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定位的打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3544发布日期:2019-03-13 23:40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定位的打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扣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定位的打扣机。



背景技术:

打扣机又称四合扣机、啤机、装钮机,其结构简单,动作单一,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主要用于各种金属钮扣﹑装饰扣﹑工字扣﹑气眼的装订,在服装厂及皮包类加工企业里被广泛使用。

然而现有的打扣机,定位慢且不精确,导致打扣失败率高的问题,影响生产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物流推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定位慢且不精确,提高生产效率的打扣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定位的打扣机,主要包括底座、指针、第二通槽、固定条和支架,所述底座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且刻度线的下方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指针设置在第一通槽的内部,且指针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第二通槽开设在底座的背面,且第二通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安装有电动推杆,且支撑柱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安装有气缸,且固定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捶打头,所述固定条安装在底座的上端面,且固定条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并且弹簧的端头处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支架设置在底座的侧面,且支架的外侧安装有齿轮,所述支架的内侧设置有滚柱,且滚柱的外侧包裹有防护垫,所述底座的端头处设置有接料板。

所述刻度线的设置范围等于指针的滑动范围,且刻度线的计量单位为cm。

所述第二通槽和支撑柱为滑动连接,且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平行设置。

所述弹簧在固定条的内部等间距分布,且固定条为开口状结构。

所述齿轮设置有2个,且2个齿轮为啮合连接。

所述接料板的边缘处为倾斜设置,且接料板的最低点和固定条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

有益效果

1.能够快速对打扣位置进行定位,保证打扣的精准性,并且可以对布料进行压平,让打扣更高效,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快速定位的打扣机,主要包括底座1、刻度线2、第一通槽3、指针4、连接杆5、第二通槽6、支撑柱7、固定板8、气缸9、捶打头10、固定条11、弹簧12、连接板13、支架14、齿轮15、滚柱16、防护垫17、接料板18和电动推杆19,底座1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2,且刻度线2的下方开设有第一通槽3,指针4设置在第一通槽3的内部,且指针4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5,第二通槽6开设在底座1的背面,且第二通槽6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柱7,支撑柱7的底部安装有电动推杆19,且支撑柱7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板8,固定板8的上端面安装有气缸9,且固定板8的下端面设置有捶打头10,固定条11安装在底座1的上端面,且固定条1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2,并且弹簧12的端头处连接有连接板13,支架14设置在底座1的侧面,且支架14的外侧安装有齿轮15,支架14的内侧设置有滚柱16,且滚柱16的外侧包裹有防护垫17,底座1的端头处设置有接料板18。

刻度线2的设置范围等于指针4的滑动范围,且刻度线2的计量单位为cm,这样指针4就能更准确的找准打扣的位置,让打扣更高效。

第二通槽6和支撑柱7为滑动连接,且第二通槽6和第一通槽3平行设置,可以对捶打头10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通过连接杆5带动指针4在第一通槽3内滑动。

弹簧12在固定条11的内部等间距分布,且固定条11为开口状结构,当连接板13受力时,弹簧12挤压,这样连接板13就能和捶打头10更紧密的贴合,保证了打扣的精准性。

齿轮15设置有2个,且2个齿轮15为啮合连接,2个啮合连接的齿轮15转动,带动滚柱16相对转动,进而对布料进行压平。

接料板18的边缘处为倾斜设置,且接料板18的最低点和固定条11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这样布料传递给固定条11上更加方便。

在使用该快速定位的打扣机时,首先使用者可以将需要打扣的布料穿过2个滚柱16之间,2个啮合连接的齿轮15转动,带动滚柱16相对转动,进而对布料进行压平,滚柱16外侧包裹有防护垫17,可以让压平更高效,然后布料通过倾斜设置的接料板18传递给固定条11,接料板18的最低点和固定条11的最高点位于同一水平线,这样布料传递给固定条11上更加方便;电动推杆19带动支撑柱7在第二通槽6内滑动,对捶打头10的位置进行调节,支撑柱7通过连接杆5带动指针4在第一通槽3内滑动,由于刻度线2的计量单位为cm,这样指针4就能更准确的找准打扣的位置,让打扣更高效;气缸9带动捶打头10升降,当连接板13受力时,弹簧12挤压,这样连接板13就能和捶打头10更紧密的贴合,保证了打扣的精准性,提升了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