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型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3497发布日期:2018-09-04 21:15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漏型口罩,属于生活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雾霾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多,尤其在冬天,出门戴口罩已经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事情,现在市面上的防雾霾口罩多种多样,但是却没有一种口罩能够做到较好的密封性,一旦口罩的密封性出现问题,雾霾就会顺着口罩与人脸之间的缝隙进入体内,进而导致口罩失去了他本身存在的意义,同时对于戴眼镜的人来说,人口呼出的热气还会在眼镜上生成一层水雾,在佩戴口罩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提高密封效果,有效进行防霾,提高使用安全性的防漏型口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防漏型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上设置呼吸阀,口罩本体的两侧设置侧硅胶贴条,口罩本体的上部设置上硅胶贴条,上硅胶贴条的内侧设置有鼻梁条,口罩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耳带和下耳带,上耳带和下耳带分别穿过硅胶耳挂后系为一体,口罩本体内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口罩滤片。

防漏型口罩通过侧硅胶贴条、上硅胶贴条和鼻梁条的配合,能够使口罩与人脸进行很好的贴合,大大提高了口罩的密封效果,能够有效进行防霾,且还能够避免呼出热气在眼镜上生成一层水雾,提高了口罩的使用安全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优选,口罩本体包括缝制为一体的外层竹纤维布层和内层纯棉布层,内层纯棉布层上设置开口,口罩滤片通过开口放置在外层竹纤维布层和内层纯棉布层之间,口罩滤片内设置有无粉尘颗粒活性炭,能够提高防霾效果,有效净化进入人体的空气。

进一步的优选,硅胶耳挂为弧形结构,硅胶耳挂上并排设置两个通孔,上耳带和下耳带分别通过硅胶耳挂的上部和下部穿过两个通孔后系为一体。硅胶耳挂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耳带与人们耳朵的摩擦,有效避免佩戴不当所造成的损伤,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优选,鼻梁条设置在上硅胶贴条的中间位置,鼻梁条的长度为上硅胶贴条长度的三分之一,能够有效解决鼻子处的密封问题,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漏型口罩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上硅胶贴条和侧硅胶贴条的配合,能够使口罩与人脸进行很好的贴合,提高使用时口罩的密封效果,同时在上硅胶贴条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鼻梁条,能够有效解决鼻子处的密封问题,不但能够有效进行防霾,还能保证带口罩出行的安全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硅胶耳挂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其中,1、口罩本体;2、鼻梁条;3、上硅胶贴条;4、开口;5、上耳带;6、硅胶耳挂;7、下耳带;8、侧硅胶贴条;9、呼吸阀;10、口罩滤片;11、无粉尘颗粒活性炭;12、外层竹纤维布层;13、内层纯棉布层;1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漏型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上设置呼吸阀9,口罩本体1的两侧设置侧硅胶贴条8,口罩本体1的上部设置上硅胶贴条3,上硅胶贴条3的内侧设置有鼻梁条2,鼻梁条2设置在上硅胶贴条3的中间位置,鼻梁条2的长度为上硅胶贴条3长度的三分之一,口罩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耳带5和下耳带7,上耳带5和下耳带7分别穿过硅胶耳挂6后系为一体,口罩本体1内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4,开口4内设置有口罩滤片10。

所述的口罩本体1包括缝制为一体的外层竹纤维布层12和内层纯棉布层13,内层纯棉布层13上设置开口4,口罩滤片10通过开口4放置在外层竹纤维布层12和内层纯棉布层13之间,口罩滤片10内设置有无粉尘颗粒活性炭11。

所述的硅胶耳挂6为弧形结构,硅胶耳挂6上并排设置两个通孔14,上耳带5和下耳带7分别通过硅胶耳挂6的上部和下部穿过两个通孔14后系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

使用时,将上耳带5和下耳带7分别从上部和下部穿过硅胶耳挂6的通孔14,然后进行佩戴,调整好上耳带5和下耳带7的合适位置,然后将上耳带5和下耳带7系为一体。上耳带5和下耳带7连接完成后,将口罩佩戴在人的面部,通过挤压鼻梁条2,将鼻梁条2与鼻子处压紧,同时压紧上硅胶贴条3和侧硅胶贴条8,使上硅胶贴条3和侧硅胶贴条8紧紧与人的面部相贴合,保证口罩和人的面部不存在缝隙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上硅胶贴条和侧硅胶贴条的配合,能够使口罩与人脸进行很好的贴合,提高使用时口罩的密封效果,同时在上硅胶贴条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鼻梁条,能够有效解决鼻子处的密封问题,不但能够有效进行防霾,还能保证带口罩出行的安全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