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箱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4801发布日期:2018-11-20 18:4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箱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箱包,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箱包。

背景技术

人们外出或是归家时,都普遍会携带一些衣物、鞋子、礼物等物品,由于携带的物品较多,如此人们会使用箱包放置物品,但现有的箱包大小不一,而箱包较大若不需要使用箱包时,箱包的占地空间较大,而箱包较小若不需要使用箱包时,则容纳不下所需携带的物品,如此人们会使用多个袋子携带物品,而使用多个袋子携带物品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箱包较大若不需要使用箱包时箱包的占地空间较大,而箱包较小若不需要使用箱包时则容纳不下所需携带的物品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占地空间较小、能够容纳下较多物品的折叠箱包。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折叠箱包,包括有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箱轮、第二箱轮、第一软皮箱、第一铰接板、第三箱轮、第四箱轮、第二软皮箱和第二铰接板,第一底板的顶部右侧开有第一车轮槽,第一底板的顶部左侧开有第二车轮槽,第一车轮槽左侧的第一底板顶部连接有第一箱轮,第二车轮槽右侧的第一底板顶部连接有第二箱轮,第一底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软皮箱,第一底板的右侧面连接有第一铰接板,第一铰接板上铰接连接有第二铰接板,第二铰接板上连接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的底部右侧开有第三车轮槽,第三车轮槽与第一箱轮配合,第二底板的底部左侧开有第四车轮槽,第四车轮槽与第二箱轮配合,第二底板底部右侧连接有第三箱轮,第三箱轮位于第一车轮槽内,第二底板底部左侧连接有第四箱轮,第四箱轮位于第二车轮槽内,第二底板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软皮箱。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控制杆、按钮、推块、第一弹簧、摆动压杆、第二弹簧、小滑块、推杆、插杆和挡块,第一底板的左侧面开有控制槽,控制槽右侧的第一底板上横向开有通孔,通孔与控制槽相连通,第一底板的顶部中间开有空腔,空腔与通孔相连通,通孔内设有控制杆,控制杆的左端连接有按钮,按钮的右侧面与第一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控制杆的右端连接有推块,空腔内后侧的第一底板上转动式连接有摆动压杆,摆动压杆的下部与推块接触,空腔右侧的第一底板上开有滑槽,滑槽内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左端连接有小滑块,小滑块的左侧面连接有推杆,推杆与摆动压杆的内侧面接触,第二底板的底部中间连接有插杆,插杆的底端连接有挡块,挡块与摆动压杆配合。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卷线轮、钢丝绳、铁环和磁铁,第二底板的左侧面开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右侧的第二底板上开有通线孔,第二底板底部的中部开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后侧的第二底板上转动式连接有卷线轮,卷线轮的前侧连接有第一齿轮,卷线轮下侧的第二底板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卷线轮上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左端穿过通线孔连接有铁环,第一凹槽内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磁铁,磁铁与铁环配合。

初始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处于折叠状态,当需要放置衣物等物品时,人工转动第一底板,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平齐,随后可将物品放入第一软皮箱和第二软皮箱内,如此通过第一软皮箱和第二软皮箱能够容纳较多的物品,且通过第一箱轮、第二箱轮、第三箱轮和第四箱轮能够方便、快捷的移动本发明。当不需要使用本发明时,使第一底板复位,如此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重新处于折叠状态,从而能够减少占地空间。

摆动压杆能够将挡块压住固定,如此通过插杆能够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固定在一起,防止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活动。当要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平齐时,人工向右按压按钮使控制杆向右移动,第一弹簧随之压缩,控制杆向右移动推块随之向右移动,推块向右移动使摆动压杆的下部向右摆动,摆动压杆随之挤压推杆使小滑块向右移动,第二弹簧随之压缩,摆动压杆的下部向右摆动时摆动压杆的上部随之向左摆动,如此将挡块松开,随后即可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平齐。当要使第一底板复位时,重复上述操作,当挡块位于空腔内后,松开按钮,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控制杆复位,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推杆复位,推杆复位推动摆动压杆复位,如此摆动压杆能够重新将挡块压住固定。

将铁环从磁铁上取下,再向左拉动铁环,如此能够将钢丝绳拉出,卷线轮随之转动,随后即可通过铁环拉动本发明移动,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的移动本发明。当不需要移动本发明时,将铁环放回磁铁上,如此能够将铁环固定,随后人工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逆时针转动使第一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顺时针转动带动卷线轮顺时针转动,卷线轮顺时针转动收回钢丝绳,第二齿轮能够防止第一齿轮自行转动,从而能够防止卷线轮自行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第一软皮箱和第二软皮箱能够容纳较多的物品,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处于折叠状态,能够减少占地空间,摆动压杆能够将挡块压住固定,如此通过插杆能够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固定在一起,防止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活动,通过铁环能够拉动本发明移动,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的移动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101、第一车轮槽,102、第二车轮槽,103、第一箱轮,104、第二箱轮,105、第一软皮箱,106、第一铰接板,201、第三车轮槽,202、第四车轮槽,203、第三箱轮,204、第四箱轮,205、第二软皮箱,206、第二铰接板,107、控制槽,108、通孔,109、空腔,110、控制杆,111、按钮,112、推块,113、第一弹簧,114、摆动压杆,115、滑槽,116、第二弹簧,117、小滑块,118、推杆,207、插杆,2071、挡块,208、第一凹槽,209、通线孔,210、第二凹槽,211、第一齿轮,212、第二齿轮,213、卷线轮,214、钢丝绳,215、铁环,216、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能够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向等等也参考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

实施例1

一种折叠箱包,如图1-3所示,包括有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第一箱轮103、第二箱轮104、第一软皮箱105、第一铰接板106、第三箱轮203、第四箱轮204、第二软皮箱205和第二铰接板206,第一底板1的顶部右侧开有第一车轮槽101,第一底板1的顶部左侧开有第二车轮槽102,第一车轮槽101左侧的第一底板1顶部连接有第一箱轮103,第二车轮槽102右侧的第一底板1顶部连接有第二箱轮104,第一底板1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软皮箱105,第一底板1的右侧面连接有第一铰接板106,第一铰接板106上铰接连接有第二铰接板206,第二铰接板206上连接有第二底板2,第二底板2的底部右侧开有第三车轮槽201,第三车轮槽201与第一箱轮103配合,第二底板2的底部左侧开有第四车轮槽202,第四车轮槽202与第二箱轮104配合,第二底板2底部右侧连接有第三箱轮203,第三箱轮203位于第一车轮槽101内,第二底板2底部左侧连接有第四箱轮204,第四箱轮204位于第二车轮槽102内,第二底板2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软皮箱205。

实施例2

一种折叠箱包,如图1-3所示,包括有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第一箱轮103、第二箱轮104、第一软皮箱105、第一铰接板106、第三箱轮203、第四箱轮204、第二软皮箱205和第二铰接板206,第一底板1的顶部右侧开有第一车轮槽101,第一底板1的顶部左侧开有第二车轮槽102,第一车轮槽101左侧的第一底板1顶部连接有第一箱轮103,第二车轮槽102右侧的第一底板1顶部连接有第二箱轮104,第一底板1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软皮箱105,第一底板1的右侧面连接有第一铰接板106,第一铰接板106上铰接连接有第二铰接板206,第二铰接板206上连接有第二底板2,第二底板2的底部右侧开有第三车轮槽201,第三车轮槽201与第一箱轮103配合,第二底板2的底部左侧开有第四车轮槽202,第四车轮槽202与第二箱轮104配合,第二底板2底部右侧连接有第三箱轮203,第三箱轮203位于第一车轮槽101内,第二底板2底部左侧连接有第四箱轮204,第四箱轮204位于第二车轮槽102内,第二底板2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软皮箱205。

还包括有控制杆110、按钮111、推块112、第一弹簧113、摆动压杆114、第二弹簧116、小滑块117、推杆118、插杆207和挡块2071,第一底板1的左侧面开有控制槽107,控制槽107右侧的第一底板1上横向开有通孔108,通孔108与控制槽107相连通,第一底板1的顶部中间开有空腔109,空腔109与通孔108相连通,通孔108内设有控制杆110,控制杆110的左端连接有按钮111,按钮111的右侧面与第一底板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13,控制杆110的右端连接有推块112,空腔109内后侧的第一底板1上转动式连接有摆动压杆114,摆动压杆114的下部与推块112接触,空腔109右侧的第一底板1上开有滑槽115,滑槽115内连接有第二弹簧116,第二弹簧116的左端连接有小滑块117,小滑块117的左侧面连接有推杆118,推杆118与摆动压杆114的内侧面接触,第二底板2的底部中间连接有插杆207,插杆207的底端连接有挡块2071,挡块2071与摆动压杆114配合。

实施例3

一种折叠箱包,如图1-3所示,包括有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第一箱轮103、第二箱轮104、第一软皮箱105、第一铰接板106、第三箱轮203、第四箱轮204、第二软皮箱205和第二铰接板206,第一底板1的顶部右侧开有第一车轮槽101,第一底板1的顶部左侧开有第二车轮槽102,第一车轮槽101左侧的第一底板1顶部连接有第一箱轮103,第二车轮槽102右侧的第一底板1顶部连接有第二箱轮104,第一底板1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软皮箱105,第一底板1的右侧面连接有第一铰接板106,第一铰接板106上铰接连接有第二铰接板206,第二铰接板206上连接有第二底板2,第二底板2的底部右侧开有第三车轮槽201,第三车轮槽201与第一箱轮103配合,第二底板2的底部左侧开有第四车轮槽202,第四车轮槽202与第二箱轮104配合,第二底板2底部右侧连接有第三箱轮203,第三箱轮203位于第一车轮槽101内,第二底板2底部左侧连接有第四箱轮204,第四箱轮204位于第二车轮槽102内,第二底板2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软皮箱205。

还包括有控制杆110、按钮111、推块112、第一弹簧113、摆动压杆114、第二弹簧116、小滑块117、推杆118、插杆207和挡块2071,第一底板1的左侧面开有控制槽107,控制槽107右侧的第一底板1上横向开有通孔108,通孔108与控制槽107相连通,第一底板1的顶部中间开有空腔109,空腔109与通孔108相连通,通孔108内设有控制杆110,控制杆110的左端连接有按钮111,按钮111的右侧面与第一底板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13,控制杆110的右端连接有推块112,空腔109内后侧的第一底板1上转动式连接有摆动压杆114,摆动压杆114的下部与推块112接触,空腔109右侧的第一底板1上开有滑槽115,滑槽115内连接有第二弹簧116,第二弹簧116的左端连接有小滑块117,小滑块117的左侧面连接有推杆118,推杆118与摆动压杆114的内侧面接触,第二底板2的底部中间连接有插杆207,插杆207的底端连接有挡块2071,挡块2071与摆动压杆114配合。

还包括有第一齿轮211、第二齿轮212、卷线轮213、钢丝绳214、铁环215和磁铁216,第二底板2的左侧面开有第一凹槽208,第一凹槽208右侧的第二底板2上开有通线孔209,第二底板2底部的中部开有第二凹槽210,第二凹槽210内后侧的第二底板2上转动式连接有卷线轮213,卷线轮213的前侧连接有第一齿轮211,卷线轮213下侧的第二底板2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二齿轮212,第二齿轮212与第一齿轮211啮合,卷线轮213上绕有钢丝绳214,钢丝绳214的左端穿过通线孔209连接有铁环215,第一凹槽208内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磁铁216,磁铁216与铁环215配合。

初始时,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处于折叠状态,当需要放置衣物等物品时,人工转动第一底板1,使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平齐,随后可将物品放入第一软皮箱105和第二软皮箱205内,如此通过第一软皮箱105和第二软皮箱205能够容纳较多的物品,且通过第一箱轮103、第二箱轮104、第三箱轮203和第四箱轮204能够方便、快捷的移动本发明。当不需要使用本发明时,使第一底板1复位,如此使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重新处于折叠状态,从而能够减少占地空间。

摆动压杆114能够将挡块2071压住固定,如此通过插杆207能够使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固定在一起,防止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活动。当要使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平齐时,人工向右按压按钮111使控制杆110向右移动,第一弹簧113随之压缩,控制杆110向右移动推块112随之向右移动,推块112向右移动使摆动压杆114的下部向右摆动,摆动压杆114随之挤压推杆118使小滑块117向右移动,第二弹簧116随之压缩,摆动压杆114的下部向右摆动时摆动压杆114的上部随之向左摆动,如此将挡块2071松开,随后即可使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平齐。当要使第一底板1复位时,重复上述操作,当挡块2071位于空腔109内后,松开按钮111,在第一弹簧113的弹力作用下使控制杆110复位,在第二弹簧116的弹力作用下使推杆118复位,推杆118复位推动摆动压杆114复位,如此摆动压杆114能够重新将挡块2071压住固定。

将铁环215从磁铁216上取下,再向左拉动铁环215,如此能够将钢丝绳214拉出,卷线轮213随之转动,随后即可通过铁环215拉动本发明移动,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的移动本发明。当不需要移动本发明时,将铁环215放回磁铁216上,如此能够将铁环215固定,随后人工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212,第二齿轮212逆时针转动使第一齿轮211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211顺时针转动带动卷线轮213顺时针转动,卷线轮213顺时针转动收回钢丝绳214,第二齿轮212能够防止第一齿轮211自行转动,从而能够防止卷线轮213自行转动。

应当理解,以上的描述仅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变型形式将包含在本文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