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妆品包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液体调节功能的彩妆涂覆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化妆涂覆工具采用蘸式或阀门式结构、或采用纤维棉芯来实现彩妆用液体的存储,由于以上存储方式虽然可以完成存储,但无法满足出液稳定性的要求。
阀门式结构通过按压或挤压实现阀门打开,液体流出,无法控制液体的出液量,导致涂覆过程中的不稳定。
蘸式结构,则采用各类刷头从液体仓中蘸取,同样具有因蘸取量不稳定,造成涂覆过程浓淡不一致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发明专利CN201110063152.2提出了一种具有液体调节功能的眼线液结构,包括瓶体、瓶盖、刷套座、分流座、引水芯和刷毛,所述刷毛设于所述引水芯一端;所述分流座设于所述引水芯外周,且所述刷毛露出所述分流座一端;所述分流座上设有若干个储料孔,通过多层储料孔实现当液体溢出的存储缓冲,虽然专利结构有一定液体存储调节功能,但由于多层储料孔之间无相连通的独立气液交换毛细作用通道,因此当储料孔存储过多的液体时,液体无法通过独立的通道回到液体仓中,而是进入到引水芯中,在温度较高或外界压力较低的恶劣条件下可能会造成漏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妆用涂覆工具,在调节器设置连通各液体缓冲层的气液交换毛细通道,提高系统稳定性。
一种具有液体调节功能的彩妆涂覆工具,由涂覆元件、液体引导芯、液体调节器、液体仓、密封零件及用于支撑和保护的主体部分组成,
其特征在于:液体调节器由至少两组平行的液体缓冲槽组构成,其中贯穿液体调节器中轴线设置通孔,通孔中装有液体引导芯,液体引导芯前端连接涂覆元件,后端连接液体仓;液体引导芯外圆周设置贯穿的轴向气液交换槽,气液交换槽前端与外界环境相通,后端与液体仓相通。
所述贯穿液体调节器后端液体缓冲槽组的轴向气液交换槽与中轴线的通孔之间不相连通。
所述贯穿液体调节器前端液体缓冲槽组的轴向气液交换槽与贯穿液体调节器的通孔通过缝槽相连通。
所述气液交换槽的宽度为0.05mm~0.20mm,且气液交换槽的宽度小于液体缓冲槽组的槽间距。
液体缓冲槽组的槽间距为0.05mm~0.40mm,液体调节器前端液体缓冲槽组宽度大于液体调节器后端液体缓冲槽组宽度。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分别连接液体仓和外界环境的通道,从而液体仓中的液体可以在毛细作用下分别进入到液体引导芯和轴向气液交换槽中,并且在内外压力差和毛细作用下,液体缓冲槽中的液体可以返回到液体仓中,从而在调节器和液体仓之间达到液体可逆循环的双重调节作用。液体引导芯优选采用纤维材料形成毛细管路引导液体从液体仓中到涂覆元件部分。涂覆元件优选采用具有毛刷类或微孔类形成毛细作用用于涂覆。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确保在与液体仓接触的调节器后端气液交换槽与通孔中的液体引导芯之间相互独立,不会出现液体交换。在与液体仓接触的调节器前端气液交换槽与通孔中的液体引导芯之间,当液体在任意一个通道时出现液体过量的情况,可以通过通孔进入到另外一个通道,实现液体交换。
气液交换槽的宽度为0.05mm~0.20mm,且气液交换槽的宽度小于液体缓冲槽宽度,可以达到良好的毛细作用力效果;液体缓冲槽宽间距为0.05mm~0.40mm,前端液体缓冲槽宽度大于后端液体缓冲槽宽度,且气液交换槽的宽度小于液体缓冲槽宽度。在这样的设计条件下,既达到良好的毛细作用力效果,又能够保证存储溢出的液体有足够的空间存储,通过前端和后端宽度的差异产生的毛细作用力差,同时气液交换槽的毛细吸引力大于液体缓冲槽的毛细作用力,确保墨水能够通过气液交换槽层层吸引回到液体仓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相对独立的液体进出液体仓的通道和缓冲槽,实现对液体进行导出和返回的双向调节,当压力释放时液体进入到调节器中后,这部分进入调节器的液体会逐级吸引回到液体仓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仅是单向缓冲存储,当恶劣环境下液体会进入到引导芯中导致漏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液体调节功能的彩妆涂覆工具的装配轴向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体调节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体调节器径向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a液体调节器前端液体缓冲槽组,b液体调节器后端液体缓冲槽组,1密封零件,2涂覆元件,3液体调节器,4液体仓,5液体引导芯,6主体部分,7通孔,8液体缓冲槽组,9槽缝,10气液交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具有液体调节功能的彩妆涂覆工具,由涂覆元件2、液体引导芯5、液体调节器3、液体仓4、密封零件1及用于支撑和保护的主体部分6组成,
其特征在于:液体调节器3由至少两组平行的液体缓冲槽组8构成,其中贯穿液体调节器3中轴线设置通孔7,通孔7中装有液体引导芯5,液体引导芯5前端连接涂覆元件2,后端连接液体仓4;液体引导芯5外圆周设置贯穿的轴向气液交换槽10,气液交换槽10前端与外界环境相通,后端与液体仓4相通。
所述贯穿液体调节器后端液体缓冲槽组b的轴向气液交换槽10与中轴线的通孔7之间不相连通。
所述贯穿液体调节器前端液体缓冲槽组a的轴向气液交换槽10与贯穿液体调节器3的通孔7通过缝槽9相连通。
所述气液交换槽10的宽度为0.05mm~0.20mm,且气液交换槽10的宽度小于液体缓冲槽8宽度。
所述气液交换槽10的宽度为0.05mm~0.20mm,且气液交换槽10的宽度小于液体缓冲槽组8的槽间距。
所述液体缓冲槽组8的槽间距为0.05mm~0.40mm,液体调节器前端液体缓冲槽组a宽度大于液体调节器后端液体缓冲槽组b宽度。
其中液体调节器前端液体缓冲槽组a宽度尺寸大于液体调节器后端液体缓冲槽组b宽度,且气液交换槽10宽度小于任意一个液体缓冲槽组8宽度。在这样的设计条件下,既达到良好的毛细作用力效果,又能够保证存储溢出的液体有足够的空间存储,通过液体调节器前端液体缓冲槽组a和液体调节器后端液体缓冲槽组b宽度的差异产生的毛细作用力差,同时气液交换槽10的毛细吸引力又大于液体缓冲槽组8的毛细作用力,确保压力释放时进入墨水能够通过气液交换槽10层层吸引回到液体仓4中。
在气液交换槽与前端液体缓冲槽交叉的底部设置与中轴通孔贯穿的缝槽,缝槽9长度为1.5mm,宽度为0.10mm,当通孔7中的液体引导芯5有过多的液体时,液体会通过缝槽9进入到液体缓冲槽组8中,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出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