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加热低噪型电吹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0486发布日期:2020-11-06 16:3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面加热低噪型电吹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吹风,具体涉及一种平面加热低噪型电吹风。



背景技术:

电吹风作为一种烘干设备,主要通过电热元件产生热量从而主要用于头发的烘干和整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吹风机的要求越来越多。目前的传统吹风机电吹风出风时出风损失较大,电机风噪较高;且市场中常见的吹风机,其发热体主要由铁铬丝或者镍铬丝绕制而成,此类发热体的发热效率较低,易氧化易变形,寿命较短。

故而,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平面加热低噪型电吹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面加热低噪型电吹风,其能够将出风电机设置于手柄部与出风头部接合位置近端,从而有效减少电吹风的出风损失,同时出风电机远离进风口,可以有效降低电机风噪;且使用非金属材料平面发热装置,通过导电的方式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热能;热转化效率高、热损失小、节约能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面加热低噪型电吹风,包括机身组件,所述机身组件包括进风部、出风头部以及从所述进风部延伸至出风头部的手柄部;所述机身组件内设置有出风电机,所述出风电机位于手柄部与出风头部接合位置近端,所述出风电机远离所述进风部;所述出风头部内设置有发热体组件及风道结构组件;所述平面加热低噪型电吹风为整机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发热体组件由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高温粘合剂以及耐高温绝缘材料按阻值混合调配组成;所述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包含石墨烯、pi碳纤维,所述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的发热温度大于200℃。

作为优选的,所述风道结构组件由金属或陶瓷材料组成;所述风道结构组件内设置有压缩风道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压缩风道结构的形状包括弧形式,凸起式,l形式,s形式,莲花漏斗式,旋转正弦波形式,菱形式,楔子形式,v形压缩式,多层式,多层漏斗式,多层花式,多层交错蜂窝式,多层波浪式,旋叶式,多层碗式,旋叶实心式和旋面花瓣式。

作为优选的,所述风道结构组件上设置有两个相互绝缘的导电银电极;所述发热体组件与风道结构组件的导电银电极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发热体组件依次设置有绝缘绝缘保护层、加热层和绝缘固定层;加热层厚度设置为0.001~1mm;加热层的加热温度可调范围为:室温~600℃;发热体组件通电后,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热能,转换效率大于60%。

作为优选的,所述发热体组件能够发出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所述远红外线的波长为4~15um。

作为优选的,所述发热体组件与风道结构组件的固定方式包括涂覆、喷涂、印刷和夹层;所述发热体组件上至少有一面设置有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涂层;电热丝方式风阻减去所述风道结构组件风阻的差值最小为20%,空气与风道组件和加热体组件充分接触。

作为优选的,所述平面加热低噪型电吹风,包括发热体固定组件,所述发热体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发热体组件及风道结构组件之间;所述发热体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和固定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将出风电机设置在手柄部与出风头部接合位置近端,如此结构有效减少电机出风损失;出风电机远离所述进风部,可以有效降低电机风噪。

2、本发明通过在所述出风头部内设置非金属材料平面发热装置;使得空气与非金属材料加热面进行充分接触,风速更快,热量增加更多;热转化效率高、热损失小、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平面加热低噪型电吹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1为发热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发热固定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23为发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直径1mm的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展平示意图;

图25为平面发热装置的进风混合加热过程示意图。

其中,201-出风头部,202-出风电机,203-手柄部;

101-绝缘保护层,102-加热层,103-绝缘固定层,104-风道结构组件固定层,105-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

106-l型凸起,107-s型凸起,108-直插斜面型凸起,109-花式漏斗形,110-旋转正弦波形,111-菱形式,112-楔子形式,113-v形压缩式,114-多层式,115-多层漏斗式,116-多层花式,117-多层交错蜂窝式,118-多层波浪式,119-旋叶式,120-多层碗式;121-旋叶实心式,122-旋面花瓣式。

发热体固定组件,2-发热体组,3-凸起部,21-发热体组件,23-风道结构组件23,30-第二弯折部,31-固定支架,32-第一弯折部,33-温控开关,34-固定件,35-保险丝,36-空腔,37-第二支承板,38-第一支承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图1~图2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加热低噪型电吹风。

参照图1:

上述平面加热低噪型电吹风为整机结构。

平面加热低噪型电吹风包括机身组件。上述机身组件包括进风部、出风头部以及从进风部延伸至出风头部的手柄部。

上述机身组件内设置有出风电机,出风电机位于手柄部与出风头部接合位置近端,出风电机远离进风部。

上诉出风头部内设置有非金属材料平面发热装置。

优选的,将出风电机设置于手柄部与出风头部接合位置近端,从而有效减少电吹风的出风损失,同时出风电机远离进风口,可以有效降低电机风噪;且使用非金属材料平面发热装置,通过导电的方式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热能;热转化效率高、热损失小、节约能源。

进一步优选的,上述发热体组件21及风道结构组件23。上述发热体组件21固定在风道结构组件23上。

上述发热体组件由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高温粘合剂以及耐高温绝缘材料组成,混合调配成所需阻值。

上述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包含石墨烯、pi碳纤维等碳素材料,其发热温度可以超过200℃。

上述风道结构组件有两个相互绝缘的导电银电极,发热体组件与风道结构组件的导电银电极相连接。

参照图2:

上述述发热体组件依次设置有绝缘绝缘保护层101、加热层102和绝缘固定层103。加热层102厚度设置为0.001~1mm,加热层102的加热温度可调范围为:室温~600℃。根据不同的加热阻值调整相应的加热层厚度。上述加热层102由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制成,加热层102附着在绝缘固定层103上。发热体组件通电后,能够利用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105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热能,转换效率可以达到60%以上。

作为优选的,发热体组件21同时辐射出4~15微米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有提高免疫功能,护发美容,改善血液循环等保健理疗之功效。

参照图24:

作为优选的,上述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105较传统ptc加热丝及mch陶瓷加热体加热效率更高。

假设直径1mm,线长为l的加热丝。其只有表面为有效发热面,则有效发热面积为3.14l。

若将直径1mm的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105展平成若干层厚度为10um的加热层102,粗略计算50层,则发热面积=3.14l+3.14*(1-0.01)+3.14*(1-0.02)+3.14*(1-0.03)+......,如上估算可知,1mm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105加热层102(且为双面加热),有效加热面积远大于直径1mm加热丝,其发热效率更高。

发热体组件21的至少有一面设置有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涂层。上述发热体组件21与风道结构组件23可以通过涂覆、喷涂、印刷等工艺粘合固定,还可以通过夹层方式固定。风道结构组件相比电热丝方式风阻小20%以上,且空气与风道进行充分接触,温升快,热损小,热转化效率高、节约能源,可用于电吹风,电暖风,干手机,空调,取暖器,热水器等产品,也可用于其他低压加热场合。

上述风道结构组件由金属或陶瓷材料组成,风道结构组件内设置有压缩风道结构。

参照图3~图21:

上述压缩风道结构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弧形式,凸起式,l形式,s形式,莲花漏斗式109,旋转正弦波形式110,菱形式111,楔子形式112,v形压缩式113,多层式114,多层漏斗式115,多层花式116,多层交错蜂窝式117,多层波浪式118,旋叶式119,多层碗式120,旋叶实心式121,旋面花瓣式122。

优选的,其他类似形状也在此专利保护范围内。

上述压缩风道结构,可以改变出风走向,产生吹风在风道旋转压缩,紧靠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形成混合加热,有效带走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加热产生热量,明显提升出风温度,达到热风干发效果,使得风速更快,发热体的实用性更强。

上述多层式114,层数可设置有两层或两层以上。

压缩风道结构的外壁上凸出设置有用于导风和提高加热效率的凸起部3,所述凸起部3由多个凸起沿压缩风道结构的外壁圆周阵列而成;每个所述凸起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非金属导电加热涂层。

上述凸起部3包括但不限于长条型凸起、圆弧形凸起、s型凸起107、l型凸起106和直插斜面型凸起108。上述凸起部3与风道结构组件23相互配合,形成导风道。

优选的,上述凸起部3能够加大出风与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105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降低声噪。

参照图22~图23:

上述发热体固定组件1设置在发热体组件21与风道结构组件23之间,其能够将发热体组件21与风道结构组件23进行固定。

上述发热体固定组件1包括固定件34和固定支架31。上述固定件34套设在风道结构组件23上,固定件34上开设有与风道结构组件23相配合的空腔36。上述固定支架31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弯折部32和第二弯折部30,第一弯折部32铆接在固定件34上,第二弯折部30卡设在发热体组件21的侧壁端部,发热体固定组件1与发热体组2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性较强。

在上述固定件34的端部沿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一支承板38和第二支承板37。第一支承板38上铆接有用于控制发热体温度的温控开关33。第二支承板37上铆接有起电流过大保护作用的保险丝35。对发热体组件21起到较好的安全保护,使得发热体组件21的温度不宜过高,安全性能较高。

参照图25:为平面发热装置的进风混合加热过程。

作为优选的,当正负极通电后,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105能够通电发热,产生热量。当冷风吹过非金属导电加热材料105时,冷风能够与加热面进行充分接触并变成热风吹出,凸起部3的外表面涂覆非金属导电加热涂层使得涂层面积加大,产生热量更多,且能够起到导风作用,使得风速更快。保险丝35起电流过大保护,温控开关33控制对发热体起到较好的安全保护,使得非金属平面发热体的温度不宜过高,安全性能较好。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