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领带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293阅读:38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锁式领带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饰配件,领带用配件。
领带自采用领结骨架及拉锁新技术后,摆脱了结扎领带的麻烦,给领带的推广使用带来了活力和方便,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领带,不关是活动拉锁式的,或是固定拉锁式的,在使用时都还存在有一定程度的定位不牢,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如要用手上下拉动拉锁,扣下拉锁拉手,由于定位不牢,常有领带下滑等情况发生。解决领带的易带防脱问题,已成为公众普遍期待尽快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使领带方便佩戴,又能使领带牢固定位的自锁式领带结,以克服目前拉锁领带中存在的定位不牢或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利用塑料壳体的可压弹物理特性,将倒三角型领结骨架的背面(即后衬板)分割为前后二部分,使前部分作轴承架,后部分上设有纵贯中央部位的摁柄槽,同时设计一种供配套用的摁钩,使用时通过摁压摁钩,控制领带的上下调节并发挥其自锁定位功能,使付领带上的拉锁仅起到对付领带上下调节时的开合作用。
摁钩设计成″7″字形,分摁柄,压头,销轴三个部分组成。
摁钩的销轴与摁钩注塑成为一个整体。
摁钩的压头与二侧轴承架及壳体的前衬板之间都保持有适当间隙。
壳体后面下部的摁柄槽设计为纵贯中央的正梯形结构。
实践表明,采用本实用新型加工制作的领带,当领带套到脖颈上后,只要用手摁压壳体(领结骨架)上设置的摁钩,即可自由的上下推拉领带至一适当位置,而后松开摁钩,压头能自行挤压颈带左右下三侧,达到自锁牢固定位之目的,自锁力能达到2-3Kg,无须附加任何操作,即可戴好领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实施,设计科学合理,方便操作,定位牢固,使″一拉得″领带使用达到了更完美的高度。


图1是自锁式领带结的侧面图。
图2是自锁式领带结的正面图。
图3是自锁式领带结壳体结构图。
图4是自锁式领带结摁钩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图,其实施过程是将倒三角型聚乙烯塑料壳体(1)的背面板设计注塑成断开的二部分如
图1,其前部为有轴承架(4),轴承孔(8)的部分及后部为有纵贯中央的正梯形槽(2)的部分,同时在壳体顶端设置一铆钉孔(5)。配套用摁钩以硬质聚氯乙烯为原料设计注塑成″7″字形,如图4所示形状,该摁钩设计为有摁柄(2),销轴(3),压头(6);销轴与摁钩注塑成一整体。将摁钩上的销轴(3)置于轴承架(4)的轴承孔(8)内后,摁柄(2)自然落入摁柄槽(7)中,同时,压头(6)与两侧轴承架(4)及壳体前衬板之间保持有一适当间隙。装配完成后的自锁式领带结,正视时即为图(2)形状,侧视时即为图(1)形状。
本实用新型自锁式领带结与主付领带配套的使用方法是,先将主领带和付领带上的拉锁通过铆钉固定于铆钉孔(5)上,付领带颈带从壳体(1)中串过,而后将摁钩的销轴(3)置于轴承架(4)的轴承孔(8)内即成。
佩戴使用方法如前所述,领带套入脖颈后,用手摁动摁钩,调节颈带到一适当位置后,松开摁钩即可达到自锁,完成佩戴领带的全部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由倒三角形注塑壳体(1)、铆钉孔(5)构成的自锁式领带结(领结骨架)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背面(后衬板)分割为二部分,前部分设置有轴承架(4)轴承孔(3)、后部分上设置有摁柄槽(2)及与其配套用的摁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领带结,其特征在于壳体(1)背面上的摁柄槽(2)为纵贯中央的正梯形结构,并且是与轴承架(4)呈断开式的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锁式领带结,其特征在于摁钩的销轴(3)与摁钩注塑成一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领带结,其特征在于摁钩为″7″字形,而能对拉锁颈带左右下三侧形成挤压力的摁钩压头(6)与它二侧的轴承架(4)及前衬板之间都保持有适当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锁领带自锁式领带结,它是由注塑壳体与一摁钩装置组成,其摁钩分为摁柄,销轴,压头三个部分,使用时利用注塑壳体的可压弹物理特性,借手摁动摁钩即可自由调节颈带长短至适当位置,松手后摁钩压头会自动挤压拉锁颈带左右下三侧,进行自锁的自锁式领带结。自锁力可达2-3kg。结构简单,设计科学,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定位牢固可靠。较好地解决了目前拉锁领带尚存的要用手上下拉动拉锁及定位不牢,调节还不够方便的问题。使“一拉得”领带使用达到了更完美的高度。
文档编号A41D25/02GK2073675SQ9022239
公开日1991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23日
发明者黄昭麟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