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切绘一体机下横梁变形刀压补偿方法

文档序号:72299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服装切绘一体机下横梁变形刀压补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切绘一体机变形后的刀压补偿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服装切绘一体机 下横梁变形刀压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服装切绘一体机的机头部分主要有下横梁、上横梁、切刀、电磁铁、纸、压纸轮、 刺轴、小车等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为一个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带动刺轴转动,在压纸轮的 共同作用下带动纸作前后运动,另一个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带动同步带拉动小车作左右运动, 小车上的切刀在电磁铁的带动下作上下运动,切刀落下就会在运动的纸上按服装图样要求切 出纸样。
由于下横梁多为金属材料,比如铝合金,当其长度较长时必然会显现形变,而且在制造 过程中或在压纸轮的作用下产生变形, 一般是向下凹,导致切刀在下凹处无法将纸切透,从 而影响了正常作业。这种下凹变形一般在制造完成后就能测量出来,并在使用中不会改变。 因此, 一般的服装切绘一体机的下横梁长度不超过1.8米,如果超过将导致切绘的成品率急
剧下降,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使用方便,可有效对下横梁变形进 行检测从而进行刀压补偿,保证切绘正常进行等优点服装切绘一体机下横梁变形刀压补偿方 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服装切绘一体机下横梁变形刀压补偿方法,它的步骤为-
1) 采用常规方法对下横梁的下凹变形范围进行标记,并将标记的变形位置形成坐标点, 将坐标点位置输入控制计算机;同时将测量到的下凹变形处的凹陷深度也一并输入控制计算 机;
2) 控制计算机在切绘时,按照小车所在位置是否在下凹变形范围内判断是否需要刀压补 偿,需要的进行刀压补偿,否则不进行刀压补偿。
所述刀压补偿为,下横梁的下凹深度越大,补偿刀压越大,反之补偿刀压越小。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下横梁的下凹变形在使用中不会改变的特点,先利用常规的测量方法, 将下横梁的各个下凹变形处标记出来,然后以下横梁为x轴,以进纸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 在使用中,小车安装在与下横梁平行的上横梁上,并沿上横梁运行,然后将下凹变形处的x 向坐标值和y向坐标值(y向由于没有运动,因此其坐标始终为y=0)输入控制计算机,控制 计算机则根据得到的下凹变形处的坐标值,在小车运动切绘时进行刀压的补偿。同时在测量 时还将下凹变形处的下凹深度也一并测量后输入控制计算机,在补偿时控制计算机在下凹变 形大的地方增大刀压,在下凹变形小的地方则减少刀压,从而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可实现自动的刀压补偿,保证切绘的正常进 行。


图l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正面视图。
其中,l.下横梁,2.上横梁,3.切刀,4.电磁铁,5.纸,6.压纸轮,7.刺轴,8。小车。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l、图2中,服装切绘一体机的机头部分主要有上横梁2,小车8安装在上横梁2上。 同时在小车8上设有切刀3、电磁铁4。在上横梁2的下方是平行设置的下横梁1,上横梁2 与下横梁1对应处设有压纸轮6,纸5从上横梁2和下横梁1间穿过,并由压纸轮6压紧在下横梁1上。
在下横梁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刺轴7。 本发明的补偿方法为-.
首先,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对下横梁1进行测量,将下凹变形处进行标记,标记时以下 横梁l为x轴,以进纸方向(与x轴垂直)为y轴,这样下横梁1上的各个下凹变形处会有 x和y两个坐标值,由于下横梁l不动,因此其y向坐标值为0,这样各下凹变形处就只有一 个x向的坐标在变化,它们的y向做标均为0。将各个下凹变形处的坐标值送入控制计算机, 同时在测量时还将下凹变形处的下凹深度一并送入控制计算机,由控制计算机通过电磁铁4 控制切刀3的进刀深度。当切刀3运行到某一下凹变形处时,由于控制计算机事先已有该处 的坐标,它可得知此处的下凹深度,它根据下凹的深度调整电磁铁4的电流进而控制切刀3 的下切深度,在下凹变形大的地方进刀深度加大,下凹变形小的地方进刀深度就减少,从而 完成切绘。
权利要求
1.一种服装切绘一体机下横梁变形刀压补偿方法,其特征是,它的步骤为1)采用常规方法对下横梁的下凹变形范围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变形位置形成坐标点,将坐标点位置输入控制计算机;同时将测量到的下凹变形处的凹陷深度也一并输入控制计算机;2)控制计算机在切绘时,按照小车所在位置是否在下凹变形范围内判断是否需要刀压补偿,需要的进行刀压补偿,否则不进行刀压补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切绘一体机下横梁变形刀压补偿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刀压 补偿为,下横梁的下凹深度越大,补偿刀压越大,反之补偿刀压越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服装切绘一体机下横梁变形刀压补偿方法。它具有使用方便,可有效对下横梁变形进行检测从而进行刀压补偿,保证切绘正常进行等优点,其步骤为1)采用常规方法对下横梁的下凹变形范围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变形位置形成坐标点,将坐标点位置输入控制计算机;同时将测量到的下凹变形处的凹陷深度也一并输入控制计算机;2)控制计算机在切绘时,按照小车所在位置是否在下凹变形范围内判断是否需要刀压补偿,需要的进行刀压补偿,否则不进行刀压补偿。
文档编号A41H1/00GK101623135SQ20091001781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0日
发明者超 张, 徐文青, 王继祥, 袁成肯, 兴 门 申请人:山东凯华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