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279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口袋电脑PPC、平板电脑和电子书等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越来越 普及,这些移动智能终端常常具有精密的端口或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屏等需要好好保护的 部件,所以人们在使用、放置或携带这些移动智能终端的过程中,要防止由于碰撞、划伤或 磨损导致其显示屏被划伤、磨损或端口被挤压变形。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包裹、封装或携带这些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但是这些 夹持装置通常是一个皮包或手提袋等,一般都只是为了方便携带这些移动智能终端,但并 不能有效防止这些移动智能终端被划伤、挤压或碰撞损坏等事情的发生,所以在使用、放置 或携带这些移动智能终端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移动智能终端被划伤、挤压或碰撞损坏,给 使用者造成极大不便或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移 动智能终端易被划伤或碰撞损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其中,包 括包裹移动智能终端的封皮件,所述封皮件包裹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后,与所述移动 智能终端靠近的一侧为内侧,另一侧为外侧;夹持移动智能终端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封皮件中间,所述封皮件绕 所述固定件打开或合上,所述固定件两边分别为所述封皮件的前页和背页;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手写笔槽,用于放置手写笔。其中,所述固定件两端固定有防止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滑落的挡片。其中,所述挡片上安装有插入到移动智能终端相应位置的凹槽以固定所述移动智 能终端的卡钩。其中,还包括弹压件,所述弹压件包括横杆、螺轴和弹簧,所述横杆的中部通过螺 轴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横杆的一端与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的弹簧连接,另一端与所 述卡钩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手写笔槽的槽口处设置有向槽腔方向延伸的卡住放置在所述手写笔槽 中的手写笔的凸起。其中,所述封皮件上安装有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条带、连接头和第一连接座,所述 连接条带的一端固定所述封皮件前页的内侧或外侧,所述连接条带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连 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在所述封皮件背页的内侧,在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支 起使用时所述封皮件的前页和背页的内侧夹角大于270°,所述连接条带通过所述封皮件的前页和背页的外侧夹角将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其中还包括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在所述封皮件背页的外侧,所述封 皮件的前页和背页的合上时,将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头和连接座为按扣或具有磁性的金属片,所述连接条带为软件条带。其中,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式计算机、电子书、上网本、智能本 或口袋计算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通过封皮件来包裹移动智能终端,防 止其被刮伤和减少磨损,通过固定件来为封皮件定型,并防止外力挤压移动智能终端或折 损封皮件,固定件上还具有手写笔槽,以放置手写等,以方便取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 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方便了移动智能终端的携带,又保护夹持在其中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安 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一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ι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包括封皮件10、固定件20和手写 笔槽30 ;其中,封皮件10用于包裹移动智能终端,以保护放置在夹持装置中的移动智能终 端的按键、端口和显示屏等安全,防止被刮伤和减少磨损,封皮件10包裹上移动智能终端后,与移动智能终端向靠近的一侧为封皮件10的内侧,另一侧为封皮件10的外侧;固定件20被固定安装在封皮件10的中间,固定件20可以用于夹持移动智能终端,固定件20可以 由金属或硬质塑料制作,其宽度通常应该大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厚度,固定件20既可以用于 为封皮件定型,也能在携带和放置移动智能终端的过程中,防止移动智能终端被碰撞损坏, 固定件20将封皮件10分为前页101和背页102 ;固定件20的中间部还可以设置有手写笔 槽30,以放置移动智能终端显示屏的手写笔,以方便取用手写笔并减少丢失的机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通过封皮件来包裹移动智能终端,防 止其被刮伤和减少磨损,通过固定件来为封皮件定型,并防止外力挤压移动智能终端或折 损封皮件,固定件上还设置有手写笔槽,以放置手写笔以方便取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 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既方便了移动智能终端的携带,又保护夹持在其中的移动智能终端的 安全,并给手写笔一个安全固定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中的固定件20的两端具有呈 弯曲状的挡片21,挡片21可以防止放置在夹持装置中的移动智能终端滑落,使放置在其中 的移动智能终端更加稳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二。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一的 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还可以在固定件的挡片21上安装与 移动智能终端上的相应位置的凹槽适配的卡钩22,以使放置在夹持装置中的移动智能终端 更加牢靠,卡钩22可以通过弹压件23安装在挡片21上。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三。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中的弹压件23包括弹簧231、 螺轴232和横杆233,横杆233的一端与固定在挡片21上的弹簧231连接,横杆233的中部 通过螺轴232安装在固定件20上,横杆233可以绕螺轴232转动,横杆233的另一端与卡 钩22固定连接。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中放置有移动智能终端时,弹簧231被压缩, 弹性力通过横杆233传递到卡钩22上,使卡钩205更加紧密的卡住移动智能终端;如果需 要从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中取下移动智能终端,则只需要按压弹簧231,横杆233就会 绕螺轴232转动,并带动卡钩22从移动智能终端相应位置的凹槽中退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不仅能在携带和放置过程中保护移 动智能终端的安全,还可以通过在挡片上安装弹簧件,使移动智能终端的放置和取用都非 常方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三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一。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一或具体实施 例二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手写笔槽30的侧边和/或两端固定上具有弹性功能的弹性片301, 用于阻挡放置在手写笔槽30中的放置的手写笔等掉落。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二。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中手写笔槽30的横截面是沿着图5中的A方向的切割得到的截面,手写笔槽30上具有弹性功能的弹性片301将挡住放 置在其中的手写笔掉落;在向手写笔槽30中放置手写笔时,将手写笔放置在手写笔槽30的 槽口,只需要稍用力就可以用手写笔将弹性片301推开。在实际应用中,弹性片301也可以 安装在手写笔槽上的中部或两端等任何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通过在手写笔槽的侧边和/或两端 安装由带有弹性功能的弹性片,用于卡住放置在手写笔槽中的手写笔,阻止手写笔从手写 笔槽中脱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四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具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7、图 8、图9所示,封皮件10上还可以安装一个连接装置11,粘连装置11包括连接条带110、连 接头111和第一连接座112。连接条带110的一端固定在封皮件前页101的内侧或外侧,另 一端固定安装连接头111,第一连接座112固定在封皮件后页102的内侧。将移动智能终端放置在夹持装置打开后,将封皮件的前页101和/或后页102继 续绕固定件转动,当封皮件的前页101和后页102的内侧面之间的夹角大于270°时,将连 接头111和第一连接座112进行连接,就可以使封皮件呈三角形固定支撑起来,此时,由固 定件夹持的移动智能终端贴在封皮件的前页或背页,以方便观看移动智能终端的显示屏上 显示的内容。也可以将第一连接座112固定设置在封皮件的外侧。当第一连接座112固定设置 在封皮件的外侧时,这时,将移动智能终端放置在夹持装置打开后,同样可以将连接头111 与固定设置在使封皮件呈三角形固定支撑起来;而且,当移动智能终端放置在夹持装置合 上后,还可以将连接头111和固定设置在封皮件的外侧的第一连接座112进行固定连接。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封皮件后页102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固定设置第一连接座 112和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112和第二连接座都与连接头111相适配。连接条带110的 长度通常小于封皮件后页101和后页102的长度。将移动智能终端放置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合上后,将连接头111和第二连 接座固定连接,以将封皮件稳定密封,以利于携带。将移动智能终端放置在夹持装置打开后,将封皮件的前页101和/或后页102继 续绕固定件转动,当封皮件的前页101和后页102的内侧面之间的夹角大于270°时,将连 接头111和第一连接座112进行连接,就可以使封皮件呈三角形固定支撑起来,此时,由固 定件夹持的移动智能终端放在呈三角形封皮件的封皮件的前页或背页的上,以方便观看移 动智能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智能终端可以为口袋电脑PPC、平板电脑、电子书、电子 记事本或智能手机等。连接头和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可以为按扣或具有磁性的金属片,连接条带可 以为软质条带。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封皮件周围边缘安装拉链,以使封皮件能更加严密地包 裹移动智能终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粘连装置将开启状态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固定住,以更加舒适地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方便了移动智能终端的携带,又保护放置在其中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还保证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时 更加舒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裹移动智能终端的封皮件,所述封皮件包裹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后,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靠近的一侧为内侧,另一侧为外侧;夹持移动智能终端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封皮件中间,所述封皮件绕所述固定件打开或合上,所述固定件两边分别为所述封皮件的前页和背页;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手写笔槽,用于放置手写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两端固定有防止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滑落的挡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上安装有插入到移动智能终端相应位置的凹槽以固定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 卡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压件,所述弹压件包括横杆、螺轴和弹簧,所述横杆的中部通过螺轴安装在所述固定 件上,所述横杆的一端与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的弹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钩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笔槽的槽口处设置有向槽腔方向延伸的卡住放置在所述手写笔槽中的手写 笔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皮件上安装有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条带、连接头和第一连接座,所述连接条带的 一端固定所述封皮件前页的内侧或外侧,所述连接条带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连接头,所述 第一连接座固定在所述封皮件背页的内侧,在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支起使用时所 述封皮件的前页和背页的内侧夹角大于270°,所述连接条带通过所述封皮件的前页和背 页的外侧夹角将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在所述封皮件背页的外侧,所述封皮件的前页和背 页的合上时,将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和连接座为按扣或具有磁性的金属片,所述连接条带为软件条带。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 动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式计算机、电子书、上网本、智能本或口袋计算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其中,包括包裹移动智能终端的封皮件,所述封皮件包裹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后,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靠近的一侧为内侧,另一侧为外侧;夹持移动智能终端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封皮件中间,所述封皮件绕所述固定件打开或合上,所述固定件两边分别为所述封皮件的前页和背页;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手写笔槽,用于放置手写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智能终端的夹持装置通过封皮件来包裹移动智能终端,防止其被刮伤和减少磨损,固定件上还具有手写笔槽,以放置手写笔,方便了移动智能终端的携带,又保护夹持在其中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
文档编号A45C11/24GK201571638SQ200920174459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7日
发明者杜光辉, 蒋宇飞 申请人: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