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的智能换气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1192发布日期:2018-06-15 20:2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的智能换气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的智能换气鞋。



背景技术:

鞋子是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鞋子的要求也逐渐地升高。传统的鞋如皮鞋、运动鞋以及后来问世的聚氨脂连帮注塑鞋结构一般由鞋帮与外底连接成一体形成鞋本体,穿着这种鞋最大的弊端在于人体脚前掌底部所产生的大量汗气无法排除,同时由于季节的影响使鞋内温湿度超出人体最适范围,产生不适感;其次,在对鞋体进行清洗的时候,前端内部也很难实施清洗,费时费力。目前市场也有很多针对温湿度、透气作出改进的鞋子,其通常是通过变化材料和结构来实现的,但是这些结构太复杂,成本高,过于形式化,没有从本质上改善鞋内空气环境,另外透气效果也一般,而且显得很笨重。长期穿着该鞋子脚底极易发烫,引发脚气,对健康和心情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感应鞋内温湿度,并对鞋内空气环境进行调节的智能鞋,特别适合各类人群穿着。

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的智能换气鞋,包括鞋帮、鞋垫、温湿度传感器、前通风进出风口、前通风系统、控制系统、中间连接管、换气系统、后通风进出气口、压力传感模块、换气装置外壳、抽风式风扇、鞋底、前通风接口、风扇接口、控制中心、鞋舌、卡扣、气孔及电池。

所述鞋帮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和鞋底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在鞋帮后半部侧面上端开设一个气孔,鞋帮前半部分的鞋舌中设置有电池。

所述前通风系统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前通风进出风口,前通风进出风口设置于鞋底的前端,温湿度传感器置于前通风进出风口的后方,前通风系统通过前通风接口与中间连接管的一端连通。

所述控制中心为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中心设置于中间连接管旁边,中间连接管的另一端与风扇接口连通。

所述换气系统包括后通风进出气口、压力传感模块、换气装置外壳及抽风式风扇,换气装置外壳一端开设后通风进出气口,另一端与压力传感模块连接,抽风式风扇设置在换气装置外壳的内部。

所述鞋垫的结构与鞋底的结构设计相配合,鞋垫尺寸与鞋帮的尺寸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鞋帮及鞋垫的材质采用碳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鞋底的材质采用橡胶,塑料或橡胶复合材料。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鞋舌设置有拉链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鞋帮与鞋底的局部可分离设计,鞋帮后半部分为可分离式结构,便于拆去过滤装置和换气装置,有助于清洗工具的伸入,解决了清洗困难的问题。

(2)在前通风进出风口后方部位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鞋内温湿度环境变量,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中心,从而维持鞋内环境,使其达到最适温湿度范围。

(3)鞋底设置有抽风式换气装置,既可以实现将鞋内空气导出并简单过滤的功能,也可以将外界空气引入鞋内,实现鞋内部空气的循环。

(4)通过连接在换气装置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是否处于穿着状态,从而控制整个系统电路开与关,实现智能化调节与控制。

(5)采用可充电接口,可充电电池或不可充电电池,创新性的将电池安装在鞋舌内,设置拉链口方便电池更换。

(6)气体通过换气装置、前后导气管、中部连接管及后方过滤装置,实现动态流通,随时更新鞋内空气。

(7)系统控制中心位于中部连接管旁边,控制部件智能芯片,体积小且智能化程度高。

(8)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力学相关技术要求,极大的减轻了鞋主体重量,同时强度也完全满足要求。

(9)对整体结构进行包覆并做到防水处理,具有推广意义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的智能换气鞋的外观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的智能换气鞋的鞋垫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的智能换气鞋的前通风装置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的智能换气鞋的鞋底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的智能换气鞋的换气系统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的智能换气鞋的换气装置外壳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的智能换气鞋的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中:1-鞋帮,2-鞋垫,3-温湿度传感器,4-前通风进出风口,5-前通风系统,6-控制系统,7-中间连接管,8-换气系统,9-后通风进出气口,10-压力传感模块,11-换气装置外壳,12-抽风式风扇,13-鞋底,14-前通风接口,15-风扇接口,16-控制中心,17-鞋舌,18-卡扣,19-气孔,2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温湿度自动感应调节的智能换气鞋,包括鞋帮1、鞋垫2、温湿度传感器3、前通风进出风口4、前通风系统5、控制系统6、中间连接管7、换气系统8、后通风进出气口9、压力传感模块10、换气装置外壳11、抽风式风扇12、鞋底13、前通风接口14、风扇接口15、控制中心16、鞋舌17、卡扣18、气孔19及电池20。

所述鞋帮1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和鞋底13之间通过卡扣18连接固定,在鞋帮1后半部侧面上端开设一个气孔19,鞋帮1前半部分的鞋舌17中设置有电池20。

所述前通风系统5包括温湿度传感器3和前通风进出风口4,前通风进出风口4设置于鞋底13的前端,温湿度传感器3置于前通风进出风口4的后方,前通风系统5通过前通风接口14与中间连接管7的一端连通。

所述控制中心16为控制系统6的核心,控制中心16设置于中间连接管7 旁边,中间连接管7的另一端与风扇接口15连通。

所述换气系统8包括后通风进出气口9、压力传感模块10、换气装置外壳 11及抽风式风扇12,换气装置外壳11一端开设后通风进出气口9,另一端与压力传感模块10连接,抽风式风扇12设置在换气装置外壳11的内部。

所述鞋垫2的结构与鞋底13的结构设计相配合,鞋垫2尺寸与鞋帮1的尺寸相配合。

所述的鞋帮1及鞋垫2的材质采用碳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

所述的鞋底13的材质采用橡胶,塑料或橡胶复合材料。

所述的鞋舌17设置有拉链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压力传感模块10检测到压力时,接通控制系统的电路,抽风式风扇12工作;鞋内的空气沿着中间连接管7通过前通风进出风口4排出鞋底,在前通风口进出风口4后方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鞋内温湿度环境变量,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中心16,从而维持鞋内环境,使其达到最适温湿度范围;同时,外部的空气沿着气孔19进入鞋中,通过后通风进出气口9进入到换气装置外壳11中,在抽风式风扇12的过滤作用下,进入到鞋内,实现内部空气的循环与更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