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压式带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958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压式带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压式带扣,是用于腰带、表带等其它带的系结带扣。
现有的技术中系带的带扣多种多样,很多带扣本身美观,设计新颖,但是却要在皮带上穿孔,影响皮带的美观。这种方法对于一般质量的腰带还可以,但对高质量的皮带和手表带就比较有影响,使皮带受损太大,带面上的多个孔眼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其次,压紧式的腰带扣,带扣内的压紧齿卡的是带的表面,随着人体体形改变和穿衣多少的改变,齿卡在带上的压痕不断位移,形成的卡痕也影响美观。为此,中国专利CN2054989U(申请号89200580.7)公开了一种“无级可调摩擦自紧式皮带扣”,可解决上述问题,这种带扣保持了皮带的平整美观。但是这种带扣的皮带头部分在皮带与腰带之间卡住,由于解带时必须用力抽皮带头,所以解带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不摩擦皮带表面,整条皮带上无须穿孔,皮带结系好后多余部分不露在外部,使整条皮带不穿孔眼的带扣。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带扣为反压式带扣,即带扣系紧后卡紧皮带的卡齿卡住皮带内部的不光泽面。带扣由活动部分和正固定部分组成,正固定部分和皮带的端头固定。活动部分和正固定部分由销轴活动连接,活动部分的齿桥上有卡齿。系紧皮带时,皮带头由活动部和正固定部穿过,由活动部齿桥上的卡齿(7)卡紧皮带的内部,不是卡住皮带带有光泽的革面。
本实用新型系、解方便,实用美观。不损伤皮带的革面,皮带上不须穿孔,系好后皮带头多余部分不露在外面。活动部分的卡齿是和活动部的框架是固定为一体的,使用时,活动部向反时针方向旋转时,卡齿和固定部间隙大,使皮带头穿入。当活动部正向旋转时,卡齿和固定部间隙小,卡齿卡紧皮带的里面,对皮带反向压紧,不伤皮带的表面。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动部的三个视图;图3为正固定部的三个视图。图4为齿桥和连接销的实施例。
皮带的端头(1)通过固定件(2)和正固定部(3)固定。正固定部结构如图3所示,轴孔(4)和活动部的销轴活动连接。活动部的结构如图2、图4所示,活动部由框架(8)、销轴(9)、齿桥(10)组成,销轴(9)可为方形,框架(8)外部的卡梁套住正固定部(3)的轴孔(4)的外部后,将齿桥(10)的两端和两个销轴(9)固定后,销轴(9)两端和活动部的框架(8)固定连接在轴子(4)内转动。连接好后,销轴(9)可在孔眼(4)内,沿其轴正时针、反时针旋转。正固定部(3)可由略带弧形的薄钢片制成。使用时,先将活动部反向旋转,将皮带穿入正固定部(3)和活动部齿桥(10)之间,调整好松紧度,然后将活动部(5)顺时针方向转,此时齿桥上的卡齿卡住皮带无光泽的里面,对皮带反向压紧,和活动部(5)正面对平。
销轴(9)可为方形,在正固定部(3)的圆形孔眼(4)内转动。
权利要求1.反压式带扣,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压式带扣由正固定部分(3)和活动部分(5)组成,皮带的端头(1)由固定件(2)固定在正固定部分(3)上,活动部分(5)的齿桥(10)上有卡齿(7),活动部分(5)和正固定部分(3)之间由销轴(9)活动连接,销轴(9)插在正固定部分的轴孔(4)处,活动部分(5)沿轴孔(4)的轴正时针旋转、活动部卡齿(7)和正固定部分间隙大,皮带头(6)插入卡齿(7)和正固定部分(3)之间。反时针旋转,活动部卡齿和正固定部分(3)间隙小,卡簧卡紧皮带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压式带扣,其特征在于正固定部分由略带弧形的金属片制成,支撑梁位于正固定部分的端头上有轴孔(4),皮带端头(1)由固定件(2)固定在正固定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压式带扣,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动部分由框架(8)、齿桥(10)、销轴(9)组成,框架(8)的卡梁卡在上述正固定部分轴孔(4)的外部,两端的销轴(9)固定在齿桥(10)和框架(8)的卡梁之间,均为固定连接,销轴(9)和正固定部分(3)的轴孔(4)活动连接。
专利摘要反压式带扣,由活动部分和正固定部分组成,活动部分上齿桥两端的销轴和正固定部分上的轴孔活动连接,皮带端头固定在正固定部分上。使用时,先将活动部分反时针转使皮带头穿入至合适松紧度,然后反向旋转齿桥上的卡齿卡紧皮带的里面,对皮带反向压紧。不损伤皮带有光泽的革面,整条皮带不穿孔眼,系好后皮带头不露在外面,美观大方,解、系方便。
文档编号A44B11/25GK2123201SQ9222394
公开日1992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2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2日
发明者王志有 申请人:王志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