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衣网布层结构及其内衣罩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6994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内衣网布层结构及其内衣罩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内衣网布层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胶膜结合二片网布而制造成形的内衣网布层结构。



背景技术:

内衣在女性衣着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与女性生活息息相关,内衣除了基本承托胸部的功能之外,更能包覆女性乳房,增加女性的活动力,选择适合的内衣更能表现女性优雅的体态,让女性充满魅力,散发自信美。女性内衣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包覆乳房的罩杯结构,罩杯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内衣的调整、包覆功能与其穿着舒适度,因此,如何进一步改良女性内衣的罩杯结构与功能,以成就较高的穿着舒适度更是目前女性内衣开发业者所追崇的最大目标。

公知的内衣罩杯多以丝棉或泡棉制成,但以丝棉或泡棉制成的内衣罩杯常有透气性不佳的问题存在,或经多次洗涤之后而使罩杯结构凹陷变形,而无法恢复原有的形态。为了解决丝棉材质内衣与泡棉材质内衣的透气性与结构变形问题,许多业者以一种公知的三层针织布(spacer fabrics)来制作女性内衣。三层针织布又名三明治网布(Air mesh),由上、中、下三层结构组成,其中间层为立体网孔结构层,使三层针织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湿度调节能力,网孔结构亦能避免微生物孳生,且三层针织布具有独特的弹性,可避免内衣因多次洗涤下而造成的结构松弛。然而,由三层针织布制作的罩杯结构容易发生激凸的现象,进而影响穿着的美观。

以三层针织布制作内衣须以缝合的方式来进行布料的组合,使其制作过程较一般公知的丝棉或泡棉材质内衣的制作过程更为繁杂,且在缝合部分常会发生缝合部分因挤压而导致脱落或缝合边缘产生波浪状的突起,在穿着时常产生不舒适的压痕感,抑或是三层针织布中间层的纤维刺出而刺激、伤害皮肤,影响穿着舒适度。

由上述可知,目前市场上缺乏同时兼具透气性佳、不易变形、能避免激凸且穿着安全舒适的内衣,故相关业者正在积极寻求可能的解决之道。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衣网布层结构,其透过胶膜将两片内衣网布粘合为一个立体的内衣网布层结构,可避免激凸产生,也可避免因车缝所造成的波浪状突起以及使用三层针织布制作内衣时纤维外露对肌肤可能造成的伤害,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内衣网布层结构应用于内衣本体而制成的内衣罩杯也可解决公知的女性内衣罩杯易变形的缺点,以胶膜粘合更能减少内衣的制作时间,以加快内衣的生产速度,并进一步减少缝合方式所带来的压痕感,以增进穿着时的舒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内衣网布层结构,包含第一网布以及第二网布。第一网布具有第一侧边,而第二网布具有第二侧边,第二网布通过第二侧边相邻第一网布的第一侧边并以胶膜连接,形成内衣网布层结构。

依据前述的内衣网布层结构,其中第二网布的面积大于第一网布的面积。

依据前述的内衣网布层结构,其中第一网布的材质可为丝棉、泡棉或三层针织布,而第二网布的材质可为丝棉、泡棉或三层针织布。

依据前述的内衣网布层结构,其中胶膜可为热塑性胶膜,所述热塑性胶膜的材质可为热可塑性弹性材料(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胶膜,较佳地,所述热可塑性弹性材料胶膜可为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胶膜。

依据前述的内衣网布层结构,其中内衣网布层结构还包含内层表布条,其覆盖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接合处。

依据前述的内衣网布层结构,其中内层表布条通过热塑性胶膜固定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接合处。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内衣网布层结构利用胶膜粘合两片网布,使内衣网布层结构较为立体,并能进一步避免激凸产生。而使用热塑性弹性材料进行本实用新型内衣网布层结构的制作不仅可达到无缝线、穿着舒适的内衣,热塑性弹性材料的高伸长率、高回弹率及低变形率,也能延长内衣的使用寿命。内层表布条通过热塑性胶膜覆盖并固定于第一网布与第二网布的接合处,可以避免残余胶体及网布边缘的粗糙部分刺激或伤害肌肤。

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内衣罩杯结构,包含第一网布、第二网布、中间布层以及多个内层表布条。第一网布具有第一侧边,而第二网布具有第二侧边,第二网布通过第二侧边相邻第一网布的第一侧边,并以胶膜连接,内层表布条进一步覆盖于第一网布与第二网布的接合处,以形成内衣网布层结构。此内衣网布层结构与中间布层通过热塑性胶膜彼此接合。多个内层表布条则进一步覆盖于内衣网布层结构与中间布层的接合处,形成内衣罩杯结构。

依据前述的内衣罩杯结构,其中第二网布的面积大于第一网布的面积。

上述内衣罩杯结构中,其中胶膜的材料可为热塑性胶膜,此热塑性胶膜的材质可为热塑性弹性体胶膜,优选地,热塑性弹性体胶膜可为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胶膜。

依据前述的内衣罩杯结构,其中内层表布条通过热塑性胶膜固定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接合处以及内衣网布层结构与中间布层的接合处。

依据前述的内衣罩杯结构,其中所述中间布层的面积大于内衣网布层结构的面积。

依据前述的内衣罩杯结构,其中还可包含内里布层,其部分连接内衣网布层结构而形成袋口。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内衣罩杯结构中,内层表布条通过热塑性胶膜覆盖并固定于第一网布与第二网布的接合处以及内衣网布层结构和中间布层的接合处,以避免残余胶体及网布边缘的粗糙部分刺激或伤害肌肤,再者,内里布层部分连接内衣网布层结构所形成的袋口可置放胸垫或水饺垫等辅助材料,以进一步增进胸形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的内衣网布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内衣网布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内衣罩杯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绘示图3A的内衣罩杯结构的分解图;

图3C是绘示图3A的内衣罩杯结构结合内衣本体的示意图;

图4A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内衣罩杯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绘示图4A的内衣罩杯结构的分解图;

图4C是绘示图4A的内衣罩杯结构结合内衣本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组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

请参照图1,图1是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的内衣网布层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内衣网布层结构100基本包含第一网布110与第二网布120。第一网布110具有第一侧边111,而第二网布120具有第二侧边121。第二网布120通过第二侧边121相邻第一网布110的第一侧边111,并以胶膜130连接,形成内衣网布层结构100,以避免激凸现象发生,进而增进穿着的美观。其中,内衣网布层结构100中第二网布120的面积可大于第一网布110的面积。

第一网布110与第二网布120可视不同制造流程或应用搭配不同的材质,可以外观美丽、手感滑顺的丝棉为主要材质,也可以快速成形的泡棉材质或透气性佳的三层针织布为主体,以应用于内衣网布层结构100的制作。

连接第一网布110与第二网布120的胶膜130的材质可为热可塑性弹性材料(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胶膜,优选地,所述热可塑性弹性材料胶膜可为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胶膜。热塑性弹性体是指在常温下具有硫化橡胶性质,为一种高温下可以塑化变形的高分子材料,其中热塑性弹性体依据其不同的化学成分与组合方式,又可进一步区分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热塑性硫化橡胶(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TPV)、热塑性橡胶弹性体(Thermoplastic Rubber,TPR)及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ether Ester Elastomer,TPEE)等多种不同热塑性弹性材料。而热塑性弹性体与一般塑料最大的差别在于热塑性弹性体在常温下具有高伸长率、高回弹率、低压缩永久变形率、及低脆化温度等特性,再者,热塑性弹性体具有加硫橡胶的性质,其是由橡胶成分(即软质段,soft segment)与塑料成分(即硬质段,hard segment)所构成,其中软质段具有弹性,而硬质段则在常温时发挥架桥点一般的作用,可防止塑性变形。

胶膜130的粘贴方式是通过外来热源使胶膜130熔化并进一步粘合第一网布110的第一侧边111与第二网布120的第二侧边121。

请参照图2,图2是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内衣网布层结构2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内衣网布层结构200包含第一网布210、第二网布220和内层表布条240。第一网布210具有第一侧边211,而第二网布220具有第二侧边221,且第二网布220的面积大于第一网布210的面积。第二网布220通过第二侧边221相邻第一网布210的第一侧边211,并以胶膜230连接,内层表布条240进一步覆盖于第一网布210与第二网布220的第一侧边211与第二侧边221的接合处,形成内衣网布层结构200。

内层表布条240通过热塑性胶膜230固定覆盖于第一网布210的第一侧边211与第二网布220的第二侧边221的接合处,可防止残余胶体及网布边缘的粗糙部分刺激或伤害肌肤,也可避免利用三层针织布为材料制作内衣网布层结构200时,中间层纤维外露对皮肤所造成的刺感,进而增进穿着舒适度。

请一并参照图3A至图4C。图3A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的内衣罩杯结构400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绘示图3A的内衣罩杯结构400的分解图;图3C是绘示内衣罩杯结构400结合内衣本体的示意图;图4A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内衣罩杯结构400a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绘示图4A的内衣罩杯结构400a的分解图;图4C是绘示内衣罩杯结构400a结合内衣本体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中的内衣罩杯结构400与图4A至图4C中的内衣罩杯结构400a的结构类似,相同的组件结构细节则不再赘述。

如图3A与图3B所示,内衣罩杯结构400包含第一网布310、第二网布320、中间布层350与多个内层表布条340。第一网布310具有第一侧边311,而第二网布320具有第二侧边321。第二网布320通过第二侧边321相邻第一网布310的第一侧边311,并以胶膜330连接,内层表布条340进一步覆盖于第一网布310的第一侧边311与第二网布320的第二侧边321的接合处,以形成内衣网布层结构300。其中内衣网布层结构300中第二网布320的面积可大于第一网布310的面积。中间布层350通过胶膜330与内衣网布层结构300相互固定,所述中间布层350的面积大于内衣网布层结构300的面积。多个内层表布条340则覆盖于内衣网布层结构300与中间布层350的接合处,以形成内衣罩杯结构400。

如图3C所示,内衣罩杯结构400结合至内衣本体以提供内里表面平整的无缝线内衣,不仅可免去内衣制作过程中车缝的工序,并能增进穿着的舒适度。

如图4A与图4B所示,内衣罩杯结构400a包含第一网布310、第二网布320、中间布层350、多个内层表布条340和内里布层360。内里布层360部分连接内衣网布层结构300而形成袋口360a,袋口360a可容纳胸垫、水饺垫等辅助材料,以增进胸形的美观,如图4C所示,内衣罩杯结构400a结合至内衣本体不仅可提供内里表面平整的无缝线内衣,并可搭配辅助材料的协助,进一步衬托出完美的体态。

综合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内衣网布层的结构的优点如下:

其一,利用胶膜结合两片大小不同的网布,使内衣网布层结构较为立体,并能进一步避免激凸产生,利用胶膜贴合的方式亦可省去车缝的工序,并解决车缝时发生缝合部分因挤压而导致脱落或缝合边缘产生波浪状的突起等现象,造成穿着时有压痕感的不适。

其二,内层表布条覆盖于贴合部位之上,可避免残余胶膜或贴合部位的不平整感刺激肌肤,影响穿着的舒适度。

其三,利用胶膜贴合内衣网布层结构与中间布层,并同时结合内里布层所形成的内袋,内袋可容纳胸垫、水饺垫等辅助材料,以增进胸形的美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衣网布层结构不但可达到无缝线的内衣的制作目标,更可提升穿着舒适度,以展现女性完美的体态。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