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2773发布日期:2019-01-29 17:02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安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成熟,安全气囊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尤其是在汽车生产领域,安全气囊的存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人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得到保护,可见安全防护产品十分重要。然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由于没有像汽车安全气囊这样的防护装置保护,而便携式的安全气囊也随这种需求而诞生。

然而现有的便携式安全防护设备主要是背包式安全气囊,体积过于庞大,穿戴过于累赘,使得很多人不愿意去穿戴这些安全防护设备,造成了现有的便携式安全防护设备的便携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用于解决现有的便携式安全防护设备的便携性差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包括:主控电路模块、腰带带条和气囊带;

所述主控电路模块具体包括:外壳、控制电路和点火元件;

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点火元件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

所述外壳与所述腰带带条固定连接;

所述腰带带条具体包括:带条主体和覆盖薄壳;

所述覆盖薄壳覆盖于所述带条主体的一侧;

所述带条主体和所述覆盖薄壳之间包裹有长条结构的所述气囊带;

所述气囊带中填充有气体发生剂;

所述气囊带的一端与所述点火元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具体包括:微处理器电路和传感器元件;

所述传感器元件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路的输入端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元件具体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控制电路具体为mems集成传感电路。

优选地,还包括:手动触发开关;

所述手动触发开关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且所述手动触发开关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覆盖薄壳上设置有两条开口缝;

所述开口缝分别设置于所述覆盖薄壳总长的1/4位置处及所述覆盖薄壳总长的3/4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气囊带气体发生剂具体为氮化钠。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包括:主控电路模块、腰带带条和气囊带;所述主控电路模块具体包括:外壳、控制电路和点火元件;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点火元件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与所述腰带带条固定连接;所述腰带带条具体包括:带条主体和覆盖薄壳;所述覆盖薄壳覆盖于所述带条主体的一侧;所述带条主体和所述覆盖薄壳之间包裹有长条结构的所述气囊带;所述气囊带中填充有气体发生剂;所述气囊带的一端与所述点火元件连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整体结构与普通的装饰腰带相似,整体体积小,穿戴轻便,且不影响使用者正常活动,解决了现有的便携式安全防护设备体积过于庞大,穿戴过于累赘导致的便携性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的穿戴效果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展开时的截面效果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展开时的外形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用于解决现有的便携式安全防护设备的便携性差的技术问题。

mems全称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微机电系统。是指尺寸在几毫米乃至更小的高科技装置,其内部结构一般在微米甚至纳米量级,是一个独立的智能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动作器(执行器)和微能源三大部分组成。微机电系统涉及物理学、半导体、光学、电子工程、化学、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及生物工程等多种学科和工程技术,为智能系统、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系统生物技术的合成生物学与微流控技术等领域开拓了广阔的用途。常见的产品包括mems加速度计、mems麦克风、微马达、微泵、微振子、mems压力传感器、mems陀螺仪、mems湿度传感器等以及它们的集成产品。

为使得本申请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安全气囊,包括:主控电路模块1、腰带带条2和气囊带22;

主控电路模块1具体包括:外壳、控制电路11和点火元件12;

控制电路11和点火元件12均设置于外壳内部;

外壳与腰带带条2固定连接;

腰带带条2具体包括:带条主体21和覆盖薄壳;

覆盖薄壳覆盖于带条主体21的一侧;

带条主体21和覆盖薄壳之间包裹有长条结构的气囊带22;

气囊带22中填充有气体发生剂;

气囊带22的一端与点火元件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一体成型且初始状态为长条结构的气囊带22,并通过一个控制电路11和点火元件12触发,可以达到避免由多个控制单元独立控制的安全气囊,因控制单元的判定差异导致部分安全气囊没有正常展开,进而威胁到使用者人身安全的问题。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11具体包括:微处理器电路和传感器元件;

传感器元件的信号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电路的输入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传感器元件具体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11具体为mems集成传感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缩小控制电路11的体积,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基于mems技术设计的mems集成传感电路作为控制电路11,电路集成度更高,电路体积更小,能耗更低,系统更稳定;由于其本身结构小,更容易检测外界环境变化,反应不比常规的微处理器芯片低。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动触发开关;

手动触发开关设置于外壳的外表面,且手动触发开关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1通信连接,用于方便使用者手动触发点火元件12,展开安全气囊。

进一步地,覆盖薄壳上设置有两条开口缝;

开口缝分别设置于覆盖薄壳总长的1/4位置处及覆盖薄壳总长的3/4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气囊带22是长条整体结构,且展开后是从人体的两侧将使用者包裹在气囊中,而覆盖薄壳上两条开口缝的设置,可以使得人体两侧位置的薄壳更容易破裂,安全气囊展开速度更快。

进一步地,气囊带22气体发生剂具体为氮化钠。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控制电路11集成的传感元件检测使用者的加速度,控制电路11判断是否需要给气囊充气。当加速度超过预定值时,控制电路11启动点火元件12,点火元件12将安全气囊内的氮化钠推进剂点燃,发生化学反应,接着大量气体冲入安全气囊,安全气囊迅速鼓起,保护使用者。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款穿戴式安全气囊,结合mems微机电技术,将速度、加速度、压力等传感器和执行器高度集成,使得最终的产品的外形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而且得益于mems,产品的能耗会更低,响应时间更短,给使用者带来更安全的防护;当传感器判定使用者遇到危险的时候,启动点火装置,将存储在安全防护设备的内的氮化钠推进剂点燃,在近乎爆炸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同时,会有大量气体冲进气囊,气囊会冲破覆盖薄壳,迅速释放,保护使用者。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气囊从腰带侧面释放后,气囊末端分两个方向延伸,一个是往头顶的方向,一个是往脚底的方向,且气囊末端有若干保护瓣将头顶和脚底覆盖住,保护瓣将在整体充气完成85%后,开始充气。充气完成后,气囊呈封闭的圆筒状,将整个人包裹住。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