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350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手机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套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保护套。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手机近乎成为生活的必备工具,而为了对手机进行保护,常会在手机上套上手机保护套;但是现有手机大多为智能手机,老年人难以对其进行熟练操作,而手机保护套功能单一,不能降低老年人对手机操作的难度,并不能提高老年人的使用体验,为此急需一种能够降低手机操作难度的手机保护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套,可解决现有手机保护套不能降低手机操作难度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保护套,所述手机保护套上设有触发器、控制电路和信号输出接口;所述触发器设于所述手机保护套的外表面,所述触发器用于触发所述控制电路产生功能信号;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信号输出接口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功能信号经所述信号输出接口输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所述触发器用于触发所述控制电路产生功能信号,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功能信号经所述信号输出接口输出,所以信号输出接口能够将功能信号送至手机,只要手机上安装有特定程序,便可对功能信号进行识别,譬如特定程序设定为进行求救,则在手机接收功能信号后,特定程序将直接控制手机进行应急电话的拨号呼叫,只需一个简单的物理操作便可实现昔日手机的复杂操作,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便捷程度,特别对于年老的使用者,更是符合他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保护套的应用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保护套的应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保护套的应用状态背面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保护套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手机保护套;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2、通槽;13、软塞;14、容纳槽;

2、手机;

3、控制电路;31、求救信号触发点;32、照明信号触发点;33、柔性连接线路;

4、信号输出接口;

51、求救按键;52、照明按键;531、第一凸点;532、第二凸点;

6、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从图1至5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手机保护套1上设有触发器、控制电路3和信号输出接口4;所述触发器设于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外表面,所述触发器用于触发所述控制电路3产生功能信号;所述控制电路3与所述信号输出接口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3用于将所述功能信号经所述信号输出接口4输出。

工作过程大致如下:

1、将手机保护套1套于手机2外,然后将信号输出接口4与手机2的数据接口连通;

2、在手机2上安装与手机保护套1匹配使用的特定程序;

3、使用者对触发器进行操作,触发器触发控制电路3产生功能信号,功能信号将送至手机上;

4、特定程序能够识别功能信号,特定程序将控制手机2直接执行某一特定操作;譬如特定程序设定为进行求救,则在手机2接收功能信号后,特定程序将直接控制手机2进行应急电话的拨号呼叫;又譬如特定程序设定为进行照明,则在手机2接收功能信号后,特定程序将直接控制手机2进行照明。

需要指出,在手机保护套1套于手机2上时,手机保护套1的外表面将朝向手机2的外部,手机保护套1的内表面将与手机2相对;而为保证信号输出接口4与手机2的信号传输畅通,信号输出接口4应设于与手机2数据接口相对应的位置,譬如将设于信号输出接口4设于手机保护套1的一侧边上,当手机保护套1套于手机2上时,该侧边应使得信号输出接口4与手机2的数据接口保持在相对状态。

另外,上述触发器为实体器件,具体可为按键和开关类器件,所以当触发器为按键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对按键进行按压操作,以使控制电路3产生功能信号,同理,当触发器为开关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拨动开关,使得控制电路3产生功能信号。

更进一步的,控制电路3和触发器可以同时设于手机保护套的外表面,此时触发器可以直接与控制电路3进行连接实现触发;或者手机保护套设有内腔,控制电路3设于内腔内,触发器可通过一部分穿入至内腔对控制电路3实现触发;又或者控制电路3设于手机保护套的内表面,触发器穿过手机保护套对控制电路3进行触发;更或者控制电路3和触发器设于手机保护套的不同区域,两者之间设置有传动部件,触发器能够通过传动部件实现控制电路3的触发。

综上可知,昔日在手机2需要多种操作实现的功能,现在只需一个简单的物理操作便可实现,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便捷程度,特别对于年老的使用者,更是符合他们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2、4和5所示,所述触发器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触发器用于触发所述控制电路3产生一种功能信号。

同时设置两个或以上的触发器,能够增加手机保护套1的功能,如图1、2、4和5所示,可以同时在手机保护套1上设置了两个触发器,定义其中一个触发器为求救按键51,另一个触发器为照明按键52,求救按键51用于触发控制电路3产生求救信号,当手机2接收求救信号后,手机2便可进行直接进行应急电话的拨号呼叫,而照明按键52用于触发控制电路3产生照明信号,当手机2接收照明信号后,手机2便可直接进行照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2、4和5所示,所述触发器为按键,所述控制电路3上设有信号触发点,所述按键与所述信号触发点相对布置,所述按键能够通过按压与所述信号触发点抵接,所述控制电路3能够在所述按键与所述信号触发点抵接时产生功能信号。

在通常状态下,按键与信号触发点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手机2并未执行特定操作;当使用者按压按键后,按键将与信号触发点抵接,控制电路3便会产生功能信号,功能信号送至手机2后,手机2便可直接执行特定操作。

具体可如图1、2、4和5所示,手机保护套1上同时设有求救按键51和照明按键52,控制电路3上同时设有求救信号触发点31和照明信号触发点32;当按压求救按键51时,求救按键51将与求救信号触发点31抵接,从而触发控制电路3产生求救信号,手机2接收求救信号后便可直接进行应急电话呼叫操作;同理,当按压照明按键52时,照明按键52将与照明信号触发点32抵接,从而触发控制电路3产生照明信号,手机2接收照明信号后便可直接进行照明操作。

显然,按压操作极为简便,能够更好满足老年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2和5所示,所述控制电路3设于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内表面。

所以当手机保护套1套于手机2上时,控制电路3将置于手机保护套1与手机2之间,即控制电路3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不容易因外露而损坏,从而提高了手机保护套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5所示,所述手机保护套1在与所述信号触发点相对处设有通孔,所述按键上设有凸点,所述凸点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凸点能够在所述按键受压时与所述信号触发点抵接。

在通常状态下,凸点置于通孔内,凸点与信号触发点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手机2并未执行特定操作;当使用者按压按键后,凸点将移向信号触发点,直至凸点与信号触发点抵接后,控制电路3便会产生功能信号,功能信号送至手机2后,手机2便可直接执行特定操作。

具体可如图5所示,求救按键51上设有第一凸点531,第一凸点531设于第一通孔111内,照明按键52上设有第二凸点532,第二凸点532设于第二通孔112内;当按压求救按键51时,手机保护套1会产生轻微形变,使得第一凸点531伸出至第一通孔111外,并与求救信号触发点31抵接,以此触发控制电路3产生求救信号,手机2便可直接进行应急电话呼叫操作;同理,当按压照明按键52时,手机保护套1也会产生轻微形变,使得第二凸点532伸出至第二通孔112外,并与照明信号触发点32抵接,以此触发控制电路3产生照明信号,手机2便可直接进行照明操作。

通过此结构,即使按键与控制电路3并非设于手机保护套1的同一表面,也能够通过按键触发控制电路3产生功能信号,同时保证了使用者能够从外部按压按键,也保证控制电路3处于内部得以保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5所示,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内表面覆盖有绝缘层6,所述绝缘层6能够与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内表面拆卸分离,所述控制电路3置于所述手机保护套1内表面与所述绝缘层6之间。

由于部分手机2为金属外壳,若金属外壳与控制电路3直接接触,将会影响功能信号的正常传输;而增设绝缘层6后,将能阻挡控制电路3与金属外壳直接接触,为功能信号的正常传输提供了重要保证。

另外,由于绝缘层6能够与手机保护套1的内表面拆卸分离,所以只需拆除绝缘层6便可对控制电路3进行检修,为手机保护套1的检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至4所示,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边缘处设有通槽12,所述通槽12内设有软塞13,所述软塞13的一侧与所述通槽12连接固定,所述软塞13能够翻离至所述通槽12外;所述信号输出接口4设于所述软塞13朝向所述手机保护套1内部的表面。

当需要为手机2套上手机保护套1时,可将软塞13往外翻出,信号输出接口4也将跟随移至手机保护套1的外部,待手机保护套1套于手机2上后,便可将软塞13移回通槽12内,信号输出接口4便可与手机2的数据接口接通。

即对信号输出接口4进行插拔操作时,信号输出接口4依然能够保持与手机保护套1的连接固定,避免出现信号输出接口4丢失的问题,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使用保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1、2和4所示,所述控制电路3与所述信号输出接口4之间连接有柔性连接线路33,所述柔性连接线路33的一端设于所述软塞13上。

由于软塞13翻离通槽12时会呈翻折状态,一般的连接线路经多次翻折后容易折断,从而影响控制电路3与信号输出接口4的信号传输;而柔性连接线路33采用柔性电路技术制成,具有一定弯曲性能,从而满足软塞13的应用环境需求,不容易折断,为控制电路3与信号输出接口4间的信号传输提供了保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一种改进可如图5所示,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外表面设有容纳槽14,所述触发器设于所述容纳槽14内。

由于触发器具有一定的体积,若直接设于手机保护套1的外表面,使用者容易误碰产生误操作;而设置容纳槽14后,触发器能够完全收纳于容纳槽14内,使得手机保护套1的外表面基本为平面状态,使用者不容易产生误操作,从而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手机保护套1的一种改进可如下,所述信号输出接口4为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mini USB,又称迷你USB,是一种USB接口标准,USB是英文UniversalSerial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是为在PC与数码设备间传输数据而开发的技术,与标准USB相比,MiniUSB更小,适用于移动设备等小型电子设备。

Micro USB是USB 2.0标准的一个便携版本,比部分手机使用的Mini USB接口更小,MicroUSB是MiniUSB的下一代规格,由USB标准化组织美国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IF)于2007年1月4日制定完成;MicroUSB支持OTG,和MiniUSB一样,也是5pin的;Micro系列的定义包括标准设备使用的Micro-B系列插槽;OTG设备使用的Micro-AB插槽;Micro-A和Micro-B插头,还有线缆;Micro系列的独特之处是他们包含了不锈钢外壳,万次插拔不成问题。

Type-C是USB接口的一种连接介面,不分正反两面均可插入,大小约为8.3mm×2.5mm,和其他介面一样支持USB标准的充电、数据传输、显示输出等功能;Type-C由USB Implementers Forum制定,在2014年获得苹果、谷歌、英特尔、微软等厂商支持后开始普及;015年8月1日,特科芯推出了全球首款Type-C接口的移动固态硬盘;2015年10月10日,铁威马推出全球首款USB 3.1Type-C接口磁盘阵列;2016年1月1日全球首款Type-C指纹加密移动固态硬盘诞生,由特科芯有限公司制造。

Lightning即苹果高速多功能I/O接口,是苹果公司于2012年9月12日在美国旧金山芳草地会议中心进行发布的,中文可将其译为闪电接口,新接口标准的发布,同时也意味着苹果使用了长达9年的30针Dock接口将被正式取代。

上述的四种种接口为手机2广泛应用的数据接口,所以将信号输出接口4设为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手机保护套1便能够匹配市面上绝大部分手机2进行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