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辐条拉绳拉开式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8185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缩辐条拉绳拉开式雨伞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雨伞,特别是一种伸缩辐条拉绳拉开式的雨伞。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雨伞多有较多的辐条,非常容易折断,本发明创造采用了绳索拉开进行打开雨伞,能较大程度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绳索拉开式进行雨伞打开的雨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伸缩辐条拉绳拉开式雨伞,所述雨伞包括伞面、伞柄、拉绳、伸缩辐条、拉绳装置、导板蜂巢,伸缩辐条铰接在导板蜂巢上,伸缩辐条可以伸缩,导板蜂巢固定在伞柄上,拉绳一端固定在辐条上另一端固定在拉绳装置上,运动拉绳装置可以带动拉绳拉开辐条从而将雨伞打开。

优选地,雨伞有可拆解的伞面边框。

优选地,伞面上有天窗,天窗有天窗上盖搭扣粘连在伞面上。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创造可以更好地防止过多辐条,优化雨伞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雨伞0101的立体图,图2是雨伞0101的骨架立体图,图3是雨伞0101去掉伞面、拉绳后的骨架立体图,图4是雨伞0101的伞柄、导板蜂巢、一根伸缩辐条辐条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分解图,图6是拉绳装置0104的立体图,图7是含有揿钮锁010406的拉绳装置0104的立体图,图8是揿钮锁010406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分解图,图10是揿钮锁010406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图11是伸缩辐条0105铰接在导板蜂巢0103上的另一种形式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分解图,图13是导板蜂巢0103的另一种样式的立体图,图14是伸缩辐条0105铰接在导板蜂巢0103上的另一种形式的立体图,图15是伸缩辐条0105的另一种形式的立体图,图16是图14中的导板蜂巢0103的立体图和三视图,图17是伸缩辐条0105铰接在导板蜂巢0103上的另一种形式的立体图,图18是图17的分解图,图19是雨伞0201的骨架立体图,图20是伞柄0202与拉绳装置0204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图21是图20的分解图,图22是雨伞0301的骨架立体图,图23是伞柄0302与拉绳装置0304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图24是图23的分解图,图25是雨伞0401的骨架立体图,图26是导板蜂巢0403的立体图和三视图,图27是拉绳装置0404的立体图和三视图,图28是导板蜂巢0403上有滚轮装置040301和滚轮装置040302的立体图,图29是图28的分解图,图30是屋顶形导板蜂巢0103的立体图和三视图,图31是圆锥台形导板蜂巢0103的立体图和三视图,图32是雨伞0501的伞面边框0507固定在一起的立体图,图33是图32的分解图,图34是夹子0107的立体图,图35是雨伞0601的伞面0610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伸缩辐条拉绳拉开式雨伞,如图1-35所示,所述雨伞包括伞面、伞柄、拉绳、伸缩辐条、拉绳装置、导板蜂巢,伸缩辐条铰接在导板蜂巢上,伸缩辐条可以伸缩,导板蜂巢固定在伞柄上,拉绳一端固定在伸缩辐条上另一端固定在拉绳装置上,运动拉绳装置可以带动拉绳拉开伸缩辐条从而将雨伞打开,具体地:如图1-18、图30-31、图34所示,在具体形式雨伞0101中,雨伞0101包括伞面0110、伞柄0102、拉绳0106、伸缩辐条0105、拉绳装置0104、导板蜂巢0103,如图6所示,拉绳装置0104由拉绳装置下板010408、位于拉绳装置下板010408上的突出柱体010401、螺栓支柱010404、拉绳装置上板010407组成,突出柱体010401上有揿钮010402、伞柄通孔010403,拉绳装置下板010408上有伞柄通孔010403、通孔010408,拉绳装置上板010407上有通孔010409、系绳部010405,拉绳装置上板010407和拉绳装置下板010408通过通孔010409、螺栓支柱010404固定在一起,如图5所示,伞柄0102也为伸缩式,伞柄0102由伞柄上段010201、伞柄下段010202组成,当然,伞柄也可以是两段以上也可以是不分段,伞柄上段010201上有揿钮卡槽010204、通孔010203、揿钮010205、中空孔管010206,伞柄下段010202上有揿钮卡槽010206、把手010207,伸缩辐条0105由伸缩辐条上段010501、伸缩辐条下段010502组成,伸缩辐条下段010502平时位于伸缩辐条上段010501中,需要时可以拉出,当然,伸缩辐条0105也可以是两段以上,伸缩辐条上段010501上有伸缩辐条头部010503、通孔010505、系绳部010504、孔010506、凸肋010510、中空孔管010508,伸缩辐条下段010502上有凹槽010511、孔010507、中空孔管010509、弹性片010512,导板蜂巢0103上有伞柄通孔010302、突出块010301、通孔010307、通孔010303、系绳部010304、辐条槽010305、通孔010306,伸缩辐条0105通过圆环010309、辐条槽010305、通孔010505铰接在导板蜂巢0103上,圆环010309上有缺口010311、通孔010310,圆环010309通过螺栓010308、通孔010310、通孔010307固定在导板蜂巢0103上,揿钮卡槽010204与拉绳装置0104的揿钮010402相对应,伞柄0102通过通孔010203、螺栓010308、通孔010303与导板蜂巢0103固定在一起;如图7-10所示,揿钮010402可用揿钮锁010406代替,揿钮锁010406安装在拉绳装置0104下端,图7是含有揿钮锁010406的拉绳装置0104的立体图,图8是揿钮锁010406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分解图,图10是揿钮锁010406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如图13所示,导板蜂巢0103也可有下凸边沿010314,以更好地作为伸缩辐条的靠山,下凸边沿也可在相应位置做些凹槽,以更好地限位固定伸缩辐条;伸缩辐条与导板蜂巢的另一种铰接方式,如图11-12所示,导板蜂巢0103上还有支柱010313,伸缩辐条0105通过支柱010313铰接在导板蜂巢0103上;伸缩辐条与导板蜂巢的另一种铰接方式,如图14-16所示,伸缩辐条0105上还有两个伸缩辐条头部010503,导板蜂巢0103上有与伸缩辐条头部010503相对应的辐条槽010305,图14所示的是一根伸缩辐条0105与图15所示的导板蜂巢0103铰接在一起的立体图;伸缩辐条与导板蜂巢的另一种铰接方式,如图17-18所示,导板蜂巢0103,导板蜂巢0103上还有凸柱010315、绳圈槽010316,伸缩辐条0105通过绳圈010317、绳圈槽010316与导板蜂巢0103铰接在一起,辐条与导板蜂巢的铰接方式不限于以上几种;拉绳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形式,是在以上形式的基础上,如图19-21所示,雨伞0201的伞柄0202上有螺纹020201、导轨柱体020202、通孔020203,拉绳装置0204由旋进块020411、下板020408、螺栓支柱020404、上板020407组成,旋进块020411上有螺孔020413,下板020408上还有通孔020410、伞柄通孔020403,上板020407上还有通孔020409、系绳部020405;拉绳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形式,是在具体形式雨伞0201的基础上,如图22-24所示的雨伞0301,雨伞0301的拉绳装置0304与前述的拉绳装置0204不同之处在于,旋进块030411上还有卡块030414,下板030408上还有与卡块030414相对应的卡块槽030415;拉绳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形式,是在以上具体形式的基础上,如图25-29所示的雨伞0401,雨伞0401由伞柄0402、拉绳装置0404、拉绳0406、导板蜂巢0403、伸缩辐条0405组成,图28显示导板蜂巢0403上还有滚轮装置040301、滚轮装置040302、通孔040303,拉绳装置0404上有把手040401、拉绳板040403、伞柄通孔040405、系绳部040404、揿钮040402,拉绳装置不限于以上几种具体形式;导板蜂巢0103也可是如图30所示的屋顶形样式,也可是如图31所示的圆锥台形样式;伸缩辐条0105的样式也可以是多种,如可以是类似伸缩钓鱼竿的样式,在拉出每段辐条后,可以用如图34所示的带有立柱010701的夹子0107,固定住相邻两段相应位置的通孔来固定住辐条,也可以是类似伸缩晾衣杆的结构。

本发明创造的另一种具体形式,是在前述雨伞的基础上改进的雨伞0501,如图32-33所示,雨伞0501的伞面边沿可以有伞面边框0507,伞面边框最好为可伸缩拆解形式,如图所示,伞面边框0507由边框段050701、套筒050703、夹子0508组成,夹子0508上有立柱050801,边框段050701上有通孔050702,套筒050703上有通孔050704、孔050705,边框段050701可以插入孔050705中,通孔050702与通孔050704对齐后夹子0508的立柱050801插入进行固定,这样的段可以是两段以上,伞面边框也不限于圆形。

本发明创造的另一种具体形式,是在前述雨伞的基础上改进的雨伞0601,如图35所示,雨伞0601的伞面0610上有天窗061001,天窗061001上有天窗盖061002,天窗盖061002平时搭扣粘连在伞面0610上,风大时吹开可减少风阻起到一定的防风作用。

伞面可以缝纫、粘接等多种形式固定在雨伞骨架上,辐条尖端可以加装圆形块进行钝化,伞柄等部位也可以加装照明、报警、破窗锤、螺丝刀等多种工具。

上述描述并不代表本发明创造的所有方式,凡是结构与本发明创造类似,具有相同或类似目的,且能够达到相同技术效果的技术方案,都应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