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5177发布日期:2019-03-05 17:4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鞋生产线。



背景技术:

制鞋过程一般需要经过上胶、掹鞋、加硫、真空除皱以及后续的贴底等工序,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直线型的皮带传送带或者滚轮输送机传送制鞋的相关部件,此时,传送机构很长,需要较大的空间,另外,由于皮带以及滚轮传送的缺点,不能实现自动加硫以及真空定型等工序,需要靠人工搬运至传送机构侧边独立设置的相应机构进行操作,不仅耗费工人的时间,且制鞋生产线的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出现了跑道形的制鞋生产线,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949765U、名称为“一种制鞋生产线”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将烘干、加硫、真空定型、上胶、贴底、修补等工序沿跑道形生产线周边设置,但是此制鞋生产线的鞋面定型效果较差,其加工的鞋子质量很难达到高档标准,若需要达到高档标准,则需要进行后续人工较为繁杂的修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鞋生产线,提高制鞋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制鞋生产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鞋生产线,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且成跑道形的传送链以及安装于传送链上的鞋架,所述机架沿传送链的传送方向依次安装有前期烘干箱、加硫箱、第一真空设备、冷却箱、第二真空设备和若干后期烘干箱;

所述前期烘干箱以及后期烘干箱内均安装有第一加热装置,所述加硫箱内安装有蒸汽循环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真空设备以及第二真空设备均包括抽真空装置以及可水平往复移动地真空箱,所述真空箱设有朝向传送链的侧开口,所述冷却箱内安装有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箱设于传送链一端的弧形过渡部的外侧,制鞋生产线位于传送链另一端的弧形过渡部为前期上胶区,所述前期烘干箱与加硫箱之间为掹鞋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包括用于安装传送链且成跑道形的中间安装部以及与鞋架间隔设置的工作台面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前期烘干箱、后期烘干箱以及加硫箱均为倒L形的箱体外形,其水平部安装于中间安装部上,其竖直部的下端支撑于地面,且竖直部与工作台面部处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中间安装部的顶部安装有顶棚,所述顶棚安装有抽风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对应真空箱的部位安装有密封板,所述真空箱通过气缸驱动靠近密封板或者远离密封板,以使真空位的鞋架处于密封腔室内或者随着传送链一起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真空箱的侧开口设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的表面设有变形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鞋架包括托板组件、鞋托和鞋面支撑架,所述托板组件的上端安装在传送链上,所述鞋托安装于托板组件的下端,所述鞋面支撑架安装于托板组件上,所述鞋托与鞋面支撑架位于所述托板组件的同侧,且所述鞋面支撑架位于所述鞋托的上方,所述鞋托的下表面安装有导向柱,所述机架设有与导向柱表面接触的导向条。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托板组件包括竖向托板以及固定于竖向托板外侧面的调位板,所述鞋托安装于竖向托板的下端,所述鞋面支撑架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调位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托板组件对应真空箱的侧开口的上边缘的高度为密封段,所述密封段的两侧设有倒角倾斜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后期烘干箱设有三个,三个后期烘干箱沿传送链输送方向分别为第一后期烘干箱、第二后期烘干箱和第三后期烘干箱,所述第二真空设备和第一后期烘干箱之间为第一后期上胶区,所述第一后期烘干箱和第二后期烘干箱之间为贴底区,所述第二后期烘干箱和第三后期烘干箱之间为第二后期上胶区。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冷却箱设于机架的弧形过渡部,由于弧形过渡部处的空间较大,即可以将冷却箱设置为较大的空间,更利于鞋面的冷却,另外,当冷却箱设于传送链其中一端的弧形过渡部时,位于冷却箱两侧的真空设备直接设于弧形过渡部的两端即可,相对于将冷却箱设置在直线段,本实用新型的布局更为合理,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制鞋生产线,即使增加了冷却箱以及第二真空设备,但是由于冷却箱以及两个真空设备的巧妙布局,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紧凑,且本实用新型生产线的整体体积较小,可以大大减少工厂用地,减轻工厂的用地投入;

3、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硫机对掹好的鞋面进行软化处理,然后再通过第一真空设备的抽真空装置对真空箱进行抽真空,以使鞋面更为贴合在鞋楦的表面,且结合前工位的加硫工序,实现鞋面的除皱定型,然后再通过冷却箱内的冷却装置对鞋架上的鞋面等制鞋件进行冷却,冷却装置可以加快制鞋件的冷却速度,且可以维持鞋面除皱定型的效果,另外,加快冷却的制鞋件便于及时进入下个工序,提高制鞋的效率,然后再通过第二真空设备进行真空除汽,保证鞋面以干燥状态进入后续上胶等工序;

4、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箱加快鞋面的冷却,通过第二真空设备除去鞋面的水汽,且可以进一步加强鞋面的真空除皱定型,从而提高制鞋的质量,而现有技术一般只是设置一个真空除皱定型,其工作效率低,且加工出的鞋子很难达到高档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鞋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制鞋生产线另一视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前期烘干箱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加硫机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真空设备和第二真空设备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冷却箱内部结构以及鞋架的示意图;

图7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两个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附图1至附图1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鞋生产线,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上且成跑道形的传送链2以及安装于传送链2上的鞋架3。

参见附图2,所述机架1包括用于安装传送链2且成跑道形的中间安装部11以及与鞋架3间隔设置的工作台面部12。通过跑道形的中间安装部11来安装传送链2,只需要将传送链2绕着中间安装部11的外形安装即可,且中间安装部11便于下述各个箱体的安装,另外,为了便于制鞋过程中涉及到的手工工序,本实用新型在与鞋架3间隔的位置设置了工作台面部12,制鞋工人在各自的工位处的工作台面部12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可。

此外,所述中间安装部11的顶部安装有顶棚13,所述顶棚13安装有抽风机(附图中未显示)。在制鞋过程中难免涉及到较为难闻的气味,例如胶水或者鞋面等散出的味道,现有技术由于机架1结构的不合理,导致难以将气味进行合理收集,而本实用新型在中间安装部11的顶部可以安装顶棚13,通过顶棚13对制鞋空间进行一定的包裹,然后通过顶棚13的抽风机将鞋架3上气流吸入,可以大大减少制鞋工人直接接触的难闻气味,提高制鞋工人的工作环境。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制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架1沿传送链2的传送方向依次安装有前期烘干箱4、加硫箱5、第一真空设备6a、冷却箱7、第二真空设备6b和若干后期烘干箱。

参见附图3,所述前期烘干箱4以及后期烘干箱内均安装有第一加热装置41,其中第一加热装置41一般设置在烘干箱所形成空间的内侧壁,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其他合理位置。

参见附图4,所述加硫箱5内安装有蒸汽循环装置51和第二加热装置52,通过第二加热装置52对经过加硫箱5内的鞋子进行加热软化处理,且通过蒸汽循环装置51实现加硫箱5内蒸汽的循环流通,以免鞋面表面过于干燥而导致加热时的高温损坏,其中所述蒸汽循环装置51包括水箱511、气流流通通道512、出气口513以及风机514,气流流通通道512的侧壁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二加热装置52可以为加热管等加热件,优选将加热管安装在气流流通通道512内。

参见附图5,所述第一真空设备6a以及第二真空设备6b均包括抽真空装置61以及可水平往复移动地真空箱62,所述真空箱62设有朝向传送链的侧开口。本实用新型通过侧开口的真空箱62对鞋架3进行密封,为了便于真空箱62的移动,本实用新型在真空箱62的下方设置导轨63,所述真空箱62的下表面设有安装在导轨63上的滚轮64,且真空箱62通过气缸65实现水平往复移动。

为了较好的实现真空箱62的密封,所述机架1对应真空箱62的部位安装有密封板14,所述真空箱62通过气缸65驱动靠近密封板14或者远离密封板14,以使真空位的鞋架3处于密封腔室内或者随着传送链2一起移动。需要对鞋面进行真空除皱定型时,气缸65驱动真空箱62向密封板14移动,直至真空箱62的侧开口与密封板14紧贴,以使真空位的鞋架3处于密封空间,完成真空除皱定型后,气缸65驱动真空箱62远离密封板14,以便鞋架3能够正常的移动。

此外,所述真空箱62的侧开口设有密封胶条66,所述密封胶条66的表面设有变形槽(附图中未标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真空箱62的侧开口设置密封胶条66以使真空箱62与输送线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密,且通过密封胶条66可以防止真空箱62与制鞋输送线之间的刚性碰触,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变形槽提高密封胶条66接触的紧密性,当气缸65驱动真空箱62向鞋架3方向移动并至密封胶条66与密封板14初步接触后,气缸65继续驱动真空箱62移动,此时,密封胶条66会由于与密封板14之间的挤压,其变形槽会向外延展,实现真空箱62与密封板14的进一步密封。

参见附图6,所述冷却箱7内安装有冷却装置71。所述冷却装置71可以为风扇,即通过风冷实现冷却效果,也可以是风扇加上蒸汽,实现风冷加汽冷结合的效果,只要能够加快鞋架3上制鞋件的冷却速度即可。

为了合理的安排各工序对应的设备,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却箱7设于传送链2其中一端的弧形过渡部的外侧,制鞋生产线位于传送链2另一端的弧形过渡部为前期上胶区1a,所述前期烘干箱4与加硫箱5之间为掹鞋区1b。

本实用新型将冷却箱7设于机架1的弧形过渡部,由于弧形过渡部处的空间较大,即可以将冷却箱7设置为较大的空间,更利于鞋面的冷却,另外,当冷却箱7设于传送链2其中一端的弧形过渡部时,位于冷却箱7两侧的真空设备直接设于弧形过渡部的两端即可,相对于将冷却箱7设置在直线段,本实用新型的布局更为合理,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前期烘干箱4、后期烘干箱以及加硫箱5均为倒L形的箱体外形,其水平部安装于中间安装部11上,其竖直部的下端支撑于地面,且竖直部与工作台面部12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的整体宽度较窄,可以大大减少生产线的占用空间。

参见附图6至10,所述鞋架3包括托板组件31、鞋托32和鞋面支撑架33,所述托板组件31的上端安装在传送链2上,所述鞋托32安装于托板组件31的下端,所述鞋面支撑架33安装于托板组件31上,所述鞋托32与鞋面支撑架33位于所述托板组件31的同侧,且所述鞋面支撑架33位于所述鞋托32的上方,所述鞋托32的下表面安装有导向柱34,所述机架1设有与导向柱34表面接触的导向条15。

本实用新型鞋架3的鞋托32一般用于放置鞋楦,鞋面支撑架33一般用于放置鞋面,即将鞋楦和鞋面成上下位置进行传送,可以节省鞋子放置的空间,另外,通过托板组件31将鞋架3的上端固定在传送链2上,以使鞋架3随着传送链2的移动而移动,且通过鞋托32上的导向柱34和导向条15的接触实现鞋架3下端的定位,此时鞋架3处于稳定输送状态,不会出现晃动现象。

此外,所述托板组件31包括竖向托板311以及固定于竖向托板311外侧面的调位板312,所述鞋托32安装于竖向托板311的下端,所述鞋面支撑架33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调位板312上。本实用新型将鞋面支撑架33可上下调节的安装在调位板312上,当需要制定较高的靴子时,将鞋面支撑架33上调,以免高筒鞋面不够放置或者褶皱放置,当需要制定相对较矮的鞋子时,将鞋面支撑架33下调,此时,鞋面支撑架33上方的空间比较大,可以再安装1个甚至多个用于支撑鞋子的架子,即实现多层放置,大大提高空间利用率。

此外,由于上述真空箱62是为了将鞋架3上的鞋子进行真空除皱定型,所以需要将相应工位的鞋架3置于真空箱62内,其中真空箱62的侧开口的左、右、下一般是可以直接与密封板14接触的,但是由于传送链2的阻挡,真空箱62不能将传送链2一起包含进去,此时真空箱62的侧开口的上边缘需要有部分与竖向托板311接触,而竖向托板311的宽度会影响真空箱62与密封板14接触的密封性,为了减少竖向托板311导致的密封性降低问题,所述托板组件31对应真空箱62的侧开口的上边缘的高度(此高度为竖向托板311对应的部位)为密封段,所述密封段的两侧设有倒角倾斜面310。

采用上述倒角倾斜面310后,可以减少竖向托板311密封段边缘的高度,而所述真空箱62的侧开口一般安装密封胶条66,在设置倒角倾斜面310的情况下,密封胶条66可以将真空箱62和密封板14形成的空间很好的进行密封,且倒角倾斜面310可以减轻对密封胶条66的损坏,提高密封胶条66的使用寿命。

为了方便鞋面支撑架33的竖向位置调整,本实用新型通过紧固螺钉(附图中未显示)锁紧鞋面支撑架33,具体的,所述调位板312与竖向托板311间隔设置,且所述调位板312设有竖向定位槽3121,所述紧固螺钉的螺纹端穿过鞋面支撑架33的连接部后锁紧在竖向定位槽3121内。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紧固螺钉的紧固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调位板312与竖向托板311之间设有锁紧卡位板35,所述紧固螺钉的螺纹端依次穿过鞋面支撑架33的连接部、调位板312、锁紧卡位板35,且使鞋面支撑架33的连接部、调位板312、锁紧卡位板35依次紧贴。即通过紧固螺钉将调位板312夹紧于鞋面支撑架33的连接部和锁紧卡位板35之间,采用此种夹紧方式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实现更佳的紧固效果,另外,锁紧卡位板35可以在调位板312和竖向托板311之间上下移动,便于鞋面支撑架33的上下调节。

采用上述结构需要调节鞋面支撑的高度时,将紧固螺钉拧松,此时鞋面支撑架33处于解锁状态,将鞋面支撑架33上下移动至相应的高度,然后再将紧固螺钉拧紧,实现鞋面支撑架33的锁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便于调节鞋面支撑架33的高度,制鞋工厂可以根据鞋子的大小以及形状等因素调节鞋面支撑架33的高度,从而增加或者减少鞋面支撑架33与鞋托32之间的高度差。

其中,所述竖向托板311通过倒L形的连接件36固定在传送链2上,连接件36的水平部与传送链2连接,连接件36的竖直部与竖向托板311连接,制鞋厂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鞋架3之间的间距,通过连接件36连接更为方便,便于鞋架3间距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所述鞋面支撑架33包括连接弯板331、固定杆332以及间隔安装在固定杆332上的多个支撑杆333,所述连接弯板331可上下调节安装于调位板312上,所述固定杆332安装于连接弯板331上,且使支撑杆333的外端向上倾斜。

其中,连接弯板331即上面所述的鞋面支撑架33的连接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弯板331作为中间连接件实现鞋面支撑架33的可调固定,且通过连接弯板331实现支撑杆333的倾斜设置,具体的,所述连接弯板33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竖直部331a、倾斜部331b以及水平支撑部331c,所述竖直部331a紧固在调位板312的表面,所述倾斜部331b由竖直部331a下端向斜下方倾斜设置,所述水平支撑部331c由倾斜部331b的下端向调位板312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杆332安装于倾斜部331b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竖直部331a作为定位在调位板312表面的部位,此时竖直部331a的表面与调位板312紧贴,以使鞋面支撑架33更为紧固的安装在调位板312上,其中固定杆332安装在倾斜部331b上,此时,安装于固定杆332上的支撑杆333倾斜向上,可以防止鞋面滑落,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平支撑部331c将倾斜部331b的下端支撑在调位板312表面,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此外,为了提高鞋面支撑杆333的适用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杆333包括固定式支撑杆333a和可调式支撑杆333b,且所述固定式支撑杆333a和可调式支撑杆333b相邻设置,即每隔一个固定式支撑杆333a即为一个可调式支撑杆333b,所述可调式支撑杆333b可沿固定杆332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332位于两个固定式支撑杆333a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可调式支撑杆333b往复移动的限位槽3321,通过限位槽3321限制可调式支撑杆333b的活动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向柱34与导向条15的接触实现鞋架3下端的限位,防止鞋架3在传送或者鞋面定型过程中出现晃动,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变长后,传送链2可能会有一定的下垂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鞋架3位置的变动,为了保证导向柱34始终与导向条15的高度处于3合适范围,本实用新型将导向柱34设置为可调高度的结构,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鞋架还包括固定于鞋托32下表面的安装柱37、套设于安装柱37外的导向柱34以及锁紧导向柱34的锁紧螺母38,导向柱34可以相对安装柱固定,也可以相对安装柱37旋转,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其中导向柱34和锁紧螺母38之间优选设有垫片39。本实用新型通过锁紧螺母38将导向柱34可调的安装在安装柱上,在调机或者长期使用后出现位置误差后可以进行调节,保证整机结构的稳定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制鞋生产线的生产过程为:

步骤1,先在前期上胶区对鞋面以及中底(安装在鞋楦的底面)上胶,将上好胶水的鞋面以及中底放在鞋架3上通过传送链2进行传送,当鞋架3到达前期烘干箱4时,前期烘干箱4对鞋架3上的鞋面以及中底进行加热烘干,以使胶水更利于粘合;

步骤2,完成烘干后传送链2继续前行以使鞋架3到达掹鞋区1b,掹鞋区1b一般是通过人工操作,制鞋工人将达到掹鞋区1b的鞋面以及鞋楦取下来进行掹鞋处理,以使鞋面初步贴合鞋楦表面,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制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实现掹鞋,例如还可以采用机器式的自动化掹鞋;

步骤3,完成掹鞋后,将掹好的鞋子放回鞋架3,传送链2驱动鞋架3继续前行至加硫机,通过加硫机对鞋面进行蒸汽软化处理,便于鞋面贴合在鞋楦表面;其中,加硫机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加硫技术,在鞋架3传送方向的两侧设置气流流通通道实现进气,在鞋架3的顶部设置出气口,然后以此循环,且在气流流通通道内安装加热管或者其他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步骤4,完成加硫后,传送链2驱动鞋架3继续前行至第一真空设备6a,到位后,所述第一真空设备6a的真空箱62向鞋架3方向移动,真空箱62的侧开口将到位的鞋架3包容在真空箱62内,当真空箱62的侧开口与鞋架3后方的机架1贴合时,第一真空设备6a的抽真空装置61对真空箱62进行抽真空,将真空箱62内的空气抽出,以使鞋面更为贴合在鞋楦的表面,且结合前工位的加硫工序,实现鞋面的除皱定型,完成鞋面除皱定型后,真空箱62回到原位;

步骤5,完成第一真空设备6a的真空除皱定型后,传送链2驱动鞋架3继续前行至弧形过渡部处的冷却箱7,通过冷却箱7内的冷却装置71对鞋架3上的制鞋件进行冷却,冷却装置71可以加快制鞋件的冷却速度,且可以维持鞋面除皱定型的效果,另外,加快冷却的制鞋件便于及时进入下个工序,提高制鞋的效率;

步骤6,完成冷却后,传送连驱动鞋架3继续前行至第二真空设备6b,通过第二真空设备6b进行真空除汽,保证鞋面以干燥状态进入后续上胶等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箱7可以是通过风扇实现风冷,也可以在风冷下加入蒸汽冷却,通过蒸汽冷却时的冷却速度更快,当有蒸汽加入时,难免会在鞋面上残留水汽,若直接进行下个工序,必然会影响鞋子质量,即使没有蒸汽冷却,前期的加硫工序也会有水汽残留在鞋面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真空设备6b进行水汽处理,提高制鞋质量,且通过二次真空处理,可以进一步加强鞋面的真空除皱定型效果,提高鞋面的质量;

步骤7,完成上述步骤后,需要进行制鞋的后期处理,本实用新型的装备在后期处理中完成一般的烘干,也可以在后期处理中进行贴低工序,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不过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在后续处理中加上贴底工序,以下进行详细介绍。

为了较好的实现制鞋的贴低工序,本实用新型所述后期烘干箱设有三个,三个后期烘干箱沿传送链2输送方向分别为第一后期烘干箱8a、第二后期烘干箱8b和第三后期烘干箱8c,所述第二真空设备6b和第一后期烘干箱8a之间为第一后期上胶区1c,所述第一后期烘干箱8a和第二后期烘干箱8b之间为贴底区1d,所述第二后期烘干箱8b和第三后期烘干箱8c之间为第二后期上胶区1e。

鞋架上的鞋面完成第二真空设备的除汽工序后,即进入制鞋后期工序,首先在第一上胶区1c对鞋面以及鞋底进行上胶,上好胶后放回鞋架,传送链2将鞋架驱动至第一后期烘干箱8a进行胶水初步烘干,初步烘干完成后,在贴底区1d将鞋底的边缘与鞋面的边缘进行粘合,实现鞋面贴底,然成贴底后通过第二后期烘干箱8b进行烘干,提高胶水的粘合力,然后在第二后期上胶区1e做进一步的上胶以及修补等工作,以使鞋面与鞋底较好的粘合,最后在第三后期烘干箱8c内进行烘干后即可出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