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9617发布日期:2018-09-18 19:5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种类型。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市面上的行李箱大小,一般是根据航空公司(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随身登机箱(手提行李)及托运箱(寄舱行李)尺寸规定为标准。

行李箱因其在轮子的带动下拉动箱子可以更加省力,所以在日常外出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出行者在出行时除了携带行李箱外,经常还有一些行李包等其他的物品,如此出行者需要一只手拉着行李箱,另一只手还需要提着行李包等其他的物品,给出行者带来了不便,同时目前的行李箱存在由于出行者的具体条件以及行走路线,如需拉动箱子走较远的距离时,中途特别劳累,想坐下来休息却没有合适的座位,直接坐在箱子上很容易造成箱子以及箱子内物品的损坏,坐在地上不卫生、由于潮湿等原因容易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方便人们出行的时候休息、又能够携带行李包等物品一起拉动的便携式行李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行李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行李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装有拉杆的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还包括容纳框和滑槽机构,所述容纳框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容纳框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滑动件,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具有收藏状态和工作状态;所述滑槽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面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连接杆上均设置有相连的滑槽;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滑槽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具有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收藏于所述容纳框内,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形成支撑座椅,在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形成行李支撑架。

上述的便携式行李箱,所述容纳框的侧边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侧边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设置以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容纳框内。

上述的便携式行李箱,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转动轴和锁定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边设置有开口槽,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边对应设置有连接凸台,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连接凸台和所述开口槽的侧壁。

上述的便携式行李箱,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绕所述转动轴逆时针转动的行程上,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挡板和锁扣件,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开口槽的边沿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面垂直设置。

上述的便携式行李箱,所述锁扣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挡板两侧的锁定板,所述锁定板内设置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内设置有锁定柱和弹性件,所述连接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锁定柱相对应的锁孔。

上述的便携式行李箱,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滑槽上的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处均设置有所述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与所述滑槽垂直连通的定位槽,所述滑动件可沿所述滑槽和定位槽滑动,所述定位槽上设置有可对滑动件进行固定的定位件。

上述的便携式行李箱,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端部均设置有开口孔,所述开口孔内设置有伸缩支撑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行李箱,箱体包括装有拉杆的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容纳框,容纳框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可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具有收藏状态和工作状态,在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箱体的底面上设置有滑槽机构,滑槽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连接杆上设置有相连的滑槽,第一支撑板的滑动件可沿滑槽滑动从而具有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收藏状态时收藏于容纳腔内,同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还可以在工作状态时作为支撑座椅或者行李支撑架使用,如此既便于出行者在出行时候休息,又方便出行者利用行李箱一起拉动其他的行李包等物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行李箱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行李箱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行李箱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1.1、拉杆;2、容纳腔;2.1、第一支撑板;2.1.1、开口槽;2.2、第二支撑板;2.2.1、连接凸台;2.2.2、锁孔;2.3、转动轴;3、滑槽机构;3.1、第一支撑杆;3.2、第二支撑杆;3.3、连接杆;3.4、滑动件;3.5、挡板;3.6、锁定板;3.6.1、容纳孔;3.6.2、锁定柱;3.6.3、弹性件;4、支撑座椅;5、行李支撑架;6、伸缩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行李箱,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装有拉杆1.1的第一侧面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还包括容纳框和滑槽机构3,容纳框设置在第一侧面上,容纳框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第一支撑板2.1上设置有滑动件3.4,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连接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具有收藏状态和工作状态;滑槽机构3包括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和连接杆3.3,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分别设置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杆3.3设置在箱体1的底面以连接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和连接杆3.3上均设置有相连的滑槽;滑动件3.4沿滑槽滑动以使得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具有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收藏于容纳框内,在第二工作位置,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班形成支撑座椅4,在第三工作位置,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形成行李支撑架5。

具体的,箱体1是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结构,箱体1上的第一侧面装有拉杆1.1,拉杆1.1为可伸缩杆,在拉杆1.1上设置有拉手,通过拉手可以将拉杆1.1拉开从而能够拉动箱体1,在不需要拉动箱体1的时候可以将拉杆1.1收起来,通过在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通过滚轮可以方便的拉动箱体1,在箱体1的第一侧面上还设置有容纳框,容纳框为长方形的,在容纳框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接,连接装置使得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具有收藏状态和工作状态,在收藏状态,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均收藏在容纳框内部,如此容纳框和位于容纳框的第一支撑板2.1以及第二支撑板2.2在同一平面上,为将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固定在容纳框内,还可在容纳框的侧边设置有卡扣,在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的侧边设置有卡槽,通过卡槽和卡扣相配合将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固定在容纳框内,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将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固定在容纳槽内部,在工作状态,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垂直连接,如此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可以当做零时的支撑座椅4、行李支撑架5等使用,为满足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可以在收藏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进行自由的切换,连接装置可以包括转动轴2.3和锁定机构,通过转动轴2.3使得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可以自由转动,通过锁定机构对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的收藏状态和工作状态进行锁定,同时也可以是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

本实施例中,在箱体1上设置有滑槽机构3,第一支撑板2.1上设置有滑动件3.4,滑动件3.4可以是滑块或者其他的结构,滑槽机构3包括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和连接杆3.3,第一支撑杆3.1设置在第一侧面上,且与容纳框相连接,第二支撑杆3.2设置第二侧面上,连接杆3.3设置在箱体1的底面将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相连接,在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和连接杆3.3上均设置有滑槽,如此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和连接杆3.3上的滑槽形成一个U形结构的滑槽,供第一支撑板2.1的滑动件3.4滑动,从而将第一支撑板2.1带动第二支撑板2.2一起从一个位置滑动至另一个位置,滑动件3.4沿滑槽滑动具有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位于收藏状态,即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均收藏在容纳框内,当需要对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进行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切换至工作状态,然后通过第一支撑板2.1上的滑动件3.4带动第二滑动块沿滑槽滑动至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位于第一支撑杆3.1上,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一支撑板2.1与第一侧面相相垂直,第二支撑板2.2的底部侧面抵接在地面上,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下端均位于地面上,此时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形成一个暂时供人休息的支撑座椅4,第三工作位置位于第二支撑杆3.2的滑槽上,当将第一支撑板2.1上的滑动件3.4沿滑槽继续滑动至第三工作位置时,此时第一支撑板2.1与第二侧面相垂直,第二支撑板2.2与第二侧面相平行,此时箱体1的第二侧面、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形成一个可以放置行李的U形行李支撑架5,在行李支撑架5内可以放置一些包等行李,便于使用者携带多个行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行李箱,箱体1包括装有拉杆1.1的第一侧面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容纳框,容纳框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可使得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具有收藏状态和工作状态,在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箱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滑槽机构3,滑槽机构3包括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和连接杆3.3上设置有相连的滑槽,第一支撑板2.1的滑动件3.4可沿滑槽滑动从而具有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使得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在收藏状态时收藏于容纳腔2内,同时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还可以在工作状态时作为支撑座椅4或者行李支撑架5使用,如此既便于出行者在出行时候休息,又方便出行者利用行李箱一起拉动其他的行李包等物品。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容纳框的侧边设置有卡扣,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的侧边均设置有卡槽,卡扣与卡槽一一对应设置以将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收藏在容纳框内。卡扣设置在容纳框的侧壁,卡扣有多个,多个卡扣间隔设置在容纳框的侧壁,卡扣可以是卡环或者其他的结构,卡槽对应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的侧壁,通过卡扣和卡槽相配合,将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固定在容纳腔2内部,如此当不需要使用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时,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和容纳腔2位于一个平面,不影响箱体1的美观。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装置包括转动轴2.3和锁定机构,第一支撑板2.1的侧边设置有开口槽2.1.1,第二支撑板2.2的侧边对应设置有连接凸台2.2.1,转动轴2.3连接凸台2.2.1和开口槽2.1.1的侧壁;开口槽2.1.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开口槽2.1.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的侧边,第二支撑板2.2侧边上的连接凸台2.2.1的形状和开口槽2.1.1相匹配,在开口槽2.1.1的侧壁设置有转轴座或者转轴孔,转动轴2.3贯穿设置在连接凸台2.2.1上或者设置在连接凸台2.2.1的两侧,转动轴2.3的另一端限制在转轴座或者转轴孔中,如此第二支撑板2.2可绕第一支撑板2.1转动,从收藏状态向工作状态切换,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在收藏状态时相平行,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在工作状态时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锁定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2绕转动轴2.3逆时针转动形成上,锁定机构包括挡板3.5和锁扣件,挡板3.5位于开口槽2.1.1的边沿且第一支撑板2.1的侧面垂直设置;锁扣件包括设置在挡板3.5两侧的锁定板3.6,锁定板3.6内设置有容纳孔3.6.1,容纳孔3.6.1内设置有锁定柱3.6.2和弹性件3.6.3,连接凸台2.2.1的侧壁设置有与锁定柱3.6.2相对应的锁孔2.2.2。锁定机构用于对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位于工作状态是进行锁定,挡板3.5设置在开口槽2.1.1的边沿且与第一支撑板2.1的侧面垂直,如此当第二支撑板2.2转动至与第一支撑板2.1相垂直的状态时,也就是位于工作状态位置时,挡板3.5阻挡第二支撑板2.2继续转动,此时锁定板3.6上的锁定柱3.6.2嵌入锁孔2.2.2中,对第二支撑板2.2进行锁定,同时在弹性件3.6.3的作用下,可以将锁定柱3.6.2从锁孔2.2.2中抽出,从而解除对第二支撑板2.2的锁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定位机构,滑槽上的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处均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与滑槽垂直连通的定位槽,滑动件3.4可沿滑槽和定位槽滑动,定位槽上设置有可对滑动件3.4进行固定的定位件;定位槽与滑槽垂直设置,当定位件沿滑槽滑动至第二工作位置时,将定位件沿定位槽滑动,从而使得定位件偏离滑槽,然后通过定位件对滑动件3.4进行固定,从而对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以便进行使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端部均设置有开口孔,开口孔内设置有伸缩支撑柱6,伸缩支撑柱6可以收藏至开口孔内,当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将伸缩支撑柱6伸出开口孔抵接在地面上,如此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和第二支撑板2.2的下端均在地面上,从而形成一个供人零时休息的支撑座椅4。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