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夹的拉链扣装置及其实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2987阅读:19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夹的拉链扣装置及其实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扣装置及实现方法,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夹的拉链扣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拉链装置是常见的衣服连接结构,例如用在上衣的前襟上代替扣子。拉链装置一般包括两边的链牙条和在两个链牙条之间的拉链扣装置,拉链扣装置可以用来推挤从两边进入的链牙条或拆开已经咬合的链牙条。由于拉链装置非常方便耐用,是目前最常见的衣服附加结构。

但在实际的使用中,经常会遇到拉链在使用中出现卡锁的问题,例如拉链扣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将用来固定连接链牙条的衣服边料卷入,或者将人体的皮肤或头发卷入,造成拉链扣卡锁、故障或损坏。而一旦卡锁,现有技术的拉链扣装置就只能依靠前后挪动才能松脱,导致无法解脱,甚至很容易损坏。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夹的拉链扣装置及其实现方法,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方便解脱卡锁状态的拉链扣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夹的拉链扣装置,包括一拉链扣底座,其中,所述拉链扣底座设置包括一底片部,在所述底片部上一体向上弯曲到顶片部位置设置有一铰轴,并在该铰轴上设置有可转动的两翼片件;所述两翼片件设置为受控可转动与止动至少两种状态,所述翼片件在止动状态形成所述底座的顶片部。

所述的拉链扣装置,其中,所述两翼片件设置具有与所述铰轴截面形状适配的轴套,并在该轴套的轴孔上方设置为一卡扣凹部;适配该卡扣凹部设置为一用于止动所述翼片件的扣鼻件。

所述的拉链扣装置,其中,所述扣鼻件设置为一方形截面,并且设置所述卡扣凹部为适配所述扣鼻件截面的相应方形局部。

所述的拉链扣装置,其中,所述两翼片件中的一片设置其轴套为两个,并且另一片翼片件的轴套设置为间于两个轴套之间的一个。

所述的拉链扣装置,其中,所述扣鼻件设置为,与所述铰轴平行的一侧端部设置具有开口,用于从该侧端部可弹性拆卸所述扣鼻件。

所述的拉链扣装置,其中,所述扣鼻件上具有一挂接拉链手柄的孔部。

所述的拉链扣装置,其中,所述铰轴设置为其截面具有以下特征:朝向所述扣鼻件的一侧设置为与该扣鼻件相适配的凹槽,背离所述扣鼻件的一侧设置为圆弧柱面。

一种所述拉链扣装置的实现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a、由所述两个翼片件在止动状态形成顶片部,该顶片部与底片部形成拉链扣装置;

b、在受控可转动状态,所述两个翼片件绕所述铰轴可转动打开。

所述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止动状态由一具有方形截面的扣鼻件插入所述两翼片件的轴套内适配该轴套的卡扣凹部形成。

所述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受控可转动状态由从所述轴套中抽出所述扣鼻件、以使所述两翼片件绕所述铰轴可转动形成。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防夹的拉链扣装置及其实现方法,由于采用了可转动和止动至少两种状态的翼片件结构,可以在出现拉链扣装置卡锁情形时及时转动翼片件进行解锁,方便了对拉链扣装置的拆开动作,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夹的拉链扣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防夹的拉链扣装置的俯视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防夹的拉链扣装置的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防夹的拉链扣装置的b-b方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防夹的拉链扣装置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防夹的拉链扣装置实现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防夹的拉链扣装置,如图2所示,其外形及工作时的功能构造与现有技术一致,包括一拉链扣底座110,通常现有技术的拉链扣底座110是一个一体结构,其两侧具有允许链牙条进出的通道,从一端是两侧分离进出,另一端是咬合合并进出。

本发明所述拉链扣底座110设置包括一底片部111,如图1所示,在所述底片部111上一体向上弯曲到顶片部112的位置设置有一铰轴113,如图3和图4所示,并在该铰轴113上设置有可转动的两翼片件114和115;所述两翼片件114和115设置为受控可转动与止动至少两种状态,所述翼片件在止动状态形成所述底座的顶片部112。

所述顶片部112和底片部111的结构在日常使用时是跟现有技术的拉链扣类似的,而在出现卡锁的情况时,所述两翼片件114、115就可以在受控制打开时绕所述铰轴113可转动,从而使拉链扣的两侧进出链牙条的通道变宽,从而可以解脱卡锁状态。

为实现所述翼片件相对所述铰轴113的可转动,本发明所述拉链扣装置中,所述两翼片件114、115设置具有与所述铰轴113截面形状适配的轴套145,如图3和图4所示,并在该轴套145的轴孔151上方设置为一卡扣凹部152,该卡扣凹部152起到控制作用,控制所述翼片件是相对可转动还是止动状态;为实现该控制,在所述轴孔151和其卡扣凹部152内设置了适配该卡扣凹部152的一用于止动所述翼片件114和115的扣鼻件116。

该扣鼻件116设置其截面形状为方形,当然显然不限于上述方形,也可以采用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截面形状,只要为阻止所述翼片件的任意转动即可。同时设置所述卡扣凹部152也采用对应的方形局部设置,从而在所述扣鼻件116插入该轴孔151内时,由于与所述卡扣凹部152的卡扣适配,保持所述翼片件114和115与所述铰轴113相对固定,不能转动,从而使所述两个翼片件形成与所述底片部111的拉链扣结构。

而当将所述扣鼻件116从所述轴孔及其卡扣凹部内抽出时,所述翼片件114和115就可以相对所述铰轴113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向上翻起,将处于卡锁状态的夹持物进行清理,方便处理。当需要恢复所述的拉链扣装置的使用状态时,只需将所述翼片件114和115恢复成顶片部112的位置状态,然后将所述扣鼻件116从所述卡扣凹部152内插入即可。此时,所述扣鼻件116与所述铰轴113以及所述翼片件114和115形成锁死固定,从而保持拉链扣的状态。

为实现本发明所述拉链扣装置的方便装配,所述两翼片件中的一片114可以设置其轴套145为两个,并且另一片翼片件115的轴套145设置为间于该两个轴套之间的一个,这样可以依次装配在所述铰轴113上。为方便拆卸所述扣鼻件116,所述扣鼻件116设置为,与所述铰轴113平行并插入所述卡扣凹部152内方形截面柱体的一侧端部设置具有开口117,如图5所示,这样可以从该侧端部向外拉伸一下,可弹性地将所述扣鼻件116拆卸下来。装配所述扣鼻件116的过程相反,可以从该开口117将所述轴套145一一卡入所述扣鼻件116内,从而实现将所述扣鼻件116装配到相应位置上。

在本发明所述扣鼻件116上还设置具有一用于挂接拉链手柄的孔部118,具体地,可以与所述开口117相连通,如图5所示,形成方便拉链手柄装配的结构。

本发明所述铰轴113设置为其截面的形状是,朝向所述扣鼻件116的一侧设置为与该扣鼻件相适配的凹槽119,如图4所示,背离所述扣鼻件116的一侧设置为圆弧柱面120;这样可以保证所述扣鼻件116可以实现将两个翼片件固定在所述铰轴113上的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拉链扣装置的实现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a、由所述两个翼片件114、115在止动状态形成顶片部112,该顶片部112与底片部111形成拉链扣装置;

b、在受控可转动状态,所述两个翼片件114、115绕所述铰轴113可转动打开。从而形成所述两个翼片件的可转动状态及止动状态。

本发明实现方法中,所述止动状态是由一具有方形截面的扣鼻件插入所述两翼片件的轴套内适配该轴套的卡扣凹部形成。本发明所述受控可转动状态由从所述轴套中抽出所述扣鼻件、以使所述两翼片件绕所述铰轴可转动形成,从而可以用来解脱卡锁的故障。

本发明所述防夹的拉链扣装置及其实现方法,由于采用上述可转动和止动至少两种状态的翼片件结构,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在出现卡锁状态时,通过抽出所述扣鼻件从而使所述翼片件可自由翻转。实现了一种全新的拉链扣装置。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