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骨自动伞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62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直骨自动伞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伞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直骨自动伞,从而在拆解伞时不需考
虑因主弹簧弹开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背景技术
伞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其新旧替换的频率比较快,为了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伞在报 废后一般都需要进行废料回收,而现有的伞的材质多种多样,即使在同一把伞中的材质也 会有多种,比如说有木质的、金属材质的以及塑料材质的,这样就需要将伞进行拆解,从而 将不同的材质分类进行处理。 现有技术中的直骨自动伞一般都包括中棒、固定设置在中棒上端的上巢、滑设在 中棒上的中巢与下巢、设置在上巢下方的中棒侧壁上且限制中巢上滑的中巢定位件、设置 在中棒下端的弹节、枢接在上巢的主骨、两端分别枢接在主骨和中巢上的支骨、两端分别枢 接在支骨和下巢的单钩以及与主骨配合的伞布,该中巢和下巢之间设置有主弹簧,该下巢 下端设置有可与弹节扣合的弹节孔。当该直骨自动伞处于收伞状态时,位于下巢下端的弹 节孔与弹节相扣合,并使中巢和下巢均位于中棒的下端,此时该位于中巢和下巢之间的主 弹簧处于最大压縮状态,当使用者需要开伞而按下弹节时,由于该下巢脱离了弹节,在该主 弹簧的驱动下,该中巢和下巢迅速沿中棒向上滑动,并最终抵靠在中巢定位件中,同时由主 骨、支骨和单钩构成的伞骨装置将伞布撑开而呈现出开伞状态,此时该主弹簧处于最小压 縮状态,从而保持该伞骨装置处于稳定状态。 故现有技术中直骨自动伞无论在开伞状态下还是收伞状态下,该主弹簧均处于压 縮状态,这样在拆解伞中巢和下巢等组件时,将会存在主弹簧弹开而造成拆卸人员受伤的 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骨自动伞的改良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拆解伞时
因主弹簧弹开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种直骨自动伞的改良结构,包括中棒、固定设置在中棒上端的上巢、滑设在中棒 上的下巢、设置在中棒下端的下巢定位件、枢接在上巢的主骨以及一端枢接在主骨的支骨, 其中,该支骨另一端枢接在下巢上,该下巢下端形成与下巢定位件卡合或分离的扣合部,该 中棒上端具有缺口,该中棒具有内通孔,该内通孔中设有固定在中棒上的滑轮、绳索、主弹 簧、中杆以及呈上下设置并均固定在中棒上的上定位座和下定位座,该绳索一端固定在中 杆的上端,另一端经滑轮后从中棒的缺口导出而固定在下巢上,该上定位座具有中孔,该中 杆穿过中孔而在下端形成有粗部,该粗部位于上定位座和下定位座之间,该主弹簧套设在 中杆上并其两端分别抵靠在上定位座和中杆粗部上。 进一步,在上定位座上方的内通孔中还设有用于安装滑轮的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该上安装座固定在中棒上,该下安装座滑设在内通孔中,该下安装座下端还与中杆上端 固定相连。 进一步,该滑轮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该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分别
设置在上安装座的上端和下端,该第三滑轮设置在下安装座上,该绳索固定在下安装座上,
并依次绕过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一滑轮并从缺口导出而固定在下巢上。 进一步,该下巢定位件包括具有按压孔的内座,该下巢的扣合部则形成与伞头方
向成锐角的弹性斜面,该按压孔容纳并限位该弹性斜面而使该直骨自动伞处于收伞状态。 进一步,该下巢定位件还包括位于内座外周并与内座固定相连的外座,该外座相
对按压孔处还形成以按压面。 进一步,该下巢上还形成有供使用者把握的螺纹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在能完成直骨自动伞开合的基本功能上,通过将整个主 弹簧都设置在中棒的内通孔中,故在拆卸下巢时只需将绳索剪断即可,而无需担心由于主 弹簧的弹力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直骨自动伞少了单钩结构,从而 从整体外观上看显得更加简洁和美观。


图中直骨自动伞100中棒l缺口11内通孑L12滑轮13第一滑轮131第二滑轮132第三滑轮133绳索14主弹簧15中杆16粗部161上定位座17下定位座18上安装座191下安装座192螺孔193螺孔194上巢2下巢3扣合部31螺纹部32弹性斜面311下巢定位件4
内 夕卜 主 把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 述。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涉及一种便于拆解的直骨自动伞IOO,包括 中棒1、上巢2、下巢3、下巢定位件4、主骨5、支骨6和伞把手7,该上巢2固定设置在中棒 1上端,该下巢3可滑动地设置在中棒1上,该下巢定位件4设置在中棒1的下端,该主骨 5具有多根并呈放射状地枢接在上巢2上,该支骨6 —端枢接在主骨5上,另一端则枢接在 下巢3上,该下巢3下端形成有扣合部31,该扣合部31与下巢定位件4卡合而使得整个直 骨自动伞100处于收伞状态,而该扣合部31与下巢定位件4的分离则使得整个直骨自动伞 100处于开伞状态,作为现有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扣合部31可以形成为弹节孔,而该下巢定 位件4则可以为弹节,通过该弹节与该弹节孔的卡合,该直骨自动伞100处于收伞状态,需 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不具有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中巢结构。上述的结构与现有技术 中的结构大致相同,故其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采用现有的所有方式,当然优选为符合 本发明特点的易拆解式结构,即该把手7、上巢2、下巢3、主骨5和支骨6均设置为易拆解结 构,本发明的改进点并不在于上述特征及其连接方式,故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l所示本发明处于开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处于收 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来重点说明本发明的改进点 该中棒1上端具有缺口 ll,该中棒1具有内通孔12,并且该内通孔12中还设有滑 轮13、绳索14、主弹簧15、中杆16、上定位座17和下定位座18,该滑轮13固定在中棒1上, 该上定位座17和下定位座18则呈上下方位设置并均固定在中棒1上,该绳索14 一端固定 在中杆16的上端,另一端经滑轮13后从中棒1的缺口 11导出而固定在下巢3上,该上定 位座17具有中孔(图中未示出),该中杆16穿过中孔而在下端形成有粗部161,该粗部位 于上定位座和下定位座之间,该主弹簧15套设在中杆16上并其两端分别抵靠在上定位座 17和中杆16的粗部161上。 这样,当需要收伞时,使用者用手握住下巢3并将下巢3拖动向伞把方向移动,此 时由于绳索14固定连接在下巢3上,故该绳索14通过滑轮13而带动中杆16,并使得中杆 16向上即伞头方向运动,此时由于主弹簧15上端被上定位座17挡住,而下端又被中杆16 的粗部161带动向上运动,故该主弹簧15将逐渐被压縮,即随着下巢3向下运动,该主弹簧 15的压縮程度逐渐变大,当该下巢3上的扣合部31与下巢3定位件卡合后,该主弹簧15的 压縮程度达到最大,并完成收伞动作。 当需要从收伞状态下将直骨自动伞100打开时,通过作用下巢定位件4而使得下 巢定位件4与下巢3的扣合部31脱离卡合后,由于主弹簧15处于最大压縮状态,而该主弹 簧15上端又被上定位座17顶住,故该主弹簧15将推动中杆16的粗部161向下运动,使得 中杆16向下运动,而该中杆16的向下运动必然带动绳索14而使得下巢3向上运动,并逐
4 4 6
孔面
压压骨
按按支
座座骨手渐将直骨自动伞100打开,当该中杆16的粗部161抵靠在下定位座18时,该主弹簧15由 于被上定位座17和下定位座18抵住,故无法进一步拖动绳索14,此时该伞骨达到最大张 开,即为开伞状态,由于此时该主弹簧15仍然保持一定弹力,故使得整个直骨自动伞100的 伞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其不会轻易被变形,因为其变形需要克服主弹簧15的弹力。
从上面工作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公开的新型结构也能实现直骨自动伞 100的打开和收合两个步骤,故本发明在能完成直骨自动伞100开合的基本功能上,又通过 将整个主弹簧15都设置在中棒1的内通孔12中,故在拆卸下巢3时只需将绳索14剪断即 可,而无需担心由于主弹簧15的弹力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因为该弹簧只能在中棒1内部弹 开而处于无害状态。同时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直骨自动伞100少了单钩结构,从而从整体 外观上看显得更加简洁和美观。 为了方便安装滑轮13,本发明的内通孔12中还设置有上安装座191和下安装座 192,该上安装座191和下安装座192均位于上定位座17的上方,且该上安装座191固定在 中棒1上,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方式,比如螺钉锁合,该上安装座191上 设置有多个螺孔193,而该下安装座192则可滑动地设置内通孔12中,具体的可滑动连接方 式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手段,即采用通过位于下安装上的螺孔194而螺固与中棒1内通 孔12贴合的部件,该下安装座192下端还与中杆16的上端固定连接,这样该绳索14就可 以直接固定在上安装座191或者下安装座192上,而无需一定固定在中杆16上。
作为滑轮13排布的一种具体方式,具体如图1及图2所示,该滑轮13包括第一滑 轮131、第二滑轮132和第三滑轮133,该第一滑轮131和第二滑轮132分别设置在上安装 座191的上端和下端,该第三滑轮133设置在下安装座192上,该绳索14固定在下安装座 192上,并依次绕过第二滑轮132、第三滑轮133和第一滑轮131并从缺口 11导出而固定在 下巢3上。通过上述排布可以实现该下巢3的移动距离为中杆16的两倍的效果,当然还可 以选用滑轮13的其他排布方式,而达到下巢3的移动距离为中杆16移动距离的一倍或者 多倍的效果,该排布方式均为本领域常用的方式,故在此不做一一描述,滑轮13则为本领 域常用的,故不详加叙述。 作为该下巢3定位件与下巢3扣合部31的另一实施方式,该下巢定位件4包括具 有按压孔411的内座41,该下巢3的扣合部31则形成与伞头方向成锐角的弹性斜面311, 该按压孔411容纳并限位该弹性斜面311而使该直骨自动伞100处于收伞状态。这样随着 下巢3被使用者带动而向下运动,该弹性斜面311将由于被顶住而处于压縮状态,即紧贴下 巢3,而当该弹性斜面311整体都越过按压孔411边界而整体被按压孔411所容纳时,该弹 性斜面311恢复原始的斜面状态,从而形成下巢定位件4和下巢3的扣合部31的卡合,即 使得整个直骨自动伞100处于收伞状态,当需要开伞时,使用者只需按压该弹性斜面311, 这时在主弹簧15弹力的作用下,该下巢3会被带动而向上运动,进而脱离该下巢定位件4 的卡扣,进而完成开伞动作。 当然,为了进一步让使用者按压弹性斜面311时更加舒适,该下巢定位件4还包括 位于内座41外周并与内座41固定相连的外座42,即外座42套在内座41的外端,具体的相 互配合的结构均为本领域常用的,故不多余描述,该外座42相对按压孔411处还形成以按 压面421。该按压面421也是为弹性面,其形状则类似于人体的大拇指而形成,具体可以参 加附图6所示,当然上述防按压斜面还可以为多种方式,只要能使得按压舒适即可,具体在
6此将不赘述。 为了进一步便于使用者握住下巢3及增加相互之间的摩擦力,该下巢3上还形成 有供使用者把握的螺纹部32。当然,本领域常用的防滑部本发明也可以适用,而并不限于上 述螺纹部32。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一种直骨自动伞的改良结构,包括中棒、固定设置在中棒上端的上巢、滑设在中棒上的下巢、设置在中棒下端的下巢定位件、枢接在上巢的主骨以及一端枢接在主骨的支骨,其特征在于,该支骨另一端枢接在下巢上,该下巢下端形成与下巢定位件卡合或分离的扣合部,该中棒上端具有缺口,该中棒具有内通孔,该内通孔中设有固定在中棒上的滑轮、绳索、主弹簧、中杆以及呈上下设置并均固定在中棒上的上定位座和下定位座,该绳索一端固定在中杆的上端,另一端经滑轮后从中棒的缺口导出而固定在下巢上,该上定位座具有中孔,该中杆穿过中孔而在下端形成有粗部,该粗部位于上定位座和下定位座之间,该主弹簧套设在中杆上并其两端分别抵靠在上定位座和中杆粗部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骨自动伞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定位座上方的 内通孔中还设有用于安装滑轮的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该上安装座固定在中棒上,该下安 装座滑设在内通孔中,该下安装座下端还与中杆上端固定相连。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骨自动伞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轮包括第一滑 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该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分别设置在上安装座的上端和下端,该第 三滑轮设置在下安装座上,该绳索固定在下安装座上,并依次绕过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 一滑轮并从缺口导出而固定在下巢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骨自动伞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巢定位件包括 具有按压孔的内座,该下巢的扣合部则形成与伞头方向成锐角的弹性斜面,该按压孔容纳 并限位该弹性斜面而使该直骨自动伞处于收伞状态。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骨自动伞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巢定位件还包 括位于内座外周并与内座固定相连的外座,该外座相对按压孔处还形成以按压面。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骨自动伞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巢上还形成有 供使用者把握的螺纹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骨自动伞的改良结构,包括中棒、固定设置在中棒上端的上巢、滑设在中棒上的下巢、设置在中棒下端的下巢定位件、枢接在上巢的主骨以及两端分别枢接在主骨和下巢上的支骨,该下巢下端形成与下巢定位件卡合或分离的扣合部,该中棒上端具有缺口,该中棒具有内通孔,该内通孔中设有固定在中棒上的滑轮、绳索、主弹簧、中杆以及呈上下设置并均固定在中棒上的上定位座和下定位座,该绳索一端固定在中杆的上端,另一端经滑轮后从中棒的缺口导出而固定在下巢上,该上定位座具有中孔,该中杆穿过中孔而在下端形成有粗部,该主弹簧套设在中杆上并其两端分别抵靠在上定位座和中杆粗部上。本发明消除了因主弹簧摊开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A45B25/16GK101785597SQ20091011268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6日
发明者张荣仁 申请人:厦门福太洋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