑架偏心伞的具体结构是采用两根直条或四根直条交叉铰接直条组构成主撑架X,该架的一 侧与上、下伞盘2、 14铰接,该架的另一側与伞把顶端的顶节头5和沿伞杆11上、下移动的滑套10铰接。 特别是另外采用分别由二根、四根、六根或八根辅撑条组成两副或四副辅撑架,组成该两副或四副辅撑架 的辅撑条分别与顶节头5、滑套10和伞尖套T铰接或连接,或与伞尖套T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 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组成伞骨架K的相关撑条分别与上、下伞盘2、 14呈360度均布铰接并与伞 尖套T连接。其具体结构是伞杆11穿于滑套10中,组成伞骨架K的撑条分别与上、下伞盘2、 14呈360度均布 铰接,伞面固定于伞骨架K和伞尖套上,撑条与撑条间的联接为铰接,伞杆11与滑套10之间配合有导向和 伞撑开后的锁定装置,顶节头5固定于伞杆11的顶端,由交叉直条组成的主撑架的一恻分别与上、下伞盘2、 14铰接,其另一侧分别与顶节头5和滑套10铰接,其特征在于组成辅撑架Y的辅撑条分别与顶节头5、滑 套10和伞尖套T连接,伞杆11与滑动伞把B固定连接。滑动伞把B的结构是由内把192和外把189组合而成,.即外把189两侧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凸块190, 内把192两侧的外表面上开有导向凹槽191,凸块190置于凹槽191内。固定座193固定于内把192的内 底面上,伞杆11固定于固定座193内。使用时,在上推滑套10至定位处的同时,滑套10 —方面通过主撑架X带动伞面横移偏心及打开,另一 方面带动两副或四副辅撑架Y同时打开,利用一副主撑架X和两副或四副辅撑架Y所形成的三角形或五角 形支撑结构实现伞面的稳定。关伞时,下移滑套10将伞收拢。同时,拉开滑动伞把B的外把189,伞骨架 折叠向下凸出部分则被滑动伞把B的外把189和内把192的昨側壁套住。非折叠伞和非手持伞可不用滑动 伞把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稳定可靠。伞收拢时滑套10靠近滑动伞把B,开、合 伞方便。手持伞在风小时可将下伞盘14顶在头上,伞杆靠于前身,无需手持,或头顶、手持共同支撑伞, 减轻手持力量。适用于制成非折叠伞杆偏心l/2伞边三撑架、五撑架偏心伞;二折伞杆偏心1/2伞边三撑 架偏心伞;三折伞杆偏心1/3伞边三撑架偏心伞;三折伞杆偏心2/3伞边三撑架、五撑架偏心伞三折伞 杆偏心l/2伞边三撑架、五撺架偏心伞四折伞杆偏心l/3伞边三撑架、五撑架偏心伞;四折伞杆偏心2/3 伞边三撑架偏心伞;四折伞杆偏心l/2伞边三撑架、五撑架偏心伞;五折伞杆偏心l/4伞边三撑架、五撑 架偏心伞;五折伞杆偏心1/2伞边三撑架偏心伞;手持伞;大型非手持伞;手动伞和自动开关伞等多种偏心距离、不同折叠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通过简单的推拉滑套10的动作,实现了伞杆的偏心和稳定, 从而使使用者可以站立于伞的中心位置,达到最佳的遮挡效果。收伞后,伞骨架折叠向下凸出部分被滑动 伞把B套住,便于使用、携带、存放,结构完整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
如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的"K"为伞骨架,"K1 K4"为伞骨架中的4副。"T"为伞尖 套,"T1 T4"为伞尖套中的4只。"X"为主撑架。"Y"为辅撑架,其中的"Y2、 Y3"为辅撑条与伞尖套 T2、 T3连接,组成小角度支撑的两个辅撑架;"Y1、 Y4"为辅撑条与伞尖套T1、 T4连接,组成大角度支撑的 两个辅撑架。从该图中即可看出由主撑架X与辅撑架Y1、 Y4,或由主撑架X与辅撑架Y2、 Y3所组成的三 撑架稳定结构。由主撑架X与辅撑架Y1、 Y2、 Y3、 Y4所组成的五撑架稳定结构。图2是非折叠伞杆偏心1/2伞边偏心伞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辅撑架Y2、 Y3的右视示意图,还是三折伞杆偏心2/3伞边小角度三撑架偏心伞辅撑架 的右视示意图,又是三折伞杆偏心1/2伞边小角度三撑架偏心伞辅撑架的右视示意图。 图4是二折伞杆偏心1/2伞边三撑架偏心伞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辅撑架Y2、 Y3的右视示意图。 图6是三折伞杆偏心1/3伞边三撑架偏心伞的主视示意图。图7是图6中辅撑架Y2、 Y3的右视示意图,还是三撑架非折叠伞杆偏心1/2伞边大角度辅撑架的右 视示意图。图8是三折伞杆偏心2/3伞边偏心伞的主视示意图。图9是图8中辅撑架Yl、 Y4的右视示意图。图10是二折伞杆偏心1/2伞边偏心伞的主视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辅撑架Yl、 Y4的右视示意图。图12是四折伞杆偏心1/3伞边偏心伞的主视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辅撑架Yl、 Y4的右视示意图。图14是四折伞杆偏心2/3伞边三撑架偏心伞的主视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辅撑架Y2、 Y3的右视示意图。图16是四折伞杆偏心1/2伞边偏心伞的主视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辅撑架Yl、 Y4的右视示意图。图18是五折伞杆偏心1/4伞边偏心伞的主视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辅撑架Yl、 Y4的右视示意图。图20是五折伞杆偏心1/2伞边三撑架偏心伞的主视示意图。图21是图20中辅撑架Y2、 Y3的右视示意图。图22是二撑架四折伞杆偏心1/3伞边小角度辅撑架的右视示意图,还是二撑架、五撑架四折伞杆偏 心1/2伞边小角度辅撑架的右视示意图。图23是二撑架、五撑架五折伞杆偏心1/4伞边小角度辅撑架的右视示意图。 图24是滑动伞把B的主视加局部剖视示意图。所谓"非折叠伞杆偏心l/2伞边二撑架偏心伞"其含义为伞杆不能折叠、且伞打开时伞杆位于伞面 中心至伞边缘l/2处、由主撑架X和辅撑架Y2、 Y3或Y1、 Y4所组成的三撑架偏心伞。二撑架偏心伞运用 丁-本实用新型中其它结构及伞的名称据此类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非折叠伞杆偏心1/2伞边小角度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2):撑条1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华.360 度均布铰接。撑条15的一端与撑条1的中部铰接。撑条15的另一端呈360度均布铰接T下伞盘14的下部。主撑架X由直条3、 4、 12、 13构成(见图2),其结构是直条3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下部铰接,直条 3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4的一端铰接于直条3的中部,其另一端与直条12的一端铰接,直条12 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3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直条12与直条13的 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6、 8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7、 9构成(见图3) , 二者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 称。其结构是辅撑条6、 7的同一端分别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 7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连接,或与伞尖套T3、 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8、 9 的同一端分别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8、 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辅撑条6、 7的中部。图2中所示辅撑 条6和7、辅撑条8和9处于重叠状态,即辅撑架Y3和Y2处于重叠状态,构成小角度支撑。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非折叠伞杆偏心1/2伞边大角度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2):撑条1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 度均布铰接。撑条15的一端与撑条1的中部铰接。撑条15的另一端呈360度均布铰接于下伞盘14的下部。主撑架X由直条3、 4、 12、 13构成(见图2),其结构是直条3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下部铰接,直条 3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4的一端铰接于直条3的中部,其另一端与直条12的一端铰接,直条12 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3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直条12与直条13的 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4由辅撑条32、 34、 36、 38构成(见图7),其结构是辅撑条32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 或与伞尖套T4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3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 36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34的一端与辅撑条32铰接。辅撑条34的另一端与滑 套10铰接。辅撑条38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34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36的另一端与 辅撑条38铰接。辅撑条38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架Y1由辅撑条33、 35、 37、 39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33的 一端与伞尖套T1连接,或与伞尖套T1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构成 大角度支撑。 .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非折叠伞杆偏心1/2伞边五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2):撑条1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 度均布铰接。撑条15的一端与撑条1的中部铰接。撑条15的另一端呈360度均布铰接于下伞盘14的下部。主撑架X由直条3、 4、 12、 13构成(见图2),其结构是直条3的一端勾上伞盘2的下部铰接,直条 3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4的一端铰接于直条3的中部,其另一端与直条12的一端铰接,直条12 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3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直条12与直条13的 交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6、 8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7、 9构成(见图3), 二者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 称。其结构是辅撑条6、 7的同一端分别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 7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连接,成勾伞尖套T3、 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8、 9 的同一端分别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8、 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丁-辅撑条6、 7的中部。辅撑架Y4由辅撑条32、 34、 36、 38构成(见图7),其结构是辅撑条32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 或与伞尖套T4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3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 36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34的一端与辅撑条32铰接。辅撑条34的另一端与滑 套10铰接。辅撑条38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34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36的另一端勾 辅撑条38铰接。辅撑条38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架Y1由辅撑条33、 35、 37、 39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33的一端与伞尖套T1连接,或与伞尖套T1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构成 大角度支撑。这样,小角度支撑加大角度支撑构成五撑架偏心伞。 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二折伞杆偏心1/2伞边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4):撑条18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18的另一端与撑条25的一端铰 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6的一端与撑条18铰接。撑条16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 度均布铰接。撑条17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6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25的另一端与撑条 17铰接。撑条17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21、 22构成(见图4),其结构是直条21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 铰接,直条22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21与直条22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9、 23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20、 24构成(见图5) , 二者的结构相同,位置左 右对称。其结构是辅撑条19、 20的同一端均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19、 20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 辅撑条23、 24的中部。辅撑条23、 24的同一端均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23、 24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 尖套T3、 T2连接,或与伞尖套T3、 T2—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图4 中所示辅撑条19和20、辅撑条23和24处于重叠状态,即辅撑架Y3和辅撑架Y2处于重叠状态,构成小 角度支撑。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三折伞杆偏心1/3伞边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6):撑条31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31的另一端与撑条30的一端铰 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29的一端与撑条31铰接。撑条29的另一端与撑条28的一端铰接; 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26的一端与撑条29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30的另一端 与撑条26铰接。撑条26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27的一端铰接于撑条26的 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28的另一端与撑条27铰接。撑条27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 Y 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40和直条41构成(见图6),其结构是直条40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 10铰接。直条41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直条40与直条41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32、 34、 36、 38构成(见图7),其结构是辅撑条32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 或与伞尖套T3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3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 36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34的一端与辅撑条32铰接。辅撑条34的另一端与滑 套10铰接。辅撑条38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34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36的另一端与 辅撑条38铰接。辅撑条38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33、 35、 37、 39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33的 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或与伞尖套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构成 小角度支撑。图6中所示辅撑条32和33、 34和35、 36和37、 38和39处于重叠状态,即辅撑架Y3和辅 撑架Y2处于重叠状态。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三折伞杆偏心2/3伞边小角度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8):撑条47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47的另一端与撑条45的一端铰 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6的一端与撑条47铰接。撑条46的另一端与撑条44的一端铰接;距 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2的一端与撑条4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5的另一端与撑 条42铰接,撑条42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M 360度均布铰接。撑条43的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早 360度均布铰接,撑条43的另一端铰接于撑条42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4的另一端与 撑条43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48、 49、 50、 51构成,其结构是直条51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48 的--端铰接。直条48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50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49的一端铰 接。直条49的另一端铰接于顶节头5上。直条51与直条50、直条49与直条48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6、 8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7、 9构成(见图3), 二者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其结构是辅撑条6、 7的同一端分别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 7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连接,或与伞尖套T3、 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8、 9 的同一端分别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8、 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辅撑条6、 7的中部。 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三折伞杆偏心2/3伞边大角度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8):撑条47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撑条47的另一端与撑条45的一端铰 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6的一端与撑条47铰接。撑条46的另一端与撑条44的一端铰接;距 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2的一端与撑条4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5的另一端与撑 条42铰接,撑条42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43的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 360度均布铰接,撑条43的另一端铰接于撑条42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4的另一端与 撑条43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48、 49、 50、 51构成,其结构是直条51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48 的一端铰接。直条48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50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49的一端铰 接。直条49的另一端铰接于顶节头5上。直条51与直条50、直条49与直条48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4由辅撑条52、 53、 54、 61、 62、 63构成(见图9),其结构是辅撑条52的一端与伞尖套T4 连接,或与伞尖套T4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52的另一端与 辅撑条53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63的一端与辅撑条52铰接。辅撑条63的另一 端与辅撑条62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54的一端与辅撑条63铰接;距该铰接点 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53的另一端与辅撑条54铰接;辅撑条5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1的 一端铰接于辅撑条54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6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61铰接。辅撑条 61的另一端与滑套IO铰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55 60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 撑条57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或与伞尖套Tl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 连接,构成大角度支撑。图8中未示出辅撑架。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三折伞杆偏心2/3伞边五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8):撑条47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47的另一端与撑条45的一端铰 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6的一端与撑条47铰接。撑条46的另一端与撑条44的一端铰接:距 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2的一端与撑条4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5的另一端与撑 条42铰接,撑条42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43的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 360度均布铰接,撑条43的另一端铰接于撑条42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4的另一端与 撑条43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48、 49、 50、 51构成,其结构是直条51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48 的一端铰接。直条48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50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49的一端铰 接。直条49的另一端铰接于顶节头5上。直条51与直条50、直条49与直条48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6、 8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7、 9构成(见图3), 二者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 称。其结构是辅撑条6、 7的同一端分别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 7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连接,或与伞尖套T4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8、 9的同 一端分别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8、 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辅撑条6、 7的中部。辅撑架Y4由辅撑条52、 53、 54、 61、 62、 63构成(见图9),其结构是辅撑条52的一端与伞尖套T4 连接,或与伞尖套T4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52的另一端与 辅撑条53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63的一端与辅撑条52铰接。辅撑条63的另一 端与辅撑条62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54的一端与辅撑条63铰接;距该铰接点 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53的另一端与辅撑条54铰接;辅撑条5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1的 一端铰接于辅撑条54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62的另--端与辅撑条61铰接。辅撑条 61的另一端与滑套IO铰接。60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 撑条57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或与伞尖套Tl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 连接,构成大角度支撑。图8中未示出辅撑架。这样,小角度支撑加上大角度支撑构成五撑架偏心伞。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三折伞杆偏心1/2伞边小角度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0):撑条64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64的另一 端铰接于撑条66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65的一端与撑条64铰接。撑条65的另一端与 撑条6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66的一端与撑条67铰接。撑条66的另一端与下伞 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67的另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主撑架X由直条68、 69构成,其结构是直条69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 直条68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68与直条69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6、 8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7、 9构成(见图3), 二者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 称。其结构是辅撑条6、 7的同一端分别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 7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连接,或与伞尖套T3、 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8、 9 的同一端分别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8、 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辅撑条6、 7的中部。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三折伞杆偏心1/2伞边大角度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0):撑条64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64的另一 端铰接于撑条66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65的一端与撑条64铰接。撑条65的另一端与 撑条6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66的一端与撑条67铰接。撑条66的另一端与下伞 盘14的卜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67的另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主撑架X由直条68、 69构成,其结构是直条69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 直条68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68与直条69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4由辅撑条70 73构成(见图11),其结构是辅撑条70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或与伞 尖套T4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T'连接,辅撑条70的另一端与辅撑条72的 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71的一端与辅撑条70铰接。辅撑条73的一端铰接于辅撑 条71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7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73铰接。辅撑条73的另一端与顶 节头5铰接。辅撑条71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74 77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 撑条77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或与伞尖套Tl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 连接,构成大角度支撑。图10中未示出辅撑架。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三折伞杆偏心1/2伞边五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0):撑条64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64的另一 端铰接于撑条66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65的一端与撑条64铰接。撑条65的另一端与 撑条6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66的一端与撑条67铰接。撑条66的另一端与下伞 盘14的下部圼360度均布铰接。撑条67的另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主撑架X由直条68、 69构成,其结构是直条69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 直条68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68与直条69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6、 8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7、 9构成(见图3), 二者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 称。其结构是辅撑条6、 7的同一端分别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 7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连接,或与伞尖套T3、 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8、 9 的同--端分别,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8、 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T辅撑条6、 7的中部。辅撑架Y4由辅撑条70 73构成(见图11),其结构是辅撑条70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或与伞 尖套T4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70的另一端与辅撑条72的 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71的一端与辅撑条70铰接。辅撑条73的-一端铰接于辅撑 条71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7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73铰接。辅撑条73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71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架Y1由辅撑条74 77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 撑条77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或与伞尖套T4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 连接,构成大角度支撑。图10中未示出辅撑架。这样,小角度支撑加上大角度支撑构成五撑架偏心伞。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四折伞杆偏心1/3伞边小角度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2):撑条83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83的另一端与撑条81的一端 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2的一端与撑条83铰接。撑条82的另一端与撑条79的一端铰接; 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0的一端与撑条82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1的另一端 与撑条80铰接。撑条80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78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 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78的另一端铰接于撑条8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79的另 一端与撑条78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84、 85构成,其结构是直条85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下部铰接。直条85的另一端。 直条84的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上部铰接。直条8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84与直条85的交叉点 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69 172构成(见图22),其结构是辅撑条169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或与伞尖 套T3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169的另 一端与辅撑条171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0的一端与辅撑条169铰接;辅撑条 170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铰接;辅撑条172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7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 离处,辅撑条171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2铰接,辅撑条172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173 176构成,其结构与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撑 条176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或与伞尖套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连接, 构成小角度支撑。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四折伞杆偏心1/3伞边大角度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2):撑条83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83的另一端与撑条81的一端 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2的一端与撑条83铰接。撑条82的另一端与撑条79的一端铰接; 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0的一端与撑条82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1的另一端 与撑条80铰接。撑条80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78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 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78的另一端铰接于撑条8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79的另 一端与撑条78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84、 85构成,其结构是直条85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下部铰接。直条85的另一端 与滑套10铰接。直条84的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上部铰接。直条8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84与 直条85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4由辅撑条86、 87、 94、 95、 96、 97构成(见图13),其结构是辅撑条97的一端与伞尖套 T4连接,或与伞尖套T4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97的另一 端与辅撑条96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86的一端与辅撑条97铰接。辅撑条86的 另一端与辅撑条8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95的一端与辅撑条86铰接;距该铰 接点 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9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95铰接。辅撑条95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94 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95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87的另一端与辅撑条94铰接。辅撑 条9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架Y1由辅撑条88 93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 撑条92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或与伞尖套Tl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 连接,构成大角度支撑。图12中未示出辅撑架。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四折伞杆偏心1/3伞边五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2):撑条83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83的另一端与撑条81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2的一端与撑条83铰接。撑条82的另一端与撑条79的一端铰接; 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0的一端与撑条82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1的另一端 与撑条80铰接。撑条80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78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 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78的另一端铰接于撑条8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79的另 一端与撑条78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84、 85构成,其结构是直条85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下部铰接。直条85的另一端 与滑套10铰接。直条84的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上部铰接。直条8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84与 直条85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69 172构成(见图22),其结构是辅撑条169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或与 伞尖套Tl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16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1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0的一端与辅撑条169铰接;辅撑条170的另一端与上 伞盘2的上部铰接;辅撑条172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7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1 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2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173 176构成,其结构与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撑 条176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或与伞尖套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 连接,构成小角度支撑。辅撑架Y4由辅撑条86、 87、 94、 95、 96、 97构成(见图13),其结构是辅撑条97的一端与伞尖套 T4连接,或与伞尖套T4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97的另一端 与辅撑条96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86的一端与辅撑条97铰接。辅撑条86的另 一端与辅撑条8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95的一端与辅撑条86铰接;距该铰接 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9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95铰接。辅撑条95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94 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95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87的另一端与辅撑条94铰接。辅撑 条9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架Y1由辅撑条88 93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 撑条92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或与伞尖套Tl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 连接,构成大角度支撑。图12中未示出辅撑架。这样,小角度支撑加上大角度支撑构成五撑架偏心伞。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四折伞杆偏心2/3伞边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4):撑条103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103的另一端与撑条102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01的一端与撑条103铰接。撑条101的另一端与撑条99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00的一端与撑条101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02 的另一端与撑条100铰接。撑条100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98的一端铰接 丁-撑条10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99的另一端与撑条98铰接。撑条98的另一端与上 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108 111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11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109的一 端铰接。直条110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108的一端铰接。直条109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 铰接。直条108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08与直条109、直条110与直条111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04和106构成(见图15),其结构是辅撑条106的两端分别与滑套10和伞尖 套T3连接,或与伞尖套T3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104的两 端分别与顶节头5和辅撑条106的中部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105和107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 是辅撑条107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或与伞尖套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 套T'连接,构成小角度支撑。'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四折伞杆偏心1/2伞边小角度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6):撑条112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12的另一端与撑条113的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4的一端与撑条112铰接。撑条114的另一端与撑条116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5的一端与撑条114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3 的另一端与撑条115铰接。撑条115的另一端与撑条11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8 的一端与撑条11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6的另一端与撑条118铰接。撑条118的另一 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19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18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 处,撑条117的另一端与撑条119铰接。撑条119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120 123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23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120的一端 铰接。直条120的另一端与滑套IO铰接。直条122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121的一端铰接。 直条121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123与直条122、直条121与直条120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69 172构成(见图22),其结构是辅撑条169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或与伞 尖套T3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16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1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0的一端与辅撑条169铰接;辅撑条170的另一端与上 伞盘2的上部铰接;辅撑条172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7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1 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2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173 176构成,其结构与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撑 条176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或与伞尖套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 连接,构成小角度支撑。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四折伞杆偏心1/2伞边大角度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6):撑条112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12的另一端与撑条113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4的一端与撑条112铰接。撑条114的另一端与撑条116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5的一端与撑条114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3 的另一端与撑条115铰接。撑条115的另一端与撑条11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8 的一端与撑条11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6的另一端与撑条118铰接。撑条118的另一 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19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18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 处,撑条117的另一端与撑条119铰接。撑条119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120 123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23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120的一 端铰接。直条120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22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121的一端铰 接。直条121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123与直条122、直条121与直条120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1由辅撑条124 131构成,其结构是(见图17):辅撑条130的一端与伞尖套T1连接,或与 伞尖套Tl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130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8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9的一端与撑条辅130铰接。辅撑条129的另一端与辅 撑条12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6的一端与辅撑条129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 小距离处,辅撑条128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6铰接,辅撑条12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4的一端铰接;距该 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5的一端与辅撑条12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7的另 一端与辅撑条125铰接。辅撑条125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131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25的中 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4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31铰接,辅撑条131的另一端与滑套10 铰接。辅撑架与辅撑架Yl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撑条132的--端与伞尖 套T4连接,或与伞尖套T4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构成大角度支撑。 图16中未示出辅撑架。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四折伞杆偏心1/2伞边五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6):撑条112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12的另一端与撑条113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4的一端与撑条112铰接。撑条114的另一端与撑条116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5的一端与撑条114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3的另一端与撑条115铰接。撑条115的另一端与撑条11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8 的一端与撑条11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6的另一端与撑条118铰接。撑条118的另一 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19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18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 处,撑条117的另一端与撑条119铰接。撑条119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120 123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23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120的一 端铰接。直条120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22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121的一端铰 接。直条121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123与直条122、直条121与直条120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69 172构成(见图22),其结构是辅撑条169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或与 伞尖套T3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16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1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0的一端与辅撑条169铰接;辅撑条170的另一端与上 伞盘2的上部铰接;辅撑条172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7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1 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2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173 176构成,其结构与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撑 条176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或与伞尖套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 连接,构成小角度支撑。辅撑架Yl由辅撑条124 131构成,其结构是(见图17):辅撑条130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或与 伞尖套Tl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130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8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9的一端与撑条辅130铰接。辅撑条129的另一端与辅 撑条12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6的一端与辅撑条129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 小距离处,辅撑条128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6铰接,辅撑条12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4的一端铰接;距该 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5的一端与辅撑条12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7的另 一端与辅撑条125铰接。辅撑条125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131的一端铰接干辅撑条125的中 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4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31铰接,辅撑条131的另一端与滑套10 铰接。辅撑架Y4与辅撑架Yl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撑条132的一端与伞尖 套T4连接,或与伞尖套T4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构成大角度支撑。 图16中未示出辅撑架。这样,小角度支撑加上大角度支撑构成五撑架偏心伞。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五折伞杆偏心1/4伞边小角度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8):撑条133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33的另一端与撑条134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5的一端与撑条133铰接;撑条135的另一端与撑条137的一端铰接; 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6的一端与撑条13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4的另一 端与撑条136铰接。撑条136的另一端与撑条138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9的一 端与撑条13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7的另一端与撑条139铰接。撑条139的另一端与 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40的一端铰接亍撑条139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 撑条138的另一端与撑条140铰接。撑条140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早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141、 142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42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 直条Ml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141与直条142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77 182构成,其结构是(见图23):辅撑条177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或与 伞尖套T3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177的另 一端与辅撑条178 的-一端饺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9的一端与辅撑条177铰接;辅撑条I79的另一端与辅 撑条1 1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80的一端与辅撑条179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 小距离处,辅撑条178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80铰接,辅撑条180的另 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182的 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8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81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82铰接。辅撑 条182的另一端与滑套IO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183 188构成,其结构与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撑 条188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或与伞尖套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 连接,构成小角度支撑。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五折伞杆偏心1/4伞边大角度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8):撑条133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33的另一端与撑条134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5的一端与撑条133铰接;撑条135的另一端与撑条137的一端铰接; 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6的一端与撑条13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4的另一 端与撑条136铰接。撑条136的另一端与撑条138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9的一 端与撑条13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7的另一端与撑条139铰接。撑条139的另一端与 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40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39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 撑条138的另一端与撑条140铰接。撑条140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141、 142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42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 直条141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141与直条142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1由辅撑条143 150构成,其结构是(见图19):辅撑条143的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 条143的另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5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4的一端与辅撑条143铰 接。辅撑条144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5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50的一端与辅撑 条14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9的一端与辅撑条150铰接。辅撑条150的另一端与滑 套10铰接。辅撑条14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5的另 一端与辅撑条147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6的一端与辅撑条145铰接。辅撑条146的 另一端与辅撑条148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7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8铰接。辅 撑条148的另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或与伞尖套Tl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 T'连接,构成大角度辅撑架。辅撑架Y4与辅撑架Yl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撑条151的一端与伞尖套 T4连接,或与伞尖套T4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构成大角度支撑。 图18中未示出辅撑架。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五折伞杆偏心1/4伞边五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18):撑条133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33的另一端与撑条134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5的一端与撑条133铰接;撑条135的另一端与撑条137的一端铰接; 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6的一端与撑条13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4的另一 端与撑条136铰接。撑条136的另一端与撑条138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9的一 端与撑条13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7的另一端与撑条139铰接。撑条139的另一端与 F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40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39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 撑条138的另一端与撑条140铰接。撑条140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141、 142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42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 直条141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141与直条142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77 182构成,其结构是(见图23):辅撑条177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或与 伞尖套T3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177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8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9的一端与辅撑条177铰接;辅撑条179的另一端与辅 撑条181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80的一端与辅撑条179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 小距离处,辅撑条178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80铰接,辅撑条180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182的 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8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81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82铰接。辅撑 条182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183 188构成,其结构与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撑 条188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或与伞尖套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构成小角度支撑。辅撑架Y1由辅撑条143 150构成,其结构是(见图19):辅撑条143的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 条143的另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5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4的一端与辅撑条143铰 接。辅撑条144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5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50的一端与辅撑 条14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9的一端与辅撑条150铰接。辅撑条150的另一端与滑 套10铰接。辅撑条14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5的另 另一端与辅撑条148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7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8铰接。辅 撑条148的另一端与伞尖套T1连接,或与伞尖套T1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 T'连接,构成大角度辅撑架。辅撑架Y4与辅撑架Yl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撑条151的一端与伞尖套 T4连接,或与伞尖套T4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构成大角度支撑。 图18中未示出辅撑架。这样,小角度支撑加上大角度支撑构成五撑架偏心伞。带辅撑架偏心伞运用于五折伞杆偏心1/2伞边三撑架偏心伞结构伞骨架K的结构是(见图20):撑条159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159的另一端与撑条157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58的一端与撑条159铰接。撑条158的另一端与撑条156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55的一端与撑条158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57 的另一端与撑条155铰接。撑条155的另一端与撑条153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54 的一端与撑条15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56的另一端与撑条154铰接。撑条154的另一 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52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52 的另一端铰接于撑条154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53的另一端与撑条152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165 168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68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165的一 端铰接。直条167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166的一端铰接。直条166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 接。直条165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68与直条167、直条166与直条165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60、 162、 163、 164构成,其结构是(见图21):辅撑条160的一端与伞尖套T3 连接,或与伞尖套T3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辅撑条160的另一端 与辅撑条162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63的一端与辅撑条160铰接。辅撑条163 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164的一端与辅撑条163的中部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 条16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64铰接,辅撑条16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架Y2与辅撑架Y3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故对此不另赘述,只是辅撑条161的一端与伞尖 套T2连接,或与伞尖套T2 —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构成小角度支撑。滑动伞把B的结构由内把192和外把189组合而成。其具体结构是外把189两侧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凸块190,内把192 两侧的外表面上开有导向凹槽191,凸块190置于凹槽191内。伞杆固定座193固定于内把192的内底面 上,伞杆固定于该座内。亦可将凸块190和导向凹槽191的位置对调,即在外把189两侧的内表面上开有 导向凹槽191,而在内把192两侧的外表面上尚定有凸块190 (见图24)。伞处于闭合状态时,将外把189滑动、左移打开,外把189、内把192的内侧壁共同将伞骨架折叠向 下凸出部分套住。伞处于打开使用状态时,手握外把189,滑动合上即可。为了便于头顶偏心伞的下部,减轻手持伞把所受的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各种结构的带辅撑架的偏心 伞,.在各种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可将吝种结构的伞骨架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的撑条设置 成水平状态,如图12所示为一种结构设置成水平状态的示意图,其它结构的本说明书中未逐个示出。本实用新型供人们遮阳、遮挡雨雪用。
权利要求1. 一种带辅撑架的偏心伞,伞杆(11)穿于滑套(10)中,组成伞骨架(K)的撑条分别与上、下伞盘(2、14)呈360度均布铰接,伞面固定于伞骨架(K)和伞尖套上,撑条与撑条间的联接为铰接,伞杆(11)与滑套(10)之间配合有导向和伞撑开后的锁定装置,顶节头(5)固定于伞杆(11)的顶端,由交叉直条组成的主撑架的一侧分别与上、下伞盘(2、14)铰接,其另一侧分别与顶节头(5)和滑套(10)铰接,其特征在于组成辅撑架(Y)的辅撑条分别与顶节头(5)、滑套(10)和伞尖套(T)连接,伞杆(11)与滑动伞把(B)固定连接。
2、 !^g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撑架的撑条的一侧分别与顶节头 (5)和滑套(10)铰接,其另一侧分别与伞尖套(T) 一较小距离处所另设置的专供与辅撑架连接的伞尖套(T')连接。
3、 繊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折叠伞杆偏心1/2^i&小角度三 律架偏心伞伞骨架OO的结构是撑条(1)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 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5)的一端与撑条(1)的中部铰接,撑条(15)的另一端呈360度均 布铰接于下伞盘(14)的下部,主撑架(X)由直条(3、 4、 12、 13),其结构是直条(3)的一端与上 伞盘(2)的下部铰接,直条(3)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4)的一端铰接于直条(3)的中部, 其另一端与直条(12)的一端铰接,直条(12)丛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3)的两端分别与下 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直条(12)与直条(13)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 条(6、 8)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7、 9)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 7)的同一端分别与顶节 头(5)铰接,辅撑条(6、 7)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连接,辅撑条(8、 9)的同一端分别 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8、 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辅撑条(6、 7)的中部n
4、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掙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折叠伞杆偏心1/2伞边大角度三 撑架偏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1)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 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5)的一端与撑条(1)的中部铰接,撑条(15)的另一端呈360度均 布铰接于下伞盘(14)的下部,主撑架(X)由直条(3、 4、 12、 13)构成,其结构是直条(3)的一端 与上伞盘(2)的下部铰接,直条(3)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4)的一端铰接于直条(3)的 中部,其另一端与直条(12)的一端铰接,直条(12)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3)的两端分 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直条(12)与直条(13)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4) 由辅撑条(32、 34、 36、 38)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32)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辅撑条(32) 的另一端与辅撑条(36)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34)的一端与辅撑条(32)铰 接,辅撑条(34) S^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38)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34)的中部,距该铰 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3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38)铰接,辅掸条(38)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 铰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33、 35、 37、 39)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 辅撑条(33)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
5、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折叠伞杆襯心1/2伞边五撑架偏 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1)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 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5)的一端与撑条(1)的中部铰接,撑条(15)的另一端呈360度均布 铰接于下伞盘(14)的下部,主撑架(X)由直条(3、 4、 12、 13)构成,其结构是直条(3)的一端与 上伞盘(2)的下部铰接,直条(3)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4)的一端铰接于直条(3)的中 部,其另一端与直条(12)的一端铰接,直条(12)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3)的两端分别 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直条(12)与直条(13)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 辅撑条(6、 8)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7、 9)构成,二者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其结构是-辅撑条(6、 7)的同一端分别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 7)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 连接,辅撑条(8、 9)的同一端分别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8、 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辅撑条(6、 7)的中部,辅撑架(Y4)由辅撑条(32、 34、 36、 38)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32)的一端与伞 尖套(T4)连接,辅撑条(3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36)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34)的一端与辅撑条(32)铰接,辅撑条(34)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38)的一端铰接 于辅據条(34)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3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38)铰接,辅掸条(38)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33、 35、 37、 39)构成,其结构与辅撺架(Y4) 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33)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
6、 1^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折伞杆偏心1/2^三撑架偏心 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18)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掸条(18)的另一端与掙条(25)的 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6)的一端与撑条(18)铰接,撑条(16)的另一端与上伞 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7)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6)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 处,撑条(25)的另一端与撑条(17)铰接,撑条(17)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 接,主撑架(X)由直条(21、 22)构成,其结构是直条(21)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 节头(5)铰接,直条(22)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21)与直条(22) 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9、 23)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20、 24)构成,二者 的结构相间,位置左右对称,其结构是辅撑条(19、 20)的问一端均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19、 20)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辅撑条(23、 24)的中部,辅撑条(23、 24)的同一端均与滑套(10)铰接, 辅撑条(23、 24)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连接
7、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折伞杆偏心V3^fcii三撑架偏心 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31)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31)的另一端与撑条(30)的 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29)的一端与撑条(31)铰接,撑条(29)的另一端与撺条(28)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26)的一端与撑条(29)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 距离处,撑条(30)的另一端与撑条(26)铰接,撑条(26)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 布铰接,撑条(27)的一端铰接于撑条(26)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28)的另一端与 撑条(27)铰接,撑条(27)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40) 和直条(41)构成,其结构是直条(40)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41) 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直条(40)与直条(41)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 架(Y3)由辅撑条(32、 34、 36、 38)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32)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辅撑 条(3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36)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34)的一端与辅撺条(32)铰接,辅撑条(34)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38)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34)的中部, 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3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38)铰接,辅撑条(38)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33、 35、 37、 39)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 只是辅撑条(33)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
8、 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折伞杆偏心2/3伞边小角度三撑 架偏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47)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47)的另一端与撺条(45〉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6)的一端与撑条(47)铰接,撑条(46)的另一端与撑 条(44)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2)的一端与撑条(4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 小距离处,撑条(45)的另一端与撑条(42)铰接,撑条(42)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 布铰接,撑条(43)的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43)的另一端铰接于揮条(42)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4)的另一端与撑条(43〗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48、 49、 50、 51)构成,其结构是直条(51)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48)的一端铰接, 直条(48)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50)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49)的一 端铰接,直条(49)的另一端铰接于顶节头(5)上,直条(51)与直条(50)、直条(49)与直条(48) 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6、 8)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7、 9)构成,二者的 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其结构是辅撑条(6、 7)的同一端分别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 7) 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连接,辅撑条(8、 9)的同一端分别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8、 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辅撑条(6、 7)的中部。
9、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折伞杆偏心2/3^ia大角度三撑 架偏心伞伞骨架(fO的结构是掙条(47)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撐条(47)的另一端与掙条(45)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6)的一端与撑条(47)铰接,撑条(46)的另一端与撑 条(44)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2)的一端与撑条(4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 小距离处,撑条(45)的另一端与捸条(42)铰接,捸条(42)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 布铰接,撑条(43)的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43)的另一端铰接于撑条(42) 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4)的另一端与撑条(43)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48、 49、 50、 51)构成,其结构是直条(51)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48)的一端铰接, 直条(48)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50)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49)的一 端铰接,直条(49)的另一端铰接于顶节头(5)上,直条(51)与直条(50)、直条(49)与直条(48) 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4)由辅撑条(52、 53、 54、 61、 62、 63)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52) 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辅撑条(5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53)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 处,辅撑条(63)的一端与辅撑条(52)铰接,辅撑条(63)的另一端与辅撑条(62)的一端铰接,距该 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54)的一端与辅撑条(63)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53) 的另一端与辅撑条(54)铰接,辅撑条(5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1)的一端铰接于 辅撑条(54)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6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61)铰接,辅撑条(61) 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55 60)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 右对称,只是辅撺条(57)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
10、 自权利要求l中所述的带辅掙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折伞杆偏心2/3 4tii五撑架偏 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47)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47)的另一端与撑条(45)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6)的一端与撑条(47)铰接,撑条(46)的另一端与撑 条(44)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2)的一端与撑条(4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 小距离处,撑条(45)的另一端与撑条(42)铰接,撑条(42)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 布铰接,撑条(43)的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43)的另一端铰接于撑条(42) 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44)的另一端与撑条(43)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48、 49、 50、 51)构成,其结构是直条(51)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48)的一端铰接, 直条(48)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50)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49)的一 端铰接,直条(49)的另一端铰接于顶节头(5)上,直条(51)与直条(50)、直条(49)与直条(48) 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6、 8)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7、 9)构成,二者的 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其结构是辅撑条(6、 7)的同一端分别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 7〉 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连接,辅撑条(8、 9)的同一端分别与滑套(10)铰接,辅揮条(8、 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辅撑条(6、 7)的中部,辅撑架(Y4)由辅撑条(52、 53、 54、 61、 62、 63)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52)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辅撑条(5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53)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63)的一端与辅撑条(52)铰接,辅撑条(63)的另一端与 辅撑条(62)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54)的一端与辅撑条(63)铰接,距该铰 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53)的另一端与辅撑条(54)铰接,辅撑条(5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 铰接,辅撑条(61)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54)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62)的另一 端与辅撑条(61)铰接,辅撑条(61)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55 60)构 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57)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
11、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折伞杆偏心l/2^ii小角度三 撑架偏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64)的一端与卜.伞盘(2)的卜.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64) 的另一端铰接于掙条(66)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掙条(65)的一端与掙条(64)铰接,掙 条(65)的另一端与撑条(6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66)的一端与撑条(67) 铰接,撑条(66)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67)的另一端与伞尖套(T3) 连接,主撑架(X)由直条(68、 69)构成,其结构是直条(69)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 顶节头(5)铰接,直条(68)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68)与直条(69) 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6、 8)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7、 9)构成,二者的结 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其结构是辅撑条(6、 7)的同一端分别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 7)的 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连接,辅撑条(8、 9)的问一端分别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8、 9)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辅撑条(6、 7)的中部。
12、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折伞杆偏心l/2伞边大角度三 撑架偏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64)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64) 的另一端铰接于撑条(66)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65)的一端与撑条(64)铰接,撑 条(65)的另一端与撑条(6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66)的一端与撑条(67) 铰接,撑条(66)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67)的另一端与伞尖套(T3) 连接,主撑架(X)由直条(68、 69)构成,其结构是直条(69)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 顶节头(5)铰接,直条(68)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68)与直条(69) 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4)由辅撑条(70 73)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70)的一端与伞尖套(T4〉 连接,辅撐条(70)的另一端与辅搏条(72)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掙条(71)的一 端与辅撑条(70)铰接,辅撑条(73)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71)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 撑条(7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73)铰接,辅撑条(73)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71)的 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74 77)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 对称,只是辅撑条(77)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
13、 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折伞杆偏心i/2^a五據架傭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64)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64)的另 一端铰接于撑条(66)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65)的一端与撑条(64)铰接,掉条(65) '的另一端与撑条(6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66)的一端与撑条(67)铰接,撺 条(66)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67)的另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 主撑架(X)由直条(68、 69)构成,其结构是直条(69)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 (5)铰接,直条(68)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68)与直条(69)的 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6、 8)构成,辅撑架(Y2)由辅撑条(7、 9)构成,二者的结构 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其结构是辅撑条(6、 7)的同一端分别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6、 7)的另一端分别对应与伞尖套(T3、 T2)连接,辅撑条(8、 9)的同一端分别与滑套(10)铰接,辅撣条(8、 9) 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辅撑条(6、 7)的中部,辅撑架(Y4)由辅撑条(70 73)构成,其结构是辅 撑条(70)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辅撑条(70)的另一端与辅撑条(72)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 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71)的一端与辅撑条(70)铰接,辅撑条(73)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71)的中 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7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73)铰接,辅撑条(73)的另一端与顶 节头(5)铰接,辅撑条(71)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74 77)构成,其结 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77)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
14、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折伞杆偏心l/3伞边小角度三 撑架偏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83)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83)的另一端与撑条(81)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掙条(82)的一端与禅条(83)铰接,掙条(82)的另一 端与捸条(79)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0)的一端与撑条(82)铰接,距该铰接 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1)的另一端与撑条(80)铰接,撑条(80)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 360度均布铰接,撑条(78)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78)的另一端铰接于 撑条(8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79)的另一端与撑条(78)铰接,主撑架(X)由 直条(84、 85)构成,其结构是直条(85)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下部铰接,直条(85)的另一端与 滑套(10)铰接,直条(84)的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上部铰接,直条(8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 接,直条(84)与直条(85)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69~172)构成,其结构是辅 撑条(169)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辅捸条(16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1)的一端铰接,距该铰 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0)的一端与辅捸条(169)铰接,辅撑条(170)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 的上部铰接,辅撑条(172)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7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撺条(171) 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2)铰接,辅撑条(172)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173 176)构成,其结构与(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176)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
15、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折伞杆偏心l/3^di大角度三 撑架偏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83)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83)的另一端与撺条(81)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2)的一端与撑条(83)铰接,撑条(82)的另一 端与撑条(79)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0)的一端与撑条(82)铰接,距该铰接 点一较小距离处,掙条(81)的另一端与掙条(80〉铰接,掙条(80)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 360度均布铰接,撑条(78)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78)的另一端铰接于 撑条(8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79)的另一端与撑条(78)铰接,主撑架(X)由 直条(84、 85)构成,其结构是直条(85)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下部铰接,直条(85)的另一端与 滑套(10)铰接,直条(84)的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上部铰接,直条(8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 接,直条(84)与直条(85)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4)由辅撑条(86、 87、 94、 95、恥、97)构成, 其结构是辅撑条(97)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鹏条(97)的另一端与辅撑条(96)的一繊接,距该 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撺条(86)的一端与辅撑条(97)铰接,辅撑条(86)的另一端与辅據条(87)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95)的一端与辅撑条(8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 离处,辅律条(9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95)铰接,辅撑条(躬)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撺条(94) 的一端铰接于辅據条(95)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87)的另一端与辅撑条(94)铰 接,辅撑条(9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88~93)构成,其结构与辅撺 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92)的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
16、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折伞杆偏心l/3伞边五撑架僱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83)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83)的另一端与撑条(81)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2)的一端与撑条(83)铰接,撑条(82)的另一端与撑 条(79)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80)的一端与撑条(82)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 小距离处,撑条(81)的另一端与撑条(80)铰接,撑条(80)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 均布铰接,撑条(78)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78)的另一端铰接于撺条 (8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79)的另一端与撑条(78)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 (84、 85)构成,其结构是:直条(85)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下部铰接,直条(85)的另一端与滑套 (10)铰接,直条(84)的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上部铰接,直条(8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 直条(84)与直条(85)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69 172)构成,其结构是辅撺条 (169)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辅掙条(16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1)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 —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0)的一端与辅撑条(169)铰接,辅撑条(170)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 部铰接,辅撑条(172)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7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1) 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2)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173 176)构成,其结构与(Y3)相同,位置 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176)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辅撑架(Y4)由辅撑条(86、 87、 94、 95、 96、 97)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97)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辅撑条(97)的另一端与辅據条(96)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86)的一端与辅撑条(97)铰接,辅撑条(86)的另一 端与辅撑条(8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95)的一端与辅撑条(86)铰接,距 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9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95)铰接,辅撑条(95)的另一端与滑套(10) 铰接,辅撑条(94)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95)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87)的另一 端与辅撐条(94)铰接,辅撑条(9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88 93) 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4)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92)的一端与伞尖套(n)连接。
17、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折伞杆偏心2/3伞边三撑架偏 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103)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103)的另一端与撺条(102)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律条(101)的一端与撺条(103)铰接,撑条(101)的另一端 与撑条(99)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00)的一端与撑条(101)铰接,距该铰接 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02)的另一端与撑条(100)铰接,撑条(100)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 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掙条(98)的一端铰接于掙条(10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掙条(99) 的另一端与撑条(98)铰接,撑条(98)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 由直条(108 111)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11)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109)的一 端铰接,直条(110)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108)的一端铰接,直条(109)的另一 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108)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08)与直条(109)、直条(110) 与直条(111)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04)和(106)构成,其结构是辅撺条(106) 的两端分别与滑套(10)和伞尖套(T3)连接,辅撑条(104)的两端分别与顶节头(5)和辅揮条(106) 的中部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105)和(107)构成,其结构与辅撑架(Y3)相向,位置左右对称, 只是辅撑条(107)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
18、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撺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折伞杆偏心l/2 4^i小角度三 撑架偏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112)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12)的另一端与律条(113)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4)的一端与撑条'(112)铰接,撑条(114)的 另一端与撑条(116)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據条(115)的一端与撑条(114)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3)的另一端与撑条(115)铰接,撑条(115)的另一端与撑条(117)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8)的一端与撑条(11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 处,撑条(116)的另一端与撑条(118)铰接,撑条(118)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 铰接,撑条(119)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18)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7)的另一端 与撑条(119)铰接,撑条(119)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 条(120 123)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23)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120)的一端铰 接,直条(120)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22)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121) 的一端铰接,直条(121)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123)与直条(122)、直条(121)与直条(120)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69 172)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169)的一端 与伞尖套(T3)连接,辅撑条(16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1)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 辅撑条(170)的一端与辅撑条(169)铰接,辅撑条(170)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铰接,辅撑条(172)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7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1)的另一端与辅撑 条(172)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173 176)构成,其结构与(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 辅撑条(176)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
19、 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折伞杆偏心1/2^I大角度三 撑架偏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112)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12)的另一端与撑条(113)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4)的一端与撑条(112)铰接,撑条(114)的 另一端与撑条(116)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5)的一端与撑条(114)铰接, 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3)的另一端与撑条(115)铰接,撑条(115)的另一端与撑条(117)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掙条(118)的一端与撑条(11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 处,撑条(116)的另一端与撺条(118)铰接,撑条(118)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 铰接,撑条(119)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18)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U7)的另一端 与撑条(119)铰接,撑条(119)的另一端与下伞盘(M)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 条(120 123)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23)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120)的一端铰 接,直条(120)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22)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l21) 的一端铰接,直条(121)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123)与直条(122)、直条(121)与直条(l 0)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124 131)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130)的一端 与伞尖套(Tl)连接,辅撑条(130)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8)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 辅撑条(129)的一端与撑条辅(130)铰接,辅撑条(12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7)的一端铰接,距该 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6)的一端与辅撑条(129)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8) 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6)铰接,辅撑条(12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4)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 距离处,辅撑条(125)的一端与辅撑条(12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7)的另一 端与辅撑条(125)铰接,辅撑条辅撑条(125)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131)的一端铰接 于辅撑条(125)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4)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31)铰接,辅 撑条(131)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架(Y4)与辅撑架(Yl)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 辅撑条(132)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
20、 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折伞杆偏心i/2^ias據架偏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112)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12)的另一端与律条(113)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4)的一端与撑条(112)铰接,撑条(114)的另一端与 撑条(116)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5)的一端与撑条(114)铰接,距该铰接 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3)的另一端与撑条(115)铰接,撑条(115)的另一端与撑条(11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8)的一端与撑条(11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 条(116)的另一端与撑条(118)铰接,撑条(118)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 撑条(119)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18)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17)的另一端与撑条(119) 铰接,撑条(119)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120~ 123)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23)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120)的一端铰接,直条(120) 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22)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121)的一端 铰接,直条(121)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直条(123)与直条(122)、直条(121)与直条(120) 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69 172)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169)的一端与伞尖 套(T3)连,辅撑条(16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1)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據条(170) 的一端与辅撑条(169)铰接,辅撑条(170)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铰接,辅撑条(172)的一端 铰接于辅撑条(17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1)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2)铰接, 辅撑架(Y2)由辅撑条(173 176)构成,其结构与(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176)的 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124 131)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130)的一端 与伞尖套(Tl)连接,辅撑条(130)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8)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 辅撑条(129)的一端与撑条辅(130)铰接,辅撑条(12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7)的一端铰接,距该 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6)的一端与辅撑条(129)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8〉 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6)铰接,辅撑条(12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24)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 距离处,辅撑条(125)的一端与辅撑条(12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27)的另一 端与辅撑条(125)铰接,辅撑条(125)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131)的一端铰接于辅撺 条(125)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掙条(124)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31)铰接,辅掙条(131) 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架(Y4)与辅撑架(Yl)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132〉 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
21、,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折伞杆偏心V4 4fcii小角度三撑架偏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133)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33)的另一端与據条 (134)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5)的一端与撑条(133)铰接,捸条(135)的 另一端与撑条(13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6)的一端与撑条(135)铰接, 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4)的另一端与撑条(136)铰接,撑条(136)的另一端与撺条(138)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9)的一端与撑条(13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 处,撑条(137)的另一端与撑条(139)铰接,撑条(139)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 布铰接,撑条(140)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39)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8)的另一 端与撑条(M0)铰接,撑条(140)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撺架(X)由直 条(141、 142)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42)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直 条(141)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卜'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141)与直条(142)的交叉点为铰 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77 182)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177)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 辅撑条(177)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8)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9)的一端 与辅撑条(177)铰接,辅撑条(17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81)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 辅撑条(180)的一端与辅撑条(179)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8)的另一端与辅撑 条(180)铰接,辅據条(180)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182)的一端铰接于辅據条(180) 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81)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82)铰接,辅撺条(182)的另 —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U83 18S)构成,其结构与(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 只是辅撑条(188)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
22、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折伞杆偏心l/4伞边大角度三 撺架偏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133)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33)的另一端与據条(134)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5)的一端与撑条(133)铰接,撑条(135)的 另一端与撑条(13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6)的一端与撑条(135)铰接, 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4)的另一端与撑条(136)铰接,撑条(136)的另一端与撑条(138)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9)的一端与撑条(13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 处,撑条(137)的另一端与撑条(139)铰接,撑条(139)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 布铰接,撑条(140)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39)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8)的另一 端与撑条(140)铰接,撑条(140)的另一端与卜.伞盘(2)的卜.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 条(141、 142)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42)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直 条(141)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141)与直条(142)的交叉点为铰 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143 150)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143)的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 撑条(143)的另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5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4)的一端与 辅撑条(143)铰接,辅撑条(144)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5)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 辅撑条(150)的一端与辅撑条(14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9)的一端与辅撺条(150)铰接,辅撑条(150)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149)的另一端与辅撺条(147)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5)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7)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 离处,辅撑条(146)的一端与辅撑条(145)铰接,辅撑条(14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8)的一端铰接, 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7)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8)铰接,辅撑条(148)的另一端与伞 尖套(Tl)连接,辅撑架(Y4)与辅撑架(Yl)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条(151)的一端与伞 尖套(T4)连接。
23、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折伞杆偏心l/4^ii五據架偏 心伞伞骨架(fO的结构是撑条(133)的一端与伞尖套(T)连接,撑条(133)的另一端与撑条(134〉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捸条(135)的一端与撑条(133)铰接,撺条(135)的另一端 与撑条(13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6)的一端与撑条(135)铰接,距该铰 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4)的另一端与撑条(136)铰接,撑条(136)的另一端与撑条(138)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掙条(139)的一端与掙条(136)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 撑条(137)的另一端与撑条(139)铰接,撑条(139)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 接,撑条(140)的一端铰接于撑条(139)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38)的另一端与 撑条(140)铰接,撑条(140)的另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141、 142)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42)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顶节头(5)铰接,直条(141) 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滑套(10)铰接,直条(141)与直条(142)的交叉点为铰接,辅撑 架(Y3)由辅撑条(177 182)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177)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辅撑条(177) 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78)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9)的一端与辅撑条(177) 铰接,辅撑条(179)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81)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80) 的一端与辅撑条(179)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78)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80)铰接, 辅撑条(180)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182)的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80)的中部,距该铰 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81)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82)铰接,辅撑条(182)的另一端与滑套(10) 铰接,辅撑架(Y2)由辅撑条(183 188)构成,其结构与(Y3)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據条(188) 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辅撑架(Yl)由辅撑条(143~150)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143)的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条(143)的另一端铰接于辅撑条(150)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 辅撑条(144)的一端与辅撑条(143)铰接,辅撑条(144)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5)的一端铰接,距该 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50)的一端与辅撑条(14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9) 的一端与辅撑条(150)铰接,辅撑条(150)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149)的另一端与辅 撑条(147)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5)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7)铰接,距 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6)的一端与辅撑条(145)铰接,辅撑条(146)的另一端与辅撑条 (148)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47)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48)铰接,辅撑条 (148)的另一端与伞尖套(Tl)连接,辅撑架(Y4)与辅撑架(Yl)结构相同,位置左右对称,只是辅撑 条(151)的一端与伞尖套(T4)连接。
24、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搏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折伞杆偏心l/2 4^三撑架偏 心伞伞骨架(K)的结构是撑条(159)的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撑条(159)的另一端与撑条(157) 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58)的一端与撑条(159)铰接,撑条(158)的另一端 与撑条(156)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55)的一端与撑条(158)铰接,距该铰 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57)的另一端与撑条(155)铰接,撑条(155)的另一端与撑条(153)的一 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54)的一端与撑条(155)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 撑条(156)的另一端与撑条(154)铰接,撑条(154)的另一端与下伞盘(14)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 接,撑条(152)的一端与上伞盘(2)的上部呈360度均布铰接,撑条(152)的另一端铰接于撑条(154) 的中部,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撑条(153)的另一端与撑条(152)铰接,主撑架(X)由直条(165 168)构成,其结构是直条(168)的两端分别与下伞盘(14)的上部和直条(165)的一端铰接,直条(167)的两端分别与上伞盘(2)的下部和直条(166)的一端铰接,直条(166)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 铰接,直条(165)的另r-端与滑套(10)铰接,直条(168)与直条(167)、直条(166)与直条(165) 的交叉点均为铰接,辅撑架(Y3)由辅撑条(160、 162、 163、 164)构成,其结构是辅撑条(160)的 一端与伞尖套(T3)连接,辅撑条(160)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62)的一端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 处,辅撑条(163)的一端与辅撑条(160)铰接,辅撑条(163)的另一端与滑套(10)铰接,辅撑条(164) 的一端与辅撑条(163)的中部铰接,距该铰接点一较小距离处,辅撑条(162)的另一端与辅撑条(164) 铰接,辅撑条(164)的另一端与顶节头(5)铰接,辅撑架(Y2)与辅撑架(Y3)的结构相同,位置左右 对称,只是辅掙条(161)的一端与伞尖套(T2)连接。
25、 tag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伞把B由内把(192)和外把 (189)组合而成,其具体结构是外把(189)两侧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凸块(190),内把(192)两侧的外表面上开有导向凹槽(191),凸块(190)置于凹槽(191)内,伞杆固定座(193)固定于内把(192) 的内底面上,伞杆固定于该座内。 '
26、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亦可在外把(189)两侧的内表面上开 有导向凹槽(191),而在内把(192)两侧的外表面上固定有凸块(190)。
27、 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辅撑架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可将各种结构的伞骨架与下伞盘(14) 的下部呈360度均布铰接的撑条设置成水平状态。
专利摘要一种带辅撑架的偏心伞,解决了现有偏心伞仅靠交叉直条X组成的主撑架的点状支撑,稳定性极差;其收拢后伞把内壁不能套住伞骨架,影响存放及美观的不足。其特征是由伞骨架K、主撑架X、辅撑架Y2、Y3或Y1、Y4和滑动伞把B组成一把完整的伞。其结构是采用两根或四根直条交叉铰接直条组构成主撑架,特别是另外采用两副辅撑架Y2、Y3或Y1、Y4,辅撑架的一侧分别与顶节头5、滑套11铰接,另一侧与伞尖套连接,构成三撑架或五撑架偏心伞。其结构稳定可靠。适用于制成偏心1/2、1/3、2/3、1/4伞边多种偏心距离、不同折叠数的手持伞、大型非手持伞、手动伞和自动开关带辅撑架偏心伞。使用方便,外形美观,便于携带、存放。供人们遮阳、遮挡雨雪用。
文档编号A45B23/00GK201091299SQ200720122950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8日
发明者鸣 曾 申请人:鸣 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