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循环压力调节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156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循环压力调节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是一种具有自循环压力调节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空气中的污染、风沙和雾霾天气,以及传染性疾病和细颗粒物(PM2.5)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口罩由整体的罩体构成,罩体的外侧面设置滤料层,外面的空气通过风轮的吸力经过滤料层吸入,通过滤料层过滤,传统口罩的结构较厚,进风路径复杂,容易造成进风不均匀、不通畅。

申请人于2015年3月21日申请了ZL2015201650613的实用新型专利,该结构的罩体中设有送风腔、内侧形成与口鼻相适配的口鼻罩腔,送风腔中设有风轮式直流风机向口鼻罩腔送风,其中:送风腔前侧设有轴向进风口,沿轴向进风口设有过滤体,在罩体前侧扣设外罩、其间形成进风通道,环外罩周边设侧向进风口。该结构进风通过外罩扣合在罩体前侧形成的进风通道,其卡扣式模块设计具有固定稳定、方便拆装的技术效果。在送风腔中的风轮式直流风机提供吸力将空气从侧向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缓冲,经过送风腔前侧的轴向进风口的过滤体过滤,通过风轮式直流风机的风轮向口鼻罩腔送风。环外罩周边的侧向进风口形成360度立体进入,保证了进风量的同时有效隐藏了进风口。该结构送风经过滤净化的空气由送风腔送入口鼻罩腔上部呼吸罩中,高于鼻孔送风与呼气时所呼出的废气不会造成混合,以保证吸入新鲜气体。同时保证呼气时所呼出的废气从定位内罩侧沿接触边间隙向外排出。

由于送风轮外侧表面是贴紧轴向进风口设计,后侧表面贴紧壁板结构设计。其中通过风轮式直流风机的风轮从轴向进风口抽取经过滤的风后便直接向口鼻罩腔送风,内部风压缓冲和调节空间,产生的较大直接送风风压会对口鼻产生局部微压的风压感觉,稍影响长时间配戴感受。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导流进行循环缓冲调节内压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实现对风轮从轴向进风口抽取经过滤的风后进行导流缓冲后向口鼻罩腔送风,有效缓冲的送风风压增加了配戴舒适度。大进风量和降低进风阻力,降底了电机的荷载、风轮送风噪音和风轮偏心运行的局限性,增大了送风量,降低了电池电量使用从而延长了电池运行的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自循环压力调节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罩体设有轴向进风口,沿轴向进风口外侧设有过滤体、内侧设有送风腔、内侧形成与口鼻相适配的口鼻罩腔,送风腔中设有风轮,其中:送风腔轴向设有与轴向进风口相对的内进风口,送风腔的周边向前延伸有与罩体内壁面相对的导风通道,导风通道与口鼻罩腔相通,送风腔的外壁与罩体内壁之间形成内循环通道,内循环通道与导风通道相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送风腔中的风轮转动产生吸力吸入空气,送风腔轴向设有与轴向进风口相对的内进风口,空气经过滤体过滤后产生气流通过轴向进风口、内进风口进入送风腔的导风通道,送风腔的外壁与罩体内壁之间形成内循环通道,内循环通道与导风通道相通,导风通道与口鼻罩腔相通,气流进入内循环通道中循环缓冲调节内压,气流在内循环通道中缓冲后通过导风通道导入口鼻罩腔,实现送风的目的,有效缓冲的送风风压增加了配戴舒适度。大进风量和降低进风阻力,降底了电机的荷载、风轮送风噪音和风轮偏心运行的局限性,增大了送风量,降低了电池电量使用从而延长了电池运行的时间。

上述的具有自循环压力调节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送风腔包括后壳板和前壳板,后壳板连接有外定位板,外定位板的内侧设有容腔,风轮设置在容腔中、轴向连通内进风口和轴向进风口。风轮设置在容腔中、轴向连通内进风口和轴向进风口,风轮转动产生吸力吸入空气,空气通过轴向进风口和内进风口进入送风腔。

上述的具有自循环压力调节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在罩体前侧依次扣设过滤体和外罩,过滤体和外罩之间形成进风通道,过滤体和轴向进风口之间设有缓冲腔,缓冲腔通过轴向进风口与内进风口、内循环通道相通。罩体外的空气进入进风通道中形成气流,经过滤体过滤后进入缓冲腔,气流在缓冲腔中缓冲后通过轴向进风口和内进风口进入内循环通道中循环缓冲,然后通过导风通道导入口鼻罩腔。

上述的具有自循环压力调节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在内循环通道中的罩体内壁设有限制回流的缓冲阶。实现气流在内循环通道中缓冲的目的。

上述的具有自循环压力调节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后壳板和前壳板相卡扣连接,后壳板周边与罩体卡扣连接。

上述的具有自循环压力调节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后壳板设有向前延伸的外环边,前壳板设有向前延伸的内环边,外环边和内环边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上述的具有自循环压力调节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外定位板设有容腔向前凸接近内进风口。

上述的具有自循环压力调节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环外罩周边设侧向进风口,侧向进风口与进风通道相通。罩体外的空气通过侧向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自循环压力调节的主动送风防护口罩,罩体1设有轴向进风口11,沿轴向进风口11外侧设有过滤体5、内侧设有送风腔2、内侧形成与口鼻相适配的口鼻罩腔3,送风腔2中设有风轮4,其中:送风腔2轴向设有与轴向进风口11相对的内进风口21,送风腔2的周边向前延伸有与罩体1内壁面相对的导风通道22,导风通道22与口鼻罩腔3相通,送风腔2的外壁与罩体1内壁之间形成内循环通道23,内循环通道23与导风通道22相通。

送风腔2包括后壳板24和前壳板25,后壳板24连接有外定位板29,外定位板29的内侧设有容腔26,风轮4设置在容腔26中、轴向连通内进风口21和轴向进风口11。

在罩体1前侧依次扣设过滤体5和外罩6,滤体5和外罩6之间形成进风通道7,过滤体5和轴向进风口11之间设有缓冲腔12,缓冲腔12通过轴向进风口11与内进风口21、内循环通道23相通。

在内循环通道23中的罩体1内壁设有限制回流的缓冲阶13。

后壳板24和前壳板25相卡扣连接,后壳板24周边与罩体1卡扣连接。

后壳板24设有向前延伸的外环边27,前壳板25设有向前延伸的内环边28,外环边27和内环边28之间形成导风通道22。

外定位板29设有容腔26向前凸接近内进风口21。

环外罩6周边设侧向进风口61,侧向进风口61与进风通道7相通。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将口罩佩戴在人体面部,口鼻罩腔3与口鼻相对,使用时驱动送风腔2中的风轮4转动产生吸力将空气从侧向进风口61吸入进风通道7中产生气流,气流经过滤体5过滤后进入缓冲腔12缓冲,再通过轴向进风口11和内进风口21进入送风腔2中的内循环通道23循环缓冲调节内压,缓冲后通过导风通道22导入口鼻罩腔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如说明书及图示内容,制成实际样品且经多次使用测试,从使用测试的效果看,可证明本实用新型能达到其所预期之目的,实用性价值乃无庸置疑。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