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及其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5185发布日期:2019-03-05 17:48阅读:1576来源:国知局
拉链及其拉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及其拉头,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五金或塑料的拉链及其拉头。



背景技术:

拉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市场用到的产品,拉链包括拉头、链牙与拉布,其中拉头与链牙均是采用塑料与五金材料制成。

拉链被广泛的用在裤子上,在人们骑摩托车或者骑马时,由于双脚分开链牙趋向于分开状态,并且由于肚皮起伏较大,及身体振动较大的原因,原先拉上的拉链向下的滑落,使得拉链左右拉开,极为不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头,利用插针锁固拉头与布料实现两者固定,并且以压块限位插针于锁合位实现稳定锁合,以压块旋转解锁并且弹性件推动插针脱离布料的方式实现两者分离解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拉头,包括:

固定于拉头边沿,并且分别置于布料两侧的上板与下板;

第一端穿过布料并指向下板、第二端顶出上板的插针,插针滑插于上板;

设于上板并用推动插针移动以实现第一端与布料分离的弹性件;

以及旋转连接于拉头表面的锁头,锁头固定有压块,压块旋转至抵压第二端工位以实现第一端克服弹力穿过布料;

锁头设有拉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头正常拉合或拉开使用时,插针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顶出,此时插针与布料分离,布料可以是衣裤的边料或者是拉链的拉布;由于上板与下板置于布料两侧,故拉头的开合移动不会受到影响;

拉头拉合到预定位置时,按压插针,使得插针插入拉布,此时拉头与布料完成了插固锁,然后将锁头旋转,使得压块置于第二端的上部,使得插针难以在弹性件作用下顶出,故此时插针一直处于稳定插合拉布的状态;当压块旋转离开第二端时,插针自然与拉布分离实现解锁。

下板的作用在于:通过对第二端的隔挡,避免第二端刺向人的肉体,使得插针的使用更加具有安全性。

拉片本身用于对拉头的牵拉,而此处又可用于带动锁头旋转,由于拉片便于手指夹持,故使得锁头的旋转更加轻便。

较佳的,上板开设有供插针滑移的容置孔,容置孔的两端均设有向内的翻边,插针设有挡片;

挡片置于容置孔内,且挡片隔挡于容置孔的两端翻边以限制插针脱离容置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置孔为插针提供容纳空间;而挡片与两个翻边的隔挡关系,有效限制了插针在容置孔内来回滑移的间距,可以有效的限制插针两端的伸出量;并且可以避免插针整体脱离容置孔的情况发生。

较佳的,弹性件置于容置孔内,弹性件一端抵触容置孔的翻边,另一端抵触于挡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可以是弹簧或弹性圈,插针受到弹性件的弹力,使得插针始终具有远离下板的运动趋势。

较佳的,第二端为圆锥端,第一端上方设有抵触于压块边沿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锥端的横截面较小,便于插针插入布料;压块边沿可以抵触在斜面上,当压块旋转时将推动斜面,斜面受到朝向容置孔内的分力而推动插针进入到容置孔中。

该设计的优点,插针与布料进行插合动作时,可 以通过旋转压块的方式而一步到位,简化了操作步骤,便于拉头的使用。

较佳的,拉头固定有轴杆,锁头固定有套设于轴杆的旋转筒,轴杆旋转筒之间设有限制彼此轴向分离的隔挡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头依托旋转筒与轴杆的旋转关系,锁头可以在拉头表面旋转。而隔挡组件的作用,一方面约束旋转筒与轴杆的轴向关系,避免两者彼此脱离;另一方面也是抵消来自弹性件的弹力,即使在弹力作用下,锁头依旧可以稳定的顶持在插杆端部。

较佳的,隔挡组件包括固定于旋转筒内壁的翻板,轴杆的外壁设有挡环与挡块,挡环与挡块沿着轴杆的轴线方向置于翻板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环与挡块置于翻板之间,使得轴杆与旋转筒在轴向位置难以移动。

较佳的,挡块数量有二,两个挡块沿着轴杆圆形截面成90度夹角布置,旋转筒固定抵块,抵块隔挡于两个挡块之间以实现锁头旋转角度为9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块在两个挡块之间,利用控制两个挡块之间的圆心角大小,从而控制旋转筒的旋转角度;旋转幅度的控制使得使用者可以快速切换两个旋转工位,即锁合位与解锁位。

较佳的,挡环置于旋转筒内,挡环支撑有套设于轴杆的阻尼圈,阻尼圈抵触于轴杆与旋转筒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尼圈增大了旋转筒与轴杆之间的旋转阻力,故在锁头与拉片难以自由转动。

较佳的,拉头为五金拉头或塑料拉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五金或塑料制成的拉头硬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用插针锁固拉头与布料实现两者固定,并且以压块限位插针于锁合位实现稳定锁合,以压块旋转解锁并且弹性件推动插针脱离布料的方式实现两者分离解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拉链,包括拉布,包括所述的拉头,拉布置于上板与下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布为拉链的一部分,且插针的插合不会对裤子或衣服上的布料造成破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两个挡块不仅充当轴向方向的限位件,也对轴杆的圆周面上具有隔挡作用,利用挡块对旋转筒两个方位进行位移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上板剖开后容置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旋转筒纵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拉头与拉布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拉头与拉布处于闭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

11、上板;12、下板;

2、插针;21、圆锥端;22、斜面;23、挡片;

31、容置孔;32、翻边;

4、弹性件;

51、翻板;52、挡环;53、挡块;54、抵块;55、阻尼圈;

6、锁头;61、压块;62、拉片;63、拉布;

71、旋转筒;72、轴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拉头,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于拉头同侧边沿的上板11与下板12,上板11与下板12均是五金材料制成;上板11与下板12相向平行设置,上板11与下板12之间的空隙用于布料穿过。

上板11被打开后可知如下:

上板11开设有一个贯通的容置孔31,容置孔31的轴线垂直指向下板12。容置孔31的上端边沿与下端边沿均设有朝向孔内的翻边32;容置孔31内插有插针2,插针2在容置孔31内滑移;插针2的外壁固定有挡片23,挡片23与容置孔31正好间隙配,并且挡片23位于上、下两端的翻边32之间;在翻边32对挡片23的隔挡作用下,插针2难以整体脱离容置孔31。

在容置孔31内还放置弹性件 4,本实施例中弹性件 4为圆环形的弹性圈,弹性圈套设在插针2上;而且弹性圈的上端抵触在挡片23上,弹性圈的下端抵触在翻边32上。在弹性圈的弹力作用下,插针2被向上顶持,此时,插针2保持在其第二端置于缩入容置孔31内,插针2的第一端被向上顶出容置孔31的上端。

第二端为圆锥端21,圆锥端21的横截面积较小,在同样的压力下,圆锥端21产生的压强较大,使得圆锥端21更易刺破布料;为了避免插针2刺伤人体,刺破布料的圆锥端21将抵触在下板12上。

第一端为开设有一个斜面22,斜面22倾角为40度;通过按压斜面22可以使得插针2向下板12顶出。

如图2所示,拉板的上表面设有推动斜面22下移的锁头6。

拉头的上表面垂直固定有一个轴杆72;而锁头6整体呈倒置的U形,锁头6凹陷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旋转筒71,旋转筒71套设在轴杆72上,旋转可以绕着轴杆72圆周旋转。锁头6弯折后具有两个端部,一个端部套设有拉片62,另一个端部形成压块61,并且两个端部均可以始终贴合在拉头的上表面进行滑移;

当使用者拉着拉片62转动锁头6时,压块61朝向斜面22旋转,压块61的边沿抵触斜面22并推动斜面22下移,当斜面22整体置于压块61下方时,斜面22难以自动上顶。

为了使得锁头6在斜面22的顶持力下依旧可以保持稳定的状态,旋转筒71与轴杆72采用了图3的结构。

如图3所示,旋转筒71的下边沿向内翻折形成翻板51,翻板51为圆环形;而轴杆72位于旋转筒71内的部分固定挡环52,挡环52围绕轴杆72外壁设置,挡环52置于翻板51上部;轴杆72位于旋转筒71外的部分固定有挡块53,挡块53置于翻边32下部。

挡环52与挡块53对翻板51进行夹持限位,使得旋转筒71只能绕着转轴的中心轴线做圆周运动,而旋转筒71不能相对轴杆72进行轴向的相对移动。轴杆72在旋转筒71内的部分套设有阻尼圈55,阻尼圈55为橡胶圈,阻尼圈55抵触在旋转筒71与轴杆72的之间,阻尼圈55有效增加了旋转筒71与轴杆72两者之间的旋转阻力,故拉头难以因自身的重力作用或者外部的抖动作用而发生旋转。

而挡块53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挡块53在转轴上的圆周夹角正好是90度;而旋转筒71中翻边32的下部固定有抵块54,抵块54为圆杆,抵块54置于两个挡块53之间;抵块54隔挡在两个挡块53之间,使得锁头6旋转的角度只有90度。

锁头6在90度旋转角中,在两个旋转端点位置的状态分别是:如图4所示,一个端点正好完全压合在斜面22上;如图5所示,另一端点拉片62正好与拉布63的长度方向同向。

实施例2,拉链,包括链条,链条外部固定有拉布63,而链条上安装有实施例1中的拉头,拉布63置于拉头中的上板11与下板12之间。

工作原理

锁头6状态一:将锁头6与拉布63长度方向同向时,拉动拉片62可用于拉链的开合;

锁头6状态二:将锁头6旋转90度,锁头6与拉布63长度方向垂直,此时斜面22被锁头6推动,故拉布63与拉头上通过插合关系彼此锁合,此时直接拉动拉片62并不能将拉链解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