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443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多用途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多用途收纳盒,包括一盒体与一盖体,该盒体由一外盒与一内盒组构而成,该内盒固定于外盒内并且突出外盒的上方形成一突出部,且盒体的下方具有一凹部,该凹部可与另一盒体的内盒的突出部相互套合而堆叠,并使上方的外盒下端与下方的外盒上端之间具有一距离;所述盖体的下方具有一开口,该开口可以套合于盒体的内盒的突出部,并使位于上方的盖体下端与位于下方的外盒上端之间具有一距离。本实用新型可方便将位于上方的盖体或盒体与位于下方的盒体分离。
【专利说明】多用途收纳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放置小物品的收纳用容器,特别设计一种多用途收纳盒。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用来放置小物品的收纳盒大致上包含有一盒体与一盖体,其中盒体具有内空间以供放置物品,盖体则用于覆盖于盒体上方以遮蔽盒体的内空间。所述盒体与盖体通常被制造成矩形、圆形,甚至可以是任何适当的形状。
[0003]此外,一般的收盒纳的盒体上方周缘会设置外径相对于盒体外径为小的凸缘,使得盖体覆盖于盒体上方时配合于凸缘而避免盒体与盖体相互移位;基于让收纳盒具有整体感与较美观的考虑,现有收纳盒的结构均使盖体覆盖于盒体后,盖体的下端缘与盒体的上端缘完全接触;然而,由于盖体覆盖于盒体上方时,使盖体的内径与盒体上方的凸缘外径完全对应地套合,以致于盖体内径与凸缘外径之间的间隙非常小,甚至几乎没有间隙,如此一来,当要将盖体从盒体上方分离时,会使盒体内部产生真空效应而不易分离,使用上较不方便。
[0004]另一方面,现有的收纳盒仅提供单纯的放置物品功能,并没有提供可以在垂直方向上下定位堆叠的功能,以致于使用者若将数个现有收纳盒堆叠后,堆叠的收纳盒容易崩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多用途收纳盒,其是可以方便将盖体与盒体分离,且盒体与盒体之间可以定位地堆叠,甚至定位后的盒体间也很容易分离。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多用途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盒体,该盒体由一外盒与一内盒组构而成,该内盒固定于外盒内并且突出外盒的上方形成一突出部,且该盒体的下方具有一凹部,该凹部可与另一相同的所述盒体的内盒的突出部相互套合而堆叠,并使上方的外盒下端与下方的外盒上端之间具有一距离,可方便将位于上、下方的盒体分离。
[0008]本实用新型是在收纳盒的盒体上方形成一外径相对较小的突出部,且盖体直接套合于该突出部外径而覆盖于盒体上方,并使盖体的下端缘与盒体的上端缘之间保持一距离,借此让使用者容易从盖体下端缘将盖体往上提起而与盒体分离。
[0009]本实用新型是在收纳盒的盒体下方设置一凹部,且该凹部可以直接套合于另一盒体上方的突出部外径而覆盖于该盒体上方,并使位于上方的盒体的下端缘与位于下方的盒体的上端缘之间保持一距离,借此让使用者容易从位于上方的盒体下端缘将该盒体往上提起而与位于下方的盒体分离。
[0010]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盒体与一盖体;其中,盒体具有一外盒与一内盒,该内盒从上方固定于该外盒内,且该内盒突出外盒上端而形成一突出部,该外盒的底部则形成有一凹部,该凹部的轮廓形状与内径对应该内盒的突出部的轮廓形状与外径,且该凹部的深度小于该内盒的突出部的高度。该盖体的周边具有侧壁,该侧壁共同围绕出一位于该盖体下方的开口,且该开口的深度小于该内盒的突出部的高度。借此,一盒体下方的凹部可与另一盒体的内盒上端的突出部相互套合而堆叠,并使位于上方的外盒下端与位于下方的外盒上端之间具有一距离;而盖体下方的开口亦可以套合于盒体的内盒上端的突出部,并使位于上方的盖体下端与位于下方的外盒上端之间具有一距离,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将位于上方的盖体或盒体从位于下方的盒体分离。
[0011]基于让收纳盒更具有质感,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竹材或其它木质的刚性材料制造所述外盒与盖体,而所述内盒则以具有挠性的材料制造。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是可以方便将盖体与盒体分离,且盒体与盒体之间可以定位地堆叠,甚至定位后的盒体间也很容易分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与盖体结构及其组合关系的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将两盒体堆叠,但盖体尚未覆盖的实施例立体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将三盒体堆叠,但盖体覆盖后的实施例立体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与盖体结构及其组合关系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分解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将数个盒体堆叠且覆盖了盖体后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与盖体为圆形的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形盒体与盖体组合后的实施例立体图。
[002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与盖体为长方形的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0022]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长方形盒体与盖体组合后的实施例立体图。
[0023]图中标号说明:
[0024]I 盒体
[0025]11 外盒
[0026]111 凸缘
[0027]112 凹部
[0028]12 内盒
[0029]121内空间
[0030]2 盖体
[0031]21 侧壁
[0032]22 开口
[0033]D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图1与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盒所包含的盒体I与盖体2的结构及其组合关系的第一实施例;其中,盒体I进一步包含有一外盒11与一内盒12,该内盒12为外径对应于外盒11的内径并具有内空间121的盒体,外盒11的内部底面与内侧壁可以涂布黏着剂后再将内盒12置入外盒11内而与外盒底面及内侧壁黏着固定,且该内盒12的侧壁高度于外盒11的侧壁的高度,使得内盒12固定于外盒11后,内盒12的上端突出外盒11的上端而形成一外径小于外盒11外径的突出部;另一方面,外盒11的侧壁下端借由形成于周边的凸缘111而构成位于底部的凹部112,且该凹部112的轮廓形状与内径对应内盒12的突出部的轮廓形状与外径,以及该凹部112的深度小于内盒12的突出部的高度。
[0035]本实用新型的盖体2形成为周边具有侧壁21,且利用该侧壁21共同围绕出一位于该盖体2下方的开口 22,且该开口 22的深度小于内盒12的突出部的高度。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盒体I与盖体2以刚性材料制造而成,特别是采用竹材制造,也可采用其它木质或铝质材料制造,使得整体收纳盒具有特别的质感;当然,盒体I与盖体2也可以采用其它任何适当的材料来制造。
[0037]利用前述本实用新型的盒体I与盖体2的结构,使用时,可以直接将盖体2覆盖于盒体1,使盖体2的开口 22内径套入内盒12的突出部外径,且因为开口 22的深度小于内盒12的突出部的高度,致使盖体2覆盖于盒体I后,内盒12的突出部上端抵顶到开口 22顶部,让盖体2的下端缘与外盒11的上端缘之间保持一距离D (如图3、图5所示);如此一来,使用者要将盖体2从盒体I分离时,只要手指托持着盖体2的下端缘,便能轻易地将盖体2往上提起而脱离盒体I。
[0038]再如图2、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I欲进行堆叠时,则只要将一盒体I下端的凹部112内径套入另一个盒体I上端的内盒12的突出部外径,即可使位于下方的盒体I的内盒12突出部上端抵触位于上方的盒体I的凹部112顶面,同时利用开口 22的深度小于内盒12的突出部的高度,致使上、下两盒体I相互堆叠时,位于上方的盒体I的下端缘与位于下方的盒体I的上端缘之间亦保持一距离;如此一来,使用者要将两盒体I分离时,只要手指托持着上方的盒体下端缘,便能轻易地将该盒体往上提起而脱离下方的盒体。
[0039]本实用新型的前述盒体I与盖体2制造为正方形的形体,但,并不限于该种形状,亦可基于前述结构的条件下,将盒体I与盖体2成型为圆形(如图6所示),同样亦可将数个盒体I堆叠,以及将盖体2覆盖于盒体I上方(如图7所示)。当然,盒体I与盖体2也可以基于前述的结构的条件下被成型为长方形的形体(如图8所示),同样可将数个盒体I堆叠,以及将盖体2覆盖于盒体I上方(如图9所示)。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用途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盒体,该盒体由一外盒与一一内盒组构而成,该内盒固定于外盒内并且突出外盒的上方形成一突出部,且该盒体的下方具有一凹部,该凹部可与另一相同的所述盒体的内盒的突出部相互套合而堆叠,并使上方的外盒下端与下方的外盒上端之间具有一距离,可方便将位于上、下方的盒体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收纳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盖体,该盖体的下方具有一开口,该开口可以套合于该盒体的内盒的突出部,并使位于上方的所述盖体下端与位于下方的该外盒上端之间具有一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途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与盖体以刚性材料制造,所述内盒以挠性材料制造。
【文档编号】A45C11/00GK203407637SQ201320279241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1日
【发明者】王文灿 申请人:王文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