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磨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6282发布日期:2019-04-13 00:11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自动磨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磨边机。



背景技术:

制鞋业是我国重要的制造及出口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鞋底磨边作为制鞋工艺中的重要一步,对制鞋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制鞋企业大都在使用效率低的手工鞋底磨边机,鞋底磨边质量受人的影响因素很大,难以保障产品质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制鞋业的发展。如何提高鞋底磨边的质量和提高鞋底磨边的效率是制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鞋底磨边机普遍存在设备工作效率低下,机器稳定性差,生产出的鞋底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高效、稳定性好的自动磨边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磨边机,包括工位转换装置、两个上料工位、两个打磨工位及输送机,所述工位转换装置的中心位置设有旋转轴,所述工位转换装置的设有四个气缸夹持机构;所述上料工位包括吸盘上料装置及鞋底位置校正装置,所述打磨工位包括砂轮装置和吸尘装置。

优选地:所述吸盘上料装置包括升降气缸、两个气管及两个吸盘,所述吸盘的顶部与所述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吸盘固定在所述气缸的活塞动子上。

优选地:所述吸盘与所述活塞动子之间通过一弹簧相连接,所述气管的另一端与一真空发生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校正装置包括推拉气缸、及校正件,所述校正件包括接触臂、主动臂及从动臂,所述接触臂与所述从动臂的一端相互垂直的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臂一端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臂与所述从动臂的连接通过一固定轴转动固定在该自动磨边机上,所述主动臂设有滑动轨道,所述气缸的活塞动子的一端滑动固定于所述滑动轨道内。

优选地:所述打磨装置包括砂轮、转动电机、活动座、滑动轨道、推拉气缸,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子与所述砂轮的圆心轴传动连接,所述砂轮设置活动座上,所述活动座通过滑动轨道与机架连接并通过推拉气缸作前后活动。

优选地:所述磨砂转轮由高密度海绵砂轮制成。

优选地:还包括转速控制器,所述转动电机为无刷高速电机,所述转速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无刷高速电机的受控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工位转换装置包括旋转轴、四个气缸夹持机构、转盘、转动电机、减速机,所述转盘的中心固定有所述旋转轴,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转盘的边缘设有四个气缸夹持机构。

优选地:还包括工位转换控制器、限位装置,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轴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及所述位置感应器固定在所述自动磨边机的机架上,所述工位转换控制器的两个控制端分别于所述转动电机的受控端及所述减速机的受控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工位转换控制器的的输入端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吸盘上料装置将鞋底放置在工位转换装置的气缸夹持机构,并通过鞋底位置校正装置进行鞋底的位置摆正,工位转换装置绕旋转轴转动,两个被气缸夹持机构夹持的鞋底切换至打磨工位,通过打磨装置对鞋底边缘进行打磨加工,完成后由工位转换装置切换回上料工位,气缸松开,由后续鞋底将完成加工的鞋底推到输送机。本技术方案实现了鞋底的高效、高质量打磨,多工位的设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两个鞋底的同时打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磨边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磨边机一实施例的吸盘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磨边机一实施例的鞋底位置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磨边机一实施例的鞋底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吸盘上料装置,200-鞋底位置校正装置,300-工位转换装置,400-鞋底打磨装置,500-输送机,110-吸盘,120-升降气缸,130-气管,140-弹簧,210-接触臂,220-从动臂,221-固定轴转动,230-主动臂,231-滑动轨道,240-推拉气缸,310-四个气缸夹持机构,320-旋转轴,410-砂轮,420-活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自动磨边机,包括工位转换装置、两个上料工位、两个打磨工位及输送机,工位转换装置的中心位置设有旋转轴,工位转换装置设有四个气缸夹持机构;上料工位包括吸盘上料装置及鞋底位置校正装置,打磨工位包括砂轮装置和吸尘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通过两个吸盘上料装置将鞋底放置在工位转换装置的气缸夹持机构,并通过鞋底位置校正装置进行鞋底的位置摆正,工位转换装置绕旋转轴转动,两个被气缸夹持机构夹持的鞋底切换至打磨工位,通过打磨装置对鞋底边缘进行打磨加工,完成后由工位转换装置切换回上料工位,气缸松开,由后续鞋底将完成加工的鞋底推到输送机。本技术方案实现了鞋底的高效、高质量打磨,多工位的设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两个鞋底的同时打磨。

参照图2,具体地:吸盘上料装置包括升降气缸、两个气管及两个吸盘,吸盘的顶部与所述气管的一端连通,吸盘固定在所述气缸的活塞动子上。吸盘与所述活塞动子之间通过一弹簧相连接,气管的另一端与一真空发生器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真空发生器及两个吸盘相配合,可有效的吸附鞋底,快速的完成鞋底拿与放。

参照图3,具体地:校正装置包括推拉气缸、及校正件,校正件包括接触臂、主动臂及从动臂,接触臂与从动臂的一端相互垂直的固定连接,从动臂的另一端与主动臂一端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从动臂与从动臂的连接通过一固定轴转动固定在该自动磨边机上,主动臂设有滑动轨道,气缸的活塞动子的一端滑动固定于滑动轨道内。

需要说明的是,主动臂及冲动臂的夹角设置,在推动气缸时,即可实现鞋底的拨正。

参照图4,具体地:打磨装置包括砂轮、转动电机、活动座、滑动轨道、推拉气缸,转动电机的转子与砂轮的圆心轴传动连接,砂轮设置活动座上,活动座通过滑动轨道与机架连接并通过推拉气缸作前后活动。磨砂转轮由高密度海绵砂轮制成。还包括转速控制器,转动电机为无刷高速电机,转速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无刷高速电机的受控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面对不同材质的鞋底时,可通过转速控制器控制不同的转速,以实现更佳的打磨效果。

具体地:工位转换装置包括旋转轴、四个气缸夹持机构、转盘、转动电机、减速机,转盘的中心固定有旋转轴,转动电机与减速机连接,转盘的边缘设有四个气缸夹持机构。还包括工位转换控制器、限位装置,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旋转轴传动连接,减速机及位置感应器固定在自动磨边机的机架上,工位转换控制器的两个控制端分别于转动电机的受控端及减速机的受控端连接。还包括位置传感器,位置感应器的输出端与工位转换控制器的的输入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可通过位置传感器实现固定架的位置监控,并发送给转换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及减速机实现位置的精确控制。同时限位装置,也避免了位置过头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设置了四个工位,能同时高效、高质量的实现两个鞋底的同时打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