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皮夹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45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皮夹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纸皮夹,尤指ー种由ー纸材本体经折叠而成的纸皮夹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皮夹主要为收纳金钱及随身证件的日常随身用品,但在现今品味高涨的社会中,人们除上述用途需求之外,逐渐对皮夹外观产生要求,外观是否具有鮮明的设计感,是否具有所爱好的表纹图样。且人们使用同一皮夹一段时间后,总会厌倦身边皮夹所帯来的观感,进而将其淘汰购换另一具有不同感受的皮夹,通过新皮夹的表纹图样或其鮮明的设计感,带来不同的生活感受。皮夹就如其名,最早多以皮质材料加工而成,随时代进步,皮夹的制成材料并非以皮质材料为必要,逐渐有以布质材料或塑化材料等制成的皮夹,但无论皮夹制成材料是上述的哪ー种,皆无法被大自然所分解,导致环境污染的产生,此外,为使皮夹外观更加鲜明,更有人宰杀具有鮮明皮纹的动物,以制成特殊表纹的皮夹,进而导致生态圈的浩劫,许多具有鮮明皮纹的动物濒临绝种。此外,皮夹的制成除前述材质的选用之外,更需透过多重的剪裁、缝制等加工程序,才可制得。因此,若能针对现今人们对皮夹的需求,寻找出比上述材质更为恰当的实施方式,必能改善前述中的各种生态破坏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现今已有利用纸质材料制成的皮夹,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412858号,其公开了ー种以纸模制成纸制皮夹的结构,其主要是在纸模上形成有缺槽或侧部等结构,通过叠合等步骤以制得所称的纸制皮夹,但其实施仍需要先对纸模进行部分的剪裁,以形成前述中的缺槽或侧部等,如此ー来,使用者仍然受限于纸模需预先开设缺槽或侧部的限制,而无法随个人喜好选择喜爱的纸材制作纸制皮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纸皮夹,以解决现代人因自身因素淘汰皮夹所衍生的垃圾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使用者需求选择所喜好的纸材花纹进行折制的技术方案。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纸皮夹折叠结构,所述的纸皮夹是由ー纸材本体所折叠而成,该纸材本体上具有一第一对折线,一与该第一对折线呈垂直态样的第一翻折线及第ニ翻折线,以及一相对该第一对折线于该纸材本体另一端形成并与该第一对折线平行的第二对折线。该纸材本体于该第一对折线、该第二对折线、该第一翻折线以及该第ニ翻折线之间具有一第一收纳区块,该第一对折线、该第二对折线、该第一翻折线以及该纸材本体的一端缘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一收纳区块的第二收纳区块,该第一对折线、该第二对折线、该第二翻折线以及该纸材本体的另一端缘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一收纳区块的第三收纳区块,该纸材本体自该第一对折线相邻该第一收纳区块、该第二收块区块以及该第三收纳区块沿该第一对折线对折后具有ー叠合于该第一收纳区块的第一叠合区块、一叠合于该第二收纳区块的第二叠合区块、以及ー叠合于该第三收纳区块的第三叠合区块。该纸材本体自该第一翻折线及该第二翻折线相对该第一收纳区块反向翻折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一收纳区块及该第一叠合区块之间的第一收纳空间、一形成于该第二收纳区块及该第二叠合区块之间的第二收纳空间、以及一形成于该第三收纳区块及该第三叠合区块之间的第三收纳空间。该第二对折线、该第一翻折线及该第二翻折线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一收纳区块反向折叠后夹设于该第二收纳空间及该 第三收纳空间的第四叠合区块。于ー实施例中,为修饰该第二收纳空间与该第三收纳空间所形成的态样,该纸材本体具有一分别连接该第一对折线两端并具有一斜折夹角的第一斜折线及第ニ斜折线。该纸材本体自该第一斜折线对折后具有ー叠合于该第二叠合区块用以装饰该第二收纳空间的第一斜叠区块,而该纸材本体自该第二斜折线对折后具有ー叠合于该第三叠合区块用以装饰该第三收纳空间的第二斜叠区块。于ー实施例中,为提供更多夹层的收纳空间,该纸材本体具有一介于该纸材本体邻近该第二对折线一端与该第二对折线之间的第三翻折线,而该第三翻折线与该第一翻折线及该第二翻折线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四叠合区块且折叠后限位于该第二收纳空间及该第三收纳空间的第五叠合区块。更进一歩地,该纸材本体具有一分别连接该第三翻折线两端具有一第二斜折夹角的第三斜折线及第四斜折线,该纸材本体于该第三翻折线与该第一翻折线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五叠合区块的第四收纳区块,该纸材本体于该第三翻折线与该第二翻折线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五叠合区块的第五收纳区块,该纸材本体具有ー自该第三斜折线翻折叠合于该第四收纳区块的第三斜叠区块,一自该第四斜折线翻折叠合于该第五收纳区块的第四斜叠区块。该纸材本体自该第二对折线及该第三翻折线折叠后,该第三斜叠区块与该第四收纳区块夹设于该第二收纳空间中,而该第四斜叠区块与该第五收纳区块夹设于该第三收纳空间中。于ー实施例中,为修饰该纸皮夹结构折叠后的态样,该纸材本体具有一介于该纸材本体邻近该第三翻折线一端与该第三翻折线之间的第三对折线,该纸材本体具有ー自该第三对折线翻折叠合该第五叠合区块用以装饰纸皮夹边缘的第六叠合区块。此外,该纸材本体具有一介于该纸材本体邻近该第一对折线一端与该第一对折线之间的第四对折线,该第四对折线与该第一翻折线及该第二翻折线之间具有一自该第四对折线翻折后叠合于该第一叠合区块以用于封闭该第一收纳空间的封ロ区块。于ー实施例中,该纸材本体的该第一收纳区块宽度等同于ー纸质钱币的宽度。于ー实施例中,该纸材本体的该第一收纳区块及该第五叠合区块宽度等同于ー纸质钱币的宽度。于ー实施例中,该纸材本体的该第二收纳区块宽度等同于一^^片物品的宽度。于ー实施例中,其特征在干,该纸材本体的该第二收纳区块长度等同于ー卡片物品的长度。于ー实施例中,所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进ー步具有一用以使该纸材本体折叠后常态呈ー收纳状态的弹性件。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于该纸材本体上形成有该些对折线及该些翻折线,而该些对折线与该些翻折线于该纸材本体上定义出多个用途相异的区块。该些区块经该些对折线与该些翻折线折叠后,便折得ー纸皮夹。如此,经本实用新型所揭结构折得的纸皮夹,可改善现代人因自身心态随意汰去皮夹所衍生的生态问题,并进一歩供人们得依喜好选择具所喜爱的图纹花样的纸材折制该纸皮夹。

图I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ー实施例纸材本体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一实施例折叠示意图(一);图2-2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一实施例折叠示意图(ニ);图2-3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一实施例折叠示意图(三);图2-4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一实施例折叠完成示意图;图3-1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二实施例折叠示意图(一);图3-2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二实施例折叠示意图(ニ);图3-3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二实施例折叠示意图(三);图4-1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三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一);图4-2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三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ニ);图5-1图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四实施例折叠示意图(一);图5-2图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四实施例折叠示意图(ニ);图5-3图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四实施例折叠示意图(三);图5-4图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四实施例折叠示意图(四);图5-5图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结构第四实施例折叠完成示意图;图6图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五实施例折叠示意图;图7图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六实施例外观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參阅图1,图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ー实施例纸材本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主要是由ー纸材本体10经折叠所制成,所述的纸材本体10可为一具防水功效或耐磨功效的纸材,例如一石头纸材、防水纸材、或一铜板纸材。该纸材本体10上具有一第一对折线21、一相对于该第一对折线21于纸材本体10另一端形成并与该第一对折线21相互平行的第二对折线22、以及一与该第一对折线21呈垂直态样的第一翻折线23及第ニ翻折线24。前述的该些对折线与翻折线分别在纸材本体10上定义出数个用途相异的区块,如图,该第一对折线21、该第二对折线22、该第一翻折线23以及该第二翻折线24之间具有一第一收纳区块11,而该第一对折线21与该第二对折线22及该第一翻折线23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一收纳区块11的第二收纳区块12,该第一对折线21与该第二对折线22及该第二翻折线24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一收纳区块11的第三收纳区块13。该纸材本体10自该第一对折线21相邻该第一收纳区块11、第二收纳区块12及第三收纳区块13沿该第一对折线21对折后具有ー叠合于该第一收纳区块11的第一叠合区块111、ー沿该第一对折线21对折后叠合于该ニ收纳区块12的第二叠合区块121、以及ー沿该第一对折线21对折后叠合于该三收纳区块13的第三叠合区块131。又该第二对折线22、该第一翻折线23、该第二翻折线24以及该纸材本体10的一端缘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一收纳区块11的第四叠合区块112。承上所述,欲将该纸材本体10经折叠制成本实用新型所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使用者可自行选用本身所喜好的纸材花纹,进行折制,折制初始,预先于该纸材本体10适当位置通过压折以形成该第一对折线21,再分别由该第一对折线21两端压折以形成垂直该第一对折线21的该第一翻折线23及该第二翻折线24,最后再于该纸材本体10相对于该第一对折线21的另一端压折形成该第二对折线22,并使该第一对折线21与该第二对折线22呈相互水平的态样。当该些对折线及该些翻折线分别形成于该纸材本体10后,该纸材本体10上便具有图I所述的各折叠区块。请參阅图2-1,图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一实施例折叠示意图(一),将该纸材本体10自该第一对折线21对折,使相邻于该第一对折线21两侧的该第一叠合区块111叠合于该第一收纳区块11之上,该第二叠合区块121叠合于该第二收纳区块12之上,该第三叠合区块131叠合于该第三收纳区块13之上。请參阅图2-2、2-3,图为本实用新型 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一实施例折叠示意图(ニ)、(三),完成上述叠合后,进ー步使该纸材本体10自该第一翻折线23及该第二翻折线24相对于该第一收纳区块11反向翻折,贴附于该纸材本体10相对该第一收纳区块11的另ー表缘。此时,该第一收纳区块11与该第一叠合区块111之间形成有一介于该第一翻折线23与该第二翻折线24之间的第一收纳空间SI,该第二收纳区块12与该第二叠合区块121之间形成有一端临界该第一翻折线23的第二收纳空间S2,该第三收纳区块13与该第三叠合区块131之间形成有一端临界该第二翻折线24的第三收纳空间S3。承上所述,进ー步将该纸材本体10自该第二对折线22相对于该第ー收纳区块11反向翻折,使该第四叠合区块112夹设于该第二收纳空间S2与该第三收纳空间S3之中,如此ー来,便完成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纸皮夹,便如图2-4所示,图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一实施例折叠完成示意图。所称的纸皮夹完成后,形成于该第一收纳区块11与该第一叠合区块111之间的该第一收纳空间SI可供置放收纳ー纸质钱币又或是一片状物品,而形成于该第二收纳区块12与该第二叠合区块121之间的该第二收纳空间S2及形成于该三收纳区块13与该第三叠合区块131之间的该第三收纳空间S3可分别用于收纳ー卡片物品,例如金融提款卡片、名片、随身证件等。再请參阅图1,并同时搭配參阅图3-1,图3-1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二实施例折叠示意图(一),为使放置于该第二收纳空间S2及该第三收纳空间S3的卡片物品得以较方便的拿取,该纸材本体10进ー步具有一分别连接该第一对折线21两端并具有一斜折夹角的第一斜折线211及第ニ斜折线212,该纸材本体10自该第一斜折线211相邻该第二叠合区块121具有一第一斜叠区块122,另ー方面该纸材本体10自该第二斜折线212相邻该第三叠合区块131具有一第二斜叠区块132,当该纸材本体10分别自该第一斜折线211及该第二斜折线212进行对折,使该第一斜叠区块122叠合于该第二叠合区块121之上,该第二斜叠区块132叠合于该第三叠合区块131之上,并请再參阅图3-2,图3-2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二实施例折叠示意图(ニ),进ー步自该第一对折线21产生对折,而与该第一斜叠区块122叠合的该第二叠合区块121及与该第二斜叠区块132叠合的该第三叠合区块131亦分别叠合于该第二收纳区块12及该第三收纳区块13之上,之后再自该第一翻折线23及该第二翻折线24翻折,如图3-3所示,而后续的折法与图2-3、2-4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如此ー来,因折叠过程中増加折叠该第一斜折线211及该第二斜折线212的过程,使折叠后的该第二收纳空间S2与该第三收纳空间S3开ロ呈斜向,而有利于卡片物品的拿取与置放,除此之外更为本实用新型的纸皮夹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大幅提升其本身所具有的设计感。再请參阅图I,并同时搭配參阅图4-1、图4-2,图4_1、图4_2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三实施例的折叠示意图(一)、(ニ),前述实施例折叠完成后,仅有该第一收纳空间Si可收纳纸质钱币,为提供较多层次的收纳空间,该纸材本体10进ー步具有一介于该纸材本体10邻近该第二对折线22 —侧与该第二对折线22之间的第三翻折线25,该第三翻折线25与该第一翻折线23及该第二翻折线24之间即具有一相邻该第四叠合区块112并于折叠后限位于该第二收纳空间S2及该第三收纳空间S3的第五叠合区块113。承上所述,当该第一翻折线23及该第二翻折线24相对该第一收纳区块11反向翻折完毕后,于本实施例中,进ー步先自该第三翻折线25折叠,使该第五叠合区块113叠合于该第四叠合区块112之上,再进ー步自该第二对折线22翻折,使该第四叠合区块112与该第五叠合区块113限位于该第二收纳空间S2及该第三收纳空间S3之间,并于该第四叠合区块112与该第五叠 合区块113之间形成有一第四收纳空间S4,如此ー来,所折叠而成的该纸皮夹便具有多夹层的收纳结构。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仅以该纸材本体10仅以单ー该第三翻折线25进行折叠举例,但实际上该第三翻折线25所形成的数量则可依该纸材本体10的长度尺寸作调整,经翻折对折后形成更多夹层的实施态样,故本实施例仅为举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除前述实施利之外,该纸皮夹用以收纳卡片物品的该第二收纳空间S2与该第三收纳空间S3亦可分别具多夹层的实施态样,再请參阅图1,并请同时搭配參阅图5-1,图5-1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四实施例折叠示意图(一),承前述图4-1、图4-2实施例,该纸材本体10进ー步具有一分别连接该第三翻折线25两端并具有一夹角的第三斜折线251及第四斜折线252,而该纸材本体10于该第三斜折线251与该第一翻折线23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五叠合区块113的第四收纳区块123,而邻近该第四收纳区块123具有ー自该第三斜折线251对折叠合于该第四收纳区块123的第三斜叠区块124,该纸材本体10于该第四斜折线252与该第二翻折线24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五叠合区块113的第五收纳区块133,而邻近该第五收纳区块133具有一自该第四斜折线252对折叠合于该第五收纳区块133的第四斜叠区块134,当完成该第一对折线21的折叠后,便直接自该第三斜折线251及该第四斜折线252进行对折,使该第三斜叠区块124叠合于该第四收纳区块123之上,该第四斜叠区块134叠合于该第五收纳区块133之上,并请參阅图5-2至5_4,图5_2至5_4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四实施例折叠示意图(ニ)、(三)、(四),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进行该第一翻折线23及该第二翻折线24的翻折,井随后依序自该第三翻折线25及第ニ对折线22进行折叠动作,使该第四叠合区块112及该第五叠合区块113限位于该第二收纳空间S2与该第三收纳空间S3之中。折叠完成的态样则如图5-5所示,图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结构第四实施例折叠完成示意图,该第二收纳空间S2内除原有的收纳空间之外,更具有一由该第四收纳区块123与该第三斜叠区块124分隔该第二收纳空间S2而成的第五收纳空间S5,以及一由该第五收纳区块133与该第四斜叠区块134分隔该第三收纳空间S3的而成的第六收纳空间S6。如此ー来,除原先供以收纳卡片物品的该第二收纳空间S2及该第三收纳空间S3之外,本实施例折叠完成后更多了该第五收纳空间S5及第六收纳空间S6可以将卡片物品收纳于其中。[0039]再请參阅图1,除上述各实施例之外,为使折叠后的该纸皮夹外观较具美感,该纸材本体10进ー步具有一介于该纸材本体10邻近该第三翻折线25 —侧与该第三翻折线25之间的第三对折线26,而该纸材本体10自该第三对折线26对折具有一相邻该第五叠合区块113的第六叠合区块114。欲进行该第一翻折线23及该第二翻折线24的翻折过程前,先将该第三对折线26对折,使该第六叠合区块114叠合于该第五叠合区块113之上,因第三对折线26的对折所产生的修边效果,使该纸皮夹制成后端缘具有适当边饰美感。上述实施例虽仅以単一该纸材本体10的一端具修边效果进行举例,但不用以限制仅能进行单边的修边实施。再请參阅图1,并请參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五实施例折叠示意图,该纸材本体10具有一介于该纸材本体10邻近该第一对折线21 —侧与该第一对折线21之间的第四对折线27,而该纸材本体10自该第四对折线27对折具有一相邻该第一叠合区块111的封ロ区块115。当欲自该第一对折线21对折或自该第一斜折线211及该第ニ斜折线212斜折时,先自该第四对折线27对折,使该封ロ区块115叠合于该第一叠合区块111之上,经上述的翻折过程后,该封ロ区块115位于该第一收纳空间SI的开ロ位置,而该封ロ区块115所形成的态样可进ー步决定其所产生的功效。当该封ロ区块115宽度略短时,可产生与该第六叠合区块114相同的修边功效,该封ロ区块115宽度略长时,可用于封 闭该第一收纳空间SI,使该第一收纳空间SI由原先的释放状态转换成一封闭状态,也因此该第一收纳空间SI除可用于收纳纸质钱币之外,更可收纳铜板钱币。此外,前述的该第一收纳区块11、该第一叠合区块111、该第四叠合区块112以及该第五叠合区块113的宽度可等同于纸质钱币的宽度,而前述各区块的长度可等于或大于纸质钱币的长度。该第二收纳区块12与该第三收纳区块13的宽度则等同于前述卡片物品的宽度,而该第二收纳区块12与该第三收纳区块13的长度则可以等于或大于卡片物品的长度。请參阅图7,图为本实用新型纸皮夹折叠结构第六实施例外观示意图,该纸皮夹可进ー步具有一弾性件31,通过该弹性件31使该纸皮夹常态下可呈ー收纳状态,就如图7所绘示的态样,当该纸皮夹呈收纳状态时,放置于该纸皮夹内的卡片物品或纸质钱币受到有效的限位,避免遗失的情况发生。又所称的该弹性件31可于该纸皮夹折叠完成后,在额外设置于该纸材本体10上,又或是于该纸皮夹的折叠过程夹设于其中,使该弹性件31于该纸皮夹折置完成后夹设于该纸材本体10的其中两区块之中。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主要是在于ー纸材本体上形成多条对折线以及多条翻折线,该些对折线与该些翻折线于该纸材本体上定义出多个用途相异的区块。该些区块经该些对折线与该些翻折线折叠后,可折得ー纸皮夹。如此,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折得的纸皮夹,可改善现代人因自身心态随意淘汰皮夹所衍生的垃圾问题,以及降低特殊表纹动物因人们欲取得特殊表纹的皮材进行皮夹制作而遭受狙杀的情况发生。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出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改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纸皮夹折叠结构,适用于ー纸材本体,其特征在于 该纸材本体表缘具有一第一对折线,一与该第一对折线呈垂直态样的第一翻折线及第ニ翻折线,以及一相对该第一对折线于该纸材本体另一端形成并与该第一对折线平行的第ニ对折线; 其中,该第一对折线、该第二对折线、该第一翻折线以及该第二翻折线之间具有一第一收纳区块,该第一对折线、该第二对折线、该第一翻折线以及该纸材本体的一端缘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一收纳区块的第二收纳区块,该第一对折线、该第二对折线、该第二翻折线以及该纸材本体的另一端缘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一收纳区块的第三收纳区块,该纸材本体自该第一对折线相邻该第一收纳区块、该第二收纳区块以及该第三收纳区块沿该第一对折线对折后具有ー叠合于该第一收纳区块的第一叠合区块、ー叠合于该第二收纳区块的第二叠合区块、以及ー叠合于该第三收纳区块的第三叠合区块,该纸材本体自该第一翻折线及该第ニ翻折线相对该第一收纳区块反向翻折具有一形成于该第一收纳区块及该第一叠合区块之间的第一收纳空间,一形成于该第二收纳区块及该第二叠合区块之间的第二收纳空间,以及一形成于该第三收纳区块及该第三叠合区块之间的第三收纳空间,该第二对折线、该第一翻折线及该第二翻折线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一收纳区块反向折叠后夹设于该第二收纳空间及该第三收纳空间的第四叠合区块。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其特征在干,该纸材本体具有一分别连接该第一对折线两端并具有一斜折夹角的第一斜折线及第ニ斜折线,该纸材本体自该第一斜折线对折后具有ー叠合于该第二叠合区块用以装饰该第二收纳空间的第一斜叠区块,而该纸材本体自该第二斜折线对折后具有ー叠合于该第三叠合区块用以装饰该第三收纳空间的第二斜叠区块。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其特征在干,该纸材本体具有一介于该纸材本体邻近该第二对折线一端与该第二对折线之间的第三翻折线,而该第三翻折线与该第一翻折线及该第二翻折线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四叠合区块且折叠后限位于该第二收纳空间及该第三收纳空间的第五叠合区块。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其特征在干,该纸材本体具有一分别连接该第三翻折线两端具有一第二斜折夹角的第三斜折线及第四斜折线,该纸材本体于该第三翻折线与该第一翻折线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五叠合区块的第四收纳区块,该纸材本体于该第三翻折线与该第二翻折线之间具有一相邻该第五叠合区块的第五收纳区块,该纸材本体具有ー自该第三斜折线翻折叠合于该第四收纳区块的第三斜叠区块,一自该第四斜折线翻折叠合于该第五收纳区块的第四斜叠区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其特征在干,该纸材本体自该第二对折线及该第三翻折线折叠后,该第三斜叠区块与该第四收纳区块夹设于该第二收纳空间中,而该第四斜叠区块与该第五收纳区块夹设于该第三收纳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其特征在干,该纸材本体具有一介于该纸材本体邻近该第三翻折线一端与该第三翻折线之间的第三对折线,该纸材本体具有ー自该第三对折线翻折叠合该第五叠合区块用以装饰纸皮夹边缘的第六叠合区块。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其特征在干,该纸材本体具有一介于该纸材本体邻近该第一对折线一端与该第一对折线之间的第四对折线,该第四对折线与该第一翻折线及该第二翻折线之间具有一自该第四对折线翻折后叠合于该第一叠合区块以用于封闭该第一收纳空间的封ロ区块。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其特征在干,该纸材本体的该第一收纳区块宽度等同于ー纸质钱币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其特征在干,该纸材本体的该第一收纳区块及该第五叠合区块宽度等同于ー纸质钱币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其特征在干,该纸材本体的该第二收纳区块宽度等同于ー卡片物品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皮夹折叠结构,其特征在干,该纸材本体的该第二收纳区块长度等同于ー卡片物品的长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纸皮夹折叠结构,尤指一种由一纸材本体折叠而成,该纸材本体上形成多条对折线以及多条翻折线,该些对折线与该些翻折线于该纸材本体上定义出多个用途相异的区块。该些区块经该些对折线与该些翻折线折叠后,可折得一纸皮夹,来改善现代人因自身心态随意淘汰皮夹所衍生的垃圾问题,并进一步供人们根据喜好选择具有所喜爱的图纹花样的纸材折制该纸皮夹。
文档编号A45C1/06GK202635855SQ2012202956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8日
发明者陈柄武 申请人:陈柄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