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拉头、使用该拉链拉头的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79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拉头、使用该拉链拉头的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拉头、使用该拉链拉头的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本发明的拉链拉头包括主体(1)、锁定构件(2)、弹性构件(3)以及盖(4);其中,主体(1)内部设有链牙通路(104);锁定构件(2)具有基部(201)和从基部(201)伸出的上臂(202)和下臂(203),在下臂(203)顶端设有用于进入到链牙通路(104)中以锁定拉链拉头的、向下突出的爪部(206);弹性构件(3)始终对锁定构件(2)施加使朝向主体(1)上表面的力,主体(1)上表面还形成有用于收容弹性构件(3)的弹性构件收容部(109);盖(4)被固定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本发明能够较容易地将弹性构件安装于主体上、安装过程简单、生产率较高。
【专利说明】一种拉链拉头、使用该拉链拉头的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拉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拉链拉头、使用该拉链拉头的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拉链拉头中,为了满足消费者装饰或维护更换的需求,采用了具有可拆卸拉攀的拉链拉头结构。如中国专利CNlO 1263949A就公开了具有如下结构的拉链拉头。为了便于说明,这里采用该发明专利中的两个图来对其结构进行介绍,如图16所示,该拉链拉头7是由拉头本体701、拉攀保持架本体702、打开/关闭部件703、作为弹性部件的盘簧704、锁定爪本体705、作为弹性部件的板簧706和底端具有轴部708的拉攀707组成的。具体而言,上述拉攀保持架本体702按其一个端部709被固定到拉头本体701的顶面侧上的悬臂式状态连接到拉头本体701上,上述打开/关闭部件703可滑动地布置在拉头本体701上,以便打开和关闭形成在拉攀保持架本体702的另一端部和拉头本体701上表面之间的间隙,上述弹性部件704用于将打开/关闭部件703推动到间隙的关闭位置上,以便拉攀707被可拆卸地保持在拉头本体701和拉攀保持架本体702之间。
[0003]再结合图16、17综合来看,在拉头本体701的上表面还形成有用于可枢转支撑锁定爪本体705的凸出部分710。且锁定爪本体705具有爪近部711和基本上平行延伸的上臂部分712和下臂部分713,爪近部711具有可枢转支撑的凹入部分714,该凹入部分714通过凸出部分710来支承。在将打开/关闭部件703可滑动地布置在拉头本体701上时,由形成于该打开/关闭部件703上表面一侧端部的第二关闭部715、上臂部分712和下臂部分713形成一个在上臂部分712的延伸方向相对封闭的封闭空间H',在拉链的正常使用状态下,该拉攀707的轴部708收容于该封闭空间IT内,以将拉攀707安装于拉头本体701之上。此外,在锁定爪本体705上方还设有安装于拉攀保持架本体702之内的板簧706,从而将锁定爪本体705的上臂部分712和下臂部分713压紧至拉头本体701上表面。
[0004]下面对该拉链拉头的安装过程加以介绍,首先,在一个安装工位中将打开/关闭部件703和盘簧704组装到拉头本体701之上,然后将锁定爪本体705的凹入部分714放置到可枢转支撑的凸出部分710上,以此形成第一中间构件。另一方面,在另一个安装工位中,先将拉攀保持架本体702倒置,从而将板簧706安装到拉攀保持架本体702内部形成第二中间构件,之后,再将此第二中间构件翻转过来,组装到上述一个安装工位的第一中间构件中的拉头本体701之上,此后经过将拉攀保持架本体702的一个端部和拉头本体701紧固的紧固工序以形成第初步装配件,最后,将拉攀707的轴部708经拉攀保持架本体702的另一端部和拉头本体701上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并使上臂部分712抬起,从而进入到封闭空间H'中,形成最终的拉链拉头产品。
[0005]在上述的拉链拉头及其安装过程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0006]在安装过程中,当在一个安装工位将打开/关闭部件703、盘簧704、锁定爪本体705组装到拉头本体701上之后,还需要在单独的、另外的安装工位上,另行安装拉攀保持架本体702和板簧706,然后再将两个工位上的中间形成品组装到一起。整个过程中,作为弹性体的盘簧704、板簧706的安装较为困难,从而存在安装过程复杂、生产率降低,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这是制造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较容易地将弹性构件安装于主体上的,安装过程简单、生产率较高的拉链拉头。
[0008]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的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拉链拉头,该拉链拉头包括主体、锁定构件、弹性构件以及盖;其中,所述主体是由连接柱将上下相对的上板和下板之间隔开间隔地相连接而成的,在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形成有链牙通路,在所述上板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板的通孔;所述锁定构件具有基部和从所述基部伸出的上下相对的上臂和下臂,在所述上臂和下臂之间设有用于容纳拉片的轴部的间隙,在所述下臂顶端设有向下突出的爪部,所述锁定构件的基部以使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可上下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设在所述主体上表面上的锁定构件支承部上,通过所述上下摆动,所述下臂的所述爪部能够经由所述上板的所述通孔进入所述链牙通路或从所述链牙通路退出;所述弹性构件始终对所述锁定构件施加使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向下摆动的方向的力,上述主体上表面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一侧还形成有用于收容上述弹性构件的弹性构件收容部;所述盖被固定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至少覆盖所述锁定构件和锁定构件支承部,在所述盖与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能够容纳所述拉片的所述轴部的容纳间隙。
[0011]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弹性构件收容部而将弹性构件设于主体的上表面上,这样在拉链拉头安装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如下顺序装配:主体一锁定构件一弹性构件一盖,即上述全部安装过程均可在同一个工位中进行,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在另外的工位中将弹性构件安装至盖上之后再将二者安装到主体上,这样的话,安装过程简单、生产率也较闻。
[0012]所述盖的一端被固定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盖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之间设有供所述拉片的所述轴部通过的端部间隙,该端部间隙与所述容纳间隙相连通,所述盖的另一端和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的所述顶端在所述链牙通路的延伸方向上位于同一侧。
[0013]这样设置,在安装拉片的过程中,轴部能够自端部间隙进入上臂和下臂之间形成的间隙内。
[0014]所述弹性构件为螺旋扭簧,簧丝的从簧主体伸出的一端部弹压在所述下臂的上侧面上而对所述锁定构件施加使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向下摆动的方向的所述力。
[0015]所述弹性构件收容部包括:凹状的弹性构件收容槽和防脱部,其中,该防脱部自上方覆盖收容于弹性构件收容槽中的弹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此,使弹性体作用于下臂的按压力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此外,在安装拉链拉头时,即使用于载置在主体上放置有弹性体的中间成品的工作台发生旋转或位移等,也不会导致构成该中间成品的各构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以不会影响到装配动作。
[0016]所述弹性构件通过弹压在所述下臂的上侧面上而对所述锁定构件施加使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向下摆动的力。由此,能够使设于所述下臂的前端的爪部自贯通孔可靠地进入链牙通路。此外,当拉片的轴部经过端部间隙时,能够避免轴部和弹性构件的干涉。
[0017]弹性构件选择螺旋扭簧,由于弹性力由螺旋扭簧整体而产生,从而使得对下臂的压紧力更为可靠。
[0018]所述弹性构件收容部具有自主体的上表面一体突出的前端止挡部和后端止挡部以及形成于上述二者之间的弹性构件收容槽,所述后端止挡部的顶端具有防脱部,防脱部向前方延伸。
[0019]由于螺旋扭簧被如下设置,即由设于后端止挡部顶端的防脱部限制螺旋扭簧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由前端止挡部和后端止挡部限制螺旋扭簧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将螺旋扭簧在弹性构件收容部内精确定位。
[0020]所述弹性构件是截面呈“U”字形的板弹簧,“U”字的一个腿部的端部与所述盖的所述另一端抵接,“U”字的另一个腿部的端部弹压在所述下臂的上侧面上而对所述锁定构件的下臂施加使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向下摆动的方向的所述力。
[0021]这样设计,“U”字形的一个腿部的端部与所述盖的所述另一端抵接,将盖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之间的端部间隙封闭,这样,即使因为意外发生了轴部自上臂和下臂之间的间隙脱出的情况,也由于上述封闭作用,形成防止轴部脱出的最后一道屏障。
[0022]所述弹性构件收容部具有自主体的上表面一体突出的后端止挡部、左侧固定部和右侧固定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左侧固定部和所述右侧固定部之间的弹性构件收容槽,并且,后端止挡部的顶端具有防脱部,防脱部向前方延伸。
[0023]由于板弹簧被如下设置,即由设于后端止挡部顶端的防脱部限制板弹簧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由左侧固定部和右侧固定部限制板弹簧的宽度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将板弹簧在弹性构件收容部内精确定位。
[0024]在板弹簧的宽度方向一侧端部设有两个在前后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的第一突起,而宽度方向另一侧端部与该两个第一突起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两个在前后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的第二突起,且使所述左侧固定部卡于两个第一突起之间,使所述右侧固定部卡于两个第二突起之间。
[0025]采用这样的结构和固定方式,能够可靠地限制板弹簧的前后方向的位移。
[0026]所述“U”字的另一个腿部的端部形成有以相对于所述“U”字的一个腿部远离的方式倾斜的按压部。
[0027]这样设计,从而按压下臂的按压力由两部分的弹性变形共同产生:S卩,按压部相对于另一个腿部的弹性变形,另一个腿部相对于“U”字形基部的弹性变形,不仅产生了更大的弹性变形,而且也能够尽量减缓弹性部件由于发生多次变形而产生的老化程度。
[0028]上述按压部与下臂相接触的部分形成为弧形状。
[0029]形成弧形状一方面防止该按压部将下臂表面划伤,另一方面便于按压部在下臂表面的相对滑动。
[0030]所述“U”字形的一个腿部自“U”字基部开始依次包括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该第一倾斜部以相对于基部向远离所述“U”字的另一个腿部的方式倾斜,该第二倾斜部以相对于第一倾斜部向靠近所述“U”字的另一个腿部的方式倾斜。
[0031]这样的设计使得“U”字的一个腿部对所述盖的所述另一端抵接的抵接力,由下述两部分的弹性变形共同产生,即:第二倾斜部相对于第一倾斜部的弹性变形,第一倾斜部相对于“U”字的底部的弹性变形。同样地,不仅产生了更大的弹性变形,而且也能够尽量减缓弹性部件由于发生多次变形而产生的老化程度。
[0032]在所述“U”字的一个腿部的端部,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还形成有避让部。
[0033]这样设计,可以防止上述一个腿部对锁定构件的干涉。
[0034]所述弹性构件收容部具有与主体的上表面呈悬臂状一体设置的板簧按压部,所述弹性构件是平板状板簧,其靠近所述下臂的一端弹压所述下臂的上侧面,其远离所述下臂的另一端被固定在板簧按压部与主体I的上表面之间,从而对所述锁定构件的下臂施加使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向下摆动的方向的所述力。
[0035]采用平板状弹簧的结构使得弹性构件和弹性构件收容部的结构相对简单、易安装。
[0036]主体上表面还设有自锁定构件支承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锁定构件容置槽,将锁定构件支承于锁定构件支承部上之后,该锁定构件的下臂能够在该容置槽内上下摆动,且上述弹性构件收容槽与该容置槽连起来,位于该锁定构件收容槽的后方。
[0037]这样的设计,由于弹性构件收容槽与锁定构件容置槽连起来,所以能够使收容于弹性构件收容槽内的弹性构件与收容于锁定构件收容槽内的锁定构件的下臂之间理所应当的接触,弹性构件能够将适当的压紧力作用在锁定构件的下臂上。
[0038]在所述盖的内表面的与所述锁定构件的基部相对的位置设有向内侧突出的用于防止所述锁定构件从所述锁定构件支承部脱离的脱离防止突出部。
[0039]由于本发明是采用将锁定构件从上部支承于锁定构件支承部之上的结构,因而,如果盖的下壁和锁定构件支承部之间的间隙过大,有可能导致锁定构件自锁定构件支承部上脱落,而在盖上的相应位置设置了脱离防止突出部之后,即可限制锁定构件的基部向上的运动,从而起到防脱离的目的。
[0040]一种拉链,该拉链使用上述技术方案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拉头。
[0041]一种物品,该物品使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拉链。
[004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43]在本发明中,通过设于主体上表面的弹性构件收容部而将弹性构件设于主体的上表面上,这样在拉链拉头安装的过程中,能够在一个工位完成所有的装配过程,因此,能够较容易地将弹性构件安装于主体上、安装过程简单、生产率较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4]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拉头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45]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6]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拉片的轴部正经过端部间隙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7]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拉片的轴部抵压锁定构件的上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8]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拉片的轴部正经过上臂和主体突出部之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9]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拉片的轴部收容于上臂和下臂之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0]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拉片处于被拉动状态下的拉链拉头结构剖视图;
[0051]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2]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和弹性构件收容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3]图9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拉链拉头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54]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拉片的轴部正经过端部间隙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5]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拉片的轴部抵压锁定构件的上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6]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拉片的轴部正经过上臂和主体突出部之间的剖视结构不意图;
[0057]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拉片的轴部收容于上臂和下臂之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8]图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表示拉片处于被拉动状态下的拉链拉头结构剖视图;
[0059]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拉链拉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60]图16是现有技术中的拉链拉头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61]图17是现有技术中的拉链拉头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2]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0063]在本发明中,所谓的“上”、“下”、“前”、“后”、“宽度方向”以说明书附图的图1中所
标示的为准。其中,以拉链通常缝制于箱包、衣物等上使用时,朝向该箱包、衣物等的外侧,即供使用者操作的一侧为“上”(即图1纸面的正上方);以拉链通常缝制于箱包、衣物等上使用时,朝向上述箱包、衣物等的内侧,即使用者无法操作的一侧为“下”(即图1纸面的正下方);以通常闭合拉链时的操作方向为“前”(即图1纸面的大致右下方);以通常拉开拉链时的操作方向为“后”(即图1纸面的大致左上方);以通常拉链的一对链带所在的两侧为“宽度方向”(即图1纸面的大致左下-右上方向)。
[0064](第一实施方式)
[0065]图1?图7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拉头。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拉链拉头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图6是图示拉片的装配步骤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施方式中,表示拉片处于被拉动状态下的拉链拉头结构剖视图。
[0066]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拉链拉头,本发明的拉链拉头,包括主体1、锁定构件2、弹性构件3、盖4,锁定构件2、弹性构件3、盖4均设置于主体I的上表面上,且该盖4至少覆盖上述锁定构件2和后述的锁定构件支承部105。当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安装有便于操作拉链拉头的拉片5,该拉片5在下端部形成有轴部501,且该拉片5通过将其轴部501收容于拉链拉头内从而安装于拉链拉头内。
[0067]接下来对拉链拉头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0068]如图1所示,主体I包括上下相对的上板101和下板102,且该上板101和下板102在前端通过连接柱103以隔开一定间隔地方式连接,从而在上板101和下板102之间形成“Y”字形的链牙通路104。链牙通路104沿主体I的前后方向延伸。在上板101的上表面上,在大致主体I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处还形成有锁定构件支承部105,该锁定构件支承部105用于沿上下方向可摆动地支承锁定构件2,从而使得锁定构件2能够上下摆动。结合图2来看,该锁定构件支承部105为自该上板101的上表面(主体I的上表面)一体突出的支承凸部106,同时优选在该支承凸部106的主体I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形成有突出高度高于支承凸部106的两个左、右止挡部107、107。
[0069]当然,只要能够实现使锁定构件2上下摆动的功能即可,锁定构件支承部105还可以为其它的结构,例如可以为如下结构(图略):即锁定构件支承部105仅包括自上板101的上表面一体突出的两个左右止挡部107、107,且在该左、右止挡部107、107和锁定构件2的相对应位置上还分别设有销孔,通过将销插入上述各销孔内,能够将锁定构件2可枢转地支承于锁定构件支承部105上。
[0070]此外,上板101的上表面还设有自锁定构件支承部105向后方延伸的锁定构件容置槽108 (槽体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将锁定构件2支承于锁定构件支承部105上之后,该锁定构件2的一端的端部能够在该容置槽108内上下摆动。另外,在主体I上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后方设有用于收容弹性构件3的弹性构件收容部109。另外,在上板101的上表面上,自该左、右止挡部107、107向宽度方向外侧远离的位置处还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折缘滑动槽110、110。
[0071]接下来对盖4的结构加以介绍。如图1、图2所示,盖4整体形成为倒置的槽状构件,以便在将盖4安装至主体I上时,该槽状构件内部能够至少跨置于主体I的上表面上的锁定构件2和锁定构件支承部105上方。在盖4的槽口的前端部位置设有沿盖4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折缘部401、401 (由于是左右对称,图1中只显示了左折缘部),该左右折缘部401、401分别与上板101上表面上的左、右折缘滑动槽110、110滑动配合连接(并通过公知的技术手段例如压接、铆接等,来限制盖4相对于主体I的前后方向的位移),从而将盖4以沿前后方向悬臂支承的方式固定于上板101的上表面上。此处,优选左右折缘部401、401与左、右折缘滑动槽110、110在前后方向具有相同的长度。此外,如图1、2所示,作为槽状构件的盖4,在其靠前端槽壁处形成缺失部402,该缺失部402使得盖4自宽度方向看去整体呈大致“L”字形,并由该缺失部402的作用而在所述盖4与所述主体I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能够容纳拉片5的轴部501的容纳间隙。当盖4将其前端部悬臂支承于主体I上时,盖4后端部的下表面与主体I后端部的上表面之间形成能够通过拉片5的轴部501的端部间隙403,且该端部间隙与所述容纳间隙相连通。当然盖4的后端部和后述的锁定构件2的上臂202、下臂203的顶端在链牙通路104的延伸方向上位于同一侧。
[0072]拉片5是由长条形的板材形成的。在其下端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拉片本体的开口部502,而轴部501则设于该开口部502的下端。当使拉片5向拉链拉头上安装时,盖4的后端部被插入开口部502中。
[0073]下面对锁定构件2的结构加以介绍。如图1所示,锁定构件2具有基部201和从该基部201向后方基本上平行伸出的上下相对的上臂202和下臂203。该上臂202和下臂203在上下方向形成有用于容纳拉片5的轴部501的间隙G,当将拉片5安装于拉链拉头中时,该间隙G内能够收纳拉片5下端的轴部501。所述锁定构件2的基部201以使所述上臂202和所述下臂203可上下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设在所述主体I上表面上的锁定构件支承部105上。具体而言,在锁定构件2的基部201下侧与下臂203相邻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支承凸部106的形状相吻合的支承凹部204,因而,使支承凹部204与支承凸部106相配合,从而将锁定构件2沿上下方向可摆动地支承于锁定构件支承部105上。即,当锁定构件2受到来自拉片5的轴部501的外力的作用时,其以下臂203在上下方向进出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方式绕支承凸部106发生摆动。
[0074]此外,结合图2来看,在上臂202的顶端部设有向下方突出的突起205。突起205向所述主体I的上表面突出并且向下臂203的上表面突出。由此,突起205能够阻挡轴部501,从而使得所述轴部501无法从间隙G中脱出。此外,优选突起205上靠近上臂202的内侧面207的形状与拉片5的轴部501 (圆柱状)外表面的形状相吻合。本实施方式中是以轴部501呈圆柱状,内侧面207呈大致圆柱面形状为例来进行说明的,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二者的形状相吻合,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也可以是轴部501为四棱柱状,内侧面207为“L”字形形状等等。同时,当使锁定构件2可摆动支承于锁定构件支承部105上时,主体I上表面与突起205对应的位置处还设有向上突出的主体突出部113。具体而言,由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壁的上端部局部突起而形成两个波浪状的主体突出部113。从而当将拉片5的轴部501收容于上臂202和下臂203在上下方向形成有的间隙G中时,实质上由宽度方向上依次排布的主体突出部113、突起205、主体突出部113共同对轴部501自间隙G的脱出产生阻挠。而设有的主体突出部113正是为了在拉片被拉时,使突起205与主体I上表面的间隙尽可能的小,从而更可靠的防止拉片5自拉链拉头上的脱出。
[0075]另外,在下臂203的顶端还设有能够进入形成在主体I内部的链牙通路104内,从而进入到相邻链牙之间的间隔中锁定拉链拉头的、向下突出的爪部206。具体而言,当将锁定构件2安装于锁定构件支承部105上时,在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槽底部上与爪部206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上板101的通孔111。当锁定构件2绕支承凸部106发生逆时针转动时(图2的逆时针方向),爪部206通过通孔111进入“Y”字形的链牙通路104中,并进入到相邻的链牙(未图示)之间使拉链拉头相对于链牙锁定而处于不能相对于链牙滑动的状态,防止拉链意外被拉开;与此相对地,当锁定构件2绕支承凸部106发生顺时针转动(图2的顺时针方向)时所述爪部206能够从所述链牙通路104中退出。
[0076]此外,如图2所示,在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槽底部上与下臂203对应的位置处的表面112的形状与下臂203的下表面208的形状相吻合;此外,在盖4内表面上,与支承凸部106相对应的位置(即与锁定构件2的基部201相对的位置)上还形成有脱离防止突出部404。该脱离防止突出部404向下侧突出,向锁定构件2的基部201延伸。而且,脱离防止突出部404进入左右两个止挡部107、107之间。脱离防止突出部404用于防止锁定构件2从锁定构件支承部105脱离。从而,当使盖4安装至主体I上,且锁定构件2绕支承凸部106发生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当下臂203的下表面208与表面112抵接时,和/或基部201的上端面抵接至脱离防止突出部404上时,能够限制锁定构件2的转动,即形成锁定构件2的下限位置(如图2、3所示的位置)。除此之外,该下限位置的形成可通过爪部206卡抵至通孔111的边缘来确保。
[0077]进一步地,对弹性构件3以及弹性构件收容部109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图2所示,弹性构件3通过弹性构件收容部109而设于主体I上表面远离连接柱103的一侧,,且始终对锁定构件2施加使其上臂202和下臂203向下摆动的力。具体而言,弹性构件收容部109包括:凹状的弹性构件收容槽114和防脱部118,其中,该弹性构件收容槽114形成于主体I的上表面的后端侧,且向上方开口 ;该防脱部118配置于弹性构件收容槽114的周缘,其自上方覆盖弹性构件3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得弹性构件收容槽114中收容的弹性构件3不会脱出。更具体而言,弹性构件收容部109具有自主体I的上表面分别向上一体突出的后端止挡部115、和前端止挡部115'以及形成于上述二者之间的弹性构件收容槽114,所述后端止挡部115的顶端具有自上方覆盖弹性构件3的至少一部分的防脱部118。该防脱部118以向主体I的前方倾斜的姿势延伸。优选防脱部118以与后述的作为弹性构件3的螺旋扭簧301外周形状相吻合的方式弯曲并延伸。此外,前端止挡部115'的一部分被切除,从而将弹性构件收容槽114和锁定构件容置槽108连接起来。因此,弹性构件3的一部分自弹性构件收容槽114延伸出并进入锁定构件容置槽108之内。在此实施方式中,优选弹性构件为具有筒状扭簧主体、自筒状扭簧主体延伸的第一自由端部302和第二自由端部303的螺旋扭簧301。防脱部118覆盖扭簧主体的上方。第二自由端部303自弹性构件收容槽114延伸出并进入锁定构件容置槽108之内。螺旋扭簧301在由弹性构件收容槽114的作用而进行了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固定于弹性构件收容槽114内,即螺旋扭簧301以如下方式被弹性固定于弹性构件收容部109内:扭簧主体收容于该弹性构件收容槽114内,且第一自由端部302卡抵至弹性构件收容部109的后端止挡部115,第二自由端部303自弹性构件收容槽114超过前端止挡部115^向前方伸出并弹压在下臂203的上侧面上而对锁定构件2施加使上臂202和下臂203向下摆动的方向的力。
[0078]综上,锁定构件2通过支承凹部204和支承凸部106的配合而可摆动地支承于主体I的上表面,同时,弹性构件3在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安装于弹性构件收容部109之内,并始终对锁定构件2的下臂203施加朝向下方的力,盖4通过左右折缘部401、401分别与左、右折缘滑动槽110、110的滑动配合,从而以沿前后方向悬臂支承的方式固定于主体I的上表面上,此外,拉片5以将其轴部501收容于上臂202和下臂203之间的方式而安装于拉链拉头上。
[0079]接下来对拉链拉头以及拉片5向拉链拉头的装配过程进行说明。
[0080] 如图1、2所示,拉链拉头的装配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81](I)将锁定构件2安装到锁定构件支承部105上的步骤。具体而言,使支承凹部204与支承凸部106相贴合,并使下臂203收容于锁定构件容置槽108内。同时,下臂203的下表面208与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槽底部的表面112贴合,从而使得锁定构件2能够较为可靠地固定于主体I的上表面。而且,设于下臂203端部的爪部206通过通孔111而进入“Y”字形的链牙通路104中。
[0082](2)将弹性构件3安装到弹性构件收容部109内的步骤。具体而言,在通过人工或借助工具使螺旋扭簧301的第一自由端部302和第二自由端部303向相互靠拢的方向扭转了的情况下,使该处于弹性变形中的螺旋扭簧301自弹性构件收容槽114的槽口而放入弹性构件收容部109之内,并使第一自由端部302卡抵至弹性构件收容部109的后端止挡部115上,使第二自由端部303自弹性构件收容槽114超过前端止挡部115'向前方伸出并将下臂203弹性按压至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槽底部的表面112上。与此同时,还将爪部206通过通孔111压入“Y”字形的链牙通路104中。
[0083](3)将盖4安装到主体I上的步骤。具体而言,将盖4以缺失部402朝向主体I后端的方式从主体I的前端装入,即通过使左右折缘部401、401分别沿上板101上表面上的左、右折缘滑动槽110、110滑移安装,从而使盖4固定于上板101的上表面上,并且还在盖4后端部的下表面与主体I的上表面之间形成能够通过拉片5的轴部501的端部间隙403。
[0084]图3?图6是对拉片5向拉链拉头的安装过程加以表示的图。首先,为了将拉片5连接到拉链拉头中,如图3所示,使拉片5的轴部501进入端部间隙403中(盖4的后端进入拉片5的开口部502中);如图4所示,沿端部间隙403向前移动拉片5的轴部501,使得轴部501与锁定构件2的上臂202的突起205的后侧面接触,如图4所示,由于突起205的后侧面形成为从上到下向前下方倾斜的斜面,而且突起205的下端形成为圆头状,因此,在向前方推轴部501时,轴部501会如图4所示地克服螺旋扭簧301的弹力使锁定构件2绕支承凸部106发生顺时针旋转而将突起205及上臂202抬起(即,下臂203抬起,并带动螺旋扭簧301的第二自由端部303抬起而使螺旋扭簧301发生弹性扭转);如图5所示,进一步向前方推轴部501时,突起205继续抬起,锁定构件2继续顺时针旋转,下臂203进一步抬起使螺旋扭簧301发生更大的扭转变形;而当突起205的下端与设于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主体突出部113的上端之间的间隙等于轴部501的直径时,再进一步向前方推动轴部501,则如图6所示,轴部501经过突起205和主体突起113之间,配置于突起205前侧,进入到上臂202和下臂203之间的间隙G中,进入到位于盖4的中间部分(缺失部402的一部分)与主体I的上表面之间的,由上臂202、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槽壁的上端部围成的允许轴部501在其中活动的轴部活动空间H中(即前文所述间隙G与容纳间隙重叠的部分),这时,在螺旋扭簧301的弹力的作用下,锁定构件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即,第二自由端部303将下臂203弹性按压至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槽底部的表面112上,从而如图6所示地回到前文中描述过的下限位置,也即图3所示的位置,至此,完成将拉片5安装在拉链拉头之上的过程。
[0085]当拉片5未被拉动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拉片5的轴部501被收容于上述的轴部活动空间H之中,同时,在螺旋扭簧301的第二自由端部303的作用下,爪部206通过通孔111压入“Y”字形的链牙通路104中,对链牙通路104中的链牙进行锁定。当向前上方或后上方拉拉片5,想要拉动拉链拉头从而拉开拉链或闭合拉链时,如图7所示,在向后上方拉动拉片5而克服了螺旋扭簧301对锁定构件2施加的逆时针方向的转矩时,锁定构件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锁定构件2的爪部206从“Y”字形的链牙通路104中退出。因此使拉链拉头处于能够相对于链牙滑动的状态,而能相对于链牙滑动来进行拉开拉链或闭合拉链的动作。此外,在向后上方拉动拉片5时,轴部501被以面接触的方式同突起205的前表面接触,换言之,同与上臂202的下表面相邻的、用于限定出上述轴部活动空间H的周缘的内侧面207接触(内轴侧面207的形状与轴部501外表面的形状相吻合)。因此,所述轴部501钩挂于所述突起205上,难于自该上臂202和下臂203之间的间隙G脱落,再加上设于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上端部的主体突出部113,从而使突起205与主体I上表面的间隙尽可能的小,从而更可靠的防止拉片5的轴部自上臂202和下臂203之间的间隙G脱出。此外,螺旋扭簧301向下方按压下臂203,并始终对锁定构件2施加使其上臂202和下臂203往主体I一侧靠近的力,这也使拉片5的轴部501的脱出难度进一步加大。
[0086]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 一种拉链(图略),此拉链使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拉链拉头。此外,本实施方式还包括使用了上述拉链的物品。
[0087](第二实施方式)
[0088]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一类似,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此处,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的拉链拉头相同的结构及其装配方法部分,将省略说明,下面仅对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即:弹性构件3和弹性收容部109的结构,以及弹性构件3的安装方法。
[0089]如图8、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收容部109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于主体I上表面远离所述连接柱103的一侧,且包括自弹性构件收容槽114底部(主体I的上表面)分别向上一体突出的后端止挡部115、左侧固定部116和右侧固定部117。弹性构件收容槽114形成于左侧固定部和右侧固定部之间。并且,在后端止挡部115的顶端设有自上方覆盖弹性构件3的至少一部分,用于限制弹性构件3自弹性构件收容槽114向上方脱出的防脱部118。本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3为纵截面大致为“U”字形的板弹簧304,并具有自弯曲为U字形的基部延伸的第一自由片部305 (对应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U”字的一个腿部)和第二自由片部306 (对应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U”字的另一个腿部);防脱部118覆盖基部的上方。第一自由片部305自基部开始依次包括第一倾斜部308和第二倾斜部309,该第一倾斜部308以相对于基部向远离第二自由片部306的方式倾斜,该第二倾斜部309以相对于第一倾斜部308向靠近第二自由片部306的方式倾斜;此外,在第一自由片部305的端部,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切除为凹形的避让部310,从而能够使第一自由片部305不会干涉到锁定构件2的转动。而在第二自由片部306的端部形成有以相对于第一自由片部305远离的方式弯曲的辅助按压部311,而且辅助按压部311与下臂203相接触的部分312朝向下方凸出地形成为弧形状。
[0090]此外,在板弹簧304的宽度方向一侧端部设有两个第一突起313、313,而宽度方向另一侧端部与该两个第一突起313、313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两个第二突起314、314,且两个第一突起313、313在前后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两个第二突起314、314在前后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如图9所示,为两个第一突起313、313,两个第二突起314、314中,一个第一突起313、一个第二突起314设置在“U”字的基部上,另一个第一突起313、另一个第二突起314设置在第二自由片部306上的例示,当然只要满足上述的在前后方向上隔开一定间距的条件即可,还可以为其它形式的设置,例如,一个第一突起313、第二突起314设置在第一自由片部305上,另一个第一突起313、第二突起314设置在第二自由片部306上,或者两个第一突起313、313,两个第二突起314、314均设置于第一自由片部305或第二自由片部306之上。与结构上的差异相对应的,在拉链拉头的装配步骤中,将弹性构件3安装到弹性构件收容部109内的步骤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具体安装过程中,使“U”字形板弹簧304的基部置于左侧固定部116和右侧固定部117之间形成的弹性构件收容槽114之内,并使左侧固定部116卡于两个第一突起313、313之间,使右侧固定部117卡于两个第二突起314、314之间,从而实现对板弹簧304的牢固卡定。此外,该第一自由片部305的端部抵接至盖4的后端的下表面而将上述端部间隙403封闭,而第二自由片部306的端部弹压在下臂203的上侧面上而对锁定构件2施加使上臂202和下臂203向下摆动的方向的力。
[0091]另外,图9A是本实施方式的拉链拉头结构的分解示意图;该图中,板弹簧304的结构相较于图9发生了略微变化,具体而言,第二自由片部306以越靠端部侧,宽度尺寸越小的方式形成。
[0092]图10?图13是对拉片5向本实施方式的拉链拉头的安装过程加以表示的图。首先,为了将拉片5连接到拉链拉头中,如图10所示,使拉片5的轴部501接触并按压板弹簧304的第一倾斜部308,使第一自由片部305向下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打开端部间隙403,并使轴部501进入端部间隙403中(盖4的后端进入拉片5的开口部502中);如图11所示,沿端部间隙403向前移动拉片5的轴部501,使得轴部501与板弹簧304的第二倾斜部309接触,与此同时,与锁定构件2的上臂202的突起205的前侧面接触,如图11所示,由于突起205的后侧面形成为从上到下向前下方倾斜的斜面,而且突起205的下端形成为圆头状,因此,在向前方推轴部501时,轴部501会如图11所示地克服板弹簧304的弹力使锁定构件2绕支承凸部106发生顺时针旋转而将突起205和上臂202抬起。此时,下臂203和上臂202 —起抬起,并带动板弹簧304的第二自由片部306抬起而使板弹簧304发生弹性变形。此处,由于在第二自由片部306的前端部形成有以相对于上述第一自由片部305远离的方式弯曲并倾斜的按压部311,因此,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范围形成为:由第二自由片部306的弹性变形的范围是在第二自由片部306上增加上按压部311的范围,能够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此外,由于第二自由片部306和下臂203相接触的部分向下方凸出地形成为弧状,所以,不会使板簧304陷入下臂203,能够防止下臂的损伤。如图12所示,进一步向前方推轴部501时,该轴部501脱离与第二倾斜部309的接触,该第二倾斜部309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再次抵接至盖4的后端的下表面而将上述端部间隙403封闭,与此同时,突起205继续抬起,锁定构件2继续顺时针旋转,下臂203进一步抬起使板弹簧304的第二自由片部306发生更大的弹性变形;而当突起205的下端与设于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主体突出部113的上端之间的间隙等于轴部501的直径时,再进一步向前方推动轴部501,则如图13所示,轴部501经过突起205和主体突起113之间的间隙,配置于突起205的前侧,进入到上臂202和下臂203之间的间隙G中,进入到位于盖4的中间部分(缺失部402的一部分)与主体I的上表面之间的,由上臂202、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槽壁的上端部围成的允许轴部501在其中活动的轴部活动空间H中,这时,在板弹簧304的弹力的作用下,锁定构件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其第二自由片部306将下臂203弹性按压至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槽底部的表面112上,从而如图13所示地回到前文中描述过的下限位置,也即图3所示的位置,至此,完成将拉片5安装在拉链拉头之上的过程。
[0093]当拉片5未被拉动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拉片5的轴部501被收容于上述的轴部活动空间H之中,同时,在板弹簧304的第二自由片部306的作用下,爪部206通过通孔111压入“Y”字形的链牙通路104中,对链牙通路104中的链牙进行锁定。当向前上方或后上方拉拉片5,想要拉动拉链拉头从而拉开拉链或闭合拉链时,如图14所示,在向后上方拉动拉片5而克服了板弹簧304对锁定构件2施加的逆时针方向的转矩时,锁定构件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锁定构件2的爪部206从“Y”字形的链牙通路104中退出,从而使拉链拉头处于能够相对于链牙滑动的状态,而能相对于链牙滑动来进行拉开拉链或闭合拉链的动作。此外,在向后上方拉动拉片5时,轴部501被以面接触的方式同突起205的前表面接触,换言之,同与上臂202的下表面相邻的、用于限定出上述轴部活动空间H的周缘的内侧面207接触(内侧面207的形状与轴部501外表面的形状相吻合。因此,所述轴部501钩挂于所述突起205上,难于自该上臂202和下臂203之间的间隙G脱落,再加上设于锁定构件容置槽108的上端部的主体突出部113,从而使突起205与主体I上表面的间隙尽可能的小,从而更可靠的防止拉片5的轴部自上臂202和下臂203之间的间隙G脱出。此外,板弹簧304也始终对锁定构件2施加使其上臂202和下臂203往主体I 一侧靠近的力,这也使拉片5的轴部501的脱出难度进一步加大。最后,即使发生了轴部501自上述轴部活动空间H中脱出的情况,由于板弹簧304上的第二倾斜部309抵接至盖4的后端的下表面而将上述端部间隙403封闭,从而能够形成防止轴部501脱出的最后一道屏障。
[0094](第三实施方式)
[0095]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一类似,此处,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的拉链拉头相同的结构及其装配方法部分,省略了对其的说明,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构件3和弹性收容部109的结构,以及弹性构件3的安装方法。
[0096]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拉链拉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弹性构件收容部109具有与锁定构件容置槽108连通的弹性构件收容槽114以及自弹性构件收容槽114的后端突出的后端止挡部115。而且,具有将后端止挡部115的一部分向主体的前方、弹性构件收容槽114的底面弯折而成的板簧按压部119。本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3为平板状弹簧315,具体安装过程中,将平板状弹簧315的一端部弹压在下臂203的上侧面上而配置,而将其远离下臂203的一侧的另一端夹持于板簧按压部119与弹性构件收容槽114的底面之间而固定,从而对锁定构件2施加使上臂202和下臂203向下摆动的方向的力。
[0097]本实施方式的拉片5向拉链拉头的安装过程与实施方式一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该拉链拉头包括主体(1)、锁定构件(2)、弹性构件(3)以及盖(4);其中,所述主体(1)是由连接柱(103)将上下相对的上板(101)和下板(102)之间隔开间隔地相连接而成的,在所述上板(101)和下板(102)之间形成有链牙通路(104),在所述上板(10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板(101)的通孔(111);所述锁定构件(2)具有基部(201)和从所述基部(201)伸出的上下相对的上臂(202)和下臂(203),在所述上臂(202)和下臂(203)之间设有用于容纳拉片(5)的轴部(501)的间隙(G),在所述下臂(203)顶端设有向下突出的爪部(206),所述锁定构件(2)的基部(201)以使所述上臂(202)和所述下臂(203)可上下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设在所述主体(1)上表面上的锁定构件支承部(105 )上,通过所述上下摆动,所述下臂(203 )的所述爪部(206 )能够经由所述上板(101)的所述通孔(111)进入所述链牙通路(104)或从所述链牙通路(104)退出;所述弹性构件(3)始终对所述锁定构件(2)施加使所述上臂(202)和所述下臂(203)向下摆动的方向的力,上述主体(1)上表面远离所述连接柱(103 )的一侧还形成有用于收容上述弹性构件(3 )的弹性构件收容部(109);所述盖(4)被固定在所述主体(1)的上表面,至少覆盖所述锁定构件(2)和锁定构件支承部(105),在所述盖(4)与所述主体(1)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能够容纳所述拉片(5)的所述轴部(501)的容纳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4)的一端被固定在所述主体(I)上,所述盖(4)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1)的上表面之间设有供所述拉片(5)的所述轴部(501)通过的端部间隙(403),该端部间隙(403)与所述容纳间隙相连通,所述盖(4)的另一端和所述上臂(202)和所 述下臂(203)的所述顶端在所述链牙通路(104)的延伸方向上位于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收容部(109)包括:凹状的弹性构件收容槽(114)和防脱部,其中,该防脱部自上方覆盖收容于弹性构件收容槽(114)中的弹性构件(3)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之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3)通过弹压在所述下臂(203)的上侧面上而对所述锁定构件(2)施加使所述上臂(202)和所述下臂(203)向下摆动的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3)为螺旋扭簧(301),簧丝的从簧主体伸出的一端部(303)弹压在所述下臂(203)的上侧面上而对所述锁定构件(2)施加使所述上臂(202)和所述下臂(203)向下摆动的方向的所述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弹性构件收容部(109)具有自主体(I)的上表面一体突出的前端止挡部(115')和后端止挡部(115)以及形成于上述二者之间的所述弹性构件收容槽(114),所述后端止挡部(115)的顶端具有防脱部(118),防脱部(118)向前方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3)是截面呈“U”字形的板弹簧(304),“U”字的一个腿部(305)的端部与所述盖(4)的所述另一端抵接,“U”字的另一个腿部(306)的端部弹压在所述下臂(203)的上侧面上而对所述锁定构件(2)的下臂(203)施加使所述上臂(202)和所述下臂(203)向下摆动的方向的所述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收容部(109)具有自主体(1)的上表面一体突出的后端止挡部(115 )、左侧固定部(116 )和右侧固定部(117 )、以及形成于所述左侧固定部和所述右侧固定部之间的所述弹性构件收容槽(114),并且,所述后端止挡部(115)的顶端具有防脱部(118),防脱部(118)向前方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在板弹簧(304)的宽度方向一侧端部设有两个在前后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的第一突起(313、313),而宽度方向另一侧端部与该两个第一突起(313、313)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两个在前后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的第二突起(314、314),且使所述左侧固定部(116)卡于两个第一突起(313、313)之间,使所述右侧固定部(117)卡于两个第二突起(314、31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U”字的另一个腿部(306)的端部形成有以相对于所述“U”字的一个腿部(305)远离的方式倾斜的按压部(31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按压部(307)与下臂(203)相接触的部分形成为弧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U”字形的一个腿部(305)自“U”字基部开始依次包括第一倾斜部(308)和第二倾斜部(309),该第一倾斜部(308)以相对于基部向远离所述“U”字的另一个腿部(306)的方式倾斜,该第二倾斜部(309)以相对于第一倾斜部(308)向靠近所述“U”字的另一个腿部(306)的方式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字的一个腿部(305)的端部,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还形成有避让部(310)。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收容部(109)为与主体(1)的上表面呈悬臂状一体设置的板簧按压部(119),所述弹性构件(3 )是平板状板簧(315),其靠近所述下臂(203)的一端弹压在所述下臂(203)的上侧面上,其远离所述下臂(203)的另一端被固定在板 簧按压部(119)与主体I的上表面之间,从而对所述锁定构件(2)的下臂(203)施加使所述上臂(202)和所述下臂(203)向下摆动的方向的所述力。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主体(1)上表面还设有自锁定构件支承部(105)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锁定构件容置槽(108),将锁定构件(2)支承于锁定构件支承部(105)上之后,该锁定构件(2)的下臂(203)能够在该容置槽(108)内上下摆动,且上述弹性构件收容槽(114)与该容置槽(108)连起来,位于该锁定构件收容槽(108)的后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4)的内表面的与所述锁定构件(2)的基部(201)相对的位置设有向内侧突出的用于防止所述锁定构件(2)从所述锁定构件支承部(105)脱离的脱离防止突出部(404)。
17.—种拉链,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16之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拉头。
18.一种物品,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拉链。
【文档编号】A44B19/30GK103564996SQ201210258698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
【发明者】细江一辉, 伊东一良, 森野笃彦, 箱井勉, 熊木敦, 盐田一人, 布目拓也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